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鎮(zhèn)中心小學 許 瑩
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詩歌的相關知識,有效發(fā)揮古詩詞教學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
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教師古詩詞教學前的鋪墊,是學生理解一首古詩詞的關鍵,如同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白居易在新樂府運動中曾說:“這篇文章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古代漢語,尤其是詩歌文學創(chuàng)作,通常都有情感、歷史事件或個人遭遇,這些都是詩歌的寫作背景。創(chuàng)作的詳細背景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詩歌中描繪的內容,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提高了詩歌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閱讀和理解小學生80首詩歌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操作策略。首先,語文教師需要在古詩詞教學中進行強化訓練,然后教會學生古詩詞的寫作目的和方法。為了提高研究和學習成果,提供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學習平臺,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再建立古詩詞學習研究小組,同時,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學習活動當中,作為一名參與者并加以適當指導,分別對不同的學習方向開展研究。學生圍繞他們的學習目標選擇特定的古代詩歌。在小組學習方式下,學生研讀古詩,提出問題,查閱資料,交流合作,咨詢請教,最終完成古詩詞的深度學習研究。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分類教學是學校古代詩歌教學的重要教學策略。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大量古詩詞的積累,從詩詞主題、表現(xiàn)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進行求同存異的比較,從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自己沉浸在情境中,提高古詩的欣賞水平和理解能力。
從古代詩歌中表達的主題思想的角度來看,它可以分為景觀田園詩、詠史懷古詩、朋友告別詩和邊疆戰(zhàn)爭詩。
從古詩詞鑒賞方向,可以分為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中字里行間表達的意境、詩人或明或暗的情感、詩詞的寫作技巧及語言特色等。
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古代詩歌在結構布局、文字制作和平面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古詩詞以古文寫成、以韻調為原則、以凝練為特點、以蘊藉為優(yōu)勢等,其自身更具有審美價值。在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一方面擔任著傳授學生古詩詞知識內容的學習任務,一方面肩負著拓寬學生認知視野的教學重任,在更深層次上,教師還有責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從字詞方面開始進行學習引導,從古詩詞結構特色、修辭、描寫手法等多個角度掌握詩詞,培養(yǎng)學生欣賞詩歌和個人審美能力。
以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為例,此詩描繪夏季夜晚的鄉(xiāng)村情景。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回答和理解這句話中使用的短語的描述——明月、清風表達靜態(tài)場景,驚鵲、蟬鳴表達動態(tài)場景,即動靜結合,使學生朗讀詩篇,讓他們走進詩中,見到明月,聽見蟬鳴,聞到花香。讓學生感受到是走進詩歌中,使畫面出現(xiàn)在心靈中,增強了語境感。此外,該詞在結構設置分布上也很有趣味性,上闋寫晴,下闋寫雨。這首詞既輕松又歡快,略顯緊張,深入的詮釋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1.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先進技術平臺,了解古代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傳記、與詩歌內容有關的典故等,這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在互聯(lián)網上收集相關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可以與同學交換收集的信息,開展合作學習研究,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有許多類似于某些詩歌所描述的場景。將學生的“舊知識”與“新知識”相結合,是學習古代詩歌的重要途徑。通過多媒體和網絡的呈現(xiàn),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并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還可以在網絡的知識海洋中遨游,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簡而言之,古代詩歌既有知識,也有歷史、魅力、藝術和人性。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資源,是學生學習、成長、發(fā)展的寶貴資源,在語言教學中,教師需要考慮教學大綱,教學任務的目標以及學生成長的多重視角,運用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策略,提高學生的詩歌學習水平,提高教師古詩詞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