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兵
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49億!它能帶給老師們幾多思考、幾多價值?
“靈珠”投胎為人可堪大用,“魔丸”誕出魔王為禍人間,故事的開始就給我們呈現(xiàn)了“人之初,性本善”與“人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兩種對立的教育觀,而故事的發(fā)展與結局則向我們展示:人性本善的,必得不忘初心,才能得其始終;歷盡劫難,一力修持方可功德圓滿。人性本惡的,只要放下屠刀,亦可立地成佛;打破成見,戰(zhàn)勝原罪就能修成正果。人性之善惡,既非與生俱來,也非一成不變,善惡既可以互相轉化,也可以自我強化。作為教師更須知: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其責任亦重矣!言動需慎矣!功德亦大矣!否則罪過將深矣!
“可能這就是吒兒的命吧”。在影片中,哪吒是魔丸投胎,稟賦原罪,父母對他戒懼提防,百姓對他排擠歧視,面對這個“命”,哪吒最初的選擇是:行,既然你們認為我是妖怪,那我就扎扎實實地當妖怪。他破罐子破摔、調皮搗蛋、為非作歹、惹是生非。但是,這些叛逆都是假象,哪咤看似很瀟灑,對什么都不在乎,其實脆弱且無助?!拔沂切⊙郑羞b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他真的逍遙又自在嗎?他內心極度渴望得到認同,他有著與普通人一樣柔軟的內心。所以當他終于有了第一個朋友敖丙后,他無比開心,無比珍視;所以當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后,他立即一心向善、斬妖除魔……其實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如果世界踐踏了這個夢,我們也許會選擇自我踐踏,并與世界為敵,他虐與自虐折射的是這個世界的冷酷。
“生而為魔,那又如何?”這質問應當給教育者敲一記警鐘。在教育工作中,小魔王們假裝的灑脫、冷漠、不合群,何嘗不讓我們生起強烈的挫敗感?在負面情緒的積累與浸染中,誰還會看穿他們虛張聲勢的自我保護?誰還會記得他們與生俱來的善良純真?誰還會同情他們面對成見卑微的討好?誰還會重拾他們的一念之仁?
“人們的成見就猶如一座巨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边@句話振聾發(fā)聵,要當作警鐘長鳴,否則罪過將深矣!作為教師,“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學生,魔童仙童,有教無類;為善為惡,俱是資源。哪吒說:“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自信的誓言,也是對愛的呼喚,讓我們?yōu)槿酥畮煵煌跣?,善始善終,用至柔至剛的大智慧,做愚公移山的主力軍,用愛人樹人的正能量,點燃萬千學子一生的亮色和綻放、熾熱與輝煌!
(作者單位:河北省辛集市藝術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