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代勛
[摘 要]《易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總源頭,向稱百科之母,萬事之則,群經之首,學問之宗。由于《易經》在修身、齊家、治國等方面的重要指導價值,近年來,《易經》課程逐漸成為一些學校的選修課程。因《易經》成書年代久遠、文字深奧、寓意難懂,很多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常因聽不懂、看不明白而困惑,導致聽課效率低下,甚至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對《易經》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討具有緊迫性。筆者在《易經》課程教學中較多地應用了提問式教學法,該法可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課程內容,增強師生間的互動等,提高了教師授課質量和學生聽課效率。
[關鍵詞]提問式教學法;《易經》;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1-0115-03
四書之一的《大學》是中國古代探究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開篇即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庇纱丝芍糯摹按髮W”教育首重德行?,F代的大學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以專業(yè)課為主,在“明德”“親民”“至善”等修身課程的培養(yǎng)方面,課程設置則相對偏弱,而像《易經》這樣注重修身的經典傳統(tǒng)文化課程更為少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薄兑捉洝樊a生于五千年前,成書于商末周初,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總源頭,向稱百科之母,萬事之則,群經之首,學問之宗[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無論是孔孟之說還是老莊之道,他們思想的理論基礎都源于《易經》??鬃釉f“不學易,無以知”“加我數年,言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兑捉洝分邪俗匀皇挛?、人生價值、社會發(fā)展等各個方面的普遍規(guī)律,學習《易經》可修身養(yǎng)性、居安思危、避禍遠患,從而有利于傳承文化、成就事業(yè)、“止于至善”。
由于《易經》在修身、齊家、治國等方面的重要指導價值,近年來,《易經》課程逐漸成為一些學校的選修課程。因《易經》成書年代久遠、文字深奧、寓意難懂,很多學生在學習該課時常因聽不懂、看不明白而困惑,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甚至產生厭倦情緒。所以,對《易經》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討具有緊迫性。李鵬認為《易經》教學關鍵要把握五個要素:思維方式的轉變是教學的關鍵,宇宙觀是教學基礎,體例和結構是教學的路徑,內容的選擇是教學的重點,品德的提升和行為的理性化是教學的目標,從思維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真知灼見的論述[2]。而《易經》授課的教學方法研究則鮮有報道。目前應用較多的教學方法有提問式教學[3]、導學式教學[4]、演講式教學[5]、討論式教學[6]、講練結合式教學[7]等,由于每門課程各有其特點,因而選擇的授課方法也不盡相同。筆者在《易經》教學中針對有關內容的深奧和易理的艱澀難懂,較多地應用了提問式教學法,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該法可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課程內容,增強師生間的互動等,可提高教師授課質量和學生聽課效率,現介紹如下。
一、激發(fā)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
易理是古人在日常生產、生活實踐的基礎上,“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對自然現象進行的總結,實際上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雖然我們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運用易理,但極少有人知道其中的道理或語言來自于《易經》。兩千多年前的《易經·系辭傳》中也說:“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北热绺改讣袄蠋煆男〗虒覀冏鋈俗鍪乱肮饷骼诼洹?,故宮乾清宮也高懸有“正大光明”的牌匾,大家可知道出自何處?學生回答不上來。接著追問清華大學的校訓是什么?學生一臉茫然,有的學生開始用手機上網查找,回答說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又問:我們平時餐桌上的魚是怎么從江、?;蚝胁渡蟻淼模窟@個問題簡單,學生回答用魚網。再問:農民用什么耕地?學生回答用犁或犁地拖拉機。最后問:那我們住的房屋、居家必備的搗蒜罐以及我們出行乘坐的馬車、汽車及木船、輪船最初是依據什么設計制造的呢?這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是的,以上問題的答案均出自《易經》。人們發(fā)現日月常以光明晝夜普照大地,我們效法此理為人處世當光明磊落、正大光明?!白詮姴幌?、厚德載物”作為清華大學的校訓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分別出自《易經》乾卦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坤卦象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乾為天,坤為地,清華校訓則取法于天地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精神,與天地并列為三,激勵一代代清華人發(fā)奮圖強、胸懷天下,因此成就了清華在中國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地位。捕魚的網取法于八卦中的離卦,“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農民耕地的犁取法于益卦,“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房屋取法于大壯卦,“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搗蒜罐取法于小過卦,“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古代的馬車及現代汽車的設計取法于隨卦,“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木船及后來輪船的制造則取法于渙卦,“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由此可知,易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樣一來,學生也不再覺得《易經》這門課是那么遙遠和陌生。
二、堅定易理對成就事業(yè)的重要指導價值
成就事業(yè)、實現人生價值以利國利民是學生孜孜追求的夢想,而《易經》是一部幫助成就事業(yè)的著作,是古代帝王、政治家、軍事家及商家的必修教材。《易經·系辭傳》說:“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薄胺蛞?,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币虼耍绾卫谩兑捉洝返膫鹘y(tǒng)經典理論優(yōu)勢啟發(fā)學生智慧,幫助成就事業(yè),引導學生如孔子式韋編三絕、愛不釋手地研習《易經》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對于《易經》以前多以串講為主,導致學生對卦爻之辭中蘊含的道理認識不透徹,于是筆者逐漸嘗試要求學生課前認真預習,根據書上詞解和語譯了解卦義。筆者課上只針對預習時出現的問題進行簡要解釋,然后將授課重點放在對卦爻之辭內涵的深入討論和挖掘上。
比如講乾卦。乾卦為六十四卦之首,是由六個陽爻組成的純陽之卦,代表天,為萬物之始,具有元、亨、利、貞四種德行。《易經》推崇乾天,本質上是推崇其陽剛之德,其中揭示了堅強者的進取哲學,勉勵人們要效法天周而復始的剛健精神,克制私欲,不懈地力求進步。結合語譯,乾卦六爻所述的字面意思也不難理解。初九爻說“潛龍勿用”,即潛伏在地下的龍還做不成事;九二爻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即見到“龍”在田里治水,有利于莊稼,這個人會被推薦到上面去做事;九三爻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即君子處下位要誠懇地做事,晚上還要回想有沒有未處理好的問題,雖處境兇險也不會犯錯誤;九四爻說“或躍在淵,無咎”,即“龍”已在深淵中,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九五爻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龍飛騰在天,具有無限的活動空間,潛力無窮,正好施展利國利民的抱負;上九爻說“亢龍有悔”,即“龍”已飛到最高處,再繼續(xù)往上飛就會倒霉。乾卦六爻依次可代表人從低到高的六種社會地位或人一生的六個發(fā)展階段,可請學生認真思考:以上乾卦六爻是從人的言行還是所處的地位來了解信息?通過思考和討論,學生一致得出乾卦六爻皆是從人所處的地位來了解信息,因此,從乾卦各爻可推斷出地位決定言行的結論。一個人的言行只有與其地位相應才能無咎、吉祥,如果其言行與地位不相符,說過猶不及的話,做矯枉過正的事,必定會有兇的結果,甚至地位不保??蛇M一步聯系實際,提問學生:自己當前處于乾卦六爻的哪一爻,該具備什么樣的言行呢?由于學生還處于學習階段,并沒有進入社會做事,所以,容易得出自己處于初九爻“潛龍勿用”的階段。從乾卦中可推知作為學生當下的主要任務是“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通過對乾卦六爻的闡述,還要讓學生明白乾卦陽剛之理對成就事業(yè)的重要指導價值?!坝镁牛娙糊垷o首吉”,即要運用“九”的陽剛之理,不使日常的言行偏亢為害,不可爭強好勝,才能安全吉祥?!扒镁?,天下治也”,是教人體剛而用柔之法,乃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只有體剛用柔,剛柔相濟,才符合自然法則。
比如講《序卦傳》?!缎蜇詡鳌贩稚蟼骱拖聜鳎荷蟼魇记ざK坎離,合三十卦;下傳始咸恒而終既濟未濟,合三十四卦。那么《序卦傳》的內涵或意義是什么?它僅僅是將六十四卦簡單地羅列在一起便于后人學習嗎?對初學者來說似乎是這樣的。但本質上,《序卦傳》主要是論述六十四卦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按順序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管是從上經三十卦還是下經三十四卦來看,均是一卦接一卦或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向前發(fā)展。從天地的存在、人物的誕生、社會的發(fā)展說起,卦與卦間的相互聯系不是簡單的直線式發(fā)展而是呈波浪式前進的:如上傳從泰到否,從隨到蠱,從賁到剝等,下傳從晉到明夷,從豐到旅,從既濟到未濟等都是一次次的盛極必衰。所以,《序卦傳》揭示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進退、存亡、得失的規(guī)律,存在著“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這種波浪式的前進可以一浪高過一浪,可以是平浪,也可以一浪低過一浪。這樣,可啟發(fā)學生思考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選擇哪一種前進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的發(fā)展、成就自己的事業(yè)。通過《序卦傳》的學習,可使學生領悟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在社會中進退、存亡和得失之機,以隨時位而變通。如果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則必然失其法則,導致敗亡。
三、培養(yǎng)唯變所適的處世能力
天下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而在這些變化的背后是否有不變的東西?作為學生是否知道這些變化?該如何去適應和把握這些變化呢?通過學習《易經》,我們可從后世對“易”的三種解釋即簡易、變易和不易中找到答案。簡易指歸納的方法,天下之事理無窮,必須通過易的方法化繁為簡或以簡馭繁,處事接物才能得心應手。變易即交互變易,天下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不易指事物之定理,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但事物變化背后的基本原理則是不變的。其中,變易是過程,是三易的核心,更是我們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去改變的。只要懂得變易,就可知萬事無常,唯變所適。所以,要啟發(fā)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善于運用簡易的方法去了解、把握變易的事物,從而得出不易的真理。
比如講到八卦與陰陽學說,筆者把復雜的先天八卦圖、中天八卦圖和后天八卦圖分別畫出來,提問學生:從這三種八卦圖中分別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結果學生迷惑不解、一頭霧水。筆者于是提示將八種卦象一分為二、分陰分陽再去觀察。經過認真思索和觀察,有的學生逐漸看出了門道,發(fā)現先天八卦圖相互對立的兩卦總是一陰一陽,因而推斷出先天八卦具有陰陽對立的特點;從中天八卦圖看出互相挨著的兩卦總是一陰一陽成對地依次出現,從而得出中天八卦具有陰陽平衡的一面,由此可體會到“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深刻意義;發(fā)現后天八卦圖隨四時交替則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因此后天八卦顯示了陰陽相互依存的規(guī)律。三易不僅是《易經》的核心觀點,更是我們認識、處理問題的主要方法?!兑捉洝は缔o傳》中說:“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說的就是變易。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唯變所適的認識,不能被固定的形式拘泥,而要隨著時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應提醒學生要“守其常”,“知其變”,如對常法、變法執(zhí)拗或拘泥,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四、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活動,不可單純地固執(zhí)于某一種授課方法。對于《易經》授課中的一些常識性的內容仍可采用串講法,而對于一些涉及重要易理、對生活具有重要指導價值的內容,則運用提問式教學法為佳。有的內容適合通篇提問,有的可針對某句話或某個詞提問。提問的時機也可多種多樣,可在課前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可在講課過程中多提有趣的問題以保持學生注意力,也可在課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還可鼓勵學生對困惑的內容主動向老師提問。在課件的制作上,可盡量減少文字,增加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穿插古今經典案例并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講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聽課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只要在實際授課中不斷總結、完善提問式教學法,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自古至今,能夠完全參透《易經》思想價值的學者少之又少,運用提問式教學法講授《易經》對授課教師來說難上加難,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因此,教師必須非常熟悉教材,準確把握各部分內容的精神內涵,才能提出聯系生活、啟發(fā)智慧的問題。另外,作為《易經》教師只限于掌握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不斷地學習與《易經》相關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及現代文化知識,兼收并蓄,將其靈活地融入《易經》的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引經據典、胸有成竹地講授課程并解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心悅誠服。以上是筆者使用提問式教學法授課的幾點膚淺體驗,與同行研討交流,懇求指正。
[ 參 考 文 獻 ]
[1] 鄒學熹,佘賢武. 易經[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李鵬.《易經》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72-74.
[3] 夏慧茹. 提問式教學法在《醫(yī)古文》教學中的運用[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174-175.
[4] 李建華. 導學式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教學中的探索研究[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3(11):81-82.
[5] 秦本彬. 論英語演講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 大學教育,2014(8):43-44.
[6] 鄭娜娜. “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 大學教育,2015(12):57-58.
[7] 高海麗. 自學自講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 大學教育,2017(4):46-47.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