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陽 石 彤
多項研究證明,社會支持對緩解壓力、增加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具有正向作用[1],尤其是針對貧困的人口,社會支持能夠降低經濟社會地位較低出身的人面對壓力的過激反應[2],因此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無疑具有重要作用。但貧困生社會支持的性別差異較少被提及,事實上,貧困女大學生這一群體承受著更大的個體和社會壓力,亟待更具針對性的研究,本文以高校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為研究對象,這一特殊群體的社會支持境況和社會支持體系,對促進教育性別平等化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已有的社會支持研究多為單一維度的研究,社會支持的結構、社會支持的載體和社會支持的路徑是分離的、散在的。本文認為社會支持的各個維度應該整合為一個社會支持體系,互相關聯(lián)、打破壁壘,才能夠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嘗試將支持結構、支持載體與支持路徑結合,進行建構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的嘗試。
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文獻回顧:第一,社會支持結構維度的貧困生社會支持研究,其中資助體系的研究較多;第二,從社會支持載體維度研究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第三,針對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研究。
社會支持結構指社會支持具有一定的結構性[3],體現(xiàn)社會支持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從結構上認識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功能。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是貧困生社會支持研究的重要問題,很多研究關注經濟方面的支持,包括資助政策、形式、對象等。有研究梳理了貧困生資助的歷史與現(xiàn)狀[4],認為現(xiàn)行資助體系的“獎、貸、勤、補、減”之間各行其是,各項資助相互獨立,不能構成一個系統(tǒng),應將各項資助措施作為一個整體考慮。[5]類似的,研究認為對貧困生的資助存在對象不確定、資助形式刻板單一、資助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應該構建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按需分層助學的精準資助模式,確定資助對象、需求和資助形式。[6]也有研究指出高校貧困生的助學政策支持的類型比較多,但人均資助類型比較少,困難補助的保障水平比較高,獲得了困難補助的同學的補助金額平均數(shù)為237.64 元。[7]77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僅對貧困生實施物質方面的幫助是不夠的,因此對貧困生的支持結構研究,由關注貧困生的經濟方面的需求,擴展到更加全面的社會支持結構。比如,黃永斌從社會支持的視角分別分析了貧困生的經濟維度、情感維度和關系維度支持,并在分析傳統(tǒng)資助方式的缺點的基礎上,建議建立“五位一體”的資助網絡。[8]
社會支持載體指高校貧困女生獲得支持的來源或主體,分為正式社會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社會支持主要是由政府和高等學校等社會組織實施。非正式支持則主要指來自同輩群體和家庭的支持。社會支持載體也被稱為社會支持網絡研究,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貧困生社會支持載體主要包括國家、群體、家人等提供社會支持的個人和組織。許傳新與王平認為,社會支持的載體包括國家支持系統(tǒng)、群體支持系統(tǒng)和個人支持系統(tǒng),其中國家支持系統(tǒng)包括法律法規(guī)、優(yōu)惠政策和協(xié)調功能,群體系統(tǒng)包括學校和其他社會群體的支持,個人支持系統(tǒng)包括以血緣為基礎的支持和以價值取向為基礎的個體支持。[9]也有研究認為多維的社會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和其他重要人物。[10]
社會支持路徑是指達成建立社會支持體系的目標的方式和機制。通過觀念、法律、政策和專業(yè)等方式建構起高校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體系。但是以往的研究并沒有將政策、法律、觀念、專業(yè)作為社會支持的路徑維度進行研究。
觀念社會支持路徑在以往研究中并未納入社會支持系統(tǒng),而是作為與社會支持相獨立的變量出現(xiàn),比如有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觀念、社會支持和經濟狀況均對女性“工作—家庭”沖突有顯著的影響[11],這里性別觀念并未與社會支持建立起關系。貧困生資助的政策在社會支持研究中往往作為支持結構中的物質支持出現(xiàn),而不是作為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與路徑出現(xiàn)。因此,本研究將觀念和政策作為社會支持實現(xiàn)的路徑納入整合式的社會支持體系。
有研究對支持載體與支持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但仍然沒有將各維度的社會支持作為體系進行探討,仍然是“散在式的社會支持”。比如張長偉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校貧困生的支持主要包括經濟支持、情感支持、社會交往和信息支持,其中正式支持提供經濟幫助,而非正式支持提供情感幫助。[12]類似的,也有學者發(fā)現(xiàn)非正式支持的情感支持較強,而經濟支持較弱,老師和朋友會提供信息支持和學習方面的建議。[7]但這種支持載體和支持結構的關系探討的研究并未將其作為研究核心關注點,兩者的關系也并未得到數(shù)據(jù)的支持,并且這種聯(lián)系也是較為松散、尚未形成體系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
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研究強調了對貧困生支持的全面性,但從性別視角專門針對貧困女生社會支持的研究較少,對貧困女生的特殊弱勢處境的支持缺乏足夠的關注。雖然有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擴招促進了教育性別平等化[13],但獲得了更多教育機會的貧困女生在大學期間的各方面弱勢狀況依然不容忽視。有研究發(fā)現(xiàn)貧困女生是高校學生中的一個特殊弱勢群體,她們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更大的壓力,研究還顯示高職貧困女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職非貧困女生,女大學生發(fā)展障礙明顯,限制女大學生發(fā)展的主要障礙來自心理、生理、情感、經濟、性別歧視以及學校女性教育的缺乏。[14][15]
多項研究均提出以健全其社會支持來改善貧困女生的弱勢處境。肖群鷹等人對貧困女生社會支持網的調查表明,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利用情況不好,不僅規(guī)模小,而且還存在大量隔離人群,應提高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質量以解決上述問題。[16]肖慧欣等研究發(fā)現(xiàn)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對其心理健康具有顯著影響,應該著重強調通過個案工作等方式對其進行主體意識建立的救助及自我賦權,建立自助型社會支持網絡;利用團體工作手法,幫助貧困女生群體建立互助型社會支持網絡;采用社區(qū)工作手法,幫助貧困女生建立拓展型社會支持網絡。[17]有研究認為貧困女生在應對就業(yè)性別歧視時,應構建同學朋友、家長、學校、勞動仲裁部門、法律、政府部門等社會支持網絡。[18]高校學生工作者應從激勵貧困生各種能力充分發(fā)展出發(fā),優(yōu)化其健康成長的教育機制和發(fā)展空間,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綜合成長力和社會化水平。[19]可見,針對貧困女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研究將重點放在了支持載體和支持結構上,對支持路徑的涉及較少,并且也未探討各個支持維度的關系。
綜上,以往的研究已從貧困生資助體系研究發(fā)展為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結構研究,這些研究雖然關注到了貧困生的各項需求,但多從支持載體的單一維度進行研究;社會支持載體研究是從支持提供者的維度進行研究,支持路徑的研究往往將路徑與結構或等而視之或獨立看待。對社會支持結構和社會支持載體的關系的探討有一些發(fā)展,但仍未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嘗試將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這三個不同維度的社會支持綜合起來研究,提出“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它是整合社會支持結構、社會支持路徑和社會支持載體的體系,即以社會支持載體為依托,通過社會支持路徑,輸送社會支持結構中的各類資源、救助和服務的整合式體系。
本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于“新時期高校貧困女生群體弱勢處境和社會支持研究”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2017年4—6月在校大學生,調查涉及的省市包括吉林、北京、江西、湖北、四川、甘肅和新疆、內蒙古8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然后根據(jù)地區(qū)選擇有代表性的院校,同時在全國層面上協(xié)調綜合類、理工類、農林類、醫(yī)藥類、師范類、政法類、財經類、民族類、女子學院等不同類型的15 所高校。研究采取三階段樣本抽樣方法,其中貧困女生與非貧困女生,貧困男生與非貧困男生比例按照1:1 進行抽樣。高校貧困女生972 名,占學生總數(shù)的30.1%;非貧困女生925 名,占學生總數(shù)的28.7%;貧困男生655 名,占學生總數(shù)的20.3%;非貧困男生675名,占學生總數(shù)的20.9%。
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包含社會支持載體、社會支持路徑和社會支持結構三個方面,并試圖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本文重要的變量是社會支持載體、社會支持路徑和社會支持結構,而這三個因子由多個觀測變量構成。
表1 貧困女生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變量
根據(jù)經典的研究,社會支持載體包括家庭、朋友和重要的他人[1],本文將社會支持載體操作化為家庭支持、群體支持和學校支持,學校代表朋友,群體代表重要的他人。支持載體依據(jù)社會支持量表進行測量,其中家庭支持由三個指標構成,指家庭在資源、心理就業(yè)方面提供的支持;群體支持指同學、朋友在資源、心理和就業(yè)三個方面提供的支持;學校支持指大學老師和輔導員在資源、心理和就業(yè)方面提供的支持。
社會支持結構的研究認為支持不應只包含物質支持,還應包含情感的和關系性的支持[4],本文的社會支持結構包括榜樣支持、就業(yè)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其中就業(yè)支持和能力支持包含物質支持,而心理支持是情感性支持,而榜樣支持是關系性的支持。能力支持指對高校貧困女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育,涉及的變量是貧困女生參加創(chuàng)新活動的頻率。心理支持是培養(yǎng)貧困女生的心理優(yōu)勢和克服心理弱勢,包含兩個變量,即“情感方面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多大幫助”和“交友方面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多大幫助”,就業(yè)支持是對貧困女生的就業(yè)經歷、經驗提供幫助,并培育她們的職業(yè)能力,包含三個變量:第一個變量涉及的問卷問題是“就業(yè)方面遇到困難時,有人能夠提供建議或者幫助嗎?”第二個變量是家庭在就業(yè)方面的幫助的累積,包括資金、人脈、就業(yè)策略指導和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四個方面;第三個變量是學校在就業(yè)方面提供的幫助,包括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就業(yè)指導課、舉辦招聘會、成功人士講座和安排實習四種支持方式。榜樣支持指樹立榜樣,使貧困女生有榜樣可學。榜樣對受訪者的具有正向影響,“榜樣在職業(yè)發(fā)展、生活態(tài)度、學業(yè)和價值觀對你的影響”的總和,分數(shù)越高代表榜樣的影響力越大。
實現(xiàn)社會支持的手段方式包括政策支持、法律支持、觀念支持和專業(yè)支持。其中法律支持無法針對個人進行測量,并且目前在高校社工的專業(yè)支持并未發(fā)展起來,因此二者無法作為指標納入社會支持路徑的模型。本文的社會支持路徑主要包括觀念支持和政策支持,其中觀念支持以“父親對受訪者的期望”“母親對受訪者的期望”和“期望對受訪者是否產生壓力”三個指標進行測量,父母對受訪者的期望越高代表觀念支持越多,而因為期望而產生的壓力越大,則觀念支持路徑越少。政策支持主要涉及關于受訪者對相關政策的認知和認同度,包括國家資助政策的認同度、對學校實施資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對貧困生認定與真實情況的匹配度認同和對資助政策的公平性評價,對政策的了解度和認同度越高代表政策路徑發(fā)揮的作用越大。
本文使用Mplus 7.0 進行結構方程模型,探討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載體、支持路徑和支持結構之間的關系。
如圖1 所示,本文假設支持結構是由榜樣支持、就業(yè)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綜合而成的潛變量,支持載體是由家庭支持、群體支持和學校支持綜合而成的潛變量,支持路徑是由觀念支持和政策支持綜合形成的潛變量。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之間相互影響,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從而形成了整合式的社會支持體系。
圖1 研究思路
為了解女大學生社會支持體系的狀況,本文將貧困女生、普通女生、貧困男生和普通男生的支持體系進行對比研究。數(shù)值為貧困女生、普通女生、貧困男生和普通男生在每一項的得分情況。
如表2 所示,從支持結構角度看,貧困女生與普通女生在獲得的能力支持方面并沒有顯著的區(qū)別,但低于貧困男生和普通男生,說明女大學生在能力支持方面總體上弱于男大學生,可能的原因是男生相對于女生來說,更愿意參加到拓展能力的創(chuàng)新活動中。心理支持方面,貧困女生低于普通女生和普通男生,但高于貧困男生,貧困女生顯示出了心理支持弱勢。就業(yè)支持方面,貧困女生弱于普通女生和普通男生,但依然略強于貧困男生。總的來說,在支持結構方面,貧困女生無論從能力、心理、就業(yè)還是榜樣方面均顯示出相對的弱勢地位,但在心理支持、就業(yè)支持和榜樣支持方面略強于貧困男生,說明貧困女生的支持結構弱勢又存在一定的異質性。
表2 貧困女生與其他群體支持結構比較
如表3 所示,從支持載體角度看,貧困女生獲得的家庭支持、同學支持和學校支持與其他三個群體相比均為最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支持載體方面女大學生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需要家庭、群體和學校三方面共同努力,進而改善貧困女生的支持載體弱勢。
表3 貧困女生與其他群體支持載體比較
表4 貧困女生與其他群體支持路徑比較
如表4 所示,從支持路徑角度看,女大學生獲得的觀念支持略高于普通女生,而低于貧困男生和普通男生, 這是由于父母對男孩的期望更高,尤其是對貧困男生寄予厚望,這一份觀念支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一種壓力。 政策支持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貧困女生和貧困男生均高于普通男生和普通女生,這是因為不需要接受國家支持政策的群體對其關注和了解較少,進而對其認同度和公平性認可也較低,而貧困生則了解熟悉相關政策,自然得到的政策支持較高。
綜上,通過上述描述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體系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但并非處于絕對的弱勢,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狀況與其他群體相比具有特殊性,十分有必要對其進行專門的研究。
表5 所示, 從支持結構與支持載體的角度看,能力支持與學校支持的相關性最大,心理支持主要來源于家庭和群體,就業(yè)支持與家庭、群體和學校均有較強的相關性,說明貧困女生從家庭、群體和學校均能夠獲得就業(yè)支持, 而主要從學校獲得能力方面的支持, 心理支持更多來源于家庭和同輩群體。 學校在心理方面的支持有待加強。 從支持路徑與支持載體的角度看,觀念支持主要通過家庭這一載體實現(xiàn),而政策支持這一路徑則最主要通過學校來實現(xiàn)。 從變量的相關性分析可以初步發(fā)現(xiàn)支持結構、 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之間的關系,下面將運用結構方程模型詳細地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
表5 變量相關性分析
上文分別對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進行描述統(tǒng)計分析, 然而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是否能夠得到數(shù)據(jù)支持,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為了明晰三者之間的關系,形成貧困女生的支持整合體系,筆者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
顯然,支持結構、支持路徑和支持載體是相對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變量,需要將觀測變量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從而得到以上三個潛變量,進而進行三者間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由于驗證性因子分析涉及的變量較多是定序變量,模型的參數(shù)值沒有真實含義,因此本文主要關注因子分析模型的顯著性和方向。 結構方程模型的WRMR 值為2.501,小于10,說明模型擬合狀況較好。
首先,支持結構需要指明對貧困女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支持,根據(jù)前文,本研究包括能力支持、就業(yè)支持、心理支持和榜樣的支持,高校貧困女生主要具有能力弱勢、心理弱勢和就業(yè)弱勢,應該為她們提供能力、心理、就業(yè)和榜樣等社會支持。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顯示,能力支持、就業(yè)支持、榜樣支持和心理支持均在0.001 的置信度下顯著, 與潛變量支持結構正向相關。 因此,榜樣支持、就業(yè)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構成了貧困女生的支持結構,且榜樣支持、就業(yè)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越高,其支持結構越完善、越穩(wěn)固。
圖2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
其次,社會支持路徑指達成建立社會支持體系目標的方式,通過觀念、法律、政策和專業(yè)等方式建構起高校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體系。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顯示, 觀念支持和政策支持均在0.001 置信度下與支持路徑正相關,說明觀念支持和政策支持構成了貧困女生的支持路徑,獲得的觀念支持和政策支持越多,其社會支持路徑越通暢,達成社會支持的方式越可行、有效。
再次,社會支持載體是高校貧困女生獲得社會支持的來源, 包括正式社會支持和非正式社會支持。 正式社會支持主要是由政府和高等學校等社會組織實施,非正式支持則主要來自同輩群體和家庭的支持。 同輩群體支持指來自普通同學和貧困同學的支持,尤其是貧困學生建立自組織,相互之間的支持。 本文對支持載體變量來自貧困女學生的包括家庭、群體(同學和朋友)和學校提供的支持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 模型結果顯示在0.001 的置信水平下,家庭支持、群體支持和學校支持顯著地形成了支持載體潛變量,且是正向的關系,即家庭、群體和學校給予貧困女生的支持越多,其社會支持載體越穩(wěn)固。
最后,如圖2 所示,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三者之間存在顯著的雙向相關關系。 支持載體與支持結構在0.001 的置信度下正向相關, 標準化的相關系數(shù)為0.550,二者的相關性較強。 說明支持載體是支持結構中資源、救助和服務的依托,家庭、群體和學校是就業(yè)支持、心理支持、能力支持和榜樣支持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反之,支持結構是支持載體的內容,沒有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存在就無法發(fā)揮其作用。支持載體與支持路徑之間在0.05 置信度下,相關系數(shù)為0.485,二者之間也存在較強的相關性。 支持路徑是支持載體得以實現(xiàn)的保障,家庭支持、群體支持和學校支持通過觀念、政策等路徑實現(xiàn),沒有暢通的支持路徑,支持載體即使提供支持,也無法使得支持內容付諸實踐;反之,觀念與政策支持路徑依托于支持載體,沒有載體觀念和政策也無法實施。 支持結構與支持路徑在0.001 的置信水平下顯著,相關系數(shù)為0.247,低于支持結構與支持載體、支持載體與支持路徑之間的相關度。 說明支持結構與支持路徑之間的關系并不特別緊密,可能的一個解釋是支持結構與支持路徑并不直接發(fā)生關聯(lián),缺乏支持載體,支持路徑不能非常有效地實現(xiàn)支持結構的內容。 總之,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是相互依存的整體,三者密切相關,只有形成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才能更好地幫助貧困女生。
綜上,本研究認為“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包括社會支持結構、 社會支持路徑和社會支持載體,即以社會支持載體為依托,通過社會支持路徑,輸送社會支持結構中的各類資源、救助和服務。 本研究的結果說明貧困女生的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三者構成了不可分割的支持體系。
本文基于新時期高校貧困女生群體弱勢處境和社會支持研究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通過描述統(tǒng)計和結構方程模型發(fā)現(xiàn):第一,貧困女大學生在支持載體方面處于弱勢,即家庭、群體和學校對女大學生的支持低于其他群體,而在支持結構和支持載體方面,貧困女生的弱勢顯示出些許差別;第二,貧困女生的支持結構由就業(yè)支持、心理支持、能力支持和榜樣支持構成,支持載體包括家庭、群體和學校,支持路徑包括觀念支持和政策支持;第三,貧困女生的支持結構、支持載體和支持路徑是相互關聯(lián)的整體,整合式社會支持體系得到初步驗證。
目前,對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研究多為“散在式社會支持”研究,所有社會支持各自指向貧困女生,社會支持之間關系是松散的,這種社會支持不能有效地為貧困女生提供社會支持, 并沒有厘清社會支持的不同面向,把社會支持的結構、路徑和載體混為一談。 而本文將不同維度的社會支持整合為一個社會支持體系, 并分析體系內部的相關關系, 社會支持體系是對散在的社會支持研究的綜合和整合, 本研究的結論證明對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是一條支持載體通過支持路徑將支持結構輸送到貧困女生身上的完整鏈條,缺一不可。通過對社會支持結構、 社會支持路徑和社會支持載體的研究,啟發(fā)我們重視支持鏈條的完整性,不僅要關注能為高校貧困女生提供哪些方面支持,更應該關注哪些載體更適合承擔哪種支持, 以及社會支持得以實現(xiàn)的路徑是否暢通等問題, 填補社會支持網絡中的結構洞, 為高校貧困女生建構一個立體的多元的社會支持體系, 使高校貧困女生的社會支持體系更加豐富和完善。
當然本文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本文的數(shù)據(jù)雖然盡量顧及地區(qū)分布和高校類型, 但終究并非嚴格的概率抽樣下產生的樣本, 數(shù)據(jù)不具備完全的代表性, 因此對全國高校貧困女大學生的社會支持情況的推論應謹慎對待, 需要更具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的支持和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