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秀 蒲圣雄
1.廈門大學醫(yī)院內科,福建廈門 361005;2.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四川南充 637000
偏頭痛具有疼痛程度重、伴隨癥狀多、反復發(fā)作等特點,是臨床最常見的慢性致殘性原發(fā)性頭痛,顯著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質量[1]。由于藥物療效不佳及其相關毒副作用,針刺治療作為其替代療法之一,逐漸于國內外廣泛應用。目前研究表明針刺治療可減少偏頭痛發(fā)作天數(shù)、減輕頭痛程度、減少止痛藥物的使用[2-4]。對于生活質量方面,針刺對偏頭痛患者的治療有多種評價量表,包括偏頭痛特異-生存質量問卷(MSQ)[5]、頭痛影響測定(HIT-6)[6]、偏頭痛功能障礙評分 (MIDAS)[7]、健康調查簡表(SF-36、SF-12)[8-9]、疼痛障礙指數(shù)(PDI)[10]等。MSQ量表因維度全面、條目簡單、特異性高,在臨床試驗中應用較多[11],其劃分為3個維度,其中功能受限領域主要測評偏頭痛導致的正常功能受限程度;功能障礙領域用于測評偏頭痛干擾日?;顒拥某潭?;情感領域測評偏頭痛對患者情緒的影響;總分范圍為14~84分,得分越低說明其生活質量損害越重。Cole等[12]研究表明, MSQ量表準確度、穩(wěn)定性、有效性及內部一致性均較高,因此本研究選擇MSQ量表作為針刺治療偏頭痛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系統(tǒng)評價針刺對偏頭痛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應。
(1)針刺預防治療偏頭痛;(2)隨機對照臨床研究;(3)成人偏頭痛患者(≥18周歲);(4)以MSQ為生活質量的評價指標。
(1)非臨床研究:綜述、評論或投稿回信、基礎研究、動物試驗研究、研究方案等;(2)針刺對偏頭痛急性期治療研究;(3)無法獲得全文及數(shù)據(jù)。
檢索的英文文獻庫包括Cochrane、Pubmed、Embase數(shù)據(jù)庫,中文文獻庫包括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萬方醫(yī)學網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18年12月。英文檢索詞:(1)acupuncture/needling/needle;(2)migraine/cephalagra/hemicrania;(3)quality of life/MSQ。中文檢索詞:(1)針刺或針灸;(2)偏頭痛或偏頭風;(3)生活質量或生存質量。
根據(jù)納入與排除標準由2位研究者準獨立進行文獻篩選、資料提取,采用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員手冊5.3.0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評價RCT研究質量。所有資料需要相互核對,對于分歧情況可通過討論或由第3位研究者決定。
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使用均數(shù)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可信區(qū)間統(tǒng)計連續(xù)性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異質性,I2<50%被認為研究結果間不存在異質性或者異質性較小,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I2≥50%被認為異質性較大,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異質性較大時需進行亞組分析或者行敏感性分析,如仍不能處理異質性,只能進行描述性分析。漏斗圖對稱,說明不存在發(fā)表偏倚,不對稱則說明可能存在發(fā)表偏倚。
根據(jù)檢索策略,共有96篇非重復的文獻,其中54篇來自中文文獻庫,42篇來自英文文獻庫。通過閱讀文章全文內容,根據(jù)排除標準將89篇逐一排除,最后合格的文獻共7篇,分別來源于4項研究。其中2篇文獻[5,13]歸屬于Li Ying的研究,3篇文獻[14-16]歸屬于常小榮的研究,其他2篇[17-18]分別屬于兩個研究。具體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共4項研究納入到本Meta分析,其中包含針刺和假針刺、非特異經穴、藥物、空白組等對照。各試驗間的偏頭痛患者數(shù)量存在較大差異,最多者納入476名,最少的研究樣本量為59名偏頭痛患者。針刺方法包括電針和手針,針刺經穴都為少陽經穴,針刺療程均為4周,隨訪時間各有差異。結局指標均報告了頭痛指標結局和生活質量評價結局,見表1。
分析提示納入的4項研究中,3項研究對研究方法有詳細的闡述,各項偏倚風險小。何誼[17]的研究為觀察性研究,研究方法存在明顯不同,增加了選擇偏倚、實施偏倚等,見表2。
納入的各研究隨訪時間存在差異,均包含隨訪4周的研究數(shù)據(jù),因此提取隨訪4周的MSQ數(shù)據(jù)進行系統(tǒng)分析。將按照MSQ功能受限領域、功能障礙領域、情感領域三個維度進行分別分析。
2.4.1 功能受限領域 功能受限領域分析結果提示,見圖2,針刺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7.56,95%CI(1.43,13.69),P=0.02],并且研究間存在較大異質性(P=0.0005,I2=83%)。何誼[17]的研究對照組為預防性藥物氟桂利嗪,進行亞組分析后異質性仍大(P=0.0001,I2=89%),故進行描述性分析,其中3項研究針刺對功能受限領域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1項研究提示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4.2 功能障礙領域 對功能障礙領域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提示,見圖3,兩組間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MD=8.37,95%CI(1.72,15.02),P=0.01],異質性分析提示組間差異大(P=0.0010,I2=82%)。同樣亞組分析后存在明顯異質性(P=0.0003,I2=88%),故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同功能受限領域。
表1 納入研究特征
表2 納入文獻的偏倚風險評估
圖2 功能受限領域Meta分析結果
圖3 功能障礙領域Meta分析結果
圖4 情感領域Meta分析結果
2.4.3 情感領域 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情感領域的合并分析提示,見圖4,針刺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4.44,95%CI(1.82,7.06),P=0.0009],研究之間無異質性(P=0.71,I2=0%)。
2.4.4 發(fā)表偏倚分析 對其中情感領域數(shù)據(jù)進行漏斗圖分析該系統(tǒng)分析的發(fā)表偏倚,見圖5,結果顯示對稱性較好,提示無明顯發(fā)表偏倚,但納入的研究數(shù)只有4項,提示可能檢驗效能不足。
圖5 發(fā)表偏倚分析漏斗圖
偏頭痛于中醫(yī)有“頭風”“腦風”“偏頭風”等病名,中醫(yī)理論認為其發(fā)病機制為外感六淫邪氣、內傷,使得頭部氣血逆亂、血行瘀滯、經脈痹阻不通導致;而針刺具有疏經通絡、行氣調血、活血化瘀、調和陰陽等功效,通過對病癥辨證分析取穴,達到通則不痛、榮則不痛的治療效果[19]。199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64種針灸適應證之一就包括偏頭痛。本研究以MSQ量表為評價指標,對針刺治療偏頭痛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分析,結果顯示功能受限、功能障礙、情感領域分析較對照組、針刺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針刺治療不僅可減少頭痛發(fā)作,減輕頭痛程度,同時也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加強其社會功能。
偏頭痛是一種明確的致殘性疾病[20-21],對偏頭痛的治療除了急性期止痛和控制癥狀外,還需要關注患者的長期生活質量。研究提示[22],影響偏頭痛患者生活質量的最主要因素為頭痛頻率,偏頭痛的預防治療主要通過減少頭痛發(fā)作頻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3]。臨床研究提示針刺預防偏頭痛不但能明顯減少頭痛頻率,還能減輕頭痛程度和伴隨癥狀[24],因此能夠改善偏頭痛患者的生活質量[25]。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納入文獻數(shù)量較少,統(tǒng)計納入樣本量僅695例,系統(tǒng)分析結果的檢驗效能可能降低,對結論可信度有一定影響。(2)納入的一項研究為觀察性研究[14],增加了本系統(tǒng)分析的偏倚風險,影響統(tǒng)計結果的可靠性;(3)納入文獻對照組多設置為假針刺組,缺少與藥物組對比證據(jù),對針刺治療效果的全面性有一定影響,且國內研究隨訪時間短,納入文獻多為1~2個月,對針刺治療偏頭痛的遠期療效無法評估;(4)本研究以MSQ量表為評價指標,評價偏頭痛患者家庭、日常活動、工作、及挫折負擔等方面的影響,雖維度全面,但評價條目較簡單,未具體到日常事務中,評價結果相對粗略。
綜上,基于目前研究結果顯示,針刺治療可減輕偏頭痛患者的功能受限、功能障礙程度及情緒影響;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社會功能。但需更多高質量、多中心、大樣本、優(yōu)化實驗設計、嚴格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進一步論證其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