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散江·巴吾敦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081)
察哈臺語是指在古代維吾爾語的基礎上形成的,14世紀到20世紀中葉作為包括新疆在內和中亞地區(qū)各民族通用的維吾爾書面語。[1]察哈臺語的特點在于,它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一系列的獨特性在相當程度上受到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影響。察哈臺語是以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哈臺的名字命名的,是察哈臺及其后裔建立的察哈臺汗國的官方語言。“察哈臺語的形成,不僅是維吾爾史上的劃時代的事件,也是維吾爾族為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亞洲中部的許多民族和地區(qū),就是借助這一語言記載和傳播自己的文化與歷史。”[2]察哈臺語的發(fā)展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形成時期(14世紀初至1465年)、古典時期或納瓦依時期(15世紀中至17世紀初)和后代時期(17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
察哈臺語古典時期一般指在15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約一百五十年間的維吾爾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質量上,都明顯優(yōu)于過去,而且語言也更加規(guī)范和完善,這個時期一般被認為是察哈臺語的代表時期。杰出的代表人物有艾力希爾·納瓦依、侯賽因·巴依哈拉、扎希爾丁·穆罕默德·巴布爾、穆罕默德·薩里等詩人,代表作品有《五卷書》《四部詩集》和《巴布爾詩集》等。
扎希爾丁·穆罕默德·巴布爾(Zahir-ud-din Muhammad Babur,以下簡稱“巴布爾”)是帖木兒帝國的最后一位統(tǒng)治者,為帖木兒的六世孫,其母親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公元1483年2月14日出生于費爾干納(今屬烏茲別克斯坦)。公元1494年6月8日(回歷八九九賴買丹月四日)其父親烏馬爾·沙黑·米爾扎在阿黑昔城堡去世后,十二歲的巴布爾在費爾干納便繼承了王位。與此同時,他的十歲弟弟賈汗格爾·米爾扎和八歲的弟弟納斯爾·米爾扎也分別在卡桑和阿黑昔即位。
即位之初,巴布爾在伯叔的幫助下勢力日益強盛,并于公元1497年至1498年和1501年先后兩次進攻撒馬爾罕,但均被烏茲別克汗昔班尼擊敗。1504年,他越過興都庫什山占領格茲納和喀布爾。他在喀布爾的時候又一直想收復父王的世襲領地,六年之后(1511)再次進攻撒馬爾罕,但又被烏茲別克人挫敗。在戰(zhàn)爭中巴布爾深受重傷,僅以二百人身免逃脫。戰(zhàn)事上的接連失利,使巴布爾心灰意冷、身心俱疲,但他卻始終沒有放棄學習。他童年曾讀過舍勒夫丁·艾力的《凱旋記》,撒馬爾罕之行使他渴望重新收復撒馬爾罕。帖木兒統(tǒng)治時期,帝國的輝煌及帖木兒對知識分子和文化的尊重深深地影響了巴布爾的一生。年輕的國王除了鉆讀倫理道德和治國安邦學說之外,也受到著名波斯詩人謝赫·薩迪著作思想的影響。巴布爾高尚的人格離不開外祖母和母親的培養(yǎng),因此巴布爾對婦女的尊重令人欽服。他在《巴布爾回憶錄》中曾這樣寫道:“所有的婦女中,很少有人像我外祖母伊散·道拉特·別昆那樣明察有主見,她非常聰明,眼光遠大,我的大部分事務都是根據(jù)她的意見而決定的。”[3]
1519年至1526年間,巴布爾曾五次攻打印度,先后占領旁遮普(1519—1520)、犍陀羅(1522)、拉合爾(1523)、德里和阿格拉(1526)。在印度的統(tǒng)治過程中,他建神宮,修河渠,造園林,促進文學和科學發(fā)展,施行仁義,為印度的大戰(zhàn)做出了巨大貢獻。將《巴布爾回憶錄》翻譯成英文的英國學者威廉·厄斯金(William Erskine)對巴布爾這樣評價:“如果我們不帶偏見地對亞洲的歷史加以評論,那么就整體說,我們找不到有哪個君主的天才和成就能勝過巴布爾。而論才智之敏捷,處事之沉著泰然,以及他面臨好、壞命運時不屈不撓的精神,論其大丈夫的氣質和善于交際的品德,論其喜好翰墨及著作上的成就,我們也許不會找到其他的亞洲君主能與之并列?!盵3]印度前總理、國家領袖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印度的發(fā)現(xiàn)》一書中提到:“巴布爾是一位富有吸引力的人物,一位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君主,勇敢而冒險,酷愛藝術、文學和美好的生活?!盵4]
這位偉大的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他在風華正茂的年代被敵人伊布拉依木的母親所毒害,于1530年12月26日結束了短暫而意義的一生,病逝于阿格拉,享壽僅四十七歲,其遺體歸葬于喀布爾。
巴布爾不僅是戰(zhàn)場上的軍事統(tǒng)帥和勇士,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巴布爾在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歌,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現(xiàn)實,成為記錄歷史發(fā)展的寶貴資料,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除了《巴布爾詩集》之外,他還有優(yōu)秀的散文體歷史文獻作品《巴布爾回憶錄》,關于人生道德觀念的哲言集《穆拜因》,詩歌格律理論作品《阿魯孜詩律》和一篇從波斯語翻譯的宗教作品。
《巴布爾詩集》(Dīvān-i Bābur)是一部以阿魯孜(古典詩歌韻律之一)詩歌組成的察哈臺語詩集。《巴布爾詩集》原手稿沒能保存下來,當今世界各地博物館和圖書館收藏的六種抄本都是后期被抄寫完成的,它們包括:
收藏于伊斯坦布爾大學圖書館(編號:3743),封面是咖啡色,共105頁,每頁約有9—13行,13.7×20cm標準。抄本的頁碼是1a、1b、2a、2b……以此類推,止于105a頁,總共204頁。1a頁的中部偏上處被別人作為書名寫為《Divani Babur shahi chaghatayi》(《巴布爾王的察哈臺語詩集》)。2a頁有關于這一抄本被名叫阿布都力哈克·毛拉的一位羅馬館奉祠正抄寫于回歷1265年(1848—1849)的內容。2b—12a頁是第一部分,巴布爾從波斯語翻譯成察哈臺語的宗教詩選冊子,12b—14a頁是空白頁。第二部分起于14b頁而止于105a頁,包括巴布爾的119首格則勒(音律詩)、8首瑪斯納維(雙行詩)、202首柔巴依(四行絕詩)、53首穆阿麻(詩謎)、18首克提艾(偶行押韻詩)等574首詩歌。這一抄本體積、語言和正字特點比其他抄本充分和完整。
收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Suppl)(編號:1230),共50頁,文獻中未提到手抄者。根據(jù)薩莫依洛維奇(A.N.Samojlovich)和比洛奇特提(Bilochet)的報告,這一抄本封面紅皮裝幀,14×21cm(12×6.8cm)標準,欄目是彩色和鍍金的。[5]此外,第31a頁有描繪在宴會上巴布爾的插圖,懸體字(察哈臺語書寫的一種字體)由穆罕默德·巴克所寫,每一頁都有11首詩(10b頁7首,12a—12b頁5首,30b頁6首,49a—49b頁4首)。這一抄本的抄寫時間和抄寫人不詳,薩莫依洛維奇認為抄寫于16世紀至17世紀之間,比洛奇特提出1515年抄寫于喀布爾。但土耳其學者比拉力·玉吉利(Bilal Yücel)認為,如果這一抄本是在巴布爾逝世(1530)前抄寫完成,那么巴布爾可能會親自審定。由于與其他抄本有明顯區(qū)別,可能抄寫于察哈臺汗國境外,因而認為這部抄本大約于1600年抄寫于伊朗。[6]這個抄本有87首格則勒、2首瑪斯納維、65首柔巴依、28首穆阿麻、1首克提艾、9首吐尤克(同形詞詩尾詩)等219首詩歌。
收藏于土耳其托普卡皮館熱瓦尼(Revan)圖書館(編號:2314),54頁,每頁16首,14×22.5cm標準。這一抄本的封面是藍色的,每一頁面有彩色圖案,有111首格則勒、12首瑪斯納維、131首柔巴依、57首穆阿麻、11首克提艾、13首吐尤克等457首詩歌。這一抄本16世紀被胡比·艾拉抄寫。
收藏于土耳其阿塔圖克圖書館(編號:K332),74頁,封面是紅皮色,12.3×17cm(9.2×12.5cm)標準。1b頁中間寫有《Dīvān-i mīrzā Bābur》(《巴布爾·米爾扎詩集》),文獻中未提到抄寫者。這一抄本有82首格則勒(音律詩)、12首瑪斯納維、131首柔巴依、57首穆阿麻、15首克提艾、13首吐尤克等461首詩歌。根據(jù)文獻的語言和正字特點可以認為抄寫于16世紀以后。
收藏于印度內瓦比圖書館(Library of Hishighnees Nawwab)(沒有編號),共20頁,每頁有13行詩,起于1a頁和2b頁而止于20a頁“Bābur düenbe 15 rebiulahir yil 935”(巴布爾,回歷935年4月15日,星期一)這一句。這一抄本的影印版由英國語言學家和東方學家丹尼森·羅斯(Dennison Ross)1910年搜集整理出版。文獻中未提到手抄者和抄寫時間,根據(jù)4a頁、5b頁、8b頁的正字特點,薩莫依洛維奇和羅斯提出這一抄本抄寫于巴布爾在世時(至遲1530年)。這一抄本有1首格則勒、2首瑪斯納維、22首柔巴依、關于阿魯孜(維吾爾古典十個音律之一)的一部分(19a頁)、波斯語2首柔巴依和3首克提艾等38首詩歌。
收藏于德黑蘭賽麗太乃提圖書館(Library of saltanat),這一抄本被語言和歷史學家托干(Z.V.Togan)發(fā)現(xiàn)和公布。根據(jù)托干的論文,這一抄本分別有671和676兩個編號,抄寫于回歷931年。[7]學術界對這一抄本還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與研究。
巴布爾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與歷史事件有很密切的關系,《巴布爾傳》也有諸多插敘的詩歌。巴布爾大膽地批評統(tǒng)治階層的種種惡劣習慣,譴責他們的腐敗。同時他的柔情詩是對美和世人的贊美詩。雖然他的抒情詩歌作品數(shù)量不多,但是內涵的深度和豐富的詩歌形式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國內外學術界對《巴布爾回憶錄》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出版和發(fā)表了許多寶貴的研究書籍和學術論文,但有關巴布爾詩歌的系統(tǒng)研究,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還很缺乏。當今學術界對《巴布爾詩集》的研究,側重于不同語言的譯本翻譯上,有系統(tǒng)地更深層次研究還十分缺乏。
《巴布爾詩集》最早被英國語言學家和東方學家丹尼森·羅斯(Dennison Ross)根據(jù)蘭普爾抄本于1910年在孟加拉的《亞洲社會學報》(journaloftheAsiaticsocietyofBengal)第6期上發(fā)表。[8]1917年薩莫伊洛維奇在圣彼得堡(今屬俄羅斯)出版了《巴布爾皇帝詩集》一書。[9]1927年福阿德·庫普爾律整理搜集《巴布爾國王的詩歌》民族系列刊物的第一、二期發(fā)表。[10]1972年俄羅斯學者斯特布列娃(I.V.Sitebleva)出版又一本巴布爾的珍貴詩論集《論阿魯茲體詩》。[11]《巴布爾詩集》的喀布爾本被沙菲卡·亞爾肯博士按照阿拉伯字母順序于1982年在喀布爾整理出版,2004年又補上缺少的詩歌,出版了完整修訂本。[12]至1993年烏茲別克斯坦學者賽義德別克·艾山(Saidbek Hasan)根據(jù)巴黎抄本在塔什干作者出版社出版了烏茲別克西里爾文版,2004年根據(jù)伊斯坦布爾大學抄本出版了拉丁文版。[13]1995年土耳其學者比拉力·玉吉利(Bilal Yücel)根據(jù)五種抄本,在安卡拉阿塔圖克文化中心出版社出版了《巴布爾詩集》的轉寫本,這一版本是對照《巴布爾詩集》的五種抄本原文文獻完成的國際音標轉寫。這一版本不僅寫了巴布爾的生平和人格等內容,而且還進一步闡述了《巴布爾詩集》的語法和正字特點,詩集索引部分有《巴布爾詩集》的伊斯坦布爾大學抄本影印,這也是為了更一步深入巴布爾詩歌的語言文學價值和阿魯孜詩律研究。[14]
2013年波蘭華沙市印度—波蘭文化委員會(Indo-Polish Cultural Committee)出版社出版的《巴布爾詩集》被和卓維斯基翻譯成波蘭語的譯本。[15]這一版本包括巴布爾的116首格則勒(音律詩)、146首柔巴依(四行絕句詩)、5首克提艾(偶行押韻詩)、16首法爾地(兩行絕詩)、8首瑪斯納維(雙行詩)等291首詩歌。除此之外,譯本的序言講述了巴布爾的生平經歷,并分析了巴布爾詩歌著作的相關內容。
據(jù)筆者搜集的資料看,國內語言文學研究領域,關于巴布爾詩歌的語言和文學特點至今沒有專著學術成果。除1992年被海米提·鐵木爾先生翻譯成維文,1997年被王治來先生翻譯成漢文的《巴布爾回憶錄》之外,對巴布爾的其他作品沒有足夠的研究。《巴布爾詩集》不僅是維吾爾文學,而且是世界文學中的經典,應該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深入了解巴布爾的詩歌世界,從語言和文學角度認識《巴布爾詩集》的研究價值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維吾爾文學中,加帕爾·艾買提最早將巴布爾的54首格則勒(音律詩)發(fā)表在《源泉》雜志1987年第2期。[16]隨后,買買提明·吐爾地在《新玉文藝》期刊2000年第1期發(fā)表了8首名為《巴布爾格則勒》的詩歌。[17]邁塞地·薩依提巴布爾的3篇格則勒和30篇柔巴依發(fā)表在《新玉文藝》2000年第3期。[18]
由于巴布爾的詩歌作品在他逝世前未能得到系統(tǒng)整理,所以至今出版的《巴布爾詩集》還沒有完整的版本。因而,將《巴布爾詩集》翻譯成漢文,整理搜集完整版本是今后研究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