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為民父母”與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xué)

2019-12-14 21:14
現(xiàn)代哲學(xué)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親親荀子儒家

劉 豐

《禮記·孔子閑居》記載:

孔子閑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于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于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p>

孔子為了回答子夏關(guān)于如何才能成為“民之父母”的問題,逐一闡釋了“五至”“三無”“五起”以及“三無私”等幾組不同的概念。筆者曾就“三無”中的“無體之禮”所反映出來的先秦儒家禮學(xué)思想發(fā)展做過專門的論述[注]劉豐:《“無體之禮”:先秦禮學(xué)思想的發(fā)展與轉(zhuǎn)向》,《東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8年第2期。。其實按照《孔子閑居》篇的記載,“五至”“三無”等所有這些概念都是為了說明“禮樂之原”,而通曉“禮樂之原”又是成為“民之父母”的必要條件。鄭注:“原,猶本也?!盵注][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呂友仁整理:《禮記正義》卷58《孔子閑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940頁。這也就是說,孔子詳細地解釋“五至”、“三無”等幾組概念,最終就是為了達到“為民父母”的政治目的?!盀槊窀改浮北臼窍惹厝寮姨接懙囊粋€重要的政治議題,是先秦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注]陳來教授也將“為民父母”作為早期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點之一。參見陳來:《論“道德的政治”——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特質(zhì)》,《天津社會科學(xué)》2010年第1期。。上博簡《民之父母》公布之后,過去不為學(xué)術(shù)界所重視的《禮記·孔子閑居》篇以及“為民父母”思想受到了學(xué)者的關(guān)注,同時也對儒學(xué)當(dāng)中的“為民父母”思想展開了一些較為深入的探討。比如梳理先秦儒學(xué)中的“為民父母”思想[注]參見徐少華:《楚竹書〈民之父母〉思想源流探論》,《中國哲學(xué)史》2005年第4期;張豐乾:《早期儒家與“民之父母”》,《現(xiàn)代哲學(xué)》2008年第1期。,探討《民之父母》篇中的政治哲學(xué)內(nèi)涵[注]歐陽禎人:《論〈民之父母〉的政治哲學(xué)內(nèi)涵》,《孔子研究》2007年第1期;又收入歐陽禎人:《出土簡帛中的政治哲學(xu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第55—69頁。,或從政治合法性的角度詮釋“民之父母”思想[注]參見荊雨:《從政治正當(dāng)性視角看儒家“民之父母”思想的內(nèi)涵及其當(dāng)代意義》,《古代文明》2012年第1期;丁四新、鄒嘯宇:《從上博楚簡看早期儒家對君權(quán)合法性及相關(guān)問題的闡釋》,《湖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6年第1期。。這些研究對于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先秦儒家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xué),都有一定的意義。本文將從思想史的角度,對《孔子閑居》篇以及先秦儒家的“民之父母”思想作比較細致的梳理,并將此與儒家禮學(xué)思想相聯(lián)系,試圖對儒家的治民思想與政治理念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先秦儒家“為民父母”的思想淵源與演變

從思想淵源的角度來看,早在《尚書·洪范》篇當(dāng)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的思想。《洪范》篇是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經(jīng)典,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來源,其中“為民父母”的主張就出自《洪范》“九疇”當(dāng)中的第五疇“皇極”疇中。全文如下:

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xié)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比陝t錫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無虐煢獨;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穀;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于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cè),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xùn),于帝其訓(xùn)。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xùn)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洪范》篇以武王訪問箕子引述開來,通篇是箕子向武王陳述的治民大法。關(guān)于這一篇的時代,前人基本以為是商周時期的作品?!蹲髠鳌芬逗榉丁罚Q作《商書》,《史記》《尚書大傳》也都把《洪范》作為武王與箕子的談話記錄。連當(dāng)代疑古的劉起釪先生也認為,《洪范》的主體思想是商代的東西,“《洪范》原稿由商代傳至周,經(jīng)過了加工,到春秋前期已基本寫定成今日所見的本子了?!盵注]參見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1218頁。這都說明《洪范》確實是一篇非常古老的文獻?!盎蕵O”是“洪范九疇”中的第五疇,而且“是全文的核心,‘九疇’的精髓”[注]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第3冊,第1207頁。。

“皇極”,《史記》《尚書大傳》均作“王極”,按照劉起釪先生的看法,“王極”是今文本,“皇極”則是古文。作“王極”是。[注]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第3冊,第1149—1150頁?!稘h書·五行志》說:“皇,君也”,這個解釋是正確的?!皹O”,偽孔傳和孔疏都訓(xùn)為“中”,宋代朱熹等人則訓(xùn)為“至”,即“標準”或“準則”之義。按照這個意思,所謂“皇極”或“王極”,其實就是王或君主的最高統(tǒng)治原則。后來的學(xué)者將“皇”釋為“大”,將“極”釋為“中”,“皇極”就是“大中之道”[注]參見[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卷11《洪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59頁。,這顯然是后世儒家的解釋了。按照《洪范》第五疇“皇建其有極”,“皇極”就是最高的政治原則,而“天子作民父母”又是整個這一章的總結(jié),也可以說是為王行政的最終目的??讉饕舱f:“言天子布德惠之教,為兆民之父母,是為天下所歸往,不可不務(wù)?!盵注][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卷11《洪范》,第465頁。這也說明,“為民父母”是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的上古時期政治、倫理思想的總結(jié),是古代家國一體的政治格局與政治思想的反映。

《洪范》作為商周時期的歷史文獻,其中的政治主張,尤其是“皇極”所代表的君權(quán)一統(tǒng)的思想,對后世的諸子百家也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墨子》書中說:“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舉天下之萬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說而不治哉”(《尚同中》),就相當(dāng)于《洪范》的“皇極”。戰(zhàn)國后期的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quán),更是將“皇極”的思想做了極致的發(fā)揮。韓非子說:“賢者之為人臣,北面委質(zhì),無有二心。朝廷不敢辭賤,軍旅不敢辭難;順上之為,從主之法,虛心以待令,而無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而上盡制之。……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從王之指;無或作惡,從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廢私術(shù),專意一行,具以待任。”(《韓非子·有度》)韓非子明確主張臣下要完全以君主為是。他引用的“先王之法”,就是《洪范》“皇極”一疇中的“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這幾句。由此可以看出,韓非子也受到了《洪范》“皇極”思想的影響。

當(dāng)然,對《洪范》的政治思想繼承和發(fā)揮最多的,還是儒家。墨子、韓非子雖然在思想上和《洪范》篇中的君權(quán)神授、尊崇王權(quán)等政治原則是相通的,他們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統(tǒng)治馭民之術(shù)也與“皇極”一疇中的主張相合,但是在總體上,他們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原則和“皇極”的政治目標即“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還是相差很大的。儒家不但將“皇極”解釋為“大中之道”,將“無偏無陂”“無偏無黨”和儒家的中庸思想對應(yīng)、聯(lián)系起來,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還完全贊同將“作民父母”作為儒家的最終政治理想。

《洪范》作為君主治理國家的原則與方針,雖然最終的目的是“作民父母”,賦予君主一定的倫理責(zé)任,使政治具有一定的道德意義,但《洪范》篇中所指出的具體措施,還是極力強調(diào)君主要用“五?!被颉傲鶚O”作為對民眾的獎賞或威懾,強調(diào)民眾應(yīng)當(dāng)絕對服從王權(quán),不能結(jié)黨營私,強調(diào)君王對執(zhí)政者(“正人”)的懲戒等,通篇都是比較功利性的統(tǒng)治手段,缺少懷柔百姓的德政措施。從這個方面來看,與《尚書》中的“周書”諸篇相比,《洪范》篇宣揚德治的思想相對要少得多。但是,《尚書》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天德合一、政治與倫理合一的思想,則成為后來政治思想尤其是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主要特征。在《詩經(jīng)》的“大雅”篇中,“民之父母”則是與“豈弟君子”聯(lián)系在一起的,道德教化的思想更加濃厚,“民之父母”成為“豈弟君子”的最終歸宿。

據(jù)統(tǒng)計,《詩經(jīng)·大雅》中“豈弟”共十五見,均與“君子”組成“豈弟君子”?!蹲髠鳌贰秶Z》《禮記》等文獻引用《詩經(jīng)》,“豈弟”又作“愷悌”“凱弟”。據(jù)學(xué)者的研究,無論是“豈”“弟”分言,還是“豈弟”(愷悌)合稱,都與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具體來說,“豈”本指“安靜和樂”之義,“豈”又與《左傳》之“八愷”之“愷”意同,因此又有寬柔之義?!暗堋北玖x為“次第”,“豈弟”之“弟”為其引申義?!般?,《說文》云: “悌,善兄弟也”,是弟對兄的倫理規(guī)范。二者之間在含義上也是相通的,是指敬序之德。因此,“豈”“弟”均指德性。而“豈弟”合言,從《左傳》和《詩經(jīng)》來看,也明顯包涵有德行之意。[注]參見張強:《〈詩經(jīng)·大雅〉“豈弟”德之內(nèi)涵新探》,《山東社會科學(xué)》2016年第1期。這樣看來,“豈弟”就不僅僅是“君子”的簡單的修飾語,而是明確指出君子所應(yīng)有的德行?!皭疸┚?,民之父母”,更加明確地說明了具有“愷悌”之德的君子與“為民父母”的政治統(tǒng)治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這其實也就是德治思想的體現(xiàn)。

另外,《詩·小雅·南山有臺》說:“樂只君子,民之父母?!彪m然沒有明確提到作為“民之父母”的君子具有哪些德性,但據(jù)前人的解釋,這首詩本是臣工祝賀天子的詩,詩中的“君子”其實是指周王。詩中指出君子是“邦家之光”“德音不已”,因此,整首詩中其實也包含了作為“民之父母”的是有德的君子,頌揚了周天子的德治。

由上文的論述可見,從《尚書·洪范》篇提出了“作民父母”的政治主張,經(jīng)過了周代的發(fā)展,“德”的因素逐漸凸顯,成為“作民父母”的先決條件?!皭疸┚樱裰改浮钡乃枷胍沧匀痪统蔀槿寮覍Α懊裰改浮钡睦斫饬?。《韓詩外傳》對作為“民之父母”的“君子”作了更加明確的解釋:

《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本訛槊窀改负稳纾吭唬骸熬诱?,貌恭而行肆,身儉而施博,故不肖者不能逮也。殖盡于己,而區(qū)略于人,故可盡身而事也。篤愛而不奪,厚施而不伐。見人有善,欣然樂之,見人不善,惕然掩之,有其過而兼包之。授衣以最,授食以多。法下易由,事寡易為。是以中立而為人父母也。筑城而居之,別田而養(yǎng)之,立學(xué)以教之,使人知親尊。親尊故為父服斬缞三年,為君亦服斬缞三年,為民父母之謂也?!盵注][西漢]韓嬰撰、許維遹校釋:《韓詩外傳集釋》卷6,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228頁。

與《詩經(jīng)》篇中的“愷悌君子”相比,《韓詩外傳》對君子的解釋就更加豐富且明確了。作為“民之父母”的君子所體現(xiàn)出來的品格,首先就是德性的完美。這是儒家對于君子以及圣人的最本質(zhì)的理解。只有具有仁德的君子才能真正做到愛民如子?!睹献印窌兴肥龅奈粽呶耐踔吾?、公劉好貨、大王居邠等故事,其意都是在說明治國就是“為民父母”,就是要像這些古代的圣王那樣愛民如子、與民同樂,從而“從之者如歸市”(參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反復(fù)說:

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yǎng)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使老稚轉(zhuǎn)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孟子·滕文公上》)

從儒學(xué)的發(fā)展來看,孟子的貢獻之一就是將孔子提出的作為人的本質(zhì)的“仁”進一步推廣到社會政治領(lǐng)域,主張“仁政”,并且認為,能否行仁政是判斷王道霸道與歷史興衰的唯一原因。孟子引述孔子之言:“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又說:“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孟子·離婁上》)孟子的仁政思想包含有很多具體的內(nèi)容,如制民之產(chǎn)、輕徭薄賦、救濟窮人、保護工商等,但是歸結(jié)起來,其核心內(nèi)容與最后的政治理想就是“為民父母”。

孟子主張的“為民父母”強調(diào)君主應(yīng)當(dāng)愛民如子,行仁政以“作民父母”。其實,如細加分析,先秦思想史上還有另一種“為民父母”的思想。如《左傳》記載:

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yǎng)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左傳·襄公十四年》)

這里雖然也提到了君主應(yīng)當(dāng)“養(yǎng)民如子”,但是更強調(diào)的是民眾對待君主應(yīng)當(dāng)“愛之如父母”,突出了君主的地位和重要性。后來荀子也主張行仁政以“為民父母”,如說:“湯武者,民之父母也;桀紂者,民之怨賊也?!?《荀子·正論》)湯武是荀子極其尊重的“先王”,因而荀子在原則上也是同意“為民父母”的。但是,與孟子極力強調(diào)的由上至下、愛民如子的“為民父母”相比,荀子的立場和著重點與上引《左傳》相同,更加突出了君主的地位,強調(diào)的是由下至上、民眾對待君主應(yīng)當(dāng)“親之如父母”。荀子說:

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詩》曰:“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云歸哉!”此之謂也。(《荀子·富國》)

是故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不愉者,無它故焉,道德誠明,利澤誠厚也。(《荀子·王霸》)

與孟子相比,荀子更強調(diào)尊君,突出君主的地位和重要性。孟荀的這種差別,既有時代因素的影響,也是各人對孔子儒學(xué)的不同繼承與發(fā)揮。荀子思想的特點是“隆禮重法”,其中君子或君主是荀子思想中的重要一環(huán)。荀子說:

天地者,生之始也;禮義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禮義之始也;為之,貫之,積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總也,民之父母也。無君子則天地不理,禮義無統(tǒng),上無君師,下無父子,夫是之謂至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謂大本。(《荀子·王制》)

按照荀子這里所說的,君子是天地和人類萬物的中樞,是溝通自然秩序和人倫秩序的總樞紐。君子以天地為父母,同時又是民眾之父母。君子統(tǒng)理天地,因此民眾自然應(yīng)當(dāng)事之如父母。孟子和荀子同屬戰(zhàn)國時期儒學(xué)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們的政治主張在總體上都歸一于孔子的“仁”的思想,但是在儒家行政以“為民父母”這一點上,他們的理解還是有一些差異。孟子的由上至下的“為民父母”和荀子的由下至上的“為民父母”也正體現(xiàn)了他們各自思想的特點。

儒家“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除了突出強調(diào)為政者的愛民、親民主張之外,還特別指出為政者要重視民意,以民之好惡是非為準則。若從中國思想史發(fā)展的源流來考察,為政者應(yīng)當(dāng)重視民意的思想出現(xiàn)得也很早?!睹献印窌幸玫摹短┦摹贰疤煲曌晕颐褚暎炻犠晕颐衤牎?《孟子·萬章上》),《國語·鄭語》記載史伯引用的《泰誓》“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說的都是這個意思。在春秋時期,吳國申胥說:“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國語·吳語》),越王勾踐也曾“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國語·越語上》),說明在列國爭霸的過程中,各國都已經(jīng)意識到,重視民意是使國家興旺昌盛的重要因素。后來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學(xué)者明確地指出: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对姟吩疲骸皹分痪?,民之父母?!泵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禮記·大學(xué)》)

《大學(xué)》篇中論述的治國之道,除了以孝悌之道親民之外,重點強調(diào)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這和上引《泰誓》《國語》中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后來孟子也認為,遵從民之好惡也是“為民父母”的一個重要條件。孟子在和齊宣王對談時說:

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這里詳細論述的國君“為民父母”的措施,即“用之”、“去之”和“殺之”,皆以國人的意見為準,與《大學(xué)》所講的是完全一致的。這其實也正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所崇尚的尚賢思想的體現(xiàn)。

2016年,青海鹽湖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希望集團旗下的上海新增鼎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在原四川鹽湖化工的基礎(chǔ)上引入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以氫氧化鉀、碳酸鉀等化學(xué)品的傳統(tǒng)貿(mào)易為主業(yè),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物聯(lián)網(wǎng)+供應(yīng)鏈金融”的增值服務(wù)模式,打造出的具有鉀堿行業(yè)價格指數(shù)發(fā)布者和行業(yè)銷售領(lǐng)導(dǎo)地位的公共交易電商平臺。該平臺除了吸引除鹽湖股份和新希望集團傾力合作外,民生銀行、新網(wǎng)銀行、人保財險、新增鼎數(shù)據(jù)、時力科技、匯通天下、鼎盛倉庫等金融、保險、物流、數(shù)據(jù)分析企業(yè)也加盟助力。

“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倫理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其他思想學(xué)派雖然有時也會提到類似于“為民父母”的主張,但其實質(zhì)內(nèi)容則與儒家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別。例如戰(zhàn)國時期的黃老道家也有“為民父母”的看法。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jīng)》當(dāng)中就說:“無父之行,不得子之用。無母之德,不能盡民之力。父母之行備,則天地之德也?!盵注]馬王堆《黃帝四經(jīng)·經(jīng)法·君正》。參見魏啟鵬:《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7頁。同屬于戰(zhàn)國時期黃老道家的《六韜·文韜·國務(wù)》篇中也說:“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注]又見《說苑·政理》?!榜S”,《說苑》作“遇”。參見向宗魯:《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51頁。又,《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載大夫文種語,與此略同。除此之外,《管子》書中也有類似的主張,如《國蓄》篇說:“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形勢解》說:“蒞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豆茏印肥菓?zhàn)國時期稷下學(xué)派著作的匯編,書中融匯各家思想的傾向特別明顯。但同時,書中有濃厚的法家思想也是不爭的事實。如《管子·法法》篇就說:“法者,民之父母也。太上,以制制度;其次,失而能追之?!币苑钪贫茸鳛橹蚊竦闹饕侄危@然是法家的主張。當(dāng)然,這樣的“民之父母”與儒家愛民如子的看法還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韓非就明確反對儒家“為民父母”的主張。韓非說:

夫古今異俗,新故異備。如欲以寬緩之政,治急世之民,猶無轡策而御駻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稱先王兼愛天下,則視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樂;聞死刑之報,君為流涕?!贝怂e先王也。夫以君臣為如父子則必治,推是言之,是無亂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見愛而未必治也,雖厚愛矣,奚遽不亂?今先王之愛民,不過父母之愛子,子未必不亂也,則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勝其法,不聽其泣,則仁之不可以為治亦明矣。(《韓非子·五蠹》)

按照韓非的邏輯,以父子關(guān)系來推比君臣關(guān)系是不恰當(dāng)?shù)?。父母疼愛子女未必就會使家庭和睦,子女未必不會忤逆,這樣,將父子關(guān)系推延到君主治理國家方面,也未必會使社會穩(wěn)定,國家太平。總之,按照韓非的看法,以“為民父母”這樣的仁政治國是不可取的。這也再次說明“為民父母”是儒家特有的政治主張,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

二、“為民父母”與禮治思想

從上文的論述來看,“為民父母”是中國思想史上出現(xiàn)得很早的一種政治理念,儒家繼承了這種古老的政治主張并做了更加詳細的發(fā)揮。戰(zhàn)國時期以孟子和荀子為代表的儒家學(xué)者,都極力強調(diào)為政者要“為民父母”,尤其是孟子將這種主張發(fā)展為更加成熟和完備的“仁政”思想,成為儒家政治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和重要特色?!抖Y記·孔子閑居》篇作為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文獻,其中的“為民父母”思想雖然也體現(xiàn)了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些普遍特征,但同時,篇中在討論“為民父母”時的論述方式和具體內(nèi)容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戰(zhàn)國時期儒學(xué)發(fā)展的一些線索。

按照《孔子閑居》篇的解釋,“為民父母”和“禮樂之原”之間是有因果關(guān)系的,因此,“為民父母”又和儒家的禮治思想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孔子閑居》篇中孔子為了說明“禮樂之原”而詳細講到了“五至”“三無”和“五起”,其中對“無體之禮”的描述是“威儀遲遲”“威儀翼翼”“上下和同”“日就月將”和“施及四?!?。對于“無體之禮”的“五起”,孔疏的解釋是:

此以下五節(jié),從輕以漸至于重?!巴x遲遲”者,初時但舒遲而已;二則“威儀翼翼”而恭敬;三則“上下和同”,無不從也;四則“日就月將”,漸興進也;五則“施及四?!保斑h也。[注][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呂友仁整理:《禮記正義》卷58《孔子閑居》,第1944頁。

按照孔疏的解釋,孔子是通過引用“威儀遲遲”“威儀翼翼”等詩句來描述禮的逐步展開。有學(xué)者從人格修養(yǎng)的角度探討了孔子思想中的“威儀”,認為在孔子的《詩》教中,“氣志”是內(nèi)在的個體人格修養(yǎng),它發(fā)顯在外就是“威儀”。也就是說,所謂“威儀”,就是君子的“氣志”所呈現(xiàn)的個體“威儀”。[注]王齊洲:《“威儀”與“氣志”:孔子〈詩〉教的人格取向》,《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第1期。這種對于“威儀”的理解,更多的是突出了它的個體人格特質(zhì)。其實,“威儀”本來就是指由各種禮器陳設(shè)、儀式動作以及詩樂歌舞等組成的莊嚴、華貴的禮,而且孔子在這里又用“威儀”來描述“無體之禮”,這都說明“威儀”并非僅僅是指人格修養(yǎng),而是作為君子非常重要的禮文。正如孔子所說的“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又如子貢所說的“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論語·顏淵》),文質(zhì)彬彬、威儀相洽的禮正是君子所必備的修飾。

在《詩經(jīng)》的雅、頌當(dāng)中,有很多用“威儀”來描寫、指稱禮儀的,其中既有對盛大禮儀的贊頌,對遵循禮儀的表彰,也有對違反禮儀的譴責(zé)?!敖蹈:喓?,威儀反反”(《詩經(jīng)·周頌·執(zhí)競》),這是描寫祭祀禮儀的隆重與莊嚴。“古訓(xùn)是式,威儀是力”(《詩經(jīng)·大雅·烝民》),這是贊美仲山甫言行都能效法古訓(xùn),遵循禮節(jié)?!顿e之初筵》是描寫貴族筵席的一首長詩。當(dāng)宴會剛開始的時候,貴族們還溫文爾雅,觥籌交錯,“其未醉止,威儀反反”“其未醉止,威儀抑抑”。這是描寫禮儀的莊重嚴肅。當(dāng)酒過三巡之后,人們漸露醉意,表現(xiàn)出各種舉止失措的行為,“曰既醉止,威儀幡幡”“曰既醉止,威儀怭怭”(《詩經(jīng)·小雅·賓之初筵》)。這又是描寫人們醉酒以后不守禮的情景。“不吊不祥,威儀不類”(《詩經(jīng)·大雅·瞻卬》),這是諷刺幽王暴虐無道,發(fā)生自然災(zāi)害的時候不知撫恤人民,行為不守禮節(jié)。

《詩經(jīng)》當(dāng)中有關(guān)“威儀”的描寫還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威儀”總是和“德”聯(lián)系在一起。“威儀抑抑,德音秩秩”(《詩經(jīng)·大雅·假樂》),“敬慎威儀,以近有德”(《詩經(jīng)·大雅·民勞》),“抑抑威儀,維德之隅”(《詩經(jīng)·大雅·抑》)。第二,“威儀”是民眾應(yīng)當(dāng)效仿的準則?!对娊?jīng)》中有兩次提到“敬慎威儀,維民之則”(《詩經(jīng)·大雅·抑》和《詩經(jīng)·魯頌·泮水》)。這也說明,“威儀”不只是客觀地描述禮儀,而且已經(jīng)具有了“德”的一些含義,已經(jīng)顯示出向后來儒家禮治發(fā)展的傾向了。這是我們研究儒家禮學(xué)思想的時候,這尤其值得重視的兩點。

從《詩經(jīng)》《左傳》等文獻記載來看,威儀就是禮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犊鬃娱e居》篇引述《詩經(jīng)》中“威儀遲遲”“威儀翼翼”等詩句來解釋、說明“無體之禮”,進而也是說明了禮與“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按照《孔子閑居》篇的看法,君主在“作民父母”、施行統(tǒng)治的過程中,禮是其中重要的內(nèi)容。

儒家禮治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典范政治”,強調(diào)君主對民眾的道德表率和示范作用。[注]參見劉豐:《先秦禮學(xué)思想與社會的整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第195—202頁。如孔子說:“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論語·顏淵》)又說:“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禮記·哀公問》)在儒家看來,君主之所以能夠成為民眾的楷模,成為民眾效仿的對象,除了君主具有完美的德性之外,君主的“威儀”即禮,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也是儒家禮治的重要內(nèi)容。荀子重禮,因而也特別強調(diào)君主因有禮而能服人。荀子說:

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刑政平而百姓歸之,禮義備而君子歸之。故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挾而貴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对姟吩唬骸盎荽酥袊?,以綏四方。”此之謂也。(《荀子·致士》)

由上可見,《孔子閑居》篇所討論的“為民父母”的思想是和儒家的禮學(xué)思想密切相關(guān)的。而且孔子在這里所說的的“威儀”,不僅是指各種具體的禮儀,更為重要的,這種禮是“無體之禮”,這是“禮樂之原”,是禮之根本。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禮是極簡的,是超越的。如《禮記·樂記》所說:“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將這樣的“無體之禮”或“大禮”運用到社會中來,君主處處依禮而行,社會政治自然會通暢和諧。這樣的話,君主自然也就可以稱作“民之父母”了。戰(zhàn)國秦漢時期儒家一再稱贊的孔門弟子宓子賤治單父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從文獻資料來看,宓子賤治單父應(yīng)該是戰(zhàn)國秦漢時期流傳很廣的故事,現(xiàn)存《韓非子》《呂氏春秋》《韓詩外傳》《說苑》以及《孔子家語》等文獻中都有記載?!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芬灿嘘P(guān)于“子賤為單父宰”的簡略記載,《正義》和《集解》征引的正是《說苑》和《孔子家語》的相關(guān)材料。我們在這里征引《韓詩外傳》中的一段材料:

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處,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于子賤,子賤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勞?!比酥^子賤,則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理,任其數(shù)而已。巫馬期則不然,乎然事惟,勞力教詔,雖治,猶未至也。詩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qū)?!?《韓詩外傳》卷二)

宓子賤和巫馬期治單父的措施適成對比。巫馬期事事親力親為,操持勞頓,雖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但這并不是最高理想。宓子賤的政治措施則是擇賢任能,這本是早期儒家非常重要的一項政治主張。在儒家看來,為政者的重要任務(wù)就是選拔賢能,并給他們委以重任,這樣的話,社會政治自然會清明,如《論語》中記載子夏之言:“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顏淵》)如果這樣,最高統(tǒng)治者不但不會殫心竭慮,而且還會政通人和,海晏河清。上文最后引用《詩·山有樞》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四句,其義是說,即使有衣裳、車馬等,也不去使用。宓子賤的政治措施相當(dāng)于“無為”。其實就思想淵源來說,“無為”的思想在老子和孔子之前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儒家和道家對此都有所繼承。[注]丁四新教授在《嚴遵〈老子指歸〉的“無為”“自然”概念及其政治哲學(xué)》(《哲學(xué)研究》2018年第7期)中也指出了這一點。只是老子道家更加重視“無為”,“無為”成為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就儒家來看,孔子就說:“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wèi)靈公》)何晏《集解》:“言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薄兑讉鳌芬舱f:“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系辭下》)宓子賤就是這樣按照孔子儒家的政治理念從政的。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夠“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這其實也正是儒家禮治的體現(xiàn)。當(dāng)然,戰(zhàn)國時期流傳的宓子賤治單父的故事,也受到當(dāng)時一些黃老道家思想的影響。戰(zhàn)國時期儒道兩家在“無為”思想上的交流與融合,應(yīng)是研究儒家政治哲學(xué)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當(dāng)另有專文論述,此不贅述。

宓子賤的故事雖然是后人敷衍出來的,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政治思想是和儒家一脈相承的。宓子賤為政的措施主要是任賢,他最終取得的政治效果也就是儒家禮治的理想,《韓詩外傳》甚至認為這是可以堪比堯舜的。宓子賤“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說苑·政理》),《禮記·仲尼燕居》說“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大平也”。二者是殊途同歸。因此之故,《韓詩外傳》也說:“《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淤v其似之矣?!?/p>

由此可見,儒家的禮治主張認為,治理國家社會如果一切政治行為依禮而行,那么政治就會變得非常自然簡易,社會的安定治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為。正如《禮記》所說:“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酥^也?!?《禮記·經(jīng)解》)孫希旦說:君主“惟自其一身正之,使外無非禮之動,而內(nèi)無非僻之干而已,故引《詩》言’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者以明之?!盵注][清] 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卷48《經(jīng)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256頁。

三、“為民父母”與親親尊尊的整合

根據(jù)《孔子閑居》篇的記載,儒家的政治理想是“為民父母”。上文的分析進一步指出,先秦儒家所說的“為民父母”其實也正是儒家禮治的落實和實現(xiàn)。從這個方面來看,“為民父母”的思想中所蘊含的也就是要將禮的親親與尊尊和諧有機地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在一起。

按照孔子的看法,三代的禮在本質(zhì)上是一脈相承的,只是有不同程度的“損益”。后來的儒家繼承了這樣的看法。諸種禮雖然種類繁多,因時而異,但損益變化的只是禮的不同形式,禮的本質(zhì)并不會因時勢的變化而改變?!抖Y記·大傳》篇總結(jié)說:

立權(quán)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其不可得變革者則有矣,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

按照這樣的解釋,“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是禮的核心內(nèi)容,它并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禮記·喪服小記》又說:“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在這四項內(nèi)容當(dāng)中,又以親親和尊尊最為核心。親親和尊尊也是周禮的本質(zhì)。儒家認為,“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論語·子罕》)“內(nèi)則父子,外則君臣”(《孟子·公孫丑下》),父子君臣以及與之相對應(yīng)的親親和尊尊同等重要,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認,親親和尊尊畢竟屬于“內(nèi)”“外”兩個領(lǐng)域,它們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的矛盾和張力。親親和尊尊之間的矛盾,究其實質(zhì),就是儒學(xué)當(dāng)中仁與禮的矛盾。在早期儒學(xué)中也就是仁與義之間的矛盾[注]“義者,宜也”(《中庸》)。據(jù)龐樸先生的研究,“宜”在甲骨文中意為“殺”,即為殺牲而祭之禮。參見龐樸:《儒家辯證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1—23頁。因此之故,“義”和“禮”在含義上有相通之處。如《禮記·禮運》說:“故禮者,義之實也”,《樂記》說:“禮近于義”。參見劉豐:《先秦禮學(xué)思想與社會的整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第122頁。。如《禮記·表記》說:“厚于仁者薄于義,親而不尊;厚于義者薄于仁,尊而不親?!?/p>

郭店竹簡《六德》篇中有“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一句。有學(xué)者認為這里講的是喪服,說明在喪服的規(guī)格上是父重于君。其實,喪服所體現(xiàn)的正是儒家的倫理秩序思想。因此,“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正如李存山老師所言:“這是以前未曾發(fā)現(xiàn)的先秦儒家文獻明確講父子關(guān)系高于君臣關(guān)系、反對將君臣關(guān)系絕對化的思想?!盵注]李存山:《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他》,收入國際儒聯(lián)學(xué)術(shù)委員會編:《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xué)》第二十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69頁。父子關(guān)系高于君臣關(guān)系,也正是說明了親親與尊尊之間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因而“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是為處理這一對矛盾關(guān)系而提出的解決方案。

戰(zhàn)國時期的一些儒家學(xué)者也努力將親親與尊尊在禮的框架內(nèi)統(tǒng)一起來?!抖Y記·喪服四制》篇說:

門內(nèi)之治恩揜義,門外之治義斷恩。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貴尊尊,義之大者也。故為君亦斬衰三年,以義制者也。

據(jù)孔疏:“‘門內(nèi)之治恩揜義’者,以門內(nèi)之親,恩情既多,揜藏公義?!T外之治義斷恩’者,門外,謂朝廷之間。既仕公朝,當(dāng)以公義斷絕私恩。……‘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者,言操持事父母之道以事于君,則敬君之禮與父同?!盵注][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呂友仁整理:《禮記正義》卷70《喪服四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352頁。這都是說,家族內(nèi)以親親為重,朝廷公堂以尊尊為重,而且按照儒家的看法,父與君的地位是等同的,因而親親與尊尊也是同樣重要的。孫希旦《禮記集解》引呂大臨:

極天下之愛,莫愛于父;極天下之敬,莫敬于君。敬愛生乎心,與生俱生者。故門內(nèi)以親為重,為父斬衰,親親之至也。門外以君為重,為君斬衰,尊尊之至也。內(nèi)外尊親,其義一也。[注][清] 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卷61《喪服四制》,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469頁。

其實,《喪服四制》與其說是將親親和尊尊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起來,其實還是給親親與尊尊劃分了不同的范圍,親親屬于“門內(nèi)”,尊尊屬于“門外”。而“內(nèi)外有別”,因此親親與尊尊也可以得以互不干擾,各司其職而和諧一體。

另外,《禮記·大傳》還說:“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孫希旦解釋說:“尊尊自上而殺,所以治上也。親親由下而殺,所以治下也?!盵注][清] 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卷34《大傳》,第905頁。這又是說,尊尊和親親分別對應(yīng)父、祖以上和子、孫以下兩種親疏關(guān)系。這種上下關(guān)系和上文的內(nèi)外關(guān)系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是說明親親和尊尊分屬不同的領(lǐng)域。

《禮記·表記》篇指出,雖然夏商周三代也在親親和尊尊方面各有偏重,夏道“親而不尊”,殷人“尊而不親”,周人“親而不尊”,但是《表記》篇最后指出,上古時期的舜帝將親親和尊尊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篇中說:

子言之曰:“后世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無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愛,有忠利之教。親而尊,安而敬,威而愛,富而有禮,惠而能散。其君子尊仁畏義,恥費輕實,忠而不犯,義而順,文而靜,寬而有辨?!陡π獭吩唬骸峦┩?,德明惟明?!怯莸燮涫肽苋绱撕??”

按照這里的說法,舜帝之所以能夠做到“親而尊”,將禮的親親與尊尊結(jié)合起來,主要還是因為他能夠“子民如父母”。這說明戰(zhàn)國時期已有有一些儒家學(xué)者在“民之父母”的理論當(dāng)中,將禮的親親與尊尊結(jié)合并協(xié)調(diào)起來?!侗碛洝菲€指出: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仁者,其難乎!《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瘎P以強教之,弟以說安之。樂而毋荒,有禮而親,威莊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如此而后可以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親子也,親賢而下無能;母之親子也,賢則親之,無能則憐之。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水之于民也,親而不尊;火,尊而不親。土之于民也,親而不尊;天,尊而不親。命之于民也,親而不尊;鬼,尊而不親?!?/p>

《表記》認為,父尊而不親,母親而不尊,他們在尊尊和親親方面皆有側(cè)重,不能將尊尊和親親完滿地結(jié)合、統(tǒng)一起來。而作為“民之父母”的君主(“君子”)則兼有父和母的功能,在尊尊和親親方面皆能有保障,從而將禮之親親與尊尊兩個方面皆能有充分的發(fā)揮。

荀子也說:

君之喪,所以取三年,何也?曰: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盡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可乎?《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北司诱?,固有為民父母之說焉。父能生之,不能養(yǎng)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誨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誨之者也。三年畢矣哉!(《荀子·禮論》)

君子之所以能夠像父母一樣具有親親和尊尊兩方面的功用,對民眾而言,就是他們能夠做到“教”和“養(yǎng)”。如果只能做到其中之一,那么作為“民之父母”也還是不完善的。例如,“子產(chǎn)猶眾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禮記·仲尼燕居》)鄭注:“言子產(chǎn)慈仁,多不矜莊?!盵注][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呂友仁整理:《禮記正義》卷58《仲尼燕居》,第1926頁??鬃釉谶@里雖然是以子產(chǎn)為例批評子夏在禮方面的某些“不及”,但同時也說明,子產(chǎn)在為政方面“若眾人之母,但能恩慈食之,不能嚴厲教之?!?孔疏)[注][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呂友仁整理:《禮記正義》卷58《仲尼燕居》,第1926頁。這也再次說明,為政就是要將教和養(yǎng)、親親和尊尊二者完全結(jié)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民之父母”?!渡袝髠鳌吩诮忉尅逗榉丁菲摹白髅窀改浮睍r也是這樣說的:

圣人者,民之父母也。母能生之,能食之;父能教之,能誨之。圣王曲備之者也,能生之,能食之,能教之,能誨之也。為之城郭以居之,為之宮室以處之,為之庠序?qū)W校以教誨之,為之列地制畝以飲食之。故《書》曰:“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贝酥^也。(《太平御覽》四百一人事部四十二)

四、結(jié) 論

從上文的論述可知,“為民父母”本是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一種政治思想。經(jīng)過了西周的發(fā)展,“愷悌君子,民之父母”的思想為儒家所承襲,成為早期儒家的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主張。孟子繼承了這種政治思想,而且在此基礎(chǔ)之上,發(fā)展出更加完備的“仁政”思想,成為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重要內(nèi)容。荀子也繼承了早期儒家“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但荀子的思想中更加突出君王的地位,強調(diào)民眾對待君主應(yīng)當(dāng)視如父母。雖然孟子和荀子都繼承了傳統(tǒng)的“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但在孟荀的政治哲學(xué)當(dāng)中,“為民父母”的思想其實只是一個過渡的環(huán)節(jié),孟子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了更加完備的仁政學(xué)說,而荀子也提出了禮治的政治思想。盡管如此,“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在儒家政治思想以及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當(dāng)中,還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價值。對于儒家來說,君主“為民父母”,盡管使政治帶有了濃厚的血緣家族和倫理含義,但同時,一方面“為民父母”使政治避免了過度集權(quán)、暴政的傾向;另一方面,對于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來說,盡管漢代以后,對于君主政治的論說帶有某種宗教色彩,但總體上來看,中國古代的政治基本上和宗教保持著相當(dāng)?shù)木嚯x。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儒家政治和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都是和中國自上古以來就形成的、并由儒家所著重繼承的君主“為民父母”的政治,有密切的關(guān)系。

筆者在分析《孔子閑居》篇中“無體之禮”與先秦儒家思想發(fā)展關(guān)系時曾指出,《孔子閑居》當(dāng)屬子夏學(xué)派的作品,從儒學(xué)發(fā)展的整體來看,其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正是從孔子發(fā)展到荀子思想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從《孔子閑居》篇中“為民父母”的思想來看也是如此,其思想更傾向于后來的荀子的思想。這也再次說明《孔子閑居》篇是從孔子的思想發(fā)展到荀子之間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由此也可以顯示出這一篇在研究先秦儒學(xué)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親親荀子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論荀子教學(xué)過程的四個階段
和諧
親親你
劉濤《音調(diào)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來關(guān)于孔子的論爭·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xué)
知識小詞條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固始县| 务川| 昆山市| 庆元县| 宁阳县| 万全县| 芦山县| 岳西县| 报价| 亳州市| 兴义市| 本溪市| 蓬莱市| 隆尧县| 电白县| 大关县| 吴旗县| 临西县| 壶关县| 专栏| 黄陵县| 扶风县| 德令哈市| 土默特右旗| 资阳市| 池州市| 社会| 商水县| 贡山| 炉霍县| 哈尔滨市| 西和县| 蒙城县| 商水县| 都匀市| 维西| 海阳市| 双峰县| 文昌市| 花垣县|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