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利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作文教學高效課堂時,需要著重對學生寫作興趣和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多閱讀和多積累。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往往總是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參與度不夠,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特點以及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導致學生寫作文完全是“流水賬”的形式。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重點改進這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本文分析了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構建小學作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作文;高效教學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
作文難,難作文,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普遍會感到很苦惱,因為對語文素材知識的積累不夠,且寫作需要從內(nèi)容結構、思想方面進行嚴謹且有邏輯思維的創(chuàng)造,這就導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屢屢出現(xiàn)瓶頸,學生不喜歡語文的寫作練習,對語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夠,形成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內(nèi)容繁瑣,不能把握好寫作結構的度,成績很難提高。下面是傳統(tǒng)小學作文教學的具體現(xiàn)狀。
(一)缺乏興趣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學習的內(nèi)容比較廣泛,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聽從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內(nèi)容,缺乏自己的主觀意見,無法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來。學生沒有參與的目標和動力,對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無從了解,也就無法發(fā)現(xiàn)語文寫作的內(nèi)涵和相應的有趣之處,導致學生認為學習語文寫作枯燥無聊沒有意思,產(chǎn)生厭倦不感興趣的心理,教師縱使在課堂上講述很多,但卻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學質量十分低下。
(二)沒有耐心
小學生比較好動,對于寫作的學習和書寫,學生往往覺得需要時間思考,寫作的時間過長,需要寫的字也很多,從而導致學生不耐煩的情緒,不愿意去寫作,最終產(chǎn)生懶惰的心理。教師在寫作方面對學生也有很多要求,如:需要注意的思想,寫作的時候注意什么,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寫作的層次是什么等等。從而使學生覺得寫作是一項十分繁瑣的事情,就會對語文寫作更加不耐煩和排斤,從心理對寫作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是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
(三)不會積累
小學生由于年齡等特性,較為喜歡教師讓做什么自己再做什么,教師不要求的學生往往就會直接省略,這就導致學生不會主動的去積累寫作中可能用到的素材,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平淡無奇是因為內(nèi)容不夠充實豐富和引人注目,由于學生自己大腦中沒有知識的積累,也沒有明確的觀點和看法,導致文章結構雜亂,沒有嚴謹?shù)倪壿嬳樞颉?偨Y來說就是因為學生素材積累不足,寫作經(jīng)驗技巧不夠,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十分普通,就算做再多的練習,也無法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也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作文高效教學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立足于教材教學,將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開始,加強相關的實際鍛煉和培養(yǎng),從而更好的拓展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新思維,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進而進行小學作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下面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作文高效教學的具體策略探究。
(一)增強小組經(jīng)驗交流
學生和學生之間是最容易相處和產(chǎn)生共鳴的,因此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增強小組內(nèi)的寫作經(jīng)驗交流對學生寫作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可以通過經(jīng)驗交流,在分享的過程中獲得寫作的樂趣,也能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交流方法建議,更好的改正自己在寫作方面的不足。例如,教部編版小學教材《秋天》這篇文章,講述了秋天的天氣涼了,秋天的樹葉黃了,秋天的天空很藍很高,學生在進行有關季節(jié)性文章寫作的時候就可以借鑒秋天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但是學生一般很難從自己學過的文章中,深層次把握寫作經(jīng)驗,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分享學過文章的寫作經(jīng)驗,從而積累有效的寫作技巧。
(二)教師指導有效方法
學生自身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總結自己在寫作方面的優(yōu)勢所在和自己的短處,也很難找到有效的寫作方法更好的提高寫作效率,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能夠有效的提高寫作能力。例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利用擬人的手法“小澳說”“小路說”等,對雷鋒叔叔在哪里進行描寫,表達了對雷鋒的贊美之情,在文章講述時學生很難學會擬人手法的運用,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有效運.用的方法,告訴學生學會文章中修辭手法的運用,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能夠更好的豐富文章內(nèi)容,有效的利用修辭手法。
(三)促進讀寫結合教學
學生需要進行廣泛的閱讀才能有豐富的寫作素材積累從而更容易寫作,因此寫作水平的提高就要求學生能夠加強讀寫結合的學習,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例如“紙的發(fā)明”這篇文章,文章中描寫了造紙術的發(fā)明過程,文章講述的內(nèi)容李很深奧,學生如果沒有閱讀更多相關文章,就不會透徹理解紙的發(fā)明流程,這就需要學生去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運用課外生活的常識,進行相關寫作的時候才能夠將紙描述的更加詳細,便于寫作發(fā)揮。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從興趣開始培養(yǎng),讓學生逐漸從習慣養(yǎng)成,到寫作思維拓展的創(chuàng)新,以此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在各個內(nèi)容寫作方面的特長,讓學生在寫作學習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內(nèi)涵和精髓,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洪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作文高效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
[2]路俊英.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發(fā)展導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