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江蘇徐州 22114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構想,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部分。來華留學教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對外開放的基礎部分,是培養(yǎng)人才、加強交流的重要途徑,有著先導性和驅動性的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教育將不斷擴大,“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我國與沿線65個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會產生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進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fā)展。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沿線國家將成為我國來華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地,這對于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fā)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能夠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的發(fā)源地和聚集地,在中華文化的傳播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通過來徐留學生能夠充分地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下文將對來徐留學生的狀況進行分析,制定有效地策略。
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服務進行研究,其目標是加強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的認識,研究來華留學生教育服務的制度和途徑,并對來華留學生教育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其教育質量和效率。對“一帶一路”沿線來華留學生教育進行研究,能夠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人才基礎,促進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發(fā)展,還能夠建立國與國之間友好交流的橋梁,使來華留學生成為我國和沿線國家之間的紐帶,為實現“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一帶一路”倡議的構想是我國對外開放結構轉型的重要體現,從西部開發(fā)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對以往的通過東部發(fā)展促進西部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創(chuàng)新,為我國西部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良好的基礎。在國家“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對于來華留學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強與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為“一帶一路”的發(fā)展建設提供優(yōu)秀的人才,促進我國西部快速發(fā)展,縮小東西部的經濟差距,全面實現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高綜合國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治、文化、經濟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不斷推進各國之間的交流溝通,加強各國民族文化理解是實現“一帶一路”建設基本保障?!耙粠б宦贰眮砣A留學教育對于加強各國交流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沿線各國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對于我國在國際留學市場知名度的提高有著積極地意義,有利于建設中國留學優(yōu)質品牌。“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教育會加快沿線國家學生來華留學,進而促進各國的文化交流,為沿線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1]。
來華留學生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相較于官方性質的文化傳播,來華留學生作為文化傳播的使者更加具有優(yōu)勢,容易被人們接受。官方進行文化傳播往往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這種帶有強烈目的性的傳播方式會引起受眾群體的反感心理,甚至會被認為是文化入侵,以至于產生抵制情況,對于文化傳播是不利的。而來華留學生則不然,他們大多是自愿的,也有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這種方式并不摻雜官方性質,來華留學生作為個體前來學習,回到自己的國家通過對于中華文化的正確認識,向自己國家的民眾講述中國文化,這種文化傳播方式不具有強制性,不會使受眾群體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能夠使受眾群體在不斷地中華文化傳播下接受中華文化,做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我國進一步推動開放,吸引沿線國家的學生到中國進行留學。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選擇到華留學。據統(tǒng)計,2012年大約有200 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28 330 名外國留學生分布在全國31 個省市自治區(qū)的690 所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中國的留學生教育逐漸發(fā)展,但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其遭遇到了跨文化適應的難題[2]。
2.1.1 留學生數量情況
徐州地處江蘇省,江蘇省是一個經濟文化教育大省,徐州作為兩漢文化代表城市,也是國家“一帶一路”的重點城市,其交通便利,又被稱為五省通衢,但是經濟相對較為洛手,缺乏政治文化底蘊,與其他蘇南城市相比發(fā)展程度較差。伴隨著今年來留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徐州在解決留學生文化適應問題有著一定的困難。在2013年,江蘇省全省外國留學生達到1.87 萬人,位于全國第6 位。2013年,因為學校招生政策的放寬,還有與國際大學生合作的逐漸增多,留學生的增長比例達到了3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多極化教育發(fā)展逐漸明顯,在來華留學生不斷增加的同時,也為徐州這樣一個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徐州的高等教育是否能夠接受足夠多的留學生,使其更好地適應徐州的環(huán)境。
2.1.2 留學生來源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徐州留學生大多來自非洲、俄羅斯地區(qū)、中東地區(qū)和東南亞國家4 個地區(qū),這其中包含著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留學生在徐州經歷了一定時期的學生和生活后,對于徐州的生活和學習逐漸了解并適應。來徐州留學的外國學生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盛,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提升,受到這樣的影響來華留學,另一方面是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吸引,而徐州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也是中華文化的文化歷史名城,自然受到許多來華留學生的喜愛。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的發(fā)源地,有著豐富的漢文化遺跡、遺址、歷史人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被稱為“漢代三絕” 的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等,也是許多漢代名人的故鄉(xiāng),如彭祖、劉邦等。對于來自不同地區(qū)的留學生,對于徐州的認知和印象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對于4 個主要地區(qū)的留學生分析如下。
關于非洲留學生,有半數以上的留學生在來華之前對于徐州的認識是一座典型的現代化城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后,對徐州深厚的歷史文化有了較深的認識,在進行文化適應的過程中,非洲留學生存在語言上的障礙,在氣候和飲食方面的調整耗費的實踐相對較多。在徐留學的時期內他們對于漢文化有了一定的認知。
關于俄羅斯留學生,多數留學生在來華之間認為徐州是能源城市,在文化方面產生的落差較大,對于徐州的歷史文化底蘊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文化的適應方面花費的時間居中,能夠接受并傳播漢文化。
關于中東地區(qū)的留學生,由半數的中東學生在來華之間認為徐州是工業(yè)化城市,在文化方面產生的落差居中。他們感受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維形式,在進行文化適應是耗費的時間居中。在留學的過程中對于徐州高效的學術氛圍和人文清晰有了深刻的感受。
關于東南亞留學生,大多數留學生認為徐州是一個古典城市,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之后,認為徐州是一個現代城市,心理落差較小。他們對于徐州的感受是一座古典與現代完美融合的特色城市文化。在文化的適應方面,大部門留學生調整的實踐較少,能夠很好地融入漢文化語境中,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2.1.3 留學生學費情況
來徐留學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公費留學生,另一類是自費留學生。公費留學生通常是接受了公費讀書的待遇,這些學生來徐州留學的目的是高校的學術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期望通過在華學習獲得先進的知識。大多數公費留學生隊徐州高效的學術研究氛圍十分滿意,通過文化調試很好地適應了學校的學習。留學生能夠在高校獲得先進、有用的知識。通過各種方法來適應在徐州的留學生活,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自費留學生對于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城市的生活環(huán)境都比較關注,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克服了語言上的障礙,通過對徐州當地的名勝古跡進行游覽,掌握了大量的徐州文化歷史。大多數自費留學生認為徐州不僅是一座具有濃厚古典氣息的城市,還是一座富有現代文化氣息的城市,自費留學生對于徐州的兩漢文化有著比較深的了解,在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方面有著重要作用[3]。
2.2.1 語言交流障礙
大多數留學生在來到中國留學時都會存在語言方面的障礙,對于學校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和要求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對于自身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難以正常地表述出來。在生活中,留學生也會應為語言交流障礙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如看病問題、與政府部門辦事交流問題等。
2.2.2 文化障礙
來徐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對于“一帶一路”上毗鄰中國的東亞地區(qū)國家的留學生來說,文化上的障礙相對較少,可以很好地適用,但是對于其他地區(qū)的留學生來說,這種文化上的障礙會比較明顯。生活習慣、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等導致了一些留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進行學習和生活,留學生受到的文化影響與中華文化產生了碰撞,導致留學色好難過產生迷茫、孤獨的心態(tài),其直接表現為厭學、不愿交流和融合環(huán)境等,對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
2.2.3 心理適應問題
留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身處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在許多文化和環(huán)境方面都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適應問題,如住宿、飲食等方面的不適應,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導致留學生容易出現挫敗感。留學生需要面對來自學習上的壓力,還需要應對跨文化適應中產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緊張、無所適從等狀況。這些現象必然會使留學生群體出現心理問題或行為障礙[4]。
徐州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又是兩漢文化精華集中地,在中華文化傳播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漢文化發(fā)展至今,已經不是簡單的徐州地區(qū)的區(qū)域文化,它是中華漢文化的代表,兩漢文化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是作為漢族文化的積淀,要將徐州地區(qū)兩漢文化傳播出去,借助“一帶一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徐州要充分將自身具備的兩漢文化打造獨特的文化、商品品牌,通過節(jié)日或慶典的方式將兩漢文化聚集到一起,形成系統(tǒng)性、聚集性的文化傳播形式。還需要深入挖掘兩漢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商業(yè)產品,充分發(fā)揮兩漢文化的影響力。
國家需要加強對來華留學生的培養(yǎng),制定健全的來華留學生培養(yǎng)方案,對于來自不同地區(qū)的留學生狀況進行分析,根據其生活環(huán)境、文化習俗、語言情況做好分配,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策略,充分尊重其文化和習俗。此外,還需要加強對來華留學生評估體系的建設,提升來華留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建設中國留學品牌。在對留學生的教學上,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到一起,根據來華留學生的狀況,制定合適的教材,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
對留學生要采取適當的管理方式,通過發(fā)揮留學生的主動性,拓展其能力,發(fā)展起人文關懷。根據留學生的心理特征使用柔性管理方式。留學生由于自身國家環(huán)境的影響,其判斷能力相較于中國學生有所不同,高校要發(fā)揮留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促進其遵守相關規(guī)章制度。另外,高校管理者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對留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關注,做好心理輔導,加強其與中國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其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環(huán)境中,對中國文化產生一定的認同感,能夠很好地進行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和傳播[5]。
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是一個基礎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目標。徐州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又是兩漢文化的發(fā)源地,在傳播中華文化,做好來華留學生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責任。徐州需要對自身的兩漢文化進行深入發(fā)掘,建設良好的文化品牌,充分發(fā)揮兩漢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來華留學生。而在來華留學生教育方面,徐州高校需要對不同國家地區(qū)的留學生進行充分了解,根據他們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等,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6],針對留學生改革教學方法,做好留學生的管理工作,使留學生能夠成為兩漢文化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