巫志勇 張瓊 逯美霞
摘要 目的:探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在黃斑裂孔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黃斑裂孔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采取OCT診斷,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臨床診斷。比較兩組診斷結果及滿意度。結果:對照組診斷正確率顯著低于觀察組,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OCT在黃斑裂孔中的應用效果較好,診斷準確率及患者滿意度高。
關鍵詞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黃斑裂孔;應用效果
黃斑裂孔是指患者的黃斑部視網膜結構發(fā)生缺失,進而嚴重損害患者的中心視力,對患者的眼部健康和日常生活產嚴重影響,關于黃斑裂孔的診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1]。有學者提出應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診斷的效果較好[2]。對此,本研究收治黃斑裂孔患者100例,進行觀察,總結分析OCT在黃斑裂孔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黃斑裂孔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3~80歲,平均(71.3±1.4)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2~81,平均(71.8±1.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觀察組采用OCT診斷,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并根據患者的癥狀、病歷、疾病史、家族史等進行綜合性診斷。②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臨床診斷。
觀察指標:診斷完成后,對比兩組診斷準確率和患者對診斷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總分為40分,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滿意30分≤評分≤40分,較滿意18分≤評分<30分,不滿意0分≤評分<18分。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9)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比較:對照組診斷的正確率為74.0%,顯著低于觀察組的9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9.7406,P=0.017,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對診斷滿意度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7.8622,P=0.005,P<0.05)。見表2。
討論
眼睛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失明將會給患者的生活和身心造成嚴重影響,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內界膜至感光細胞層發(fā)生的組織缺損,嚴重損害患者的中心視力。常發(fā)生于50歲以上的健康女性(平均65歲,女:男=2:1)[3]。該病起病隱匿,常在另一只眼被遮蓋時才被發(fā)現。近年來,黃斑裂孔等病癥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患者的黃斑部視網膜結構發(fā)生病變,會導致患者的視力下降,具有較高的危險性[4-5]。研究發(fā)現,應用OCT診斷的效果較好,診斷準確率達到98.0%,患者對診斷工作的滿意度也較高,整體來看,OCT診斷的頻率高、分辨率高、圖像清晰、檢查方便,可以快速獲得診斷結果且準確率高,有助于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
綜上所述,OCT在黃斑裂孔中的應用效果較好,診斷準確率更高,對于患者滿意度的提高也有著更佳的意義。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孟雅丹,金京,徐琦,等.基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量化評估皮膚癌的二維傅里葉分形維數[J].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17,36(4):507-330.
[2]鄭功慧,于波.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應用和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9(9):991-993.
[3]金京,孟雅丹,徐琦,等.二維分形維數在皮膚癌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7,34(7):.698-701.
[4]蔣杏杏.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病變特點的分析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
[5]楊炳建,黃厚斌,王志軍.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對黃斑裂孔手術診斷效果觀察[J].人民軍醫(yī)2007(5):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