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德剛
(國家開放大學,北京 100039)
202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同志視察國家開放大學,對學校40年來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給予充分肯定,對職業(yè)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給予高度評價,對今后學校改革發(fā)展特別是對教學質量、評價考核、特殊群體教育、老年大學、學分銀行、思政課教學等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①。
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自1979年成立以來,學歷教育招生2050萬人,畢業(yè)學生1512萬人,不論是招生人數、畢業(yè)生人數還是在校生人數都占全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10%以上;目前開設專業(yè)(方向)238個,涵蓋理、工、農、醫(yī)、文、管、經、法等10個學科門類(荊德剛,2020);辦學形式由單一模式到線上線下結合、學歷非學歷互動、脫產半脫產均可;教學服務做到了老中青全覆蓋;辦學空間由點到面,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從西部邊陲到軍營戰(zhàn)艦,真正實現了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40年來,開放大學勵精圖治、開拓創(chuàng)新,解決了兩代人的學歷補償問題,走出了“先進傳播手段+名師名教”的成功之路,形成了“敬學廣惠、有教無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提供了改革開放所需的人力資源,積累了低成本、高效益舉辦高等教育的中國經驗,探索了窮國辦大教育的終身教育模式。正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所說:“不要看不起電大,電大所起的作用是你們普通高校所起不到的。”(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大事記編寫組,2019)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②,開放大學也被賦予了新使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發(fā)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fā)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本書編寫組,2019)這既是對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新時代開放大學的新使命。
(一)開放大學是“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基本支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需要“推動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健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完善職業(yè)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統(tǒng)籌協(xié)調發(fā)展機制。”(本書編寫組,2019)開放大學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有職業(yè)教育的新賦能,更是繼續(xù)教育的主力軍。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不能缺少開放大學,更不能離開開放大學。開放大學也必須自覺融入國家戰(zhàn)略,積極服務國家戰(zhàn)略,才能真正成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支撐。
(二)開放大學是“互聯網+教育”的探路者、先鋒隊?!盎ヂ摼W+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大趨勢,也是推動教育公平發(fā)展和質量提升的有效手段。黨和國家多次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作為致力于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沒有圍墻的大學,開放大學始終在“互聯網+教育”方面孜孜耕耘、堅定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互聯網+教育”價值凸顯,開放大學又迎來了發(fā)展的重要機遇。
(三)未來高等教育的多樣性趨勢需要一流的開放大學。毋庸置疑,未來大學的發(fā)展一定是線上線下結合的知識傳播創(chuàng)新綜合體。開放大學已從廣播電視時代,轉向互聯網時代,積累了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實踐經驗,這既是先進傳播手段迭代的逼迫,也是開放大學轉型發(fā)展的需要,更是適應未來教育的必然。面對普通高?;ヂ摼W化和互聯網企業(yè)巨頭布局教育的新動向,開放大學只有堅定地探索“互聯網+大學”新業(yè)態(tài),把自己打造成為真正的“互聯網+大學”排頭兵,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四)“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教育離不開一流的開放大學。開放大學辦學具有適合人數最多,分布范圍最廣,辦學形式最活,專業(yè)設置最全,辦學效益最好等特點(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大事記編寫組,2019)。開放大學辦好了,既是國民教育的延伸和擴展,又是對有圍墻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更是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有力抓手??梢哉f,開放大學是加快發(fā)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教育的“壓艙石”,是一個小投入、大產出,事半功倍的智慧之舉。
(五)建設學習型社會不能沒有一流的開放大學。學習型社會是國家、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是人民群眾和諧向上的源泉。學習型社會的基本標志是“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學校教育是重要的,但不是教育的全部。開放大學突破時空限制,打破身份界限,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工農兵學商,可以學技能、享樂趣,既靈活,又便捷,其構建的是“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④,追求的是“來到開放大學總有一門課程適合您”的目標。展望未來,開放大學在“十幾億中國人身邊,必然搭建起人人愿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學有所樂的學習型社會”(陳寶生,2017)。
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立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步走”總體目標,開放大學未來30年,也分“三步走”建成世界一流開放大學:第一步,從2020年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開放大學,實現廣播電視大學整體轉型升級,形成學歷教育、社會培訓、老年教育“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第二步,從2026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開放大學,辦學指標和社會聲譽進入世界開放大學第一方陣,建設一批國家一流學科和特色專業(yè),學校辦學水平、辦學效益、社會聲譽、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第三步,從2036年到2049年,建成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開放大學,學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實現現代化,學歷教育、社會培訓和老年教育三足鼎立,各項指標居世界一流開放大學前列。
實現上述目標,開放大學必須以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為宗旨,以服務國家戰(zhàn)略、產業(yè)發(fā)展和終身教育為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力實施“1233”工程,即打造一支隊伍,提升兩種能力,建好三個體系,實施三大戰(zhàn)略?!按蛟煲恢ш犖椤奔创蛟煲恢Щ诨ヂ摼W思維,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講政治,重落實,奉獻有為的教工隊伍;“提升兩種能力”是提升教師全球化教學資源識別和應用能力,提升學?!盎ヂ摼W+”教育教學的管理和治理能力;“建好三個體系”是建好網絡安全保障體系、質量評價監(jiān)控體系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體系;“實施三大戰(zhàn)略”是啟動學歷教育創(chuàng)優(yōu)提質戰(zhàn)略,社會培訓發(fā)展壯大戰(zhàn)略,老年大學做優(yōu)做強戰(zhàn)略,努力把開放大學建成我國終身教育的重要支柱,社會教育的重要平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渠道。
一是凝心聚力抓教育教學改革。要始終把教育教學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狠抓教育教學質量不動搖,領導、教師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學上,以高質量教學帶動學校工作全面提高。理念上要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不能把“以學生為本”當口號,要落到實處,重大政策措施制訂要聽取學生的意見,人財物要圍繞教改、圍繞學生,各部門、各學院要結合業(yè)務特點,切實為學生服務;方法上要加強頂層設計,切實改變教育教學仿效或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教學制度改革以上率先,教學內容改革上下結合,切實做到從學歷補償向知識補償轉變,由文憑提高向能力提升轉變,由線上學習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手段上要以治“三亂”為抓手,堅決清理中介招生,集中整頓教學點,嚴厲打擊亂發(fā)文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校的聲譽,爭取通過三年左右的努力,打贏質量保衛(wèi)戰(zhàn),取得實實在在的質量成果;措施上要在教和學上持續(xù)發(fā)力,抓住專業(yè)建設的牛鼻子,推進教師、教材、教法的改革,要求教授帶頭上課,帶頭評課,帶頭輔導,激勵青年教師教學挑重擔,教研當先鋒,建設一流網絡教學團隊;對學生嚴要求,通過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作業(yè)頻率和難度,明確學習任務,加強教學服務,落實教學過程,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真正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二是以點帶面抓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是開放大學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礎。要面向信息技術最前端,加強與世界先進互聯網企業(yè)合作,集中力量建好“一路一網一平臺”。要瞄準新基建,以5G為基礎拓展信息高速公路,解決卡頓和“慢”的問題,實現開放大學總部和分部、學院、學習中心的快速訪問和數據高速傳輸。要聚焦便捷學習,重點打造一個學習網,實現選課、學習、教研、輔導、答疑、作業(yè)、形考、查詢、統(tǒng)計等的高速訪問和快速轉換。要圍繞提高效率,解決數據分割和信息孤島問題,實現招生、學籍、課程、考試、畢業(yè)、學位、資源管理、學生服務、學分銀行、質量監(jiān)控、內部管理等的一站式管理和服務。要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提升學生和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推進教學改革和管理創(chuàng)新,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要整合融通各種辦學業(yè)務數據,建立大數據中心,促進教育數據共享,提升學校的數據管理治理水平。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學生學習行為,有效調整學生學習狀態(tài),為學生提供精準、有效的個性化服務。
三是提質擴容抓學習資源。堅持做最適合的學習資源,滿足終身學習者多樣化學習需求。要始終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以課程為中心,全面提升學習資源建設質量。加大專項課程建設力度,打造開放大學特色課程品牌。原有學習資源要整理、改造、上線,700多門網絡核心課程要在淘汰的基礎上提高,6.7萬門優(yōu)質課程要在整合的基礎上改造,3.7萬門5分鐘課程要在細分的基礎上歸類,實現移動端和PC端的無障礙上線。新建學習資源要補充、擴展、實用,要積極參與和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圍繞國家戰(zhàn)略開發(fā)學習資源,無接觸經濟等新興產業(yè)學習資源要盡快補充,5G等“新基建”學習資源要進一步擴展,人工智能等學習資源要注重實用和能力提升,新的學習資源建設要跟大企業(yè)產教融合,自覺接受市場檢驗。學歷教育、社會培訓、老年大學學習資源要融合、共享、互動,與學分銀行有機銜接。要探索多元主體共建共享數字化學習資源機制,完善學習資源的準入、退出制度,建立優(yōu)質學習資源的發(fā)現、融合應用和管理機制,以學習資源的時代化、數字化促進開放大學的特色化、現代化。
四是“康養(yǎng)學游”融合抓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zhàn)略舉措,是教育的新領域、新陣地。當前,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約2.49億,接近或超過在校大中小學生數量。這為開放大學服務國家戰(zhàn)略,拓寬服務領域提供了空間。要堅持“體系聯動、孵化扶持、打破常規(guī)、市場運作、效益并重、服務引領”原則,建立“康養(yǎng)學游”融合發(fā)展服務模式,不斷完善適應老年群體學習需求的課程體系,建立老年學歷證書制度和學分積累轉換機制。要立足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積極建設全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推進老年教育資源、課程和師資共享,做優(yōu)做強老年大學,打造示范性、標準化的教育養(yǎng)老綜合體,把老年大學建成服務于老齡化社會、服務于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新陣地。
五是體系聯動抓社會培訓。社會培訓是開放大學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有力抓手,是“有為有位”的顯性標志。要高度重視社會培訓,發(fā)揮體系優(yōu)勢,加強頂層設計,做到“體系聯動、整合資源、合作共贏、項目拉動、市場細分、效益并重”。堅持開放合作、多元投入、借力發(fā)展,整合社會優(yōu)質資源和力量,實現快速發(fā)展壯大,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要著力打造培訓品牌,引入戰(zhàn)略合作伙伴,探索在線培訓的新模式,形成適應開放大學轉型發(fā)展的非學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健全績效評估和股權激勵,建立非學歷教育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效機制,把社會培訓打造成開放大學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增長點。
六是聚焦制度抓治理體系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特征,是辦學治校的看家本領。要研究制定開放大學改革方案,通過辦學定位、發(fā)展目標、運作模式、保障措施、經費投入等改革舉措,積極完善治理體系和現代大學制度。要盡快發(fā)布開放大學章程,通過章程強化制度,形成適合新型大學改革發(fā)展的制度體系。要整體構建開放大學體系,按照統(tǒng)籌規(guī)劃、分級辦學、資源共享、共同發(fā)展的總體要求,推動廣播電視大學整體轉型,形成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共同體制度體系。要切實加強能力建設,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厘清困難問題和責任主體,圍繞主責主業(yè),強化服務意識,改革資源配置機制,創(chuàng)新財務管理體系,真正形成體系辦學的事業(yè)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一是學生工作要以人為本。學生是開放大學生存發(fā)展之本,學生工作是開放大學最重要的工作。開放大學的學生工作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放到應有的位置。要從“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高度充分認識學生工作的戰(zhàn)略地位,真正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牢牢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教育教學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緊緊圍繞學生成長成才來開展,學習資源要圍繞學生能力提高來建設,支持服務要圍繞學生需求來提供。過去以教師上課、輔導為中心,以管理者方便、省事為中心的想法和行為必須摒棄和破除,學校的一切工作要迅速轉移到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就業(yè)、助力發(fā)展上來。要提高學生獎助學金額度,建立專項基金,積極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表彰獎勵和校友會的工作,為畢業(yè)生提供終生學習支持服務,真正讓學生有歸屬感、榮譽感、獲得感。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要育才引才。教師隊伍建設是辦學的重要基礎,“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④,沒有好的老師不可能有好的教學。開放大學教授不多,團隊更少。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補短板,需要著力培養(yǎng)名師名教團隊,啟動名師名教培養(yǎng)工程,著眼長遠培養(yǎng)一批、引進一批、儲備一批優(yōu)秀教師。要重點扶持中青年骨干教師,從事關全局的高度給中青年骨干教師壓擔子、賦職能、創(chuàng)條件,在工作任務中培養(yǎng)鍛煉、成長成才。要解放思想,制定優(yōu)惠政策,吸引一批高水平專家教授,帶動開放大學教師隊伍邁上新臺階。
三是科學研究要提高水平??蒲惺谴髮W的靈魂。要下大力氣解決開放大學的科研工作薄弱、力量分散、積極性不高、高水平成果不多等突出問題,制定科研成果獎勵辦法,激發(fā)教師的科研積極性。要圍繞教學開展科研,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學內容、基礎理論、體制機制、培養(yǎng)模式、課程體系的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要協(xié)同推動科研,整合辦學體系力量,建設一批特色研究中心,提升科學研究整體水平。要基于創(chuàng)新促進科研,實施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出臺系列制度文件,明確科研工作總體要求,逐步形成開放大學科研新模式。要著眼應用強化科研,加快推進研究團隊和平臺建設,重點研究網絡教育規(guī)律和特點、區(qū)塊鏈等新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以及制約學校發(fā)展、事關全局的重大前沿問題,打造國內先進、世界知名的開放教育研究基地。
四是學分銀行要落地見效。學分銀行是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四梁八柱”,是改變未來教育生態(tài)的重要工程。當前,國家職業(yè)教育學分銀行、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已落戶開放大學系統(tǒng)。去年底,國家職業(yè)教育學分銀行已正式運行,此項工作是國家任務、是奠基工程、是信任委托,必須集全國之力做好、做優(yōu)、做出成效。要著眼于學分銀行的應用,打通學歷教育、老年教育、社會培訓之間的壁壘,把社會培訓、資格考試等轉化為學分銀行的學分,并能在學歷教育中減免學費、折扣學分,使學分銀行的學分成為真正的“黃金”學分。要拓展學分銀行功能,“黃金”學分不僅在高校之間無障礙流通,在教育系統(tǒng)無壁壘限制,而且在社會特別是就業(yè)、職稱、信用等方面也要用得來、用得上,使學分銀行成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要強化學分銀行的信用,通過自身的力量,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新技術應用到學分銀行中,使學分銀行的含金量提升;通過行政的力量,把普通高校、職業(yè)院校、開放大學聚合起來,使學分互認互用,并能在讀本科、研究生時減免學費、抵扣學分;通過社會的力量,引進戰(zhàn)略合作伙伴,按價值規(guī)律和市場規(guī)律做大做強,打造百年學分銀行,使學分銀行在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開花結果。
五是國際交流與合作要雙向深化。國際化是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水平和辦學成效的重要指標,開放大學的國際化,要在量和質兩方面同時發(fā)力。要在鞏固歐美國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擴大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合作,在非洲建立學習培訓平臺,向非洲有需要的開放大學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要深度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調動體系的積極性,發(fā)揮體系的作用,把各分部作為吸納國外學生游學的目的地;同時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開放大學的學生到國外高校學習交流。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互訪互教,推進教職員工互訪互聘,讓國內的教師走出去,讓國外的教師走進來,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要拓展拓寬學校之間的合作,在共建海外學習中心、網絡孔子學院的基礎上,開展學習資源交換、研究生培養(yǎng)、信息化共享、教學科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管理干部跟班工作等實質性合作,不斷深化交流合作領域,加快國際化發(fā)展進程,顯著提升開放大學的國際影響力。
開放大學辦學40年風雨兼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進入新時代,要實現新使命,面臨很多外部挑戰(zhàn):
一是普通高校搶灘網絡教育。疫情期間,國內各普通高校紛紛開展在線教學,截至5月8日,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開出了107萬門在線課程,合計1226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開設的在線課程覆蓋了理、工、農、醫(yī)、經、管、法、文、史、哲、藝、教12個學科門類⑤。此前,已有68所高校設立網絡教育學院舉辦網絡教育,擁有在籍學生近400萬人⑥。由此可見,隨著普通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的加大,在辦好圍墻內線下教育的同時,憑借品牌優(yōu)勢大規(guī)模舉辦網絡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同時,國家高度重視職業(yè)教育,支持職業(yè)院校改革發(fā)展,特別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明兩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⑦,學生可減免學費,實行彈性學制。這對辦學模式比較單一、學歷層次受限的開放大學帶來嚴峻挑戰(zhàn)。
二是企業(yè)巨頭試水在線教育。今年以來,在人們居家抗疫的時刻,一場靜悄悄的在線教育革命正在醞釀和暴發(fā)。教育部門和大中小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召,迅速籌備并及時開通了網絡課堂和在線輔導。以線下教育培訓和輔導為主的著名企業(yè)立即跟進,把線下課程搬到了線上,并不斷改進線上服務模式;一些教育技術服務企業(yè),發(fā)揮提供在線教育解決方案優(yōu)勢,及時免費開放在線直播平臺和遠程教學技術服務,幫助學校和教培機構將線下課程平移至線上;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企業(yè)巨頭,依托技術和人才優(yōu)勢,迅速布局和啟動教育業(yè)務,整合和開發(fā)教學資源,提供免費課程,開放技術服務。甚至一些金融機構,也以服務客戶為名,提供兒童免費課程、休閑娛樂課程和職場能力提高課程。一時間,在線教育群雄四起、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開放大學網絡教育面臨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危險局面和窘迫境地。
三是人民群眾首選優(yōu)質教育。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進入新階段,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對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澳苌蠈W”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情期盼,上好大學、名牌大學、新興時髦專業(yè)已成為多數人的價值追求。同時,隨著新一輪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對外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寬廣,人民群眾的選擇范圍由國內變成了國際,留學出國已成為普遍現象。電大老師好、考試嚴、質量高、社會認可等感知度正在消減,開放大學無門檻、低水平的印象也在蔓延。開放大學面臨的競爭,不僅是國內高水平大學,還有國外大學。全面提升開放大學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辦學定位和辦學水平上錯位發(fā)展、形成特色、提高質量,已是當務之急。
四是社會用工歧視開放教育。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874萬人,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yè)季。一方面是就業(yè)形勢嚴峻,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可挑選的余地大、機會多、要求高。用人單位首選“985”、再選“211”,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畢業(yè)生人數增多,客觀上造成社會用工越來越苛刻,給不占優(yōu)勢的開放大學畢業(yè)生帶來新的挑戰(zhàn)。當然,開放大學自身也有部分專業(yè)陳舊和培養(yǎng)能力不足等問題,社會急需的微電子、芯片等“卡脖子”專業(y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時髦”專業(yè),智能制造、智慧醫(yī)療、無接觸經濟等新型專業(yè),開放大學還培育不出來,家政、月嫂、陪護等專業(yè)又沒打出品牌。缺少品牌、缺乏特色、質量不高等問題,使得開放大學內外交困,學生發(fā)展受限。
來自內部的頑瘴痼疾也不容忽視,更需要破除。
一是開放大學不開放。40年的辦學經驗和實踐探索,固化了一些慣性思維、保守做法。長期的體系辦學和“天下電大是一家”思想,使得“電大”形成了自成體系的小社會、自我封閉的小圈子。久而久之,辦學相關的所有事情幾乎都習慣于在體系內解決,熱衷于自娛自樂,荒廢學問、忽視科研、不重視職稱成為難以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長期的自我辦學、自我管理、自我生長,使得教職工不愿、不會、不想與外界打交道,助長了封閉、保守等習氣,成為開放大學轉型發(fā)展的障礙。
二是優(yōu)勢特色不聚焦。40年辦學實踐,開放大學走出了“先進傳播手段+名師名教”的成功之路,培養(yǎng)了1512萬本??飘厴I(yè)生。但捫心自問,開放大學的特色是什么?優(yōu)勢有哪些?又很難一一說清楚、講明白。盡管目前開設專業(yè)(方向)238個,涵蓋理、工、農、醫(yī)、文、管、經、法等10個學科,但傳統(tǒng)專業(yè)無特色、優(yōu)勢專業(yè)不出色、新興專業(yè)無起色問題始終困擾著全校師生。開放大學十大專業(yè)(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學前教育、法學、建筑工程技術、會計、計算機信息管理、機電一體化、藥學、護理學)在全國同類專業(yè)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與國家戰(zhàn)略契合度高的專業(yè)有哪些?支撐國家“新基建”發(fā)展的專業(yè)怎么辦?這些問題既需要思考,更需要回答。優(yōu)勢特色不聚焦是制約一流開放大學建設的重要因素,急需凝心聚力、重點突破。
三是質量意識不強烈。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是開放大學的生存之本。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51.6%⑧,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從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看,未來大學倒閉可能是正?,F象。從去年始,開放大學已著手治理亂招生、亂辦班、亂發(fā)文憑等“三亂”現象,在全體系打響質量保衛(wèi)戰(zhàn)。但“蘿卜快了不洗泥”“不真抓質量、不嚴管質量”的現象依然存在;“抓質量是找死”“不抓質量是等死”的觀念在某些教職工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不重視教學、不重視輔導、不重視作業(yè)、不重視考試的問題時有發(fā)生;作業(yè)糊弄、考試作弊、論文水平不高等屢禁不絕。質量,對開放大學來講,不僅是發(fā)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毫不動搖抓質量,既是生存之基,更是發(fā)展之道。
四是信息技術不先進。信息技術是開放大學的看家本領,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開放大學的安身立命之本。開放大學雖然始終秉承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一直利用先進傳播手段開展教學,但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師生網絡學習的普及應用技術落后、帶寬過低、速度太慢、轉換復雜等問題突出,系統(tǒng)太多、APP泛濫、部門割據、數據孤島等問題盤根錯節(jié),用信息化手段制造了大量信息化障礙,信息技術應用散、慢、亂的問題有目共睹。開放大學要辦成“互聯網+”為特征的新型大學,如果技術應用不能起到引領作用,不能成為國家的“互聯網+”教育中心,那開放大學就很難形成比較優(yōu)勢,也很難完成國家賦予的職責使命。
五是學習資源不豐富。不論過去還是將來,在線教育時代,資源為王。沒有好的在線學習資源,不可能辦成世界一流開放大學。開放大學學習資源不少(總部有網絡核心課程700多門,各類優(yōu)質課程6.7萬門,5分鐘課程3.7萬門),但稱得上精品,被市場認可、受群眾歡迎的學習資源嚴重不足。對開設了238個專業(yè)(方向)的學校來講,700多門網絡核心課程顯然太少,部分課程的系統(tǒng)性、前瞻性、學術性、適用性差強人意。3.7萬門5分鐘課程也存在數量龐雜、分類混亂、系統(tǒng)性不強等問題。
六是師資隊伍不突出。開放大學體系現有6.2萬名專任教師、3.4萬名兼職教師(鞠傳進,2019),數量龐大。但與普通高校教師相比,開放大學教師大多不直接面對學生,課堂多數在網上,輔導多數在群里,“管”課而不直接教課,存在課堂教學實踐不足、與學生溝通交流少、教學實踐針對性差、忽視科研和教學水平不高等問題。過去“名師名教”的優(yōu)勢難以復制,現在“名師名教”的培養(yǎng)沒有跟上,導致高水平的教師少、團隊少,甚至有些地方、有些專業(yè)出現青黃不接、人才斷層現象,這都影響了學校的創(chuàng)優(yōu)提質。
七是服務領域不全面。如前所述,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是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但學校自覺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意識還不強,能力還不足。在服務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長江經濟帶發(fā)展、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等方面開放大學行動滯后;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zhàn)略中開放大學聲勢不夠、做不到位。不與外界交流,不與產業(yè)合作,不擴大服務領域,不積極主動參與和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只在自己的體系教與學、培與育、評與測、統(tǒng)與分,開放大學是沒有前途的。
八是體系發(fā)展不完善。體系辦學是開放大學的制度優(yōu)勢。目前,開放大學體系“1+5+40+3660”的基本格局沒變(1是開放大學總部,5是5所地方開放大學,40是40所省級和副省級城市電大,3660是3660多個教學點),但“兩級統(tǒng)籌、四級辦學”的內涵、外延、邊界模糊,中央和地方兩級功能交叉,訴求不同,缺少規(guī)劃,國家、省市、市州、區(qū)縣任務重疊,辦學雷同,分工不明確,側重點不突出。這樣,整個體系看似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但因利益訴求不同、行為結果各異,致使縣級教學點多考慮生存問題,地市級電大多關注生存和發(fā)展問題,省級電大多聚焦轉型重構問題,由此導致招生看數量、教學重形式、考試走過場、合作靠關系。開放大學體系凝聚力、向心力、戰(zhàn)斗力不足,重塑體系、重振士氣迫在眉睫。
九是治理能力不適應。面對信息技術大發(fā)展和高等教育大變革,傳統(tǒng)電大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新時代開放大學的改革轉型和未來發(fā)展,但有些管理仍采取電大時代的手段,處于電大時代的水平,如管理粗放、手段落后、重部署輕落實,有些任務完成得似是而非,經不住“三問”;制度不健全、不規(guī)范,有的僅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實在行動上;總部與分部關系、權責利尚未厘清,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還沒有很好地調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還沒有完全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還多是口號;教師熱衷于“做課”,沒有把精力轉到信息資源的鑒別應用和提高學生學習上來,具有開放大學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有待加快建立。
十是奮進文化不濃厚。長期的體系辦學和不錯的待遇,消減了教工的危機感和進取心,助長了教職工得過且過和“小富即安”心態(tài)。定政策,基層情況了解不深入、不細致,習慣于“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干工作,只為完成任務,不管質量和成效,眉毛胡子一把抓,循規(guī)蹈矩,照葫蘆畫瓢。推改革,喜歡修修補補,圍繞邊邊角角,不觸動核心問題,遇到困難繞著走。謀發(fā)展,習慣于領導下命令,不主動站在全局考慮問題、謀劃發(fā)展。抓落實,惰性和拖沓行為較重,執(zhí)行力不強。
當然,內部挑戰(zhàn)還有專業(yè)設置、教材落后、平臺不暢、統(tǒng)籌不夠、學歷教育“斷頭路”等,這些都是開放大學轉型發(fā)展的掣肘。
面對眾多挑戰(zhàn),開放大學發(fā)展同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強調發(fā)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fā)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⑨。這似乎專為開放大學所寫,既是方向,也是要求,為我們辦好開放大學進行了全方位賦能;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在線教育的迅猛發(fā)展,為開放大學發(fā)展壯大“互聯網+教育”提供了新契機;三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guī)劃》明確提出,到2022年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20%以上,為做優(yōu)做強老年教育提供了廣闊空間;四是教育部不斷完善繼續(xù)教育及開放大學相關政策,職業(yè)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落戶開放大學,2020年教育部工作要點將“學分銀行建設、辦好開放大學”作為重要工作,這為開放大學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機遇不容錯過,稍縱即逝。開放大學只有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才能抓住機遇、補齊短板,實現新跨越。
[注釋]
①《突出類型特色 著力提升質量 推動職業(yè)教育改革任務落地見效》,中國教育報,2020年1月16日第1版.
②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26.
③《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關于改善民生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北京:人民日報,2016年05月06日第1版.
④《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133.
⑤教育部(2020).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http: //www.moe.gov.cn/fbh/live/2020/51987/.
⑥教育部2019年教育統(tǒng)計數據中網絡教育本???58萬人,其中含國家開放大學431萬人.
⑦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http://www.gov.cn/guowuyuan/zfgzbg.htm.
⑧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⑨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