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云,鄭獻召,楊杰,魏麗紅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4002)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由于局部腦組織血供突然減少或缺失,造成相應供血區(qū)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導致腦組織腫脹、壞死、功能障礙[1]。腦細胞缺血缺氧后發(fā)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包括脂肪因子異常、氧化應激反應、炎癥反應等[2-3]。丁苯酞(n-Butylphthalide,NBP)是芹菜油中的化學成分之一,又稱芹菜甲素,屬簡單苯酞類,為油狀液體,有芹菜香味,是我國自主研究開發(fā)出的用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4]。目前,大量臨床研究證實[5-6],NBP可減輕腦水腫,縮小腦缺血的梗死面積,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改善腦能量代謝和缺血腦區(qū)的微循環(huán)和血流量。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趨化素和脂聯(lián)素水平與急性腦梗死預后以及炎癥水平密切相關。對于NBP的劑量研究甚少,且隨著劑量不同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本文以脂肪因子、氧化應激指標及炎癥反應指標水平為觀察指標,探討不同劑量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
研究對象為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急性CI患者,納入標準為①符合CI的診斷標準[7];②無腫瘤、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虎劢谖唇邮苁中g;④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精神疾病或是正服用精神疾病藥物者;②嚴重肝腎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三組:高劑量組、低劑量組、對照組,各38例。三組臨床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給予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顱壓、防感染、降血壓、調脂等西醫(yī)基礎治療。在基礎治療上,低劑量組給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商品名:恩必普,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靜脈滴注,100 mL,bid;高劑量組給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200 mL,bid;三組治療周期為2周。
表1 三組基本資料比較
在治療前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清液。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采取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醇(superoxide dismutase,SOD),采取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檢測丙二醇(malonaldehyde,MDA);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9、 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8、脂聯(lián)素和趨化素水平。
治療前,三組的TNF-α、IL-8、hs-CRP、MMP-9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TNF-α、IL-8、hs-CRP、MMP-9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劑量組TNF-α、MMP-9水平低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反應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三組SOD、M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SOD水平高于對照組,MDA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劑量組SOD水平高于低劑量組,MDA水平低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反應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三組脂聯(lián)素、趨化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脂聯(lián)素水平高于對照組,趨化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劑量組脂聯(lián)素水平高于低劑量組,趨化素水平低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三組治療前后的脂肪因子變化比較
本文以脂肪因子、氧化應激指標及炎癥反應指標為切入點,探討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這些因子水平的影響。
hs-CRP作為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急性腦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健康體檢者,且患者梗死程度加重,hs-CRP水平進一步上升[8]。MMP-9是報道最多的與腦梗死相關的因子,有研究證實[9],不穩(wěn)定性斑塊內炎性細胞增多,促進大量基質金屬蛋白酶分泌,導致斑塊纖維帽中纖維膠原降解,纖維帽變薄,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性的形成,導致腦梗死。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三組TNF-α、IL-8、hs-CRP、MMP-9水平顯著降低,且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而高劑量組TNF-α、MMP-9水平顯著低于低劑量組,表明丁苯酞可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炎癥反應嚴重程度,且高劑量的效果更佳。
急性CI患者體內有大量氧自由基形成,導致連鎖反應,從而誘導更激烈的氧化應激反應,造成更嚴重的損傷。SOD、MDA是氧化應激的經(jīng)典性指標[10]。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三組SOD高于治療前,MDA低于治療前,且高劑量組SOD水平高于低劑量組與對照組,MDA水平低于低劑量組與對照組,表明急性CI患者中存在氧化應激反應,采用高劑量丁苯酞治療,可顯著減輕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
脂聯(lián)素是一種內源性生物活性多肽,主要由脂肪細胞分泌,屬于廣譜的抗炎因子。有研究表明[11],脂聯(lián)素能抑制TNF-α、白介素等炎癥因子的促炎作用,有研究證實[12],通過藥物干預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s-CRP降低,脂聯(lián)素水平升高,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得到改善。趨化素能促進脂肪細胞分化及葡萄糖轉運,通過旁分泌途經(jīng)作用于炎性細胞,參與體內炎癥-氧化應激反應。趨化素在炎癥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發(fā)揮重要的作用[13]。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各組的趨化素水平均降低,脂聯(lián)素水平均升高,且隨著丁苯酞的劑量增加,趨化素水平更低,脂聯(lián)素水平更高,提示丁苯酞能抑制趨化素水平,促進脂聯(lián)素水平升高,從而調節(jié)脂肪因子異常。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高劑量丁苯酞治療,可明顯減輕氧化應激反應,降低炎癥損傷程度,調節(jié)脂肪因子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