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英
摘 要:微課作為高校教學新模式,已經成為教學領域的新熱點,也是改革教學方法的新途徑。通過闡述高校微課的內涵、特點和教學要素,以及微課建設的意義,分析了高校微課的現狀,提出了提高微課建設效果的途徑。
關鍵詞:微課建設;高等教育;啟發(fā)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73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國教育也因此受到新觀念、新技術的影響,并隨之不斷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提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高校微課就是數字化這一主題發(fā)展的產物,迅速成為新時代的新的教學模式,并作為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成果走進課堂,它的研究與實踐在全國各高校迅速開展。這一教學模式與現實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完全契合,成為教學改革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1 高校微課的概述、特點
1.1 微課的概述
微課最早是由英國一名教授和美國一名教授提倡人們在空閑的時候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而產生的。國內微課是胡鐵生引入,他將其定義為:微課是微型視頻課程,以短小的教學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我國的高校在微課建設中,教師通過課堂內外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把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以片段化、主題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的網絡在線學習,增加學習時間和學習機會,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新的體驗,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的目的。
1.2 微課的特點
(1)微課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非常精煉。一次微課的教學時間一般時長不超過20分鐘,學校正常上課時長為45分鐘。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理解、消化應掌握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另一方面,在學生體驗新的教學模式時,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同時,內容的精煉,專題的突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
(2)微課教學的動態(tài)化。為充分發(fā)揮微課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任課教師可以將課程的知識點整合成幾個相關的專題,也可按照章節(jié)中的重點或難點進行整合,形成教學模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各自的學習情況,有選擇的學習,達到學習的目標,同時,課程在整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對課程的整合進行調整,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考試情況,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的講解進行不斷完善,一門課程經過不斷的修改和完善,隨著時間的推移,動態(tài)化的效果會更加完美。
(3)微課教學有較強的針對性。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教學內容更加緊湊,教學目的更加明確,針對性更強。高校微課教學設計中,它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指向,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的放矢,專題化教學效果突出。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能夠實現學生在較短的時間、有針對性地對某一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從教師的角度,能夠順利進行預定地教學計劃和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2 高校微課建設的現實意義
2.1 有利于展現教師風采,促進教師全面發(fā)展
教師在微課教學過程中,要在較短的時間把一門課程的知識點講解清楚明白,需要授課教師進行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選題要準、設計要新、方法要先進、最后的反思要深刻。同時,教師在制作和設計微課時,需要掌握多媒體應用技術,音頻視頻后期的處理技術,對教師的現代化技術掌握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教師的全面發(fā)展。
2.2 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擴展學生知識面
在現有的高校教學管理體制下,教師工作存在著相對的獨立性,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在教與學方面交流不多,客觀上限制了教師對學生培養(yǎng)在理念上、方法上與時俱進的領會,造成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實施、教學計劃的調整等方面,出現針對性不強、創(chuàng)新性不足問題。微課教學即為教師提升教學水平提供平臺,也為不同專業(yè)學生擴展相關專業(yè)的知識面提供條件,更為專家、同行、校內外師生對微課效果的進行多維評價,使教師不斷完善微課的教學設計和制作,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3 有利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新模式
高校學生由于受教學計劃、教材選用,以及學時的限制,有些課程知識傳授單憑在課堂上進行,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后作業(yè)和課后復習不能復原其重點知識的授課內容。學生在課堂上對相關知識點學習不到位,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采用微課的方式自主學習,在體驗學習新模式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針對性地補充知識漏點。教師為加深學生對知識重點、難點的理解,通過視頻生動講解,面對面的演示,把知識的講解具體化、生動化,加深學生的理解。
3 高校微課建設存在的問題(現狀)
3.1 對微課教學視頻的設計沒有高度重視
微課視頻即不是單純的錄像,也不是簡單的攝像,而是微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播的載體,是完整的教學活動。高校教師都很重視微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明確目標、確定重難點、選準專題,以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運用哪些先進的教學手段,但容易忽略教學視頻的設計。微課教學雖然短小精悍,卻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微課教學的精華。如果忽視教學設計,則造成界面銜接不流暢,主題不突出,重點不明確,影響視覺效果。
3.2 高校部分教師對微課的認識存在模糊的情況,微課不微
教師對微課的認識是從全國組織微課大賽開始的,但具體對微課的觀念、特點等認識不清,單純地認為微課教學就是對45分鐘課堂教學的濃縮;在時間的把握上誤認為只要時間短、內容少就是微課,從而忽略了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以及課程內容的專題性和針對性。更有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只看到表面,看不到精髓,在設計時只是從章節(jié)中截取部分片段,雖然環(huán)節(jié)完整,沒有了互動、思考、交流的時間。因此成為傳統(tǒng)課堂的“翻版”。
3.3 制作微課的資源不充分,制作技術沒有統(tǒng)一的要求
教師上好一次微課,需要充分的資源準備工作,規(guī)范的教案就包括紙質和電子兩種,還需要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后習題,以及對應教學某一主題內容的教片、教具等。在制作微課的技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拍攝方法單一、視頻的畫面在轉換時不順暢、視頻的聲音與字幕出現的不同步。視頻界面模糊不清,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4 改進高校微課建設的途徑(策略)
4.1 高度重視微課視頻教學設計,提升教師設計能力
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的設計總體上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整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過程設計;另一部分是視頻的設計,包括腳本的撰寫、平面和動畫設計、教師形象設計、場地的選擇、錄像的編輯、聲音的包裝,以及最后的后期制作等。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教學的過程中,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還要高度重視視頻設計,它關系到微課視頻效果,更關系到微課教學的效果。
4.2 提高對微課的認識,達到微課建設的目標
教師要從課程的教學內容出發(fā),認識到微課是對某一知識點的內容呈現,不僅是時間短、內容精,更是對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的精華闡述,具有專題性、針對性的特點。教師提高微課教學和視頻,包括后期制作,要真正實現微課的教學目的,達到微課建設目標,也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通過微課學習,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自主學習,掃清學習障礙,在校期間順利完成學業(yè),順利步入社會,邁向人生新的階段。
4.3 準備充分的微視頻資源,統(tǒng)一微課制作標準
微課視頻它主要是對課程中的某一知識點、重點、難點濃縮的教學片段,資源包括了教案、教學課件、練習、點評等微資源。教師在制作微課過程中,盡管各門課程性質不同,造成在微課制作時在方法上會有所不同,但學校在制定微課制作統(tǒng)一設計標準時,仍然可以從課程的共性出發(fā),規(guī)范微課制作標準,以提高微課制作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曉艷,田麗娜.高?!拔⒄n”教學設計促進教學效果策略研究[J].高等教學研究,2017,(1).
[2]趙魯華,曹沖振,王建春.高校微課教學推廣策略淺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4).
[3]成石泉.高校微課視頻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計算機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