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痹趩⒚山逃@一階段,教師本著“數學生活化、生活化數學”指導思想,善于把生活元素與小學數學活動相互滲透并有機地融合起來,不僅有利于淡化純粹的課程教學形式,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情趣,降低學習難度,而且有利于更好地體現數學學科的教育功能和應用價值,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yǎng)他們“學用結合、知行統(tǒng)一”的良好意識和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數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將眾多的知識內容展現在生活中,促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近年來,教師越來越重視數學文化知識與生活案例之間的結合,將生活具體案例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構建出生活化場景,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用數學文化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創(chuàng)新性學習意識,懂得如何處理生活與數學之間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明確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領域。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準確理解一個知識點,憑借機械的講解和演算是不科學的,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特點,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使學生快速學習知識。例如,教學“圓”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的一角,看著許多高大的楊樹和梧桐樹聳立在這片土地上,指著一棵楊樹提問:“有誰知道這棵樹的直徑呢?”經過幾分鐘的思索,一位學生說:“我可以用繩子測量出大樹的直徑。”一邊說一邊拿著繩子圍繞大樹的外圍,然后做了標記,最后把繩子展開,拿尺子測量得出大樹的周長,再運用數學公式得出直徑。通過這個簡單的課外活動,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機械式講解,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這樣的例子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突出學生主體,激活體驗思維
新課標的設計理念十分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所以在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采用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理念,而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谶@一要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識探索活動。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知識。同時,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的重點有更加準確的把握,通過一定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并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合作討論。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又能夠使學生在討論中實現思維的發(fā)散。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我沒有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直接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滲透,而是組織學生自主推導了圓形的面積公式。在這次探究活動中,學生需要進行一次動手操作活動。對于活動內容,我首先進行了簡單的提示:動手剪出三個圓形,分別將這三個圓形分割為10、20、30等份,然后對這三個圓形重新進行不同形式的拼接,并總結重新拼接之后的圖形有怎樣的規(guī)律。學生按照提示進行了動手操作,最后發(fā)現了這樣的特點:重新拼接的圖形是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而且圓形分割數量越多,重新拼接的圖形就會越來越趨近于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接著,我讓學生嘗試將圓形分割成更多的數量(保證為偶數),思考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形存在怎樣的對應關系。結合自己的觀察,學生進行了交流討論,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近似長方形的長對應的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而近似長方形的寬則是圓形的半徑。最終,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得出了比較準確的結論。這不但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理解,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組織生活化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中,教師不僅可以將生活場景、生活實物帶入課堂,也可以將課堂設在室外,不必局限于教室或是課堂教學時間。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日常活動,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比如,我們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對策問題”時,教師播放田忌賽馬的故事,讓學生總結出這種調換順序,以弱制強的對策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如撲克牌比大小游戲、體育比賽、軍事較量等等。教師要善于把課堂上的學習內容與生活建立聯(lián)系,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又如,我們在學習了“小數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讓孩子逛超市保留小票,學生對照自己的購物小票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這樣的實踐作業(yè)肯定比讓學生做題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鍛煉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從而對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認真挖掘各類元素,努力開發(fā)生活化課程資源
數學教學中經常蘊含為人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同樣在實際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著豐富多元的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本著開放性理念和實質性行為,大力開發(fā)并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課程資源,積極開展“數學生活化、生活化數學”的課程教學活動,以此不斷地拓展課程形式,豐富課程內涵,逐步增加課程教學的寬廣度和深厚度。以“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容積”教學為例,在解釋這兩個不同的數學概念時,筆者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物品現象:冰箱放在家內占據空間的大小,這就是冰箱的“體積”大小;而冰箱里面所能容納物體的空間,這就是冰箱的“容積”大小。如此而為,既把課程教學與生活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又能在生動形象中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類比學習”意識和“舉一反三”能力。再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可借助商場節(jié)假日“優(yōu)惠或折扣”生活資源,更好地拉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實現兩者之間的無縫對接。
結語
生活化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對文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數學教師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教學情境,將生活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構建出實際生活情境,增加學生對文化知識的真實感受,強化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彥林.小學數學生活化實踐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2):104.
[2]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月刊),2013(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