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楊 巍,徐蘇月,王 鑫,于欣洋
(1.2.3.4.5.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吉林 吉林 132101)
標識語是人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書面語言,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實用語言,是一種向公眾開放的特殊文體,在公共場所向公眾傳遞信息,旨在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與標識語詞義相近的詞匯包括“公示語”“標示語”“標語”等。標識語隨處可見,像日常生活中路標、公共交通、廣告、產(chǎn)品說明書、旅游指南、社會宣傳及各種告示和媒體等,我們都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標識語。標識語是向大眾展示的一種語言,作為一種交際用語,將一些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傳達給大眾;利用文字、圖示或圖文作為表達方式,一方面起到了標志、警示、宣傳或指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承載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內(nèi)涵[1]。對于外國朋友而言,標識語是了解一個城市的主要途徑之一,影響外國朋友對一個城市的第一印象。標識語的翻譯是否準確和規(guī)范,這關(guān)乎服務(wù)的質(zhì)量和城市的形象。但是,目前我國現(xiàn)存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標識語翻譯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由于各種原因,英文標識語的質(zhì)量良莠不齊,令人堪憂。因此,需要對標識語的翻譯進行全面整頓,營造一個更加純凈的語言環(huán)境。
漢斯·弗米爾(Hans.Vermeer)提出并形成理論的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
“Skopos”一詞源于希臘語,意為“目的”,當(dāng)這一概念被引入翻譯實踐當(dāng)中,就形成了翻譯目的論。除了“Skopos”,弗米爾還使用了與之相關(guān)的“目標(aim)”“目的(purpose)”“意圖(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詞。由于意圖和功能易混淆,諾德提議對意圖和功能作基本的區(qū)分:“意圖”是站在發(fā)送者的角度定義的,而“功能”即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識和環(huán)境條件共同決定的。
翻譯是一種基于原文的、有目的且有成效的行為,其依據(jù)就是目的論。它所倡導(dǎo)的核心思想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的翻譯方法和策略應(yīng)由譯文的預(yù)期目的決定,即“翻譯是一種人類行為,任何行為都具有目的,翻譯是一種目的性行為”。因此,翻譯是“在目的語情景中為某種目的及目標受眾而產(chǎn)生的語篇”。這一理論的提出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進而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綜觀目的論在西方世界的發(fā)展及其在中國學(xué)界的譯介、肯定、傳播、接受與批評過程,翻譯雖可以不受原文的制約,但卻不能任由譯者發(fā)揮,在翻譯行為過程中,譯者必須以如下3個基本原則為基準進行翻譯[2]。
目的論認為,“目的原則”是所有翻譯活動都要遵守的首要原則,即翻譯應(yīng)在譯入語的情境和文化中,依照譯入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fā)生作用。在通常情況下,“目的”指的是譯文的交際目的,即“譯文在譯入語社會文化語境中對譯入語讀者產(chǎn)生的交際功能”。因此,譯者應(yīng)該根據(jù)翻譯目的選擇合理的翻譯策略和技巧,從而滿足譯入語讀者的需求。
通過運用一定的翻譯技巧和方法,將原文的本質(zhì)含義轉(zhuǎn)發(fā)給目的語讀者,是英語翻譯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首先要了解目的語讀者的需求,其次要遵循英語翻譯的基本原則,使用特定的表達方式和技巧恰當(dāng)?shù)貙⒆g文各個部分聯(lián)系起來,以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和翻譯的連貫性,并增強譯文在譯入語文化中的可讀性及其交際意義,使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本質(zhì)含義[3]。
忠誠原則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yīng)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簡單來講,就是忠實于原文,但與原文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這一原則主要關(guān)注翻譯過程中譯者與原作者、客戶、譯文接受者等參與者之間的關(guān)系。譯者不僅僅要忠誠于原作者,同時也要忠誠于目的語讀者,搭建好原作者與目的語讀者間的橋梁[4]。
在進行標識語翻譯時,由于某些語言差異、文化背景、翻譯策略等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翻譯失誤[5]。
語用性翻譯失誤(pragmatic translation errors)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無視譯文的功能或目的而造成的宏觀層面上的翻譯失誤。主要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
1.使用的翻譯策略不恰當(dāng)。例如下述的3個應(yīng)用場景:例1,某長途客運站的售票廳被譯為“SELL THE TICKET HALL”。例2,“宮堡雞”被翻譯成“Government abuse chicken”。例3,某地區(qū)一路牌將“民主路”直譯成 “Minzhu Lu”。例1、例2的譯文完全直譯,就是逐詞去翻譯,可以說,譯文所表達的意思與原文大相徑庭,嚴重扭曲了原文想要傳達的信息內(nèi)容,導(dǎo)致語用失誤。而例3直接采取了音譯方法,導(dǎo)致語用失誤。對這一類公示語的翻譯要做到把握住原文的功能目的,沿用譯語國家慣例,達到功能對等。例1標識語正確譯文是“Ticket Office”;例2的標識語正確譯文是“Gongbao Chicken”。相較而言,例3并無隱含含義,其原文所表達的就是字面上的含義“民主路”,民主是“Minzhu”,路是“road”,因而,就可將其直譯為“Minzhu Road”。
2.忽視了漢英語言文體特點的差異。源于民族文化心理和審美意識,漢語公示語有時要追求音美、形美和意美的效果,因此會使用一些疊詞、對偶句等。如果在譯文中全照原文生搬硬套,反而會顯得過于冗長復(fù)雜且不能直接了當(dāng)?shù)乇砻髟乃氡磉_的含義。例4,某城市馬路上把一則流行的交通提示語“酒后開車晃悠悠,老婆孩子心憂憂”,直譯為“After drinking and driving,wife and children are worried”。為達到與原文功能對等的交際目的,不如簡明扼要地按英語的文本特點譯成“ Don't drink and drive”。例5,某公園草地上一則標識語“不要讓小草的眼淚,沾滿你愛淘氣的鞋子”,被譯成了“Don't let the tears of grass be covered with your naughty shoes”。漢語行文不僅十分禮貌、委婉動聽,而且瑯瑯上口,頗有音律美及意象美。盡管其相應(yīng)的英語翻譯已經(jīng)達到了完美的語義對等,但它不可避免地使外國游客困惑,因此譯為“Keep off the grass”就行了。
3.忽視了語境。如某市的某商場,“緊急出口”(Exit)居然被譯成“Export”?!熬o急出口”指的是緊急情況下顧客的逃生出口,“Export”指的是進出口商品、進出口貿(mào)易之類的“出口”。又如,一公共場所將開水間譯為“Open Water Room”,但此“開”非彼“開”,在漢語中指的是燒開的水,并非“打開,開放”之意,所以譯為“Boiled Water Room”才能體現(xiàn)出其原文真正的含義。這種生硬的翻譯不考慮現(xiàn)實中的語境,只會貽笑大方。
目的論所闡述的文化性翻譯失誤是指譯文中與譯語文化規(guī)范和習(xí)慣相沖突之處。因雙方的文化差異和所處的社會背景的不同,表達方式和表達習(xí)慣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或者一方對另一方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認知偏差,容易在交際中引發(fā)文化誤解或文化沖突。公示語英譯中常見的文化性錯誤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文化差異。忽略中英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差異,沒有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生活習(xí)慣,導(dǎo)致一些英譯標示語無法在英語本族語者心中產(chǎn)生相同的意思[6]。例如候車室常見到“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吸煙請到吸煙區(qū)”的標語,漢語的意思很清楚,但譯文“For your and other's health,passengers who smoke,please go to the smoking area”就使人產(chǎn)生鼓勵大家去吸煙的錯覺,不如譯成“No smoking in the waiting hall,if someone want s to smoke,go to the smoking area”來表達“候車室禁止吸煙,如果吸煙請到吸煙區(qū)”這種含義。此外,在金龍客車英文商標翻譯時,起初,只是將其直譯為“Golden Dragon”,卻未考慮到“龍”一詞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涵義,在中國文化中“龍”是皇權(quán)的象征,也是尊貴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龍”則是陰暗邪惡的象征。后來,在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后,將其譯成“King Long”,其中將“金”意譯為“king”也充分體現(xiàn)了龍尊貴的象征。并且,該詞與后面音譯的“Long”尾韻相同,讀起來朗朗上口。因而,在標語翻譯時,我們要注重源語言與目的語文化的差異,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文化誤解與文化沖突。
2.價值觀差異。標識語的翻譯應(yīng)著眼于跨文化的角度,全面地考慮中外國情、文化習(xí)俗、是非標準、心理狀態(tài)、價值觀念的差異。例如,在某地火車站,有專為孕婦、70歲以上老人及殘疾人這樣的特殊人群安排的休息室,標識語翻譯為“Pregnant woman,over 70 and disabled people lounge”。在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當(dāng)中,人們以老為尊,“老”是智慧和權(quán)威的象征。因此“70歲以上老人”會受到和孕婦、殘疾人一樣的特殊待遇,以示關(guān)愛。而西方人的價值觀念當(dāng)中,“老”意味著“弱勢”。因此,為避免文化沖突,可譯為“Courtesy Waiting Room”或“Waiting Room for Special Needs Guests”。
語言性翻譯失誤是文化性翻譯失誤一個更為具體的層面。如果譯者具備高水平的語言能力,并以細心、嚴謹?shù)膽B(tài)度去進行翻譯工作,那么語言性翻譯失誤是可以避免的。反之,如果譯者自身翻譯能力水平?jīng)]有達到合格或優(yōu)秀的標準,或者在翻譯時不保持嚴謹?shù)膽B(tài)度,那么語言性翻譯失誤出現(xiàn)的頻率會大大增加。
1.拼寫錯誤。標識語的英譯中,拼寫錯誤是一種低級的單詞書寫錯誤,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是有違譯者職業(yè)精神的。常見的拼寫錯誤一般包括單詞的某一個或多個字母漏寫或多寫、字母順序排列不當(dāng)?shù)?。例如:某時尚婚慶策劃公司將自己公司名字譯為“True Love Fashiou Wedding Planning Company”,“Fashiou”明顯地拼寫錯誤,應(yīng)為“Fashion”;再如美視達眼鏡被譯為“Meishida Giass”,眼鏡應(yīng)拼寫為“Glass”,而且這里應(yīng)該是用復(fù)數(shù),建議譯為“Meishida Glasses”,這種錯誤顯而易見是因為譯者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在我們身邊此類錯誤比比皆是。譯者只要稍加注意,認真檢查,這種低級錯誤完全可以避免。
2.語法錯誤。語法翻譯錯誤一般在以下幾種情形出現(xiàn):(1)物主代詞或人稱代詞誤用;(2)謂語使用的單、復(fù)數(shù)形式不正確,句子的主謂搭配不當(dāng);(3)時態(tài)使用錯誤。如某茶文化旅游景區(qū)的“請保管好您的貴重物品”翻譯成“Please take care of you valuables”。此翻譯錯誤在于誤用了you,正確的翻譯應(yīng)該是“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valuables”。
3.中式英語。由于譯者的語言能力有限,翻譯能力不能滿足專業(yè)英語翻譯的要求,而且對中西文化差異沒有足夠的了解,不能從西方文化的角度進行翻譯。很容易用自己的“中式思維”來進行翻譯,導(dǎo)致翻譯錯誤。如某連鎖餐飲“媽媽家”,被譯成“The Mom′s Home”。因為中國人具有濃厚的家庭觀念,飯店使用“媽媽家”,讓人感覺賓至如歸。但譯文未突出“餐飲”,會造成目的語讀者不理解其具體行業(yè)。因此,建議譯為“The Mom′s Kitchen” 一詞,這既能讓客人體會到家的感覺,又能表明該店的經(jīng)營理念。又如,某果蔬超市的宣傳標語是“一天來八趟”,其英文譯文為“Eight times a day”,如若外國朋友看到這個標語一定會滿臉問號,而本句中的“八”表約數(shù),表明此超市的方便、吸引人,基于此,建議譯為“It′s so attractive that you wanna go there many times”。
在標識語翻譯中,這種語言翻譯錯誤舉不勝數(shù),大量的這樣低級語言錯誤存在于公共場所和著名的旅游景點,不僅會使外國游客質(zhì)疑翻譯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和語言能力,也會影響外國游客理解一些事情,嚴重的甚至?xí)绊懙絿业穆曌u和形象。
翻譯是目的性極強的交際行為,翻譯策略必須由翻譯目的來決定。常見的標識語英譯方法有:增譯法、減譯法、轉(zhuǎn)換法、借用法、直譯注釋法等。下面將從具體的實例出發(fā),探討在目的論的指導(dǎo)下標識語的英譯方法。
標識語縮略詞使用頻繁,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在翻譯過程中盡量增補。例如,某景點“帶好孩子”“小心落水”兩個挨著的標識語分別譯成“Take the child” 和“Fall into water carefully”,令人啼笑皆非。增譯后,譯成“Please Don′t Leave Your Child Unattended”和 “Danger;Deep Water”,更好地提醒游客照看好孩子,警告游客水深危險。又如,賣場很多產(chǎn)品實行“三包”,如果譯為“Three Guarantees for Products”,會讓英語讀者非常困惑,所以最好增譯為“Three Guarantees for Products:Repair,Replacement and Refund”,清楚地說明“三包”的內(nèi)容是“包修” “包換” “包退”。在去往九寨溝的路牌上其譯文為“Jiuzhaigou”,這里采取的是音譯法。但如若不知道九寨溝的外國朋友肯定會產(chǎn)生疑問,若采用增譯的方法將其譯為“Ravine of Nine Tibetan Villages”,則既表達出了這里的地貌特征,又表明了這里的民族特點。
標識語屬于實用性和功能性的文本,其翻譯在用詞造句方面要求簡潔明了、精煉通順,目的在于忠實傳遞信息。譯文中雖無其詞,但已有其意,或是不言而喻,譯出來反倒累贅或是違背譯文的語言習(xí)慣。因此,翻譯過程中需要在原文內(nèi)在邏輯的基礎(chǔ)上,提煉原文的中心思想,適當(dāng)減譯。雖然原文的外在形式發(fā)生了變化,在不違背忠實性原則的前提下,同時遵循了目的性原則和連貫性原則。如,要翻譯“先下后上,文明乘車”,譯成“Get off first”即可。因為既然“Get off first”,人們當(dāng)然知道“Get on next”;做到“先下后上”,自然是“文明乘車”了。又如,“果皮、紙屑、酒瓶等請扔進垃圾箱”,這里不必把提到的“果皮、紙屑、酒瓶”一一翻譯出來,直接減譯為“No littering”即可。
轉(zhuǎn)換法是指翻譯過程中在原語和譯入語如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之間采用詞性轉(zhuǎn)換。漢語旅游標識語中較多使用動詞,而英語旅游標識語中大量使用名詞。在漢語旅游標識語英譯時,將詞性適當(dāng)轉(zhuǎn)換,使之符合英語表達的習(xí)慣,達到目的性、連貫性以及忠實性原則要求。比如,海水漲潮時會有標識語“注意:請勿此時游泳!”譯成“Attention:Swimming is not advised at this time!”又如醫(yī)院里常見的標識語“夜間有事,請按此鈴!”譯成“Night bell”。這里就是把漢語“注意”“游泳”“按鈴”這幾個動詞轉(zhuǎn)換成了名詞。
就是盡可能借用英語文化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英文標識語,使表達更純正、地道。比如:停車場(Parking Lot)、油漆未干(Wet Painting)、禁止未成年人進入(Adults Only)、顧客止步(Staff Only)、小心輕放(Handle with Care)等等。還有一些專有名詞,翻譯時也要遵循國際通用的翻譯方法,如“中國人民大學(xué)”“上海交通大學(xué)”要分別譯為“China Renmin University”和“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直譯注釋”的結(jié)構(gòu)可用于翻譯具有顯著中國特色的標識語[7]。比如,“五講、四美、三熱愛”,這條宣傳標識語既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又高度濃縮。不能單純地把它譯為“Five Lectures,F(xiàn)our Beauties,Three Loves”;要結(jié)合它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注釋翻譯:“Stress on decorum,manners,hygiene,discipline and morals;beauty of the mind,language,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綜上,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根據(jù)不同的標志語想要達到的不同文本功能,采用合適的翻譯方法,提高標識語的英譯質(zhì)量。
在目的論指導(dǎo)下的標識語英語翻譯其準確性和質(zhì)量大大提高,此理論減少了英語翻譯過程中理解偏差的問題,具有重要的價值和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要進一步提高和改善標識語英譯水平,就需要對翻譯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語言能力以及文化敏感性各方面進行全面提升。同時,相關(guān)政府部門也應(yīng)加強此方面的管理,對現(xiàn)存的公示語譯文進行全面的清理,對翻譯市場、翻譯行業(yè)、翻譯行為加以管理和規(guī)范,努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從而促進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