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霞
雙線組元結構是統(tǒng)編版教材的一個新型設計,主要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展開單元結構的構建。在對人文主題的單元構建中,所選擇的單元教材內(nèi)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能夠從生活和自然的現(xiàn)象中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在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材中就以“四季美景,至愛親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四個單元主題連成一條線索,形成了整個人文主題。而語文要素則是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各種語文基本素養(yǎng),其中包括語文的一些基本知識和相關的學習策略。從教師的角度上來看,要有效地展開教學設計和課堂活動的組織,需要教師立足于實際的教材內(nèi)容,以教材單元為基本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重視統(tǒng)編版教材的雙線組元結構,找準教學的定位方向。因此,文章以《植樹的牧羊人》這一篇課文作為例子對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雙線組元結構的教學定向展開分析。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基本的教材內(nèi)容具有整體性和階段性的特點,不同階段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在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上都存在差異,但又相互聯(lián)系。各個不同學段的教材內(nèi)容組合到一起才組成了一個教學整體。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編版教材在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都比較重視朗讀的作用,要求學生在對文本進行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漢語的魅力,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從而達到深度閱讀的效果。在第三到第六單元則更加注重學生的默讀,主要鍛煉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閱讀完一篇文章,并掌握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默讀的方式在語文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用的十分廣泛,人們通常在閱讀書報查看資料和信件的過程中都會采用默讀的方式。默讀不需要人們發(fā)出聲音,只需要用眼睛瀏覽相關的文本,并且做到邊讀邊思考。《植樹的牧羊人》是第四單元篇幅較長的一篇教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層次進行梳理,并對大致內(nèi)容進行了解和概括,是深入閱讀的重要步驟。從文章的特點和閱讀要求來看,教材的編寫者將默讀的訓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在教材中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在實際的閱讀課上也應該將默讀作為一個重要的閱讀培養(yǎng)方向,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默讀梳理出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和層次。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人生之舟,通過幾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并對人生的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和思考?!吨矘涞哪裂蛉恕愤@篇文章是由法國作家讓·橋諾寫作的,通過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一位牧羊人憑借自己的雙手在一片荒瘠的原野上堅持不懈的種樹,最后將荒原變成綠洲的故事。故事雖然簡單,但卻充分地表現(xiàn)出了牧羊人在種樹過程中頑強的毅力和無私的愛。此外,這個單元還有另一個主題詞就是“靜”。《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紀念白求恩》《誡子書》這幾篇課文都充分地體現(xiàn)了靜字的含義?!墩]子書》中的的內(nèi)容告誡后人要為靜以修身,《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中的孩子在處境艱險的狀態(tài)下,內(nèi)心十分慌亂,但是只需要沉著冷靜就能夠渡過難關。而牧羊人將自己30 多年的時間奉獻在了植樹這件事情上,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植樹,牧羊人內(nèi)心的安寧與平靜是一種不可言喻的力量。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植樹的牧羊人》這篇課文承擔著主要的人文學習目標,能夠給予學生重要的人生價值觀培養(yǎng)。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圈點勾畫,對關鍵的字詞句進行分析,從而深入理解牧羊人的精神品質(zhì)。對文章的字詞句段進行深入的研究,也是一個需要重點突破的教學難關。由此可見,語文教材的雙線結構十分明顯,教師必須將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對課文展開深入的教學,以單元的主題詞為主要的線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對課文的解讀方向和學習目標進行有效的思考,才能對語文課堂進行準確的定位。
針對文本的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根據(jù)不同單元不同文章的教學要求進行選擇,在不同的單元內(nèi),對于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在第三四五單元的課文中,重點要求學生掌握默讀的技巧,鍛煉學生在不動唇、不出聲、不會看的基礎上流暢的讀完整篇文章,并且掌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保證閱讀的完整性。在第四和第五單元中,雖然也要求學生對默讀展開訓練,但是第4 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對文章關鍵詞句的缺點勾畫,而第5 單元將教學重點放在摘錄和概括的能力訓練上。
在閱讀學習中,通過掌握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理解不僅僅是閱讀的需求,也是語文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是在雙線組元結構的教學下,對學生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要求之一?!吨矘涞哪裂蛉恕愤@篇課文在導語部分就有提到文章依然采用默讀的學習方式,但是要求學生能在課本上進行圈點勾畫,將關鍵的段落和句子進行標注,并且將閱讀過程中存在疑惑的地方也進行相關的記錄。并且在閱讀課后能夠掌握對段落層次的劃分,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尋找關鍵詞和關鍵句。這些都是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細節(jié)內(nèi)容,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圈點勾畫,還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進行實現(xiàn):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是《植樹與牧羊人》,大家都做好預習了嗎?在課文的預習題中對大家的讀書做了一個要求,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生:默讀課文,注意做些圈點勾畫,圈出關鍵詞句,畫出重點語句,標出段落層次。
師:那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個要求需要大家在閱讀過程中做些什么呢?
生:我們要在讀書的時候進行圈點勾畫,將文章出現(xiàn)的一些關鍵句子和段落進行標注和劃分。
師:現(xiàn)在就請大家閱讀第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幾分鐘后我們再來一起交流一下,大家都對哪些地方進行了圈點勾畫?
師:大家都閱讀完了第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嗎?那么請大家談一談自己畫了哪些關鍵詞句?并告訴大家為什么要畫這個地方呢?
生:我在第一句話的地方進行了圈點勾畫“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這句話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真正了解一個人。
師:這個同學很棒啊,那么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句話的“他”指的是誰?這件“事”又指的是什么呢?
生:就是指標題中的牧羊人和植樹這件事。
師:這句話中的“長期觀察”在文章中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生:牧羊人種了35年的樹,這個時間說明種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文章還出現(xiàn)了1913、1920、1945等這些年份的詞。
師:這三個年份的時間點分別寫的是什么?
生:文章重點寫的這三個時間點是作者與牧羊人的三次見面的時間。
師:很好,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按照文章出現(xiàn)的這個年份時間,來對文章的內(nèi)容層次進行梳理呢?請大家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結合剛剛所討論的東西,對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進行概括。
生: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牧羊人花費了35年的時間,不辭辛勞的種樹,最終將荒原變成了綠洲的基本內(nèi)容。
師:針對牧羊人植樹的這件事,作者在最后給予了十分肯定的評價,大家能不能找一找這個關鍵句呢?
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評價了“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師:在讀作者的這句話的時候,大家思考一下應該怎么讀才能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
生:重讀“只有上天才能做到”這句話。
文章的關鍵詞和關鍵句是深入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線索,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圈點勾畫和分析品位,才能真正的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同時引導學生尋找文章的關鍵詞句,也是教師在閱讀活動中可以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只有在對關鍵句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文本內(nèi)容,從而理解更加深層次的含義。在“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這句話中,充分體現(xiàn)了牧羊人種樹的艱難,從側面體現(xiàn)出牧羊人的偉大。只有對文本進行反復的咀嚼和琢磨才能真正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掌握這個閱讀方法也能給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提供正確的方向。
由此可見,在閱讀課堂上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應該要在統(tǒng)編版教材的雙線結構基礎上,有目標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對實際的文本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加工,在課堂上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單元的文本內(nèi)容進行解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總而言之,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雙線結構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只有真正做到兩條線索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才能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深入的思考,獲取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