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西琴
【摘要】德育工作是小學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歷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特殊性,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更需要小學教育工作者注重方法。在論證通過“雛鷹爭章”與“四講四愛”相融合的活動形式,輔以學校“以和為本以愛為美”的辦學理念和教師的言傳身教、循循善誘,能夠有效促進西藏小學德育工作的落實,從而切實提高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進而為國家的穩(wěn)定、高速發(fā)展輸送更多“德才兼?zhèn)洹钡臈澚褐拧?/p>
【關鍵詞】小學德育工作?西藏?少年兒童?雛鷹爭章
一、有效落實民族地區(qū)小學德育工作的現(xiàn)實意義
北宋司馬光曾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彼J為,才能是德行的憑借,而德行是才能的統(tǒng)帥。時至今日,這一觀點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依舊不言而喻,“德才兼?zhèn)洹币琅f是人們矢志追求的崇高境界。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應逐漸認識到修身立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形成熱愛祖國、堅強自立、善良友愛、樂于助人、懂得感恩、心有持守等美好品德?;诖?,小學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
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探索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此時的他們如同幼苗,而學校恰如他們長成參天大樹所依憑的土壤,土壤賦予他們怎樣的養(yǎng)分,他們便會以怎樣的姿態(tài)向上生長。因此,學校教育的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更會清晰地反饋在學生的成長軌跡中。對于西藏的少年兒童而言,文化背景、民族風俗、成長背景、生活習慣會使得這個過程需要為人師者傾注更多的精力,“因材施教”地尋求更多適合西藏具體學情的培養(yǎng)方式,“如何做到化無形為有形,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有效落實德育工作,真正切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雛鷹爭章”與“四講四愛”相融合的教育活動——落實西藏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西藏小學德育工作中,基于西藏歷史、文化、地域的特殊性,教育引導各族學生堅定自覺地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更應成為德育工作的重心。黨的十九大以來,西藏自治區(qū)以“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家園、講文明愛生活”為主題的“四講四愛”教育活動在西藏各中小學開展得如火如荼。德育工作的進一步展開恰能以此為良好契機,將“雛鷹爭章”與“四講四愛”相融合,探索出符合西藏小學學生特點的提升思想品德素養(yǎng)之途,教育引導學生堅定自覺地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堅定自覺地促進改革發(fā)展和社會和諧,堅定自覺地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神,堅定自覺地踐行和弘揚“珠峰精神”,進一步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下來,這一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方式確實行之有效。
以林芝市第一小學為例,學校近年來以“林芝少年心向黨,雛鷹展翅齊飛翔”特色教育為載體,通過“雛鷹爭章”與“四講四愛”相融合的教育活動,思想品德教育成果斐然?;顒又?,該校將“講黨恩愛核心”這一內容的宣講與實踐節(jié)點對應感恩章、紅讀章等,將“講團結愛祖國”對應愛國章、團結章等,將“講貢獻愛家園”對應環(huán)保章、公益章等,將“講文明愛生活”對應文明章、家務章等,要求學生根據(jù)“四講四愛”活動節(jié)點按學校提出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完成情況進行自評和互評,以取得考核結果,并在每個節(jié)點頒發(fā)獲章證書。如在“民族團結月”系列活動中,在全校范圍內掀起了爭“民族團結特色章”的熱潮,輔導員們組織帶領少先隊員們參觀林芝市檔案館、尼洋閣博物館,參觀學校德育室、少先隊室、德育長廊、少先隊長廊等,通過演講、征文、紅領巾廣播、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加深每位隊員對民族團結的認識和理解。
少年兒童進入校園,開始觸摸和感受世界的廣博闊大,開始追逐和探索文化的厚重精深。此時的他們,擁有最強烈的好奇心和最旺盛的求知欲,也最需要通過師長的正確引導來培養(yǎng)美好的品德;與此同時,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尚且淺薄,學校在進行品德教育時若單純宣講理論,恐怕收效甚微?!半r鷹爭章”與“四講四愛”相融合的教育活動恰好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直觀易懂的行動中輕松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一枚枚獎章的累積既是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收獲,更是他們點滴積累美好德行、步步攀登道德高峰的真實見證。對老師和學校而言,一次次活動的用心設計和認真組織,是德育活動開展符合學情、別致新穎的體現(xiàn),也是德育工作與時俱進、有效落實的完美呈現(xiàn)。
三、小學教育工作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言傳身教是西藏小學德育工作有效落實的重要保障
當然,“雛鷹爭章”與“四講四愛”相融合的教育活動收效良好有賴于活動本身的符合學情、具體化、可操作性強等優(yōu)勢,卻也絕不僅僅有賴于此。靈活多變、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載體,追究其根本,仍在于小學教育工作者日復一日的言傳身教和耐心引導,德育之精髓和靈魂也正在于此。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恰如將幼苗植入土壤之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這株幼苗才能順利長成蒼天大樹。若能在最初的教育過程中,將培養(yǎng)美好品質、追求崇高德行根植于少年兒童的內心深處,變成他們的自然之性,那么之后他們良好品行的習得將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而這些,有賴于每個學校秉持“以德為本”的立校原則和每個小學教育人踐行“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高尚德行的養(yǎng)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少年兒童的引路人更需言傳身教、諄諄教導。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者持心守正,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學生才能以之為榜樣,修養(yǎng)德行,提高素養(yǎng)。學校以德為先、重視德育,老師德行高尚,設計和組織的“雛鷹爭章”活動才能真正以幫助學生提高思想品德素養(yǎng)為目的,否則也只能成為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的虛假表演。
對于小學教育工作者而言,每一堂課、每一個和孩子相處的時機,都能夠成為他們細致耐心引導學生提高品德素養(yǎng)的契機。語文課上,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詩詞文章中學習作者或者故事主人公忠心愛國、勤學善思、堅強勇敢、勇于追夢、清高自守等美好情操;數(shù)學課上,老師可以教給學生細致嚴謹、明辨對錯、靈活變通、探索真理等優(yōu)秀品質;英語課上,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現(xiàn)尊重欣賞異國文化、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包容大氣;自然課上,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感知熱愛自然、尊重生命、和諧共生的美好境界;體育課上,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體味敢于挑戰(zhàn)、超越自我的果敢氣魄和善于合作、團結友愛集體精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點點滴滴都可傾注教師的德育之心;日積月累,滴水穿石,絲絲縷縷均能建筑孩子的立德之途。除此之外,教師自身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學生耳濡目染,更是能夠反躬自省,提升境界。
四、結語
雛鷹爭章促德育,春風化雨立德行?!半r鷹爭章”與“四講四愛”相融合的教育活動不是第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但若能結合西藏各校實際、不斷改進活動形式,這一教育活動定能成為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有力推手。西藏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實,依賴于學校以德立校、教師以和愛育人、少年兒童以德修身,也依賴于教育工作者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出更多切實可行的德育方式。唯有如此,學校的德育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才能快速提高,國家的持久穩(wěn)定發(fā)展才能更有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曉廣.習近平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