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澄
摘? ?要:課堂討論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課堂討論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英語課堂討論應以小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jù),貼合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恰當使用英語語言,密切聯(lián)系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使所有學生參與到其中,教師適時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并且及時進行指導和調(diào)控,從而保證課堂討論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討論;誤區(qū);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28-0031-04
課堂討論活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圍繞某一個話題或者內(nèi)容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在小學英語課堂開展討論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小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機會,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然而,筆者在平時的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對于課堂討論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上,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英語課堂討論的誤區(qū)及對策
(一)課堂討論脫離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
【問題陳述】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討論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比較真實的語境中進行思考和討論。如果課堂討論的內(nèi)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自然失去了討論的興趣和積極性。
【現(xiàn)象目擊】一位教師參加揚州市農(nóng)村小學賽課活動,執(zhí)教了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面對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他設計了以下課堂討論活動:“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answer my question: What can we do to reduce the pollution in our city?”指令發(fā)出之后,學生反應冷淡,討論草草結束后,只有個別學生舉手回答。最后,教師只能自問自答。這個課堂討論以失敗告終。
【分析及對策】從表面上看,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討論如何減少城市環(huán)境污染,似乎沒有問題,但是他忽略了今天的執(zhí)教對象是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城市環(huán)境污染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離,因此學生也沒有興趣討論相關內(nèi)容。
筆者認為可以把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做以下調(diào)整:
用大屏幕展現(xiàn)以下圖片——噴撒過農(nóng)藥的變色的莊稼地,秸稈焚燒的濃煙滾滾的場景,漂浮著垃圾的鄉(xiāng)間小河,工廠排放到農(nóng)田里的排污管道……
對學生說:“You can see the serious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side. 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think: What can we do to reduce these pollution here?”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了解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努力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才能設計出讓他們感興趣的課堂討論活動。
(二)課堂討論缺乏英語語言的使用
【問題陳述】在英語課堂上,課堂討論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學生是否全程參與了英語討論,并是否可以運用英語去解決問題。如果課堂討論只是活躍了課堂氣氛,而缺乏對英語的使用,那么這個課堂討論毫無疑問是一場失敗的教學活動。
【現(xiàn)象目擊】一位教師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Project 2“A travel book”的時候,要求學生討論如何制作旅游手冊并現(xiàn)場開始制作。隨后,學生簡單說了幾句英語,就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制作旅游手冊的工作中去了。
【分析及對策】筆者統(tǒng)計了一下,學生用英語討論如何制作旅游手冊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鐘,而制作旅游手冊的過程卻長達19分鐘。相對于冗長的手工制作,英語的課堂討論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以致于這節(jié)課最后幾乎變成了勞動課,英語課堂討論完全沒有發(fā)揮作用。
筆者在執(zhí)教這節(jié)課的時候,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然后組織他們用下面問題來討論:
How is the weather in …?
What interesting places can we see in …?
What food can we eat in…?
討論結束之后,筆者要求每一個學生根據(jù)討論的內(nèi)容寫一段話:
____________ is my favorite place. Its in __________. The weather is_________. You can see__________and you can eat__________ there.
最后,筆者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寫的內(nèi)容在課后完成旅游手冊的制作。通過以上的活動,降低了學生自己制作旅游手冊的難度,并讓課堂討論有了更好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為接下來的寫和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課堂討論脫離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
【問題陳述】課堂討論是開展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適當?shù)恼n堂討論能夠讓學生對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有了更充分的認識,也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但是,在一些日常教學中,課堂討論脫離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的現(xiàn)象依然廣泛存在。
【現(xiàn)象目擊】在教授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時候,一位教師首先播放了一個關于袋鼠的視頻,然后把全班學生按座位分成四個大組,讓每個組的同學回憶剛才視頻里講過的袋鼠的生活習性,并記錄下來,寫得最多的組獲勝。課堂氣氛還不錯,但是結束之后,學生很明顯還沉浸在對視頻的回憶里面,思維游離于新的教學內(nèi)容之外。
【分析及對策】教師讓學生觀看關于袋鼠的視頻并開展相關的小組討論,雖然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但是其中營造出來的氛圍并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語言情境中去。課文內(nèi)容是從多個角度介紹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教學目標也是讓學生對澳大利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該教師的課堂討論已經(jīng)偏離了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
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吸收教學內(nèi)容并達成教學目標:讓學生觀看介紹澳大利亞的視頻,然后開展小組討論,每一個小組分別介紹澳大利亞的一個方面,內(nèi)容要涉及到澳大利亞的動物、景觀、運動、氣候等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方面。
課堂討論必須要為教學服務,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設計課堂討論,密切關注自己設計的課堂討論與教學目標、內(nèi)容的關聯(lián)度。
(四)課堂討論挫傷待優(yōu)生的積極性
【問題陳述】小組討論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讓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如果小組討論只能吸引少數(shù)成績優(yōu)等生的參與,而一些英語待優(yōu)生卻游離于課堂之外,長此以往,英語待優(yōu)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現(xiàn)象目擊】一位教師在教授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第一課時的時候,把整個班級分成了6個小組,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并要求小組討論,推選出一個代表參與下面的活動,然后提出以下要求:
Each group chooses a representativ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6 groups in total).
All representatives must stand up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f the representative makes a mistake, he or she has to sit down. The one who stands up at last is the winner.
小組討論之后,每組選出了6個學生起立,輪流任意選擇屏幕上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回答。根據(jù)筆者觀察,這6個學生口語表達都很優(yōu)秀,但是其他同學坐在下面顯得無所事事。
【分析及對策】很明顯,這個課堂討論就是為了選出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活動,而其他學生處于旁觀的狀態(tài)。這種類型的課堂討論嚴重傷害了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會加速班級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趨勢。
筆者認為,可以首先在屏幕上顯現(xiàn)出下面要問的問題,讓6個小組的成員全員參加討論,并采用記分的方式?jīng)Q出最終獲勝的小組,這樣可以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來,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五)課堂討論缺乏評價的針對性
【現(xiàn)象目擊】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有些教師經(jīng)常用“OK”“Good”“Well done”之類的口頭評價,這種評價缺乏針對性,忽視了小組討論的過程性評價。
【分析及對策】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本領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英語教師一定要真正明白評價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針對小組討論的評價,教師應該堅持“群體評價為主,個人評價為輔”的原則,并采取以下措施來努力提高評價的科學性:
評價的形式要多樣。為了科學評價小組討論的成果,小組內(nèi)的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做到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互相結合。
評價的語言要豐富。教師的評價語言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評價語言應豐富多彩,而且有層次感,避免單調(diào)和刻板。
評價的層次要明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個體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堅持“不平等對待”的原則,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組與組之間的差距和異同,而且也要看到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距和異同。
評價要重在激勵。英語教師一定要發(fā)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科學、有效、合理的評價機制,堅持以正面表揚和激勵為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迅速而又健康的成長。
(六)課堂討論缺乏教師的指導和調(diào)控
【現(xiàn)象目擊】在很多時候,教師布置完課堂討論之后,就放任學生自己討論。有些學生已經(jīng)討論完畢并開始用中文講話,教師也沒有及時制止。
【分析及對策】任何有效的課堂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適時指導。教師在布置完課堂討論任務后,一定要做好指導和調(diào)控工作,對學生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聽之任之。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在教室里面巡視,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對于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題偏差一定要及時糾正,以保證討論能始終圍繞主題進行。同時,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討論中出現(xiàn)學生偷懶、爭論不休或者使用中文等情況,要適時引導,保證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討論。討論時間一定要根據(jù)話題的難易程度控制好,時間過短,討論不充分,效果就不明顯;時間過長,學生容易分心做其他的事情。
二、課堂討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在備課的時候,既要認真?zhèn)鋯栴},也要認真?zhèn)鋵W生,以學生為本,在組織課堂討論的時候,要對學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討論的時間,相信學生能自己解決問題,最后小組匯報的時候,即使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也要給予真誠的鼓勵并做出正確引導。
其次,教師要有親和力和幽默感,以此感染學生,使之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暗示,這樣才能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消除膽怯心理,在輕松開放、融洽和諧的環(huán)境中活躍思維,暢所欲言。
再次,課堂的小組討論方式要靈活多變、有聲有色,將課堂討論的各種方法融會貫通,在不同的教學目標下進行相應的合理運用,使課堂討論如源頭活水,時時常新,讓學生始終保持有足夠的新鮮感。
最后,教師還應具備課堂管理藝術和應變能力。課堂討論僅僅依靠課前的設計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根據(jù)現(xiàn)場學生的應答情況隨時改變課堂討論的方式和方法,注意能隨時調(diào)控和管理學生,努力做到既生動活潑又收放有度。
設計課堂討論的目的是輔助英語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用英語表達的興趣和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課堂討論的時候,一定要緊扣英語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充分考慮到英語語言的使用,并善于換位思考,努力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改進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保持每一個學生參加的積極性,加強指導和調(diào)控,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和評價,這樣才能實現(xiàn)活躍氣氛、激發(fā)興趣、陶冶情操、激活思維的目的,課堂討論的實效性才能得到保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譯林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學生用書)[T].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3]張淑蓉.試論英語課堂辯論的有效實施[J].揚州教育,2006,(4).
[4]張? ?嘯.淺論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有效性[J].教學與管理,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