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謀宏
(福建省晉江市實驗小學,福建晉江 362200)
“演、猜、畫等活動形式的引入,使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產(chǎn)生更為有趣的聯(lián)系,從而有利于從單純的聽說讀寫中解脫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比绻軐で笠粭l適合兒童通往古詩詞意境的路徑,讓兒童與古詩詞愉快地相見,那么教學無疑已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古詩的特點,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去吸引他們。
我國古詩詞博大精深,是滋養(yǎng)中華民族成長的精神營養(yǎng)。為了使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古詩詞,教師要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采用兒童喜歡的方式教學。
以《小池》一課為例,首先,課始,復習導入,讓學生看圖說說《池上》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講述,教師背出對應(yīng)的詩句。)接著,出示《小池》古詩插圖,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并引導學生用上句式“______有________”,從而引出課題。最后,出示兩幅圖,讓學生找兩首詩的異同,而在說兩首詩的不同時,學生也能從圖片中猜出詩的內(nèi)容,一首是池中發(fā)生的故事,一首是寫小池的美景。
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兩幅夏日荷塘圖,讓學生既飽覽了池塘之美,還領(lǐng)略了用圖猜詩意的好方法,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古詩的距離。以兒童的方式遇見古詩詞,讓古詩與兒童“人生如初見”,是開啟學生走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寶殿的鑰匙。
1.字理識字,了解漢字起源
漢字的造字構(gòu)型充滿著智慧與詩意,在古詩教學中補充漢字文化起源、字源知識,不僅能幫助理解古詩,還能打開一扇朝向漢字文化的窗戶,使兒童發(fā)現(xiàn)漢字的奇妙與精彩[1]。
例如,在《小池》一詩中,學習“角”時,教師先讓學生從畫中感知“小荷”的形狀,明白“尖尖角”的意思;接著出示“角”字的演變,甲骨文尖尖的即為角,金文角往旁邊長,學生馬上說出“牛角、羊角、鹿角”等詞語,之后再出示小篆、隸書、楷書的寫法;最后讓學生從身上找“角”,學生找得趣味盎然,漢字的音形義在傳統(tǒng)文化的探究下,了然于心。
2.聯(lián)系生活,活學活用
語文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在《小池》一詩中,說起“露”字的識字方法,學生有從形聲字說起的,有通過組詞的,方式多種多樣。在學生對漢字字形、字音輕松掌握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設(shè)計“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的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1)天亮了,______從東方升起來;(2)池塘里,_________從水面上露出來;(3)我做了好事,_________露出了笑容?;顚W活用,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提升了漢字素養(yǎng)。
1.化詩為畫,從字面走進意境
古人講究詩畫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遵循低年級兒童的特點,運用板畫的形式把學生讀到的景物畫出來,既讓學生讀懂古詩的意境,又讓其感受到詩中有畫的美感。在《小池》一詩中,當學生從詩中找出“細流”“樹蔭”“小荷”“蜻蜓”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在黑板上把景物畫出來以實現(xiàn)詩畫的配合,這樣學生就會走入詩人所繪的景中,對夏日荷塘之美的感悟油然而生。
2.體會字眼秘妙,學習表達方法
古詩是學習語言的范本,在古詩詞中,藝術(shù)手法、修辭手法,構(gòu)思思路等,均應(yīng)慢慢鑒賞品味,學習其內(nèi)容與形式的過程,就是學習語言表達的過程。在《小池》一詩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手法,以“惜”“愛”“露”“立”四個動詞,把小池寫得生動多姿。
“教知識是傳統(tǒng)教育,而啟迪想象是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古詩詞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語言凝練,字里行間留有大量空白,為我們啟迪學生的想象提供了極好的教學文本。”
例如,在教學《靜夜思》一詩時,教師設(shè)計了這樣的想象寫話:我是鄰居家的小孩,月圓之夜,我站在窗前,看見了李白_________________。有學生寫道:“我看見了詩人李白站在月光下,抬起頭望著夜空中的明月,不時舉起酒杯喝上幾口,嘴里憂傷地念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我想他一定很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p>
再如,在教學《尋隱者不遇》一詩時,教師抓住古詩隱藏的對話,通過呈現(xiàn)關(guān)鍵詞,設(shè)計了以下想象寫話:我是詩人賈島,我走在_________________,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我問:“_________________?”童子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庇袑W生寫道:“我走在山林里,來到了一棵松樹下,遇到了一個身穿粗布衣,頭上扎著兩個發(fā)髻的可愛孩子,我問:‘你師傅去哪兒了?’童子搖搖頭說:‘你來得真不巧,我?guī)煾狄淮笤缇蜕仙讲伤幦チ耍缴显旗F彌漫,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而《池上》這首故事性強、畫面感強、充滿童趣的古詩,更是看圖寫話的好范本。
教師可以通過設(shè)計具體情境的寫作訓練,更加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一個有智慧的語文教師,教詩的最好途徑就是不教詩。讓詩憑著自己的言語存在說話,讓學生貼在詩的面頰上感受它的詩意。”初讀時,先通過字卡、詞卡的認讀呈現(xiàn),讓學生根據(jù)詞群有節(jié)奏地讀詩;品讀時,通過對重點字的理解,圖畫的呈現(xiàn)等方式,讀出詩的畫面感;誦讀時,上下聯(lián)對接,出示圖片,誦讀匹配詩句。在教學《江南》《池上》《小池》等詩時,可選擇吟唱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音韻美,讓景與情在曲調(diào)中婉轉(zhuǎn)流淌。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應(yīng)有敏銳的詩歌文化嗅覺,能在同類型的古詩中進行拓展延伸,讓古詩以組別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這既能豐富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也能幫助他們理解古詩背后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在教學《小池》時,讓學生說說小池中還會有什么,接著出示唐宋詩人有關(guān)小池的詩句進行誦讀積累,如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約客》(宋)趙師秀;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破陣子·春景》(宋)晏殊;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山亭夏日》(唐)高駢等。同時,也可拓展延伸描寫夏日荷塘的古詩,如《江南》《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采蓮曲》等,讓學生感受古人對蓮的獨愛,以及它至高純潔的精神品質(zhì)。
總之,優(yōu)秀的古詩詞是小學重要的教學資源,語文教師要重視古詩詞教學,并采用適合兒童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愛上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豐富多彩的詩歌學習方式中,總會有一條小徑通往兒童的心靈,到那時古詩的春天也必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