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儀 吳亦琦
摘要:在朱熹哲學體系中,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規(guī)律,人稟天地之氣而生,理與氣相互依存;人性即理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性接物而動則為情;情發(fā)為欲,好的欲為理,不好的欲則背卻天理?!袄怼薄皻狻薄靶浴薄扒椤薄坝奔捌鋸鸵粼~構成《朱子語類》理學詞語的聚合,體現(xiàn)了朱熹的理學思想,反映了“理”“氣”“性”“情”“欲”詞義和搭配古今傳承發(fā)展的演變脈絡。
關鍵詞:朱子語類;理;氣;性;情;欲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634(2020)06-0060-(12)
朱熹集宋代理學之大成,講學著述時運用了大量探討理學的詞語。《朱子語類》是朱熹與其門人問答的實錄,據(jù)我們統(tǒng)計,“理”有10493例,“道”8985例,“心”7819例,“性”3398例,“命”1490例等,其中“道理”2400余例,“義理”551例,“道心”170例,“人心”463例,“正心”149例,“天命”263例,“性情”137例,“性命”126例等。這些理學詞語體現(xiàn)了朱熹對宇宙萬物的思考。如:“天地初間只是陰陽之氣?!保?.6)例中“陰陽”指宇宙間化生萬物貫通物質(zhì)和人事的兩種元素,即陰氣、陽氣。朱熹用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氣或物質(zhì)勢力,《朱子語類》中有665例。又如格物致知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朱熹指出:“為甚要格物致知?便是要無所不格,無所不知。物格知至,方能意誠、心正、身修,推而至于家齊、國治、天下平,自然滔滔去,都無障礙。”(117.2832)《朱子語類》中有“格物”406例,“致知”414例。研究這些詞語的聚合有助于認識詞匯的系統(tǒng)性,理解朱熹的理學思想,本文擬就“理”“氣”“性”“情”“欲”略做辨析,以見其理學詞語系統(tǒng)性之一斑。
一、《朱子語類》所載“理”“氣”“性”“情”“欲”
“理”“氣”“性”“情”“欲”含義豐富,既是多義詞,又是組成復合詞的語素。
1.“理”
“理”的核心義是“事物有序”,“治玉”“分辨”“紋理”“事理,道理”“整治”等義皆旨在找尋、恢復事物的秩序。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qū)以別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物之質(zhì)日肌理日腠理日文理,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理”有“道理”“紋理”“治理”等義。如:
(1)問:“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是主宰底意否?”(1.4)
(2)又如竹木之文理相似,直是一般理,橫是一般理。(6.100)
(3)國勢卻如此緩弱,事多不理。(130.3095)
“理”又可用作構詞語素,據(jù)我們統(tǒng)計,《朱子語類》中“理”有10493例,其中以“理”為構詞語素的復音詞約7000個,組成一個“理”的詞語聚合。其構成的復合詞大致可分為:表達物質(zhì)組織的條紋,事物的條理頭緒,符合認知的規(guī)律,符合儒家所倡導的行為準則,按一定規(guī)律整治事物,人的心理活動,言行或回應別人的言行諸方面。如:
(4)曰:“道便是路,理是那文理。”問:“如木理相似?”曰:“是?!保?.99)
“文理”指紋理,“木理”指樹木的紋理。
(5)作文字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乃好,不可架空細巧。(139.3320)
“條理”指文辭的脈絡。
(6)夫天理之流行,無一毫間斷,無一息停止,大而天地之變化,小而品匯之消息,微而一心之運用,廣而六合之彌綸,渾融通貫,只是這一個物事。(31.799)
“天理”指自然的規(guī)律、法則。
(7)且如漢高帝做事,亦有合理處,如寬仁大度,約法三章,豈不是合理處甚多。(18.412)
“合理”指符合道理或事理。
(8)欲變齊,則須先整理了已壞底了,方始如魯,方可以整頓起來,這便隔了一重。(33.828)
“整理”指整治,修理。
(9)《詩>,如今恁地注解了,自是分曉,易理會。(80.2086)
“理會”指理解,領會。
(10)后趕至數(shù)十里外,其情甚切,遂與受理,委楊敬仲。(106.2645)
“受理”指接受訴狀,進行審理。
2.“氣”
“氣”的核心義是“流動的氣體”,本義指云氣,后借“饋客之芻米”的“氟”來表示,現(xiàn)又作為“氯”的簡化字?!霸茪狻薄翱諝狻薄皻庀蟆薄皻庀ⅰ钡攘x皆含有流動的特性。《說文·氣部》:“氣,云氣也。象形。凡氣之屬皆從氣?!倍巫ⅲ骸皻?、氟,古今字。自以氟為云氣字,乃又作餼為廩氟字矣。氣本云氣,引伸為凡氣之稱?!薄皻狻庇小霸茪狻薄皻庀蟆薄肮?jié)氣”等義。如:
(1)游氣是氣之發(fā)散生物底氣。(98.2508)
(2)周天之氣,謂二十四氣也。(2.26)
(3)彼其長于夏,遂于秋,成于冬,雖各具氣候,然春生之氣皆通貫于其中。(20.474)
“氣”又可用作構詞語素,據(jù)我們統(tǒng)計,《朱子語類》中“氣”有3912例,以“氣”為構詞語素的復音詞近1900個,組成一個“氣”的詞語聚合。其構成的復合詞大致可分為:表達理學概念,天地等的自然表現(xiàn),人類社會面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自然界及人體機能原動力,人的生理功能征兆,人的精神狀態(tài)及詩文風格,人的性格情感及品格諸方面。如:
(4)陰氣凝結于內(nèi),陽氣欲入不得,故旋繞其外不已而為風,至吹散陰氣盡乃已也。(99.2535)
“陰氣”與“陽氣”對立,分別指肅殺之氣和生長之氣。
(5)又如一日之間,早間天氣清明,便是仁;午間極熱時,便是禮;晚下漸涼,便是義;到夜半全然收斂,無些形跡時,便是智。(6.111)
“天氣”指短時間內(nèi)的氣象變化。
(6)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卻有暗合處。蓋是風氣之中有自然之理,便有自然之字,非人力所能安排,如“?!迸c“備”通。(140.3336)
“風氣”指風尚習俗。
(7)若木生于山,取之,或貴而為棟梁,或賤而為廁料,皆其生時所稟氣數(shù)如此定了。(4.81)
“氣數(shù)”指氣運,命運。
(8)動物有血氣,故能知。植物雖不可言知,然一般生意亦可默見。(4.62)
“血氣”指血液和氣息。
(9)一人欲學相氣色,其師與五色線一串.令入暗室中認之。云:“辨得此五色出,方能相氣色?!保?9.443)
“氣色”指人的面色,神態(tài)。
(10)伯恭門徒氣宇厭厭,四分五裂,各自為說,久之必至銷歇。(122.2956)
“氣宇”指氣概,風度。
(11)因論黃畿先言,曾于周丈處見虜中賦,氣脈厚。(109.2704)
“氣脈”指詩文的氣勢、結構、脈絡。(12)言必有事者,是義氣之法度也。養(yǎng)得這氣在此,便見得這個自重,那個自輕。(52.1268)
“義氣”指剛正之氣。
3.“性”
“性”的本字為“生”?!墩f文·生部》:“生,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睋?jù)許慎所釋,“生”的本義為生出、生長,引申而指所生出者,即生命;又進一步引申出與生俱來的“性”。《說文·心部》:“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從心,生聲?!敝祆湔J為“性即理也。在心喚做性,在事喚做理”。(5.82)性就是人內(nèi)心所蘊含之天理的體現(xiàn)?!靶浴庇小氨拘浴薄疤熨x”“性質(zhì)或性能”等義。如:
(1)故呂與叔謂物之性有近人之性者,如貓相乳之類。(4.58)
(2)人之知、禮能如天地,便能成其性,存其存,道義便自此出。(74.1909)
(3)火熱水寒,水火之性自然如此。(120.2895)
“性”又可用作構詞語素,據(jù)我們統(tǒng)計,《朱子語類》中有“性”及以“性”為構詞語素的復音詞共3398個,其中以“性”為構詞語素的復合詞1000多個,大致可分為:表達人或物的本性;天賦,天性;事物的性質(zhì)或性能;生命,生機;性情,脾氣;情緒,情意;佛教語諸方面。如:
(4)孟子之論,盡是說性善。(5.65)
“性善”是戰(zhàn)國時孟子的觀點之一,認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
(5)然圣賢稟性與常人一同。(8.133)
“稟性”猶天性,指天賦的品性資質(zhì)。
(6)又如吃藥,吃得會治病是藥力,或涼,或寒,或熱,便是藥性。(5.91)
“藥性”指藥物的性質(zhì)與功能。
(7)-物各得一個性命,便有一個形質(zhì),皆此氣合而成之也。(98.2508)
“性命”指生命。
(8)萬物稟受,莫非至善者,性;率性而行,各得其分者,道。(62.1492)
“率性”指循其本性,盡情任性。
(9)為氣血所使者,只是客氣。惟于性理說話涵泳,自然臨事有別處。(13.239)
“性理”指情緒和理智。
(10)不可道蠢動含靈皆有佛性,與自家都一般。(59.1389)
“佛性”是佛教名詞,謂眾生覺悟之性。
4.“情”
情,即人們的思想感情、情感、情緒,以及道德意識和生活中的欲念?!墩f文·心部》:“情,人之會氣有欲者。從心,青聲?!敝祆湔J為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或情緒是“性”的外化和展露,是天理在人身上體現(xiàn)的結果?!扒椤庇小案星椤薄坝薄扒闆r”等義。如:
(1)如唐明皇為人,他于父子夫婦君臣分上,極忍無狀,然終始于兄弟之情不衰。(13.238)
(2)然圣人之情不溺于此,所以與常人異耳。(101.2591)
(3)后委鄭承看驗,逐項剖析子細,乃知其情。(106.2650)
“情”同樣可用作構詞語素,據(jù)我們統(tǒng)計,《朱子語類》中有“情”及以“情”為構詞語素的復音詞共858個,其中以“情”為構詞語素的復合詞約500個,大致可分為表達感情,情緒;本性;意愿,欲望;私情,人情;道理,情理;實情,情況;誠,真實諸方面。如:
(4)未感物之時,寂然不動而已,而不能不感于物,于是喜怒哀樂七情出焉。(30.776)
“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或情緒。
(5)今人未有所見時,直情做去,都不見得。(13.237)
“直情”指直率。
(6)意誠只是要情愿做工夫,若非情愿,亦強不得。(15.299)
“情愿”指心里愿意。
(7)而今若說是蘇秦怕秦來敗從,所以激張儀入秦,庶秦不來敗從,那張儀與你有甚人情?(134.3215)
“人情”指情面,交情。
(8)若使每事只管計較其能與不能,則豈不惑于常情利害之私乎?(43.1101)
“常情”指一般的情理。
(9)若《國風》乃采詩有采之民間,以見四方民情之美惡,《二南》亦是采民言而被樂章爾。(80.2067)
“民情”指民眾的生活、生產(chǎn)、風尚習俗等情況。
(10)某只索四畔眾契比驗,前后所斷情偽更不能逃者。(18.395)
“情偽”指真假。
5.“欲”
“欲”本義為欲望。《說文·欠部》:“欲,貪欲也。從欠谷聲?!弊膹那窂墓?,會意兼形聲,欠為人張口,谷為空谷,會貪求如空谷納物不足之意,通常表示“想要”或“渴望”的心理狀態(tài)。《朱子語類》中,“欲”2922例,有“欲望”“喜愛”“想要”“須要”“將要”等義。如:
(1)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惟分是安,欲個甚么?(13.226)
(2)此便是他有可欲處,人便欲他,豈不是渠身上事?(61.1467)
四音節(jié)詞中,“氣”“理”“性”“情”“欲”的使用量依次遞減,這與《朱子語類》內(nèi)容有關,實為《朱子語類》的特色。一方面,從它們的總使用量可知,“氣”雖總使用量比“理”少,但復音詞數(shù)量約為“理”的2倍,論“氣”和論“性”幾近,論“情”較少?!坝钡那闆r特殊,雖用例遠超“情”,但單用占70%以上,所以復音詞數(shù)量還是較少。另一方面,這些四音節(jié)詞表達的是“理”“氣”“性”“情”“欲”常見常用的義項,朱熹借以說理?!皻狻钡乃囊艄?jié)詞多表“人的性格情感及品格”義,定型性較強,體現(xiàn)的是朱熹對人本身精神層面的詮釋:“理”的四音節(jié)詞多表“符合認知的規(guī)律”義,這是“理”的復音詞的最主要義項,朱熹反復說“理”、釋“理”、論“理”;“性”的四音節(jié)詞多表人的本性、脾性;“情”的四音節(jié)詞多表人的感情;“欲”多指人的欲望。
這些以“理”“氣”“性”“情”“欲”為語素并取其引申義而構成的復音詞,其詞義不只是語素義的組合加合關系,而多為語素義的融合引申。
以其基本義構成的“云氣、熱氣、暖氣、寒氣、冷氣、溫氣、濕氣、香氣、白氣、光氣、氣和、守氣、帥氣、循性、性貪、忘情、仁情、利欲、縱欲”等復合詞定型性較弱,如“和氣”取“氣”的基本義“自然界的氣”,表示“天地間陰氣與陽氣交合而成之氣”義:“循性”以“性”的基本義“人的本性”為語素構成而有“順著本性”義:“忘情”以“情”的基本義“感情”為語素構成而有“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義:“利欲”以“欲”的基本義“貪欲”為語素構成而有“對私利的欲望”義,意義融合和結構定型性較弱。而以“氣”“性”“情”“欲”的引申義構成的“氣象、氣氛、血氣、骨氣、氣性、氣節(jié)、風氣、記性、索性、情愿、情節(jié)、情欲、意欲”等復合詞定型性較強?!皻庀蟆庇伞皻狻钡囊炅x“聲氣”“精神狀態(tài)”為語素構成而有“模樣;舉止”義;“索性”由“性”的引申義“性情,脾氣”為語素構成而有“干脆;徹底”義;“情節(jié)”由“情”的引申義“實情,情況”為語素構成而有“情況,事情”義;“意欲”由“欲”的引申義“希望,想要”為語素構成而有“想要,心想做某事”義,意義融合和結構定型性較強。
“理”的情況殊異,以“理”為語素構成的復音詞雖多由其引申義構成,如“道理”“天理”“常理”“明理”“害理”“條理”“處理”“察理”等,但大部分定型性較弱。如:“須于眾理看得漸明,則此惑自解?!保?.33)“若悖理傷道,非必有所謂天禍人刑,而其胸次錯亂,乖氣充積,此即是獲罪于天否?”(25.622)“眾理”和“悖理”取“理”的引申義“事物的規(guī)律”,分別表示“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違背事理或情理”義。這與“理”本身的詞義有關?!袄怼钡暮w面很廣,基本上被用于自然領域、社會領域和構造整個體系三個方面?!袄怼边@樣有廣度有深度的概念,以偏正式構詞時作為中心語,多指“規(guī)律、法則”義,不同的定語對其進行限定;以動賓式構詞時多作賓語,也指“規(guī)律”“行為準則”義,其前面的動詞詞義分為三類:“違背”義、“遵循”義、“研究”義?!袄怼斌w現(xiàn)的是對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思考,自成體系,故其詞義多直接由語素義組合而成,融合引申相對較少。
三、“理”“氣”“性”“情”“欲”的理學思想
理在朱熹哲學體系中具有宇宙之本源、主宰萬物之法則的意義。《朱子語類》開卷即指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fā)育萬物”。(1.1)朱熹認為就人而論,所稟之理無有不同,人的一切差異皆氣為之?!叭酥陨?,理與氣合而已?!保?.65)《朱子語類》中“理”“氣”“性”“情”“欲”及以其為語素組成的詞語大致構成理學詞語的聚合系統(tǒng),蘊含朱熹對宇宙萬物的思考,尤其從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詞中可見朱熹關于理氣先后、理氣動靜、理一分殊、格物窮理、氣稟殊異、心統(tǒng)性情、天理人欲關系等理學思想及其發(fā)展演變脈絡。
理不僅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規(guī)律,而且是人類社會最高的倫理法則,即“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如“道理”兼指事理、事物的規(guī)律和規(guī)矩、情理,計使用2474次。朱熹多用指籠統(tǒng)的事理,認為“若看得道理透,方見得每日所看經(jīng)書,無一句一字一點一畫不是道理之流行:見天下事無大無小,無一名一件不是此理之發(fā)見”。(121.2938)學習道理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不可間斷?!傲x理”有“合于倫理道德的行為準則”和“文辭的思想內(nèi)容”義,計使用565次。朱熹講學時認為“讀書著意玩味,方見得義理從文字中進出”。(10.173)“窮理”指窮究事物之理,計使用289次。朱熹指出要“義理分明、義理精明、義理純熟、義理飽足、義理浹洽”,教導其門生弟子什么是窮理,如何窮理?朱熹認為窮理就是不斷探索未知未達之處,進而不斷精細化。窮理是萬事之先,須在讀書中窮理并不斷積累?!袄硪环质狻庇嬍褂?1次,指宇宙間有一個最高的“理”,而萬物各自的理只是這最高“理”的體現(xiàn),形成整體和部分的異同關系。“合天地萬物而言,只是一個理;及在人,則又各自有一個理?!保?.1)如“君臣”“父子”等為“道理”的一部分。明白萬物各自的理,便可將這些理融會貫通。
朱熹認為人都是稟天地之氣而生的,而氣有清濁、偏正、厚薄,所以人有貴賤、智愚等氣質(zhì)上的差異。如“氣稟”指受之于氣的本源,計使用167次,朱熹用以解釋人生來對氣的稟受?!皻赓|(zhì)”指生理、心理等具備個性風骨特點的素質(zhì),計使用245次,用以解釋現(xiàn)實中具體人性的差異。朱熹認為氣質(zhì)的差異是陰陽五行之氣運動變化的結果,表現(xiàn)為剛柔、強弱、昏明、清濁、偏正、厚薄的差異,不同特征的氣質(zhì)被人所稟,就成為其人所稟的自然資質(zhì),在人身上體現(xiàn)出清濁、厚薄、剛柔、智愚、賢不肖、才不才等差異?,F(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人所稟的氣都是偏雜不全的,所以關鍵在于通過修養(yǎng)而改變氣質(zhì)。
朱熹認為“論天地之性,則專指理言:論氣質(zhì)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之”。(4.67)天地之性是稟于理而具的做人的一般道理,氣質(zhì)之性是雜理與氣而后成的千差萬別的人性個別。人性即理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性接物而動則為情,動而當則合于理,動而不當則背于理;情發(fā)為欲,好的欲為理,不好的欲則背卻天理,無所不害?!吨熳诱Z類》中,“情性”出現(xiàn)46次,“性情”137次,除表“本性,稟性”義外,還有“感情”“性格,脾氣”義?!靶陨啤?24次,“人情”90次,“人性”36次,“性惡”12次,反映了朱熹的人性善惡觀。情和性屬于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的范疇,情是人性的外在表現(xiàn),性是情的內(nèi)在根據(jù)?!靶哉?,心之理;情者,性之動?!保?.89)段玉裁注引:“董仲舒日:性者,生之質(zhì)也……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謂情,情非制度不節(jié)?!薄啊缎⒔?jīng)援神契》曰:性生于陽,以理執(zhí);情生于陰,以系念?!薄坝羞@性,便發(fā)出這情;因這情,便見得這性。因今日有這情,便見得本來有這性。”(5.89)“性”與“情”是“心”的不同狀態(tài),靜態(tài)的為“性”,動態(tài)的為“情”?!靶允求w,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統(tǒng)之?!保?8.2513)“性對情言,心對性情言。合如此是性,動處是情,主宰是心。大抵心與性,似一而二,似二而一,此處最當體認?!保?.89)“性才發(fā),便是情。情有善惡,性則全善。心又是一個包總性情底。”(5.90)
朱熹既反對佛教無情復性的主張,又看到李翱性善情邪的矛盾,提出謹守中庸發(fā)而中節(jié)的性情說,指出“欲是情發(fā)出來底”(5.93),有好與不好之分。認為“心如水,性則水之靜,情則水之流,欲則水之波瀾,但波瀾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類;不好底,則一向奔馳出去,若波瀾翻浪。大段不好底欲,則滅卻天理,如水之壅決,無所不害”。(5.93-94)好的欲是人們合當如此的意向、愿望,如饑而欲食、渴而欲飲等,“雖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13.224)不好的欲是“合不當如此者,如私欲之類”(94.2414),指背于理和性的奔放泛濫之情,即與公對立的“私欲”,與義對立的“利欲”,與正對立的“邪欲”,與理對立的“物欲”。
朱熹認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對的兩個方面,即道德規(guī)范與物質(zhì)欲望之間的關系問題?!稑酚洝返摹皽缣炖矶F人欲者也”似是宋明理學天理人欲之辨的最早源頭?!吨熳诱Z類》中“天理”兼指天道、自然法則和封建倫理,計使用634次。“天理”既是自然法則,也是綱常倫理,帶有極強的主觀性。朱熹認為倫理本就與天道相合,符合禮的標準就擁有天理?!叭擞庇嬍褂?14次,“私欲”151次,“物欲”89次,“利欲”23次,認為不好的欲會滅卻天理。如“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13.224)人的健康心理以及人格的發(fā)展與健全是建立在正常的情欲與物欲基礎上的,超過了一定限度的即為人欲。吃飯是人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過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爸劣凇镏林?,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方是惡?!保?7.2252)“知誘于外”指追求物欲,是為惡。強調(diào)“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13.225)人追求精神的需求應該超過對物質(zhì)的需求,主張“存天理,滅人欲”,提倡“心統(tǒng)性情”,以理制欲和以義導利,注重自律和內(nèi)省來提高人的素質(zhì),完善人的品格。
四、“理”“氣”“性”“情”“欲”復音詞的來源與發(fā)展
《朱子語類》保存了不少古代詞語,表現(xiàn)了語言傳承使用的穩(wěn)定性,同時又產(chǎn)生了不少新詞新義和新用法,表現(xiàn)了語言發(fā)展演變的變異性?!袄怼薄皻狻薄靶浴薄扒椤薄坝倍际浅S迷~,也是多義詞,就漢語詞義系統(tǒng)而言,以其為語素構成的復音詞大多承單音節(jié)詞其多義性而凝合發(fā)展構成新詞,既有古已有之、代代沿傳,也有各朝各代所新創(chuàng)。
“理”在宋以前產(chǎn)生的詞約占41%,其中先秦出現(xiàn)的詞占15%,這反映了“理”的復音詞逐漸增加,并在宋代快速增長的趨勢;“氣”在宋以前產(chǎn)生的詞超過100個,約占57%,其中先秦出現(xiàn)的詞有42個,約占23%,說明先秦時期“氣”較常用,且復音化程度相對較高,呈穩(wěn)步增長的態(tài)勢;“性”和“情”在先秦時期產(chǎn)生的詞與秦以后宋以前產(chǎn)生的幾近,“性”在宋以前產(chǎn)生的詞約占65%,先秦出現(xiàn)22個,約占31%,“情”在宋以前產(chǎn)生的詞約占67%,先秦出現(xiàn)19個,約占37%;“欲”大部分復音詞在宋以前產(chǎn)生,其中先秦約占53%。這些傳承詞自古至今詞義基本一致,有“地理”“妙理”“惡氣”“節(jié)氣”“性善”“常性”“情文”“民情”“嗜欲”“忿欲”等等。如:
“地理”有“環(huán)境形勢”義,如“推場中有文字賣,說中原所在山川地理州縣邸店甚詳,中亦雜以虜人官制”。(138.3283)此義見于《易·系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惡氣”有“邪惡不正之氣”義,如“韓愈說生而便知其惡者,皆是合下稟得這惡氣”。(59.1388)此義見于《呂氏春秋·審分》:“凡人主必審分,然后治可以至,奸偽邪辟之涂可以息,惡氣苛疾無自至?!薄俺P浴庇小叭饲椋拘浴绷x,如“且去子細看秉彝常性是如何,將孟子言性善處看是如何善,須精細看來”。(116.2799)此義見于《莊子·馬蹄》:“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薄扒槲摹庇小百|(zhì)與文,內(nèi)在感情與外在形式”義,如“世固有人硬欲行古禮者,然后世情文不相稱”。(23.561)見于《荀子·禮論》:“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薄胺抻庇小霸购薏黄降南敕ā绷x,如“其說以忿欲等皆未是己私,而思索講習卻是大病,乃所當克治者”。(124.2973)見于謝敷《安般守意經(jīng)序》第四:“正覺慈愍,開示慧路,防其終兇之原漸,塞其忿欲之微兆?!?/p>
新造詞的“新”是一個動態(tài)的相對的時間概念,包括新詞與新義。以“理”“氣”“性”“情”“欲”為語素組成的復音詞中,新創(chuàng)的詞有48個:“理”11個,包括1個雙音節(jié)詞,10個多音節(jié)詞:“梳理、地理圖、地理家、亂常咈理、窮理格物、理明義精、窮理致知、致知窮理、明理斷事、明理合義、理絲櫛發(fā)”;“氣”26個,包括8個雙音節(jié)詞,18個多音節(jié)詞:“絮氣、氣習、性氣、氣餒、地氣、氣局、做氣、氣怯、氣理數(shù)、富貴氣、英偉氣、神閑氣定、仙風道氣、虛心下氣、氣昏力弱、氣盈色滿、氣弱膽小、才高氣粗、氣剛才大、高氣遠邁、著氣用力、均氣同體、恃氣傲物、帶氣負性、平心易氣、粗心大氣”;“性”8個,包括5個雙音節(jié)詞,3個四音節(jié)詞:“索性、尊性、性健、性迫、性慢、心粗性急、帶氣負性、求心見性”;“情”3個:“人情物態(tài)、欲動情勝、欲動情流”;“欲”3個:“物欲、欲動情勝、欲動情流”。
新產(chǎn)生引申義的復音詞有“理會”“整理”“元氣”“氣格”“出氣”“僻性”“性命”“人性”“人情”“情節(jié)”等等。如“理會”由“領會”義引申出“注意,理睬”等義;“整理”由“整頓,使有條理”義引申出“整治,修理”義;“元氣”由“人的精神,精氣”義引申出“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fā)展的物質(zhì)力量和精神力量”義:“氣格”由“詩文的氣韻和風格”義引申出“人的氣度和品格”義:“出氣”由“呼吸,喘氣”義引申出“發(fā)泄氣憤”義;“僻性”由“怪癖的性格”引申出“習癖”義;“性命”由“生命”義引申出“生命的過程”義:“人性”由“人的本性”義引申出“人的性情”義:“人情”由“人的感情”義引申出“交情、情面”義;“情節(jié)”由“情況,事情”義引申出“事情的變化和經(jīng)過”義。
其中還有些見于宋代和宋以后產(chǎn)生的新義。如“脈理”引申有“醫(yī)理”義:“道理”引申有“辦法,打算”義;“論理”引申有“按照道理”義;“生氣”引申有“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義:“火氣”有比喻“怒氣”義:“神氣”引申有“神采煥發(fā);有生氣”義和“得意;傲慢”義;“率性”引申有“索性;干脆”義;“留情”引申有“照顧情面而予以寬恕”義;“有情”引申有“男女間互相有愛戀之情”義;“同情”引申有“對于別人的遭遇在感情上發(fā)生共鳴,或?qū)e人的行動表示理解、贊同”義;“說情”引申有“代人求情”義;“情節(jié)”引申有“指敘事性文藝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等演變過程”義。
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這些復音詞大多沿用至今。如“理財、理合、理會、文理、條理、地理、脈理、天理、義理、事理、正理、常理、定理、生理、物理、情理、論理、真理、悖理、公理、合理、明理、心理、背理、處理、整理、梳理、疏理、受理、燮理”;“氣短、氣概、氣候、氣節(jié)、氣脈、氣餒、氣魄、氣色、氣勢、氣數(shù)、氣味、氣息、氣象、氣虛、氣血、氣焰、氣宇、氣質(zhì)、神氣、和氣、風氣、正氣、邪氣、骨氣、志氣、士氣、鼓氣、出氣、才氣、文氣、勇氣、意氣、怒氣”;“人性、生性、天性、本性、稟性、藥性、水性、記性、急性、索性、性格、性情、性命、性質(zhì)、性急”;“情愛、情意、情分、情態(tài)、情思、情愿、情理、情狀、情節(jié)、真情、常情、民情、下情、忘情”;“人欲、私欲、物欲、情欲、縱欲、嗜欲、貪欲”。又如“心平氣和、心平氣定、心氣和平”三詞語義相近,《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有“心平氣和”,釋為“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氣”?!吧耖e氣定”有“神態(tài)悠閑,從容穩(wěn)重”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有其同素異序詞“氣定神閑”,釋為“心氣平靜,神態(tài)悠閑”?!笆褮獍廖铩庇小耙姓滩艢馐裁炊疾环旁谘劾铩绷x,《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有其近義詞“恃才傲物”,釋為“依仗自己的才能而驕傲自大,輕視旁人”。
五、結語
《朱子語類》所載“理”“氣”“性”“情”“欲”反映了朱熹理學思想的演變發(fā)展。朱熹認為人稟天地之氣而生,理與氣相互依存;人性即理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性接物而動則為情,動而當則合于理,動而不當則背于理;情發(fā)為欲,好的欲為理,不好的欲則背卻天理,無所不害?!霸~匯是個系統(tǒng),詞義也是個系統(tǒng)。很多詞在歷史演變中形成了多種意義,這些意義不是零散的、互不相關的”,而是處在相互的聯(lián)系之中,組成一批互有關聯(lián)的詞語聚合?!吨熳诱Z類》中“理”“氣”“性”“情”“欲”和以其為語素的復音詞相互交織,既有傳承,又有新創(chuàng),在各自詞語類聚的基礎上凝合發(fā)展,形成更大范圍的理學詞語類聚系統(tǒng),從中不僅可見“理”“氣”“性”“情”“欲”詞義及其搭配古今傳承的演變脈絡,而且可探理學詞語系統(tǒng),有裨于認識詞匯的系統(tǒng)性,理解朱熹的理學思想。
(責任編輯:陳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