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潔
摘要:心理承受能力相對差以及心智發(fā)展水平的不成熟導致一些兒童從幼兒園階段升入小學之后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不適應。為了有效預防此類問題的發(fā)生,需要幼兒園老師在大班教學階段通過課程優(yōu)化、心理疏導以及家校合作等方式來提升兒童在小學初期的適應性。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幼小銜接;策略
引言
有效的幼兒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幼兒園也是實現(xiàn)幼兒良好發(fā)展的重要教育場所。為了能夠?qū)崿F(xiàn)幼小銜接,做好學前教育、小學階段的銜接,讓幼兒能夠在兩個不同的階段實現(xiàn)平穩(wěn)的轉(zhuǎn)換,這樣可以有效的消除幼兒進入小學后可能出現(xiàn)的焦慮、畏難心理,才能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果。
1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1.1教師知行不一,幼小銜接課程“小學化”傾向嚴重
幼兒的入學準備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自理能力、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身體素質(zhì)等方面的綜合準備。但在教育實踐中,這種意識并沒有落實到教師的行動上。由于缺乏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很多幼兒園教師沒有樹立幼兒中心的意識,忽視一日生活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將幼兒園課程簡單地看作是課堂教學活動,導致幼兒園課程尤其是大班幼兒課程“小學化”傾向嚴重。具體表現(xiàn)為:幼兒園從中班開始縮減游戲時間,增加與小學一年級相似的課堂教學,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與小學同步,幼兒被要求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端正坐好,認真聽課。大班幼兒開始練習漢字的書寫以及小學數(shù)學的計算。由于幼兒專注力和身體控制能力有限,不少幼兒在課上因身體疲憊、不耐煩到處走動而被教師批評,從而導致害怕上幼兒園。
1.2幼兒園與小學合作流于形式
當前,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主要銜接方式為:幼兒園組織大班幼兒參觀小學校園,認識小學校園環(huán)境及小學日?;顒樱屝W生給大班幼兒分享學習經(jīng)歷;幼兒園邀請小學教師為大班教師及家長開展主題講座,幫助園方及家長做好入學準備;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進行課程探討,但由于幼小教育地位不平等、幼小教師合作意愿不強等,研討活動常常流于形式,并不能觸動大班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憧憬,教育效果甚微。幼兒園與小學教師缺乏對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深入探討,如教育內(nèi)容、教學方法以及教育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很多小學教師普遍缺乏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沒有形成讓幼兒在小學低年級緩慢過渡的幼小銜接意識,這也是幼小銜接工作無法深入進行的關鍵因素。
2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優(yōu)化路徑
2.1全面化的開展幼小銜接教育
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教師一方面要使幼兒的長知識能力、知識結(jié)構(gòu)能夠與小學階段的知識能力、知識結(jié)構(gòu)形成銜接,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對幼兒的心理輔導與心理建設,這樣盡可能的控制與減少幼兒進入到小學階段學習時的焦慮、畏難心理。但是,就當前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情況來看,主要是以知識能力、知識結(jié)構(gòu)的銜接為主,相對比較片面。基于此,幼兒園要想提升幼小銜接的有效性,提升幼兒教育質(zhì)量,就需要開展全面化、多元化的幼小銜接教育,并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積極的融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等內(nèi)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充分掌握學生認識水平、知識能力的基礎上,適度的將小學一年級的相關教學知識、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引入課堂,幼兒能夠循序漸進的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模式,這樣幼兒在進入小學階段學習之后才能更好的適應新環(huán)境,為未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教師不能夠隨意、盲目、突擊性的銜接,如果銜接教育的強度過高,反而會導致幼兒產(chǎn)生挫敗心理。
2.2深化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幼小銜接工作不能只靠幼兒園來進行,還需要小學主動與幼兒園銜接,包括教育、教師的合作對接。幼兒園和小學應開展但不限于組織幼兒園體驗小學生活的活動,小學教師應主動與幼兒園教師溝通,討論幼兒在剛?cè)雽W期間會出現(xiàn)的不適應問題,從而商討解決方案。需要明確的是,幼小銜接工作貫穿于幼兒學習的所有階段,而不僅僅是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小銜接應避免急功近利,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策略也應相應地融入幼兒學習的各個階段,最終實現(xiàn)順利過渡。小學教師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教師可以定期到幼兒園進行觀摩學習,加強與幼兒園教師的交流,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發(fā)展情況,以便將來以幼兒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2.3開展心理疏導
第一,3到6歲的兒童在心理承受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且比較容易在外界的干擾下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這一點與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很大的關系。1)幼兒園老師在大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兒童逐漸介紹小學階段的教學變化并讓兒童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預防。例如,老師可以引導兒童在學校中發(fā)生問題或者遇到困難之后應該及時向老師尋找?guī)椭?,不能因為一些小事情就發(fā)脾氣或者哭鬧。2)幼兒園老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通過集體活動的開展來培養(yǎng)兒童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能力,尤其要在兒童之間發(fā)生矛盾之后通過及時的開導和教育來塑造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3)為了提升兒童的自理能力和環(huán)境適應性還可以適當?shù)匕才乓恍┖唵蔚闹等栈顒觼韺ζ溥M行鍛煉,例如,可以引導兒童整理教室里的椅子。當然,在此類活動中要降低勞動的強度和難度,兒童的安全是開展一些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
2.4促進家校合作
1)老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應該逐漸向徐學生家長講解兒童在升入小學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適應性問題,引起家長的重視。2)針對幼兒自理能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欠缺的問題應該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對兒童提高要求。例如,引導兒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3)較長在日常教育中還應該注意對兒童進行學習習慣、遵守紀律以及安全防護等方面的訓練。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學前教育中幼小銜接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還需要幼兒園、幼兒教師、小學校長重視幼小銜接問題,并能夠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幼小銜接,這樣不僅能實現(xiàn)幼兒知識技能、認知方面的發(fā)展,還能促使幼兒均衡、全面、連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席小莉,成穎丹,趙國棟.幼小銜接四十年述論——我國幼小銜接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文化論壇,2020,12(2):93-99.
[2]王蒙蒙,張悅歆.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家長參與特殊兒童幼小銜接的個案探索[J].基礎教育,2020,17(1):101-112.
[3]孔玲芳.在比較中探尋解決我國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策略[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1(5):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