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詩中筍意象的形成
——從乾道年間長沙士人的筍詩唱和說起

2019-11-13 07:36:46
中國韻文學(xué)刊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張孝祥次韻黃庭堅

(湖南科技學(xué)院 國學(xué)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張栻有一首詩很讓人費解,《筍脯一瓶馳寄,因和去歲詩為一笑。春筍未盛,尚續(xù)致也》:

權(quán)門極珍羞,未辦食龍肉。我家湘楚山,籜龍飫奴仆。淮南戶戶有黃虀,公今徑歸亦不癡。更包筍脯贈行李,定應(yīng)笑殺長安兒。

此詩作于南宋孝宗乾道五年早春,是寫給張孝祥的,當(dāng)時張孝祥正從荊州任上請祠回蕪湖侍親,張栻在長沙主持岳麓書院,卻不辭江湖之遠(yuǎn)急馳寄了一瓶筍脯送給張孝祥,此即隨筍脯附寄的詩歌。好友致仕回鄉(xiāng),或鄙俗有遺珍寶者,或文雅有贈書畫者,不遠(yuǎn)千里以筍脯奉之則實在少見。

一 長沙士人的“筍脯之交”

其實乾道三年六月至乾道四年八月張孝祥在潭州任上時,就經(jīng)常受到長沙士人的筍脯饋贈。而久居長沙的張栻當(dāng)時正主持岳麓書院與城南書院,以張孝祥與張栻為中心的長沙士人多次以食筍為題進(jìn)行詩歌唱和,形成了乾道年間長沙文人群里相當(dāng)引人注目的“筍脯之交”。

乾道四年春,張孝祥在張栻處留飲,嘗到了南軒秘制的筍脯,從此便對其味戀戀不忘,故而去詩乞筍與方,其詩曰《張欽夫筍脯甚佳,秘其方不以示人,戲遣此詩》:

使君喜食筍,筍脯味勝肉。秘法不肯傳,閉門課私仆。君不見金谷饌客本萍虀,豪世藉此真成癡。但令長須日致饋,不敢求君帳下兒。

詩歌對張栻盡行戲謔調(diào)侃又不失尊崇,其中提及富豪如石崇在金谷園亦曾借豆粥韮末以會友,與張栻烹筍脯以待客兩相比較,一虛一實,立見南軒之樸實真誠。詩歌既打趣張栻不肯以烹制筍脯的秘法示人,只關(guān)起門來教給自己的仆人,后又循循善誘地表明只有張栻?qū)⒅乒S秘法如實相告,他好教與自己的“長須”(指男仆)日日烹筍,如此才不會再去叨擾張栻的“帳下兒”(指隨從)。一個是知名大學(xué)者,廣招門徒以授道學(xué),卻對區(qū)區(qū)制筍之法秘而不宣;一個是名動江湖的大文豪,卻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非要討到這個秘方不可。二人皆是憨態(tài)十足。作詩如此,讀來豈不詼諧有趣?張孝祥尤可,張栻作為南宋的大理學(xué)家,只憑此一事便可打破世俗認(rèn)為道學(xué)家皆“面貌可憎,語言乏味”之偏見。

張栻讀詩后會心一笑,立即遣人給張孝祥送去筍脯及秘制筍脯的方法,而張孝祥得之亦是大喜,即興回詩《張欽夫送筍脯與方俱來復(fù)作》:

筍脯登吾盤,可使食無肉。鮭腥辟三舎,棕栮乃臣仆。書生長有十甕虀,卻笑虎頭骨相癡。得君新法也大奇,且復(fù)從游錦繃兒。

此詩更是夸張,謂有了筍脯之后,肉類皆可拋棄,而肥美如鮭魚,野意如木耳之流也只能退位讓賢,簡直是生生地將筍脯推上了餐桌的首席寶座。隨后兩句謂吃咸菜乃書生日常,卻也是書生的自豪,足以憑此睥睨嘲笑那些想要生得頭形似虎、長有貴相之人。同時又對張栻的制筍秘法嘖嘖稱奇,表示得此法之后必定要長期地與“錦繃兒”(指竹筍)作伴了。張孝祥又有《蒙和答益奇,輒復(fù)為謝》,可見張栻讀《張欽夫送筍脯與方俱來復(fù)作》之后又有答詩,惜已不存。而篇首所提及的張栻詩《筍脯一瓶馳寄因和去歲為一笑春筍未盛尚續(xù)致也》即是次韻的這幾首詩。在這之后張栻的筍脯不僅受到張孝祥的牽掛,另有他人也曾去詩乞筍,張栻詩《平父求筍炙,既并以法授之,乃用往歲張安國詩韻為謝,輙復(fù)和答》即敘其事,詩曰:“知君友竹君,寧使食無肉。更我脯筍詩,句妙騷可仆。南公鮭菜傖父虀,嗜好自爾元非癡。君但將從力啖此,大勝折腰鄉(xiāng)里兒?!逼淞⒁馀c和張孝祥詩大體相同。

除了這次跨越兩年的樂府古詩次韻之外,張孝祥又有《欽夫遣送箭筍、日鑄甚珍,用所寄伯承韻作六言,便請過臨》一首送與張栻,詩云:

君家稚箭寶茗,賜出太官水衡。

巳約髯吳過我,更須君來細(xì)評。

“箭筍”,《通志》有云:“凡筍類以箭筍為美。”“日鑄”,指日鑄所產(chǎn)之茶?!疤佟迸c“水衡”皆是官名,前者掌管膳食與祭祀,后者掌管水利,此處代指烹食箭筍與飲茶?!镑讌恰奔粗冈婎}中所說的吳伯承。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很清晰:張栻送了鮮美的箭筍與日鑄茶給張孝祥,張孝祥視若珍寶,不忍獨享,因而又邀請吳伯承與張栻來家中品評。張栻收到邀請之后馬上次韻答詩,可惜此詩已不可見,其事卻能從張孝祥再次的回復(fù)當(dāng)中得窺一二,詩曰《張欽夫次韻,再用韻》:

君詩與物俱妙,鄙夫那敢抗衡?

芭蕉辟君三舍,筍脯亦須改評。

(詩人自注:欽夫筍脯甚妙,顧非稚箭比也。)

此處的芭蕉亦是指茶,張栻有詩《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賦詩三章次韻》可證。從張孝祥詩可以推考,張栻次韻詩必定稱贊張孝祥所烹之日鑄茶與芭蕉茶皆是極好,故而張孝祥再和之詩極力推讓,認(rèn)為遠(yuǎn)不及張栻的芭蕉茶與筍脯。這幾首詩不過是朋友之間的平常語,倒也無甚奇怪,只是令人愈來愈好奇這張栻所制之筍脯究竟有何稀奇,值得如此稱美。

其實上文詩歌又牽出另一人來——吳伯承。吳伯承,名銓,字伯承,福建浦城人,寓居長沙20余年,與張栻、張孝祥等相交甚密,《張栻集》與《于湖居士文集》中多有與之唱和之章,惜吳伯承其詩現(xiàn)已不存,難見作品風(fēng)貌。若能翻檢《于湖居士文集》,則發(fā)現(xiàn)長沙士人之中有筍脯往來者其實并不只是張栻與張孝祥,吳伯承亦多次以筍饋于張孝祥,其事見于《次吳伯承送苦筍消梅用來韻各賦一篇》,《次吳伯承惠筍韻》二首,分別作:

問訊湘西筍,政得夜來雨。

高標(biāo)諸枉直,余味良藥苦。

(《次吳伯承送苦筍消梅用來韻各賦一篇》其一)

錦籜離離鄉(xiāng)觸藩,怒雷挾雨更追奔。

絕甘賴有吳公子,菌蠢貓頭不足論。

(《次吳伯承惠筍韻》)

楚產(chǎn)惟渠可定交,時時隔壁望煙梢。

巳煩穉子來相過,更有新詩送島郊。

(《次吳伯承惠筍韻又》)

《次吳伯承惠筍韻》中的“錦籜”與“貓頭”皆是竹筍的別名,“菌蠢”是指叢生菌類。詩“錦籜離離鄉(xiāng)觸藩,怒雷挾雨更追奔”形容竹筍多而盛,如同羚角抵觸籬藩,且長勢極快,如遭雷電追逐,造語奇崛,形象逼真。《次吳伯承惠筍韻又》中“穉子”亦是指筍,最后一句寫吳伯承詩、筍并贈之誼,足見在這些長沙士人的交際圈里,送筍與送詩常常是一體的。

張孝祥又有《送道州酒與吳伯承》:

陽城所臨州,酒味猶清醇,

我病不能飲,負(fù)此盎盎春。

髯吳燒苦筍,喚客車連軫,

名酒隨惡詩,掀髯一笑囅。

從詩第四句來看,應(yīng)該還是在乾道四年春,常常享受張栻與吳伯承送筍之誼的張孝祥以酒回贈吳伯承,同時也稱道吳伯承所烹之筍是可以廣邀眾客共品的。

乾道年間長沙士人集體食筍與賦筍的行為比較普遍而且集中,除了食筍之外,長沙士人亦雅好觀筍,并有以此為主題的詩歌,如張栻的五言長古詩《和德美、韓吏部筍詩》及七言律詩《龍孫竹生辰陽山谷間,高不盈尺,細(xì)僅如針,而凡所以為竹者無一不具。予寘石斛中,暮春生數(shù)筍,森然可喜,為賦此》,張孝祥的《葵軒觀筍》等等。筍可以說在長沙士人的交際生活當(dāng)中扮演了相當(dāng)重要的角色。

二 食筍詩:宋人對唐人詩歌主題的開拓

以筍為題的賦詩活動在南宋初年長沙文人群中相當(dāng)流行,自然與長沙地卑多濕、竹筍遍見的地域特征有關(guān),但長沙地處南方,物產(chǎn)豐富,可供食用的蔬果相當(dāng)之多,長沙士人何以獨愛賦筍?除筍之外,長沙士人幾乎不曾為其他疏食進(jìn)行過詩歌唱和。事實上,從整個宋代詩壇來看,以食筍為題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不少見,雖不似乾道年間的長沙那么頻繁集中,但至少比唐代多了太多。

1.唐人不喜賦筍:日常俗事難以入詩

唐前詩歌主題喜竹而不及筍。從《詩經(jīng)·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綠竹青青,有匪君子”“綠竹如簀,有匪君子”開始,竹子就作為君子的形象在中國古典詩歌里一再地被吟詠諷誦。其實,中國古代以筍入詩的歷史也相當(dāng)早,《周禮·天官冢宰》也有“筍菹”的記載,表明先秦百姓已善于將筍腌制成咸菜來食用,故而《詩經(jīng)·韓奕》即有“其蔌維何?維筍及蒲”之句,以筍作為蔬菜來入詩。然而,盡管筍在詩歌中的出現(xiàn)與竹一樣早,筍卻遠(yuǎn)不似竹一般受到歷代詩人的熱烈追捧,即便出現(xiàn),主題也與《詩經(jīng)》中以筍為“蔌”的傳統(tǒng)大相徑庭——很少以菜肴的形象出現(xiàn),而是作為景物描寫的對象被吟詠??梢哉f,唐代與唐前詩人是不太愿意以筍作為詩歌主題的,即便有,也多是將其作為竹的別稱,而很少具備筍自己的獨特性格,如李賀的《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其中所賦之筍就完全是竹子的形象。唐詩中可以真正稱得上賦筍詩的恐怕只能算韓愈的《和侯協(xié)律詠筍》了。賦筍之詩尚且如此之少,至于食筍詩的缺席,則更是一直延續(xù)到中唐白居易《食筍詩》的出現(xiàn):

此州乃竹鄉(xiāng),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來早市鬻。

物以多為賤,雙錢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

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經(jīng)時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躕,南風(fēng)吹作竹。

白詩平實淺易依舊,卻成為開啟宋代食筍詩主題的最直接源頭,尤其是其中“每日遂加餐,經(jīng)時不思肉”兩句常為宋人化用。雖不知蘇栻那首讓世人爛熟于心的《于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是否從這兩句轉(zhuǎn)化而來,至少在長沙士人的食筍詩當(dāng)中多次出現(xiàn)的“使君喜食筍,筍脯味勝肉”“筍脯登吾盤,可使食無肉”等諸如此類的表達(dá),明顯是受到了白氏這“每日遂加餐,經(jīng)時不思肉”的啟發(fā),而“知君友竹君,寧使食無肉”一句則在此基礎(chǔ)之上又加入了蘇軾詩遠(yuǎn)俗的意味。除了《食筍詩》之外,白居易還有另外幾首詩也提到了以筍為食,如《夏日作》“烹葵炮嫩筍,可以備朝飡”,《晚夏閑居絕無賓客欲尋夢得先寄此詩》“魚筍朝飱飽,蕉紗暑服輕”等,但終不似《食筍詩》如此專一地把作為蔬菜的筍當(dāng)作著意刻畫的對象。其實僅憑此數(shù)詩,白居易也算得上是唐代最愛寫食筍詩的詩人了。繼白居易之后,晚唐李商隱也有一首專門寫食筍的詩歌《初食筍呈座中》。這也透露出中晚唐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開始傾向日常書寫的訊息。不過,即便有白居易與李商隱兩大名家偶涉食筍詩,這一詩題最終也沒能在唐人手中發(fā)揚光大。因為總體而言,對詩歌題材具有無盡選擇的唐人,是無需去開發(fā)筍這一既不高貴又不優(yōu)雅的意象作為詩歌主題的;氣魄宏大、意氣風(fēng)發(fā)的唐人,亦是不屑于去發(fā)掘食筍這一平常俗事來入詩吟詠的。

2.宋代食筍主題的顯現(xiàn):品格與果腹的雙重需求

宋代國土逼仄,士大夫一再南移,對筍的接觸與了解遠(yuǎn)多于前朝,而宋人承唐之后,天下好事物已盡然被唐人道去,故而宋人從一開始寫詩起就未停止過開拓有別于唐詩的詩歌意象,也因此那常見卻不曾討得唐人歡心的筍漸漸進(jìn)入宋人關(guān)注的視野,尤其是前代不太涉及的以筍為食這一主題,逐漸地從宋人的筆下開拓出來。而對此作出最初貢獻(xiàn)的則是宋初僧人贊寧,其編撰的《筍譜》為宋人大量地寫作筍詩提供了現(xiàn)實的材料支撐,其書從“筍之名”“筍之出”“筍之食”“筍之事”“筍之雜說”五個方面對筍作了全面的介紹,第一次使筍以區(qū)別于竹的獨立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而其中記載的大量的筍的種類與掌故也成為宋人創(chuàng)作筍詩的現(xiàn)成材料,亦成為后人注解筍詩的法典。贊寧撰《筍譜》當(dāng)然與其作為僧人與筍有獨特的親近關(guān)系有關(guān),但其效果卻是提醒了尚禪之風(fēng)頗盛的宋代士大夫,而這也意味著食筍詩長期在唐人那里遭受冷落這一局面的終結(jié)。

黃庭堅算得上是北宋最喜作食筍詩的大家了,除了引眾人唱和次韻的《食筍十韻》之外,尚有《宣和乞筍伽陀二頌》《從斌老乞苦筍》《謝景叔惠冬筍、雍酥、水梨三物》等詩,又存題跋《書自作苦筍賦后》一則,表明其對筍這一日常蔬菜的喜愛,而蘇軾除了次韻黃庭堅的《食筍十韻》外,亦另有《謝惠貓兒頭筍》,張耒亦曾作《食筍》詩。

當(dāng)然,無論如何,可稱得上北宋食筍詩代表作的一定是黃庭堅的《食筍十韻》:

洛下斑竹筍,花時壓鮭菜。

一束酬千金,掉頭不肯賣。

我來白下聚,此族富庖宰。

繭栗戴地翻,觳觫觸墻壞。

戢戢入中廚,如償食竹債。

甘葅和菌耳,辛膳胹姜芥。

烹鵝雜股掌,炮鱉亂裙介。

小兒哇不美,鼠壤有余嘬。

可貴生于少,古來食共噫。

尚想高將軍,五溪無人采。

此詩作于元豐六年黃庭堅知吉州太和縣時,太和縣古稱白下,故詩稱“我來白下聚”。詩先嘆洛陽筍價之貴,再述太和筍遍地生長之盛狀,形成強(qiáng)烈對比。詩后半討論各類物產(chǎn)的多寡與貴賤,最后將各類食物歸于同一,充滿禪理,倒像是借筍一事發(fā)表議論,而不太討論食筍本身,食筍在這里成為了黃庭堅闡說禪理的工具。黃庭堅的這首詩得到了與其同時代很多人的唱和,從其《蕭巽、葛敏修二學(xué)子和予食筍詩次韻答之》《胡朝請見和食筍詩輒復(fù)次韻》則知至少有三人次韻其詩并得到復(fù)答,而其在給蘇東坡的書信中寫道:“職事在山中食筍得小詩,輒上寄一笑,此旁州士大夫和詩時有佳句,要自不滿人意,莫如公侍我厚,愿為落筆思,得申紙疾讀?!笨芍S庭堅對“旁州士大夫”的次韻詩是極不滿意的,故而去信蘇軾以求和詩,蘇軾便作《和黃魯直食筍次韻》云:

飽食有殘肉,饑食無余菜。

紛然生喜怒,似被狙公賣。

爾來誰獨覺,凜凜白下宰。

一飯在家僧,至樂甘不壞。

多生味蠹簡,食筍乃余債。

蕭然映樽俎,未肯雜菘芥。

君看霜雪姿,童稚已耿介。

胡為遭暴橫,三嗅不忍嘬。

朝來忽解籜,勢迫風(fēng)雷噫。

尚可餉三閭,飯筒纏五采。

此詩作于元豐七年蘇軾將從黃州貶所改遷汝州之時,詩前半充滿禪意,亦不像在寫食筍,而是在借食筍稱贊黃庭堅同時也表達(dá)自己那種“世事無常,我自如?!钡淖赃m心態(tài)。蘇黃所作食筍詩皆通禪理并非偶然,而是與北宋士大夫之間禪風(fēng)頗盛的整體環(huán)境相契合,同時,更是因為筍作為禪僧的日常蔬食,更易被詩人將其與禪僧聯(lián)系到一起,也更易被賦予禪意。聯(lián)系到宋初贊寧作《筍譜》,宋人選擇食筍為新的詩歌意象,大概與宋代禪宗興盛也脫不了干系。蘇軾詩后半寫筍具獨立凌寒之品格卻慘遭戮食,可哀可嘆,最后卻又話頭一轉(zhuǎn),即便是烹作餐食,其所餉者也是如屈原一般的品德高尚之人,似是寫筍,實是以筍喻己,悲愴中足見堅忍。如果說黃庭堅筆下的筍還不太有明顯的性格特征的話,蘇軾筆下的筍則是一個遺世獨立、傲骨凌霜、即便橫遭死劫亦要友于高尚的耿介義士,而這種品格很明顯是作為竹君之子的筍從竹子那里繼承來的。所不同的是,竹子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向來是一個氣節(jié)高尚、神姿超凡的形象,筍雖不及其如此超凡脫俗,卻因其作為與人們?nèi)粘o嬍诚嚓P(guān)的蔬菜而給人以更加親切可感的印象。

筍意象還常常與貧寒隱士相聯(lián)系,黃庭堅《胡朝請見和食筍詩輒復(fù)次韻》詩中即有句:

人笑庾郎貧,滿胸飯寒菜。

春盤食指動,筍茁入市賣。

回首萬錢廚,不羨廊廟宰。

謂貧寒之士得食春筍便十分滿足,毫不羨慕西晉何曾日食萬錢的奢侈與朝堂之上官宰的權(quán)貴,詩歌在描述庾郞的貧寒當(dāng)中更著重體現(xiàn)的是一種文人的操守。而這樣的詩歌在南宋則更多:

知君調(diào)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朱熹《次韻謝劉仲行惠筍》)

寒儒氣味都休問,準(zhǔn)擬凌風(fēng)作瘦仙。

(馮時行《食筍》)

若怨平生食無肉,何如陋巷飯斯蔬。

(楊萬里《都下食筍自十一月至四月戲題》)

滿肚歲寒無著處,此情難與俗人言。

(胡仲弓《次韻烹筍一絕》)

破屋日多雨,頹檐夜見天。

山童因煮筍,庖下始生煙。

(王諶《煮筍》)

野人只識羹芹美,相國安知食筍甘。

(劉克莊《即事》)

宋人多借筍來表達(dá)書生貧寒落迫的生活情境,筍在這里成了士人很實在的能果腹驅(qū)饑的日常食糧,只是宋人在自嘲以筍充饑的窘迫時又常常透著一種不事權(quán)貴的清高與自豪??梢哉f,筍在宋詩里滿足了貧寒士子品格與果腹的雙重需求。

如果說在北宋食筍主題只引起了蘇門文人的興趣的話,那么南宋文人則將食筍主題完全當(dāng)成了全民吟詠的對象。南宋以食筍為主題的詩歌多不勝數(shù),名家如陳與義、曾幾、呂本中、王十朋、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皆曾多作食筍詩,其他詩人的食筍詩更是不可勝記,南宋士人似乎皆以食筍為榮??梢哉f,筍作為一種詩歌意象,其成熟是在南宋最終完成的。而乾道年間長沙士人的食筍詩唱和則出現(xiàn)在此背景下。宋代將筍賦予高尚品格的詩歌很多,長沙士人以筍交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筍被賦予的品格。張孝祥與張栻的筍詩唱和當(dāng)中多次表示筍勝過各種山珍海味,當(dāng)然并非筍之美味讓世間其它食物皆不可匹敵,而是因為筍已經(jīng)是一種高潔守志的人格象征,也正是因此,張孝祥發(fā)出“楚產(chǎn)惟渠可定交”的感嘆也并非是果真要與長沙之筍定交,而是要與高尚樸實的長沙士人定交。

3.宋人食筍與藝術(shù)審美相關(guān):對苦與淡的追求

《齊民要術(shù)·種竹》述筍:“中國所生不過淡、苦二種……二月食淡竹筍,四月五月食苦竹筍?!苯o筍的味道作了最基本的概括。這其中“淡”與“苦”二字的突出,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宋人對詩歌風(fēng)格藝術(shù)的獨特追求品味。宋人論詩文常常以“苦”與“淡”為是,歐陽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論梅堯臣詩謂“近詩尤古硬(一作淡),咀嚼苦難嘬,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軾評陶淵明詩云“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等等,類似評論被宋人奉若圭臬。而當(dāng)代學(xué)者周裕鍇在《宋代詩學(xué)通論》中論宋詩之味時直述宋人尤其欣賞“平淡之味”與“苦澀之味”。可以說“苦淡”這種與唐詩截然不同的詩風(fēng)是宋詩最重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之一。宋人對“苦淡”的追求是全方位的,表現(xiàn)在詩藝審美上是要求詩歌作品摒棄富麗的詞采與豐盈的意境,代之以樸拙生澀的語言與深邃理性的思想;表現(xiàn)在味覺感官上則是對甘酒、荔枝等唐人所好美食的冷漠,而更加青睞茶與橄欖等苦淡的口味。而筍的苦、淡兼?zhèn)淇梢哉f恰好滿足了宋人在藝術(shù)審美與味覺喜好上的這種追求。

宋人嗜筍之苦并非味覺上的自我修行,而是筍味雖苦,卻大有實用,且更易被賦予一種性格。黃庭堅《苦筍賦》云:

(苦筍)甘脆愜當(dāng),小苦而反成味,溫潤縝密,多啖而不疾人。蓋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

將筍之苦味比作忠諫之言,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黃庭堅的另一首詩《謝王子予送橄欖》,曰:“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其中稱橄欖之苦澀為“味諫”,這與以筍苦為忠諫一樣,都是宋人希望詩歌能對社會人生起到諷諫性實際作用的心理剖白?!犊喙S賦》又以“溫潤縝密”稱之,以其多而無害比作賢士,分明是將筍當(dāng)作古之君子的形象來描繪。陸游《苦筍》詩亦有句云:

藜藿盤中忽眼明,駢頭脫襁白玉嬰。

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jié)乃與生俱生。

我見魏征殊媚嫵,約束兒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fēng)雨。

將筍之苦與節(jié)相聯(lián)系,認(rèn)為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耿介的性格,甚至直接對筍以諫臣魏征之名呼之,其立意與黃庭堅《苦筍賦》一脈相承。

除“苦”之外,筍味之“淡”也頗得宋人鐘情。宋人尚淡,平淡作為一種理想的詩歌風(fēng)格得以確立是在宋代,淡而無味的飲食受到歡迎也是在宋代。宋人對筍之淡味的追求主要從烹調(diào)中體現(xiàn)出來。韓駒《答蔡伯世食筍》詩曰:“烝烝沸鼎中,亂下白玉片。惟無他物乘,始覺真味現(xiàn)?!闭J(rèn)為烹筍不可亂入他物,只可清煮才能得到真味,而其所謂的“真味”,其實也就是“淡味”。在長沙士人的筍詩唱和當(dāng)中,張栻所制之筍脯廣受歡迎,雖恨其制作方法已不得傳,然而其弟張杓所烹之筍卻仍可得窺一二。楊萬里《記張定叟煮筍經(jīng)》曰:

江西貓筍未出尖,雪中土膏養(yǎng)新甜。

先生別得煮簀法,丁寧勿用醯與鹽。

巖下清泉須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芽嚼作冰片聲,余瀝仍和月光吸。

菘羔楮雞浪得名,不如來參玉板僧。

醉里何須酒解酲,此羮一碗爽然醒。

大都煮菜皆如此,淡處當(dāng)知有真味。

先生此法未要傳,為公作經(jīng)藏名止。

張杓,字定叟,張栻之弟,乾道年間與張栻一同居于長沙。楊萬里曾為永州零陵丞,張氏兄弟侍父永州時,楊萬里對張浚執(zhí)弟子禮。乾道二年楊萬里經(jīng)潭州赴行在亦見張栻,可以說楊萬里與張氏一門相交甚密?!队洀埗ㄛ胖蠊S經(jīng)》存于《續(xù)朝天集》,作于淳熙十六年臘月底至紹熙元年正月初,其時楊萬里在臨安朝中為官,張杓或亦在臨安。此詩雖不作于乾道年間的長沙,但與當(dāng)時長沙文人的筍脯之交遙相呼應(yīng),是可為之作注腳的。詩歌的第四句至第六句很清楚地記載了張杓烹筍的要訣:煮筍時切記不能加醋和鹽,只單用巖下清泉熬煮,至筍片如霜一般雪白,湯汁如蜜一般濃稠甘甜即可。此法可謂相當(dāng)簡單,然而這秘制方法實在讓人有些吃驚,常規(guī)的烹制調(diào)料一概不用,只用泉水白煮,這般寡味豈能服人?可詩歌接著便描述其味,謂嫩筍吃在嘴里如冰片一般生脆作響,好吃到連那余下的湯汁都看起來像月光一樣美好,要啜食殆盡才覺過癮?!坝癜迳蹦斯S之別名,詩謂菘羔與楮菌之類的野味都只能算是浪得虛名,遠(yuǎn)不如竹筍來得美味,且這白水煮竹筍還有解酒奇效,實似蔬中至寶。最后詩歌點出其評價標(biāo)準(zhǔn),即一個“淡”字,認(rèn)為幾乎所有菜都應(yīng)該清煮才可得真味。至此才意識到宋人尚“淡”的確是全方位的,不僅表現(xiàn)在文藝作品之上,甚至連味覺與生活都在躬行。今人雖已不可知張栻與吳伯承烹筍有何奇妙,但恐怕與張杓的煮筍經(jīng)不會差別太大,不外乎只是一個“淡”字而已。

結(jié) 論

宋人著力開發(fā)食筍這一新的詩歌主題其原因是多重的:首先是源于宋人對有別于唐詩意象的詩歌主題的自覺探索;其次是國土的偏南與禪風(fēng)的大盛讓宋人更加關(guān)注到食筍這一主題;第三是作為竹君之子的筍更易被賦予人的品格;第四則是筍味的苦與淡恰好符合了宋人的藝術(shù)審美品味。

也正因為以上理由,食筍成為宋代士人最為平常卻也讓他們自豪的事情,而惠筍之風(fēng)在宋人之間也相當(dāng)?shù)牧餍?。故而南宋乾道年間的長沙士人互為贈筍、烹筍、賦筍,其實是宋代士人最為常見的活動。因而乾道五年張栻遠(yuǎn)從長沙馳寄筍脯給在江陵即將致仕回鄉(xiāng)的張孝祥也就不奇怪了。張栻送去的不僅僅是筍脯,更是對張孝祥能夠放棄仕途之榮貴而甘于回鄉(xiāng)守貧的高尚人格的一種肯定,其詩最后一句“定應(yīng)笑殺長安兒”,看似是張栻自嘲將要被京都高官笑話,其本意卻是要嘲笑那些在官場中蠅營狗茍、追名逐利之人。而張孝祥在收到張栻的遠(yuǎn)程饋贈之后,必定會想到蘇軾的那一句“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猜你喜歡
張孝祥次韻黃庭堅
宋 蘇軾 行書次韻錢穆父還張?zhí)煊X行縣詩帖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張孝祥三問
欽點狀元張孝祥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黃河之聲(2018年4期)2018-04-24 02:43:57
黃山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黃庭堅論書85則(中)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8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以“境界層深創(chuàng)構(gòu)”理論解讀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9
宣恩县| 濉溪县| 云浮市| 昆明市| 商水县| 安吉县| 丰原市| 郧西县| 香格里拉县| 凌云县| 额敏县| 三台县| 定西市| 虎林市| 德州市| 黄平县| 游戏| 梅河口市| 巨野县| 中牟县| 高唐县| 淮南市| 交口县| 隆德县| 崇阳县| 乌海市| 巫溪县| 饶河县| 江川县| 隆化县| 梁平县| 石河子市| 晋江市| 昌宁县| 临猗县| 诸城市| 台山市| 南充市| 东源县| 宜都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