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俊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廣州,510420)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否達到期望目標,達到目標的程度怎樣,需通過評估來檢驗和完成,評估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研究的重要范疇。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診斷咨詢功能、檢驗功能和選拔功能,[1]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發(fā)揮過程管理、目標調控、評價總結和后續(xù)指導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研究的第一問題,就是確定其是什么,有何內涵。所謂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決策和管理者為了檢測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有效性,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經驗總結而運用測量、統(tǒng)計、系統(tǒng)分析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參與者、現象、活動程序的價值判斷過程。[2]思想政治教育評估貫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管理、計劃管理、組織管理、隊伍管理以及過程管理的實現也以相應評估作為支撐,這一過程既做公正評價,也總結經驗教訓,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持續(x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至關重要,[3]它是過程也是結果,把握其內涵應抓住以下幾個要素:
評估主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前提要素,解決誰評估的問題。一般而言,對評估工作進行組織、開展評價、判斷結論的個體或機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主體。只有評估主體首先確認,才能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活動的正常開展,否則如同火車缺了機車頭,“火車跑得快,全靠機車帶”,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必須要有確定、合理、適能的評估主體,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直接決定于評估主體的素質高低、態(tài)度端正與否、評估能力大小。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關鍵要素是評估客體,解決評估誰的問題。概括性地說,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客體就是評估對象,是客觀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所涉及的人、事、物。對客體進行評估,實際就是對活動對象進行測評、評價、總結,并分析結果數據,作出質量判斷??腕w評估的有效開展,可以給予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科學反饋,進而更精準地對后續(xù)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內容優(yōu)化、方式方法改進、過程管理與目標調控。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核心要素是評估標準,解決評估的依據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出發(fā)點就是圍繞質量和實效,這是一個比較命題,因此必須要有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任何評估工作的開展都要依據一定的標準,通過標準的建立,以實現對實際工作過程的管理與監(jiān)督,對工作效果與預期目標的比較,并以此為基礎判斷過程是否合理,結果是否為預期目標。標準是評估的必要條件,是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標尺,沒有標準無法評估;標準不科學,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就無法保障。
評估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保障要素,解決評估的工具問題。評估標準一明確,評估主體就可以確定用什么手段、用什么工具、通過什么程序等方法對客體進行評估。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方法,按照功能和作用特點劃分為定性、定量兩大類,其中定性的方法主要有系統(tǒng)分析法、目標檢驗法、比較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有效益評定法、接受程度評定法等,[4]此外還有定期評估和不定期評估等。評估效果受制于評估方法的合適與否,要綜合考慮運用各種工具方法以實現評估的客觀、公正。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時代命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回應人民對美好教育質量的關切,用可視化、可量化、可感知的形式呈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以實際行動回答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5]這是迫切的時代課題。研究這一課題,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作用就更加明顯。雖然思想政治教育評估起步較早,各種研究也較為豐富,但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多樣化和社會發(fā)展多變性的態(tài)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還需直面多種挑戰(zhàn)。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不豐富,研究廣度較窄。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應包含組織體系、指標體系、評估方法體系等,這些均歸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基礎理論。基礎理論的完整性影響著整個評估理論的系統(tǒng)性。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系統(tǒng)性的不足,勢必對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主客體的理論指導不足,致使評估主客體對從本質上認識和把握評估的地位與功能時,研究視角領域不寬、角度不多,出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研究以宏觀為主,較多呈現“點到為止”和“蜻蜓點水”式的現象,使得整個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研究水平不高,限制了理論的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體系研究深度不夠。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基礎理論研究受限前人研究成果較多,對新時代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和新發(fā)展回應較少,同現實需要相結合的理論創(chuàng)新不多,某些理論爭議依然較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基礎理論研究“質變”較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體系缺少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理論觀點和系統(tǒng)理論。某些比較獨到的見解和全新的觀點,雖然在吸收和消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產生,但深入論述不夠,多特殊性、少普遍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實效性局限于特殊的研究領域。
第一,評估標準確定的理論化傾向。評估標準的制定往往更多從理論需要角度考量,對實際情況的復雜性闡釋較少較難,易于造成評估標準不符合客觀實際,評估效果難以達到。第二,評估標準確立較為籠統(tǒng)。目前評估標準的闡釋描述居多,模糊性較強,可比性較低,讓評估主體難以理解,難以有效把握,可操作性不強。第三,評估標準的結構性對立。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標準常常直接分為多少、大小、高低,是剛性的、硬性的指標,不達標的就是壞的,達到的就是好的,易把評價標準形成非此即彼的二元結構。這樣的評估標準很難發(fā)揮積極作用,甚者會降低整體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滯后。新時代社會發(fā)展變化迅猛,新形勢新問題新變化層出不窮,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新、方式拓展和載體豐富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也應及時跟進,對這些新內容及時評估和反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因時而化、因事而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
評估方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工具和手段,關系著評估工作的有效性,但評估方法先進性不強是個長期難題。首先,定性評估為主導,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描述性評估居多,包含評估主體大量的主觀認識和主觀感情;以量化數據為支撐的定量評估采用較少,使得定性描述更缺乏可靠性,在當前“大數據時代”存在著說服力不夠的“硬傷”。其次,定期評估已成常態(tài),動態(tài)性評估較少。評估對象已經摸清這一門路,已經知曉在固定評估開始之前就做足準備,充分防御,“風聲”一過,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工作狀態(tài),可謂“上有評估下有對策”。這種評估的本質是形式主義,極易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虛假繁榮,對上陽奉陰違,對下不負責,評估根本難以反映客觀情況,偏離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出發(fā)點。最后,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結合較少。內部評估容易收集資料,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夠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動態(tài)評估,但缺點也很明顯,比如與外界溝通不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情況和所取得的實際效果對比不多,難以真實反映評估情況和體現評估差距,因而欠缺客觀性。
第一,專題研究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變化是事物發(fā)展的常態(tài),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社會變遷,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實踐也必然隨之變化。理論來源于實踐,科學理論反哺科學實踐,評估理論只有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才能及時滿足與指導新時代社會條件和全新評估環(huán)境的實踐需求。所以評估實踐的快速發(fā)展客觀上要求評估主客體充分利用評估系統(tǒng)中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如通過科研立項的形式組成專題研究小組,針對評估重點、難點問題加以系統(tǒng)研究,從而攻克評估難題,以達到理論創(chuàng)新。[6]
第二,開展理論研討深化理論體系。思想政治教育評估要秉持“評估與發(fā)展相結合”的理念,確定發(fā)展性評估原則,做到理論發(fā)展與科學評估相結合,推進理論體系的成熟和完善。完成評估任務只是先行之需,與此同時更要及時發(fā)現評估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式開展工作,總結實踐經驗,在評估實踐中深化評估理論研究,完善理論體系,進而繼續(xù)為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提供新的理論指導。
第三,加強理論融合提高先進性。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更復雜、更系統(tǒng)、更講求實效,這對評估主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實的評估基礎理論之外,還需大量與評估管理工作相關的多學科知識,促進評估理論專業(yè)與其他學科理論的有機融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評估要樹立“評估+”的理念,不僅要加強內部知識經驗的交流與合作,更要開展多角度、寬領域、深層次的跨學科融合研究,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體系的先進性。
科學的評估標準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明確的、客觀的標準才會有正確的、可靠的評估結果。[7]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的科學性不強長期阻礙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目標的高效實現,雖不是一朝之事,但需始終堅持如下幾個原則。
第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制定評估標準,確??尚行?。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有其特定的理論基礎,評估標準的制定必須以此為基礎系統(tǒng)設計,持以先進的評估理念,充分考慮實踐現實,研究構成環(huán)節(jié),確定影響因素。這樣方能全力做好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滿足理論和實際的雙重需要,回應思想政治教育滿足、適應和服務新時代的發(fā)展需要。
第二,堅持細化目標和提高針對性的原則確定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增強可操作性。也就是說制定標準時一定要以預先設計的總目標為出發(fā)點,把總目標分化、細化,使評估標準全面而又不失準確性的反映總目標,以保證評估具體操作時不會受標準模糊、不知所指等制約。
第三,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形成與發(fā)展的“軟硬兼施”原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即不能單純設計硬性的標準,不能設計非此即彼的標準,要適當對標準軟化,使標準具有一定的彈性,這既符合教育評估的要求,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8]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并不是要通過發(fā)現問題和不足來懲罰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而是要通過問題導向來促使改變的實現,需要評估標準講究一點“人情味”,堅持“引導為主、懲罰為輔”的理念,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和長遠發(fā)展。
第四,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與時俱進的原則,提升滿足新時代發(fā)展之需的適應性。社會發(fā)展與進步對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的制定就應該及時回饋新時代社會發(fā)展的新期盼,準確把握時代發(fā)展的主題,體現時代精神。
第一,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綜合運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準確性。定性評估是對其質的規(guī)定性,是方向的評估,而定量評估可以說是具體程度的把握,二者結合不僅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方向,而且可以通過直觀性的數據數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9]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智能性演變,使得大數據的量化分析早已不再困難,因此定量評估中就應該大膽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方法,深度挖掘數據背后的普遍性,展現特殊性,增強數據的說服力。
第二,定期評估和不定期評估統(tǒng)籌使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及時性。定期評估是最常用的評估方法之一,評估客體對此容易提前準備,使評估淪為周期性的模式化活動;而不定期評估剛好能彌補上述弊端,可以促使評估客體時刻有一種壓力感,不敢放松自己的本職工作,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心。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有助于評估形式化的緩解和消除,既可以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穩(wěn)定性,也可以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但要注意把握好度,“有理有利有節(jié)”,不能出現“評估慌”。
第三,理論評估與實踐評估協(xié)調發(fā)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長效性。要從動態(tài)發(fā)展為基礎的理論維度、操作便捷為原則的實踐維度和績效最優(yōu)為依托的價值維度,[10]建構科學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使其既能全面科學評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又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論自身長效發(fā)展,實現內外結合。同時要積極適應新時代網絡化、大數據、新媒體等社會新生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及時運用這些反映時代變化發(fā)展的新技術,這些方法不僅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說服力高等特點,而且對年輕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有助于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審美疲勞”,益于其長期發(fā)展和長效獲得。
總而言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鍵一環(huán)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敗的重要標志,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基本要求的具體體現,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否實現的客觀評價,實踐中應更加明確其重要意義,更加理性對待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所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更加科學地采用合適方法回應挑戰(zhàn),實現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