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橋
摘 要:新高考變革的是教學組織形式,走班制打破固定的班級授課制,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發(fā)展方向等自由選擇相應的課程。走班制背景下的一體化教學,從多角度、全方面地挖掘教學問題的內涵和價值,把問題逐步發(fā)展或延伸,成為走班制與一體化教學融合的一種構建形式。
關鍵詞:新高考;走班制;一體化教學
面對浙江、上?!皟梢罁?jù),一參考”的高考方案,變革的是教學組織形式,走班制打破固定的班級授課制,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發(fā)展方向等自由選擇相應的課程。據(jù)調查,在校舍、師資和生源質量比較好的學校,實行“大走班”;限于教學場地,保持部分學科行政班教學的謂之“中走班”;因為生源和師資限制,基本保持行政班不變的教學,實施“小走班”。
之前教育部發(fā)文確定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有的省市很可能會采用“3+1+2”模式,這是不同于前高考改革試點“3+3”的20種組合,“3+1+2”模式共計12種組合。組合少了,學生選擇的方案就少了,選擇的焦慮也就小了。
一、目前走班制的壓力與困惑
(一)學生不受管束既喜又憂
走班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權,下課后總在更換教室,更換新的學習伙伴,條件好的實現(xiàn)“一人一課表”,學生的第一感受應該是“歡樂自由”。但突然沒有了外界的約束力,面對很多選擇沒有方向;缺少歸屬,不少學生感到迷茫與憂慮。
(二)老師對學生流動想管難管
不少老師感到難以言狀的迷茫,如“班級都沒有了,上課不知要去哪個教室?”“誰是A班班主任,某某同學出現(xiàn)問題怎樣教育?”“測驗各班的情況如何?哪個班級最好啊?”老師中分不清哪些是班主任的事,哪些是科任老師的事。
(三)學校對部門管理想變難變
走班制使學校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學生“歡樂自由”可大大提高興趣,但選擇迷茫的學生怎么辦?學生歸屬感如何建立?選課時不知道應該關注什么,改善的途徑又在哪里?他們感覺既屬于任何一個“班級”,也不屬于任何一個“班級”。
二、目前走班制的特點
(一)課程多樣性
為適應學生興趣、個性特點、職業(yè)生涯等個性化需求,選課設置的重點為結構多元、內容豐富,涉及的學科跨度大,涵蓋知識、技能及藝術等多個領域,給學生充分自由選擇的空間。
(二)自由選擇性
走班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點在門類眾多的選修課中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選擇者。
(三)班級流動性
走班制具有高度流動性,學生不再是在一個固定的教室上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課程表到相應的教室上課,班級“動”起來,學生“動”起來,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學習伙伴,個性化的學生個體角色被強化。
三、如何實現(xiàn)新高考的銜接
美國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G·波利亞說:“一個專心認真?zhèn)湔n的教師能夠拿出一個有意義的但又不太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fā)掘問題的各個方面,使得通過這道題,就好像通過一道門戶,把學生引入一個完整的理論領域。”一體化教學就是從多角度、全方面地挖掘教學問題的內涵和價值,把問題逐步發(fā)展或延伸,成為“選課走班”教學構建的一種形式。
(一)細化備課層次
走班制最根本的目標是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個性化發(fā)展,這要求教師要有一體化的系統(tǒng)意識,細化備課層次。第一層是備教材,要具有扎實基礎,深諳整個知識體系。第二層是備課堂,做好常規(guī)管理和節(jié)奏調控。第三層是備學生,內容設計要一體化,通過“問題驅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加強教學反思
走班制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生更愿意選擇學識淵博、教學特色鮮明、個人魅力突出的教師,而教學水平低、責任心差的教師則面臨“沒人選”的局面。教師應轉變思維模式,變教學的實施者為教學的引領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四、一體化教學的探索路徑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教育是交往,是浸潤,是感動,新時代的教育是通過互動培養(yǎng)有責任有擔當?shù)娜?。心理學研究證實,以“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的方式學習,兩周后能記住90%以上的內容。“我們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學。”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揭示了任何教學活動都是“教—學—做”一體化的過程。
(一)“教學做研”一體化
針對粗略分層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不妨按照文科(語文、英語)A層、B層,理科A層、B層(數(shù)學、物理)。這樣就出現(xiàn)有語文在A層,物理課卻在B層上課的現(xiàn)象,看似亂,實際上把教學走“活”了。既滿足了在語文上的優(yōu)勢,又能彌補在物理學科上的不足,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做研”的初衷。
(二)“多元評價”一體化
1.發(fā)展性評價
教學評價既要評價學生的“昨天”和“今天”,又要評價學生的“明天”。通過對學生“昨天”的成績和“今天”的價值觀,引導學生自主設定目標,形成不卑不亢的完整人格。
2.多元化評價
要關注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升,例如對自己的評價、同學的評價、老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等,這種評價雖無法定量分析,只能定性分析,但也是極有參考價值的。
(三)“師資培訓”一體化
學校辦學首先應進一步擴大教師隊伍,增加教師力量;二是讓老師們能夠“走出去”,也能“引進來”;三是理順分層走班教學中教師管理的體系,在原有的管理基礎上,不少管理的要求系統(tǒng)化、精細化。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78.
[2]王潤,周先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機制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2016(6).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18年度教育政策研究課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管理的策略研究》(立項編號:ZCYJ1807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構建培養(yǎng)中小學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一體化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81175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