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紹波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第一中學 221200)
在傳統學習過程中,學生習慣于依賴教師,習慣于機械、重復式學習,失去了學習主動性,效率較為低下,把大量時間用于課堂刷題過程,這屬于“淺層”學習范疇.在筆者看來,要想開展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就要從樹立物理觀念、重視科學思維、展開實驗探究和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方面來進行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完成高中物理學習任務.
物理觀念是關于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千變萬化的試題唯有以物理觀念來面對,注重從不同角度來進行分析,達到順利解題的效果.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從物理角度出發(fā)對客觀世界的概括性認識,使他們樹立物理觀念,運用觀念來解答物理試題,有效提升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
在講解“動力與沖量”這一知識點時,筆者設計了問題情境,運用相互碰撞的實際問題來引導學生找到碰撞守恒量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此時,學生會自然想到二者所組成的物理量要有意義,命名為“動量”,得到得到動量和沖量的關系——動量定理.在這一過程結束,筆者引導學生運用動量和沖量的關系來解決牛頓運動定律所不能解決的難題,從而對知識進行應用,使學生樹立起動量和沖量的物理觀念,為學習動量守恒定律來做好鋪墊.借助于教材的內容,教師幫助班級學生樹立物理觀念,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科學思維,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現象背后的本質.以物理試題為例,物理試題在每次考試中都會出現,對于高中生來說,都有這樣的感覺,物理特別難學,聽課一聽就懂,做題一做就錯,究其原因在于物理知識理解和掌握不夠深入,特別是未能掌握物理科學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運用情境來引導班級學生形成物理思維能力,有效提升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從而解決較為復雜的物理問題.
在講解“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這一知識時,學生要在實際中探究小車速度隨著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體驗到運動規(guī)律的探索方法,看似簡單卻具有典型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體驗到從實驗獲取數據、作出圖像、分析圖像,尋找規(guī)律的科學思維方法,體會到整個實驗過程中的這種科學思維方法,樹立正確的研究的思路.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利用打點計時器來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根據物體在一系列不同時刻的速度來對紙帶進行分析,從而計算得到各個時刻的瞬時速度.在教師的引導下,班級學生學習和理解實驗的原理,設計出實驗方案,根據方案來選擇實驗器材,探討哪些給出的器材中哪些必須使用、哪些多余,再順利進行實驗,教師在課堂中來回巡視發(fā)現存在的共性問題,給予及時糾正.在實驗完成后,學生分析紙帶來得到物體運動規(guī)律,體會分析過程中的物理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物理思維來解決問題.
物理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學生在學習中要像科學家一樣來形成綜合能力,在探究過程中有所發(fā)展.在物理教學中,單靠理論說教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唯有通過實驗來加強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調動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從而探索出高中物理教學的新型模式.在講解“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知識點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打點計時器的方法,思考運用極限的思想來從平均速度過渡到瞬時速度,加強對瞬時速度的理解來拉近物理與生活、模型與實際的距離.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把傳統教材中“用平滑曲線把點連起來”改換為“根據所描點”的分布和走向來“擬合”出曲線,把驗證性實驗轉變?yōu)樘骄啃詫嶒?,從而確保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使他們體會到圖像在教學中優(yōu)勢,有效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借助于實驗教學,學生對通過紙帶來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升,感受到如何處理特殊點,領悟到如何間接測量一些不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方法,學會了運用圖像法來處理數據,從而有效提升自身實驗探究能力.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究,使他們體會到科學實驗過程的艱辛,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物理學科與人們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推動著生活質量的發(fā)展,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但是,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危機,因此,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使他們意識到未來要擔負的責任,從而在理解知識基礎上來形成責任感.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樹立起正確的科學本質觀,二是理解物理與人類社會的緊密關系,從而形成對人類社會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感.
在講解“加速度”知識點時,筆者先為學生展示了物體做長征火箭加速運動和航母戰(zhàn)斗機減速運動的照片,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探究欲,關注物理技術給人們生活所帶來的變化,增強愛國情懷.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依據生活中的案例來探究加速度的定義、特征和公式,認識到加速度具有大小和方向,進入習題環(huán)節(jié)來設置與生活密切聯系試題來引導學生運用教材內容,把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如交通事故)滲入到習題之中轉化為物理模型,警醒學生要樹立起對自己及他人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感.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展開教學,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有效發(fā)展物理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