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接續(xù)梨園,兩岸永傳

2020-02-04 08:04:37吳雨航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11期
關鍵詞:傳承創(chuàng)新跨文化傳播

摘 要: 曾永義先生在華人戲曲界影響極大,是筆者所敬仰的綜合性戲曲學者。他堅持“案頭”與“場上”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學術態(tài)度影響了兩岸數(shù)代戲曲人。曾先生除了著作等身之外,創(chuàng)作劇本豐碩、教育成就卓著,他不論是對戲曲傳承發(fā)展還是變革創(chuàng)新,乃至對戲曲的跨文化傳播都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多年來為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和民間交往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鍵詞:戲曲教育 傳承創(chuàng)新 跨文化傳播 文化影響

曾永義先生是令人敬重的學界泰斗,在他豐碩的著述中,筆者只讀過的曾先生在中國內(nèi)地出版的部分著作,就其冰山一角已深深感到曾先生對弘揚祖國的戲曲事業(yè)充滿熱忱,而且抱著嚴肅認真虔誠敬謹?shù)膽B(tài)度,既有益于當代,亦足以傳之后人。筆者有幸現(xiàn)場聆聽過曾先生若干次講座,他有幾句話一直令筆者無法忘懷:“‘好為人師、‘小戲不小、文化要輸血、學術通俗化反哺社會。”這幾句看似簡單的語言,實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曾先生對戲曲的貢獻和對文化的態(tài)度。每次拜讀他最新的學術成果,或觀摩他新創(chuàng)戲劇作品,都能夠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深度、有實踐的教育家、劇作家、傳播者且“場上”與“案頭”并重的戲曲大家,更是后學者的航標燈塔。

一、“好為人師”

中國戲曲藝術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所包含的中國人傳統(tǒng)審美情趣和價值觀是海峽兩岸每個炎黃子孫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不停息的脈搏,代表了獨一無二的文明標識。曾永義先生正是以“衛(wèi)道士”般的精神,秉承著他自謙的“好為人師”熱情,近半個世紀來傳承著兩岸一代代戲曲人的血脈。曾永義先生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長期從事戲曲教學,他對臺灣高校學科建設的突出貢獻之一,就是使戲曲藝術走進臺灣地區(qū)的校園,走入象牙塔,成為中國文學系的一門必修課程。如曾先生所言,中國古代輕視戲曲,認為其是低俗藝術,直至民國“五四”期間,仍有學者認為其“沒有思想”“沒有文化”。據(jù)筆者了解,曾先生求學期間臺灣尚無專門戲曲史論研究專業(yè),后來正是在以他為首的學者倡導下,臺灣各大學均設置了規(guī)范的戲曲學科,戲曲學已然成為臺灣“大學之重要學科”之一,戲曲研究已成為“顯學”a。

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迄今為止接受過曾先生親自指導的碩士生、博士生已經(jīng)逾數(shù)百人,“曾門弟子”遍布臺灣各大高校,如臺灣清華大學、臺灣師范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灣戲曲學院等,還有一批學生在臺灣各大劇團工作,如國光劇團、歌仔戲劇團等。這些“曾門弟子”已經(jīng)成為臺灣戲曲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更是臺灣戲曲研究的中堅力量,可謂“案頭”與“場上”均沾,如王安祈教授、蔡欣欣教授、沈慧茹教授等,這些中青年學者延承了曾先生衣缽,為海峽兩岸的學術研究與戲曲創(chuàng)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曾先生曾在其一篇專訪中寫道:“期待學生都能站在我的肩膀上,比我更有成就!”作為臺灣地區(qū)的戲曲教育家,筆者以為曾永義先生宛如臺灣地區(qū)戲曲發(fā)展的羅盤,錨定臺灣戲曲的發(fā)展,甚至是東南亞地區(qū)戲曲發(fā)展的方向??梢哉f在當今臺灣各大戲曲院團和科研機構里,沒有曾先生的弟子參與,就在相當程度上難以完成系統(tǒng)性研究和創(chuàng)作。

“全國戲班沒有我富連成的弟子,我就讓它開不了鑼!”這是由“京劇第一科班”北京富連成戲劇學社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戲曲教育家葉春善先生在一百二多年前所發(fā)誓言,葉春善先生所締造出的京劇“黃埔軍校”,其影響不僅在20世紀前半葉,也影響了新中國成立后至今的戲曲人才培養(yǎng)和京劇藝術的發(fā)展。

“富連成”是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前設立在北京的一個京劇科班的名字,初名喜連成,由京劇教育家葉春善開辦于1904年。1935年葉春善逝世后,由其長子葉龍章繼任社長,開辦至1948年,共存在四十四年之久,培養(yǎng)了“喜、連、富、盛、世、元、韻、慶”八科學生計八百余名,是京劇史上開辦時間最長、培養(yǎng)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京劇教育機構,被公認為京劇史上的“第一科班”。富連成培養(yǎng)的學生中,有眾多京劇藝術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如侯喜瑞(凈行侯派)、馬連良(老生馬派)、于連泉(藝名筱翠花,創(chuàng)立花旦筱派)、譚富英(老生譚派)、葉盛章(武丑葉派)、葉盛蘭(小生葉派)、裘盛戎(凈行裘派)、袁世海(凈行袁派)等。

富連成所培養(yǎng)的八百余名畢業(yè)生,廣布全國各地乃至海外,是從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后近百年間,京劇生存、發(fā)展、傳播的骨干力量?!安粸榘l(fā)財致富,只為替祖師爺傳道”,是當年葉春善先生興辦“富連成”時所立的誓言,也是葉氏家族世代貫徹的家訓家風。其內(nèi)涵極為豐富,一個“道”字包含了戲曲傳統(tǒng)審美原則、精湛的技藝,以及涉及戲曲人從業(yè)和生活方方面面的行為規(guī)范與美德。葉氏家族成員,無不以挖掘“富連成”歷史、傳承“富連成”精神為己任,矢志不渝。

“富連成”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七十二年后再次為之研究?“富連成”社嚴守本體、心態(tài)開放、順應市場、勇于創(chuàng)新的辦學理念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學演結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僅與當今社會發(fā)展觀相契合,更為今天的現(xiàn)代戲曲藝術教育工作提供了模板和經(jīng)驗??缭桨倌旰?,筆者認為“富連成”締造者葉春善先生的辦學思路和理念與曾永義先生“好為人師”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相一致,尤其是人才培養(yǎng)方面,都堪稱師者典范。

二、“小戲”不小

王國維提出的“戲曲”與“戲劇”的界定等問題直到現(xiàn)在都仍是學界的大命題。而曾永義教授的戲曲研究是緊隨著王國維的治學方法與原則,在踏上戲曲之路時便細致地閱讀了王國維的《宋元戲曲考》,并從中領悟到了王國維的治學方法。曾教授也受到屈萬里、孔德成等學者經(jīng)學考據(jù)的影響,以堅實的樸學實證為根基來做研究。

曾先生在其各類文章中曾多次指出,“小戲”作為一個單純的藝術因素來看待,而是用有機的目光看待小戲,由小戲雖“小”但能包容多種因素的特征看出“小戲”之“大”,把“小戲”的綜合性與包容性特征和盤托出,從而為由“小戲”吸收其他因素而變成蔚為大觀的“大戲”做了良好的鋪墊。讓人們意識到,“小戲”演化為“大戲”絕不是偶然的,而是與其先天“基因”的綜合性、包容性特征密切相關的。b 因此,筆者認為曾先生看到了“小戲”的本質(zhì),看到了“小戲”得以演化為“大戲”的先天基礎,重視“小戲”的恢復與傳承,是我們當今針對“大戲”創(chuàng)作的重要基石。在京劇史中,有這樣一位“小丑”演員,以“大戲”成名,但是卻以“小戲”流傳至今,他就是一代武丑宗師——葉盛章。

葉盛章(1912—1966),京劇表演藝術家和教育家,工文武丑,系“富連成”社創(chuàng)始人葉春善第三子,是京劇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挑大梁、唱頭牌的丑行演員。葉盛章表演藝術的成就,始終融匯在他的代表作中,以大戲而成名,而這些作品往往都是由“小”戲或者“小”角色組成。武丑又稱“開口跳”,葉盛章演“開口跳”的角色如朱光祖、楊香武、蔣平、賈亮等,多是出現(xiàn)在江湖朋友薈萃一堂的場面里,又多是解決劇中矛盾的關鍵人物,他掌握著人物的典型性格,使人物冷峻幽默,有張有弛地斡旋于是非之間、草莽之內(nèi)。從他那深具功力的嘴皮子里,清脆爽朗地念出“開口跳”獨有韻味的大段白口。例如《連環(huán)逛》里朱光祖念的那段:“想我等綠林出身,行俠仗義,每日里拿強捕盜、除暴安良,也非一日的勤勞。我想這做官的人兒,也非容易,講的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千里馬還得千里人,何言大人提拔我等!”詞句雖有宿命的色彩,念來卻有批判的意味。聲調(diào)鏗鏘,神情英挺,準確的節(jié)奏,剛勁的氣口,把那“人情閱盡秋云厚,世路經(jīng)多蜀道平”的干練江湖,表現(xiàn)得如見其人。

葉盛章先生雖和曾永義先生跨越時代,未曾謀面,但是對于“小戲”的理解和對“小”與“戲”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頗有相似之處?!皯颉北尽凹殹币?,只有對人物刻畫的細致入微,從小處著手,才能在“小”戲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為“大”戲,才能對舞臺整體演出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小戲”不小,大戲要“大”,戲曲藝術擅長“四兩撥千斤”,用“小題大做”的形式“窺見”宏大歷史。在筆者看來“小矛盾、大主題”是戲曲舞臺藝術的特征之一。不論是傳統(tǒng)戲、樣板戲,還是經(jīng)典的新編歷史劇,大多都不是以“故事性”為唯一追求,往往通過一個小矛盾作為切入點,從而映射主題思想。因此無論是傳統(tǒng)題材還是現(xiàn)代題材,都要立足于戲曲本體,立足于戲曲程式化表演的藝術規(guī)律進行。國內(nèi)近年來有個怪現(xiàn)象,就是各地方劇種紛紛主動向京、昆等大劇種“看齊”,用京、昆的所謂“規(guī)范”“嚴謹”“美”來改造自己,使原本生動鮮活、富有地域色彩、充滿辨識度的地方特色劇種,成了“轉基因”和“假古董”,失去了地方劇種最具地方特色的“唱念做打”和最具符號化的“手眼身法”。很多新編大戲聘請話劇、影視導演執(zhí)導,看似是借了所謂“戲劇性”之光,實是泯滅了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本體意識。兩者疊加,就出現(xiàn)了“地方戲曲京劇化,京劇話劇化”的怪現(xiàn)象。筆者以為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絕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思想、意識、觀念問題,是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中華思想的認識問題,是對于戲曲本體的尊重問題,對于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國粹”的理解問題。

三、文化要輸血

曾永義先生的編劇創(chuàng)作扎根于傳統(tǒng),卻不守“舊”。他創(chuàng)作的每部戲都有鮮明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之處。關于現(xiàn)代戲曲創(chuàng)作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關系,曾先生提出“文化輸血論”,主張既要扎根傳統(tǒng),傳承戲曲特質(zhì),同時要講究創(chuàng)新的途徑。他將文化創(chuàng)新形象地比喻為輸血,A型血的患者只能輸入健康的A型血或O型血,同理,在尊重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猶如輸入A型血,在外來文化中選取有益成分猶如輸入O型血,不考慮文化沖突而全盤移植外來文化猶如輸入B型或AB型血則完全是荼毒民族文化。c

曾先生的劇本創(chuàng)作雖然以尊崇歷史、推崇“民族化”特征,但他卻都在其編劇的文本中恰逢事宜地加入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進行“輸血”。2003年曾永義先生編劇的昆曲《梁?!方o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他借鑒《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橋段,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相會“樓臺會”,用東西方共通的愛情觀為紐帶,打通不同文明之間溝通的橋梁,令觀者記憶猶新。

2015年10月21日,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期間,在演講中提到他小時候讀過莎士比亞劇本,也提出中國明代劇作家湯顯祖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讓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出現(xiàn)在同一個舞臺上,將會迸發(fā)出怎樣的火花?帶著這種設想,筆者全程參與了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舞臺劇項目跨界融合戲劇《杜麗娘與朱麗葉》的創(chuàng)排工作。四百多年前,中國的戲臺上唱著《牡丹亭》,而西方的話劇舞臺上正上演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四百余年后的今天,湯、莎筆下的杜麗娘、朱麗葉在同一個舞臺上出現(xiàn),東方昆曲與西方歌舞相交織。杜麗娘游園回來后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兩人在牡丹亭中幽會。朱麗葉和羅密歐在一次舞會上相識,兩人一見鐘情,在花園互訴衷腸。

《杜麗娘與朱麗葉》正是以愛情為題,以古代人折射現(xiàn)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為古代人對愛情理解注入現(xiàn)代人的思考?!赌档ねぁ返膼矍橹黝}所要揭示的是“情”和“理”的較量,是人的內(nèi)心的情感、欲望、愿望和外在的社會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較量。湯顯祖將那種超越死生的“愛情”安排在一場帶有神秘色彩的夢境之中?!读_密歐與朱麗葉》揭示的主題是“愛”與“恨”的沖突。這是人內(nèi)心的兩種情感的搏斗?!皭邸碑a(chǎn)生在兩個本該對彼此充滿“恨”的青年男女之間,他們?yōu)榱撕葱l(wèi)自己的愛情,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經(jīng)典的形象,糾結的情感,在糾纏與碰撞中,展現(xiàn)古往今來的情感共鳴,試圖尋找揭示東西方古典極致愛情的多重味道,去還原、體味生生死死情感的震撼力量,講述關于至情至愛的永恒哲理。

整部劇采用昆曲、現(xiàn)代舞和話劇的方式講述愛情命運的故事。昆曲是靜的藝術,注重形體身段,也重唱功,昆曲演員一顰一笑、一個回眸、一聲低吟、婉轉的唱段和優(yōu)美的身段描摹出的是內(nèi)心深處的細膩情感;而現(xiàn)代舞是動的藝術,動作直接、大膽、富有感染力;話劇是生活的藝術,用最為情感充沛的方式將生活搬上舞臺。一動一靜、陰陽結合、虛實相生,全劇用音樂將幾種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串聯(lián)起來,相融相交,并且配以書法和國畫為背景,再加上變幻的燈光,營造出唯美且符合劇情變化的舞臺效果。在故事的演進過程中,兩個故事以雙螺旋結構交織在一起,最終將兩個故事的情節(jié)絞結為同一個劇,將四個人物融合為一對男女,最終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新穎靈動的表演樣式,戲劇魅力的極致表達,傳統(tǒng)手段與現(xiàn)代手法的機巧結合,古典風韻與當下思維的奇妙穿越,整個舞臺充滿了靈動奇妙的色彩,更能充分展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美。

通過對《牡丹亭》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人物性格與人物生活環(huán)境、斗爭方式及故事結局等方面的比較、碰撞、消解、融合,用東西方文明間所共有的愛情觀、價值觀作為“最大公約數(shù)”;用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舞蹈形式進行詮釋,用各國語言進行演繹;通過對比東西方兩個獨具代表性的女性,分別叩問看似不同卻實則相似的愛情觀;用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地展示人類情感共鳴和中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神韻;目的都旨在借助種種外部手段借古喻今,繼而塑造敢愛敢恨、向往自由的中國人形象。筆者期待著這部跨界融合劇能夠早日在到臺灣交流演出,更期待著得到曾永義先生的批評指正。

曾先生說:“文化藝術工作難以致大名大利,非一般人所趨之若鶩,而我素性與世無爭、人棄我取,眾人所忽略所不愛者,則我盡力為之,因此反而能夠‘為所欲為。如果說我這些年確實做了一些使兩岸百姓更加認知彼此,使兩岸人民熱血相融、脈息相通的事情,那真是讓我無限欣慰了。我堅信,唯有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才是兩岸共同的前途?!眃 2014年曾永義先生榮獲臺灣首位戲曲院士,在筆者看來這即是臺灣學界及社會各界對他戲曲學術研究、編劇創(chuàng)作、教書育人、文化交流等領域諸多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將其視作“意見領袖”,推動傳統(tǒng)戲曲文化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號召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走進劇場,讓傳統(tǒng)文化價值影響越來越多的后輩人。

曾先生對我國戲曲教育的貢獻和戲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影響在海峽兩岸舉足輕重,以上論斷只是筆者個人對曾先生浩瀚學術成就的淺薄分析,野人獻曝。最后,衷心期待我們共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海峽兩岸常青、常新,讓我們的兩岸同胞及全球華人和諧常存,文化永傳!

ac 郭曉利:《曾永義戲曲學術研究、編劇創(chuàng)作、教書育人與社會影響》,發(fā)表于臺灣大學舉辦“曾永義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研討會”,2016年4月。

b 王廷信:《曾永義先生的戲曲史研究》,收錄于《藝術百家》2016年第5期(總第152期)。

d 張小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才有共同前途——訪臺灣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曾永義》,《中國文化報》2008年6月18日。

作 者: 吳雨航,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傳播學院國際傳播專業(yè)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外戲劇傳播比較研究。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傳承創(chuàng)新跨文化傳播
《功夫熊貓》三部曲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出版廣角(2016年16期)2016-12-13 02:58:30
跨文化傳播背景下商標品牌命名及其譯詞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0:59:24
中英茶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巴黎夜未眠》中體現(xiàn)的中法跨文化要素
學校優(yōu)質(zhì)特色發(fā)展需要校園文化的浸潤*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6:09
澳門:古代與現(xiàn)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節(jié)點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24:20
中西文化差異下影視傳播的現(xiàn)狀與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1:21
論中國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戲劇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0:32:00
傳統(tǒng)民俗文化與民間游戲在幼師課堂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考試周刊(2016年62期)2016-08-15 07:10:34
都市電影中正面形象所帶來的跨文化傳播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02:26
疏附县| 当阳市| 江城| 左贡县| 遵义县| 青神县| 新绛县| 腾冲县| 依安县| 琼海市| 冀州市| 邹城市| 盐池县| 辽宁省| 内乡县| 上林县| 双桥区| 江孜县| 高雄县| 手游| 囊谦县| 重庆市| 广水市| 邹城市| 法库县| 土默特左旗| 凤台县| 佛学| 烟台市| 奇台县| 吴旗县| 扶绥县| 乌审旗| 永登县| 延吉市| 辰溪县| 宽城| 石棉县| 双柏县| 托里县| 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