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輝斌
【摘要】小學德育能否符合德育教學的宗旨,直接決定了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因此對于當前推行的小學德育而言,核心措施應當在于結合嚴與愛。對于小學德育教師以及相關負責人員來講,應當致力于嚴格約束小學生,同時要給予小學生更多的關愛與幫助,從而保證他們獲得較好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階段;德育教育;嚴與愛
小學德育的基本宗旨在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yǎng),通過推行小學德育的方式來塑造小學生的良好品格,并且達到培育健全人格的目標。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體系中占據(jù)核心的位置[1]。目前對于小學德育來講,學校應當確保做到有效結合嚴格約束以及真誠關愛的兩個德育要點,營造良好的小學德育氛圍。同時,師生在德育課堂上也要做到密切配合,確保小學生都能感受到德育課堂蘊含的樂趣,并且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小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
一、小學德育教育中嚴與愛的基本內涵
(一)小學德育“嚴”的內涵
關于“嚴”的德育基本原則主要體現(xiàn)為保證德育的嚴肅性與德育的權威性,通過施加嚴格的日常行為約束來保證小學生都能擁有良好品格,并且達到指引小學生各種日常行為的目標[2]。由此可見,“嚴”的德育教育標準側重于懲戒與監(jiān)督,從而體現(xiàn)了小學德育應有的嚴肅性特征。因此如果要做到將以上德育原則貫穿在當前的德育實踐中,那么,教師就要及時察覺小學生的各種行為偏差,然后運用適當?shù)恼Z氣與方式來督促小學生加以改正[3]。
小學生具有好動以及好奇的天性,并且多數(shù)小學生欠缺較好的行為約束性。在此前提下,德育教育只有切實做到了嚴格推進,才會達到有效約束學生行為的目標。同時,教師運用嚴格約束的方式還有助于良好日常習慣的塑造,確保小學生針對不良習慣都能做到自覺摒棄,而不至于沉溺在某些不良習慣或者嗜好中。
(二)小學德育“愛”的內涵
小學生屬于未成年人,因而在日常生活以及平日的學習中都不能缺少家長、教師與伙伴的扶持。從德育教育的視角來看,推行德育教育就是要格外重視傳遞教師的愛心,并且讓小學生真切感受到班集體的濃厚關愛氣氛。由此可見,德育教育“愛”的基本內涵就在于耐心幫助以及真誠關愛小學生,教師針對小學生應當給予無微不至的照料與愛護[4]。如果能將愛護學生的基本原則全面貫穿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德育中,那么將會明顯增強小學生的進取認識,進而達到提升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以及培育小學生良好性格的小學德育目標,從而將以小學生為本的德育宗旨全面體現(xiàn)出來。
但是有個關鍵點不應當被忽視,那就是教師關愛學生并非意味著放任學生行為或者溺愛學生?,F(xiàn)階段的很多小學生都擁有優(yōu)越的家境,多數(shù)家長也習慣于滿足小學生的各種日常要求,而不去加以必要的約束[5]。某些家長即使意識到小學生沉溺于不良的學習習慣或者生活習慣中,也并未做到及時矯正。在此情況下,學校改進現(xiàn)有的德育模式尤其要做到避免進入溺愛誤區(qū)。作為德育教師,應當運用正確的方式來關愛小學生,從而能夠有效結合嚴與愛的德育教育內涵。
二、探析改進德育教育的具體思路
對于處在成長關鍵期的小學生來講,他們大多渴求來自身邊伙伴的認可以及教師的關愛。教師在面對小學生時,如果能夠表現(xiàn)出真誠關懷的態(tài)度,那么小學生將會擁有更加強烈的上進心與學習熱情,從而有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然而實際上,很多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以及平日生活中并未能做到嚴格的自我約束,而是表現(xiàn)為散漫與倦怠的狀態(tài)[6]。面對這種現(xiàn)狀,教師就要切實運用嚴格約束的措施來規(guī)制小學生的各種行為細節(jié),通過運用思想疏導的方式來逐步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境界。具體在推進德育教育的相關實踐中,結合嚴與愛需要注意如下的德育改進要點。
(一)全面結合嚴與愛的德育教育要求
在目前的情況下,很多學校并未能做到推行關愛與嚴格相結合的小學德育措施。例如在很多教師看來,小學生之所以表現(xiàn)出各種不良的日常習慣與日常行為,其根源就在于家長與教師疏于監(jiān)管。因此在推行德育教育時,這部分教師就會傾向于嚴厲懲戒或者責備小學生,甚至運用小學生很難接受的方式來推行德育教育。反之,另一些教師則認為不必過于約束小學生,因而放任各種不良行為或者心理傾向不管不顧。
由此可見,小學德育實踐只有緊密結合“愛護小學生”與“嚴格約束小學生”這兩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德育實踐達到較好的德育效果。近些年來,教師已經能做到運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師生溝通,確保能真正做到有效掌控并且及時了解小學生的內心動向,然后針對小學生給予必要的思想疏導[7]。教師如果察覺到小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出某些錯誤,那么立即就要對其進行糾正,但是要保證運用柔和的態(tài)度與語氣,以免激發(fā)小學生的逆反心理。
(二)約束小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行為
在小學生呈現(xiàn)行為誤區(qū)的最早階段,教師若能做到及時察覺,則可以盡早幫助小學生克服不良行為,進而達到矯正日常行為的效果。因此,在體現(xiàn)“嚴”的德育教育宗旨過程中,教師有必要保持敏銳的眼光,一旦發(fā)現(xiàn)小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就要立即引導小學生進行糾正。小學生如果能感受到教師的嚴格態(tài)度,就會逐漸表現(xiàn)出更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而不會放任自身的某些不良嗜好與習慣。
例如,某些小學生在面對網(wǎng)絡游戲時由于很難抵抗誘惑,會逐漸表現(xiàn)出沉迷游戲的狀態(tài),嚴重的還會耽誤自身學業(yè),甚至被網(wǎng)絡色情以及其他不良信息誘導。為了將沉迷網(wǎng)絡的不良行為消除于萌芽狀態(tài),教師有必要體現(xiàn)“嚴”的德育宗旨,對于沉迷游戲的小學生進行嚴格約束。并且,教師還需做到與學生家長積極溝通,確保在家校配合的基礎上避免小學生遭受色情或者不良的網(wǎng)絡游戲影響[8]。
教師在嚴格約束小學生的不良行為時,要做到耐心幫助小學生對不良習慣加以糾正。某些小學生由于受到叛逆心理的影響,面對教師的指正與批評很難發(fā)自內心去接受,此類小學生將會反復表現(xiàn)出某些不良的習慣或者行為。對于呈現(xiàn)叛逆心態(tài)的小學生而言,教師不能選擇嚴厲懲戒或者放棄的態(tài)度,而是需要運用愛心來逐漸感化。教師經過潛移默化的感化與滲透,使小學生承認并糾正自身的行為習慣錯誤,進而達到最佳的德育效果。
(三)確保將以人為本的小學德育思路滲透在德育教育中
德育教育不僅需要體現(xiàn)“嚴”的特征,而且應當滲透關愛與關懷。相比于嚴厲的德育懲戒措施,充滿關愛與耐心的德育方式往往具有更好的德育效果。因此,小學德育教師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小學德育思路,善于運用耐心疏導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擺脫各種思想困擾以及行為誤區(qū)。小學德育教師必須將以小學生為本的宗旨貫穿于日常的德育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對待具有自閉傾向或者家境較為困難的小學生時,應當給予小學生更多的呵護,確保小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溫暖。具體來講,教師對于具有自閉傾向的小學生需要做到熱情鼓勵,并且號召其他同學共同關愛自閉學生,逐步幫助自閉學生創(chuàng)建自己的交際圈。此外,對于家境困難并且自卑心理嚴重的小學生,教師應當通過及時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來了解小學生面對的生活困境,然后給予針對性幫扶。
由此可見,小學階段如果要保證獲得較好的德育實效,那么對于關愛與嚴格的德育內涵必須做到有效融合。對于負責德育的教師而言,在引導小學生的過程中應當付出足夠的耐心,并且切實保證德育權威性。學校對于現(xiàn)有的小學德育模式要做到靈活轉變,依照因材施教的思路來提高德育實效,對于小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進行全面的培育與塑造。
三、結束語
小學生處于特殊的成長期,身心未能真正達到成熟。與其他階段的德育教育方式進行對比,小學德育教育更加需要融合嚴與愛。在目前的小學德育中,全面貫穿“嚴”的德育原則意味著教師有必要嚴格約束小學生,切實保證小學生都能明確日常行為的約束與規(guī)范。同時,貫穿“愛”的德育教育思路意味著小學生應當受到更多的呵護與關懷,因此需要按照以人為本的小學德育思路來提升德育教育水準。學校運用全面融合嚴與愛的方式,能夠明顯提升小學德育的總體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春芳.小學美術教育中德育教育之寓德于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3):74.
[2]王小偉.對小學一年級德育教育的幾點看法[J].才智,2019(09):38.
[3]雷玉平.淺析小學德育教育如何進行心理輔導[J].才智,2019(08):185.
[4]周宏偉.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9(02):180.
[5]曾少環(huán).小學德育教育從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開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1):69.
[6]張春玲.試論小學階段德育教育中的“嚴”與“愛”[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22.
[7] Wei Xiuli.On how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J].China's extracurricular education, 2019 (01): 42.
[8]Sha Qingqing.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J].China's extracurricular education, 2019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