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獻
【摘要】多媒體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具有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要想揚長避短,關鍵還要看教師如何使用它。
【關鍵詞】教學實踐;多媒體教學;實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化,“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逐漸發(fā)生變化,多媒體輔助教學成為一種全新的方式。這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新課改下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一)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上課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寫板書,為了方便復習,板書往往要書寫許多文字。在平時的正常授課中,因為只有一個課時的內容,還可以應付,但如果是復習課,就明顯感覺到費時費力。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將板書內容在課件上制作好,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從而能集中精力引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突破。在復習課中使用多媒體課件,效果更為明顯。這幾年來,筆者在各種類型的課中都嘗試過多媒體教學,事后也詢問過學生的意見,總的來說,在復習課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普遍得到學生的肯定。
(二)激發(fā)興趣,調動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能更為持久地保持適當?shù)呐d奮度,了解和把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有一節(jié)課給筆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那是八年級下冊的最后一課“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后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本課內容單薄,難度不大,如果以傳統(tǒng)方式教學,可能十幾分鐘就可以把內容講完,但很可能下課后學生不會有什么印象。所以在備課時,考慮到初中生愛發(fā)言的特點,筆者找了許多與本課內容相關又貼近日常生活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區(qū)別,并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例子探究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搶著發(fā)表意見,十分活躍,不僅掌握了課堂中要求的內容,而且鍛煉了能力,效果要比預想的好很多。
(三)補充相關知識,拓寬知識面
筆者任教高中以來,由于教材容量大,總感覺到時間緊,所以有時候明知道教材中有些相關知識需要補充,也只能口頭作簡要的介紹,而無法周詳?shù)刂v解。由此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上課認真聽課的學生了解了一些細節(jié),卻不知其前因后果,造成更大的困惑,經(jīng)常到下課后找老師詢問。而使用多媒體設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把相關知識點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閱讀,教師只要抓住一些關鍵的內容講解透徹就夠了。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補充了課外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配套練習,及時鞏固,提升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很少會在課堂上進行習題的訓練,原因很簡單——條件不允許??陬^念題目,學生可能聽不清楚,記不住,沒有效果;寫在黑板上,容量有限,也沒有效果。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后,教師可以事先在課件中設計好題目,需要時直接演示就可以了。這一方法在高中教學中效果更好。高中歷史更側重考查事件的起因、影響等,要求學生具備更強的分析歸納能力。所以在上課時,教師往往會引用一些原始材料讓學生分析,積極思考得出結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正是由于多媒體教學有這些優(yōu)勢,所以新課程改革提倡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應該說,這一想法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太恰當?shù)淖龇ǎ容^突出的是強調教師上課必須使用多媒體設備,以此來判斷是否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筆者認為這種做法過于注重形式,有些矯枉過正了。實際上,如果沒有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就會給教育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二、多媒體教學應用不當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一)注重形式,忽略效果
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大量運用音像信息,希望能滿足學生的視聽感官需求,以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課件在教學實踐中有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在課堂上可能會經(jīng)常引發(fā)學生陣陣的歡笑。但是學生只是單純覺得課件本身好玩,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于授課的內容,等到下課才發(fā)現(xiàn)這堂課的內容根本沒有在頭腦中留下痕跡。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思想,更無法形成自己的思想。
(二)使用不合理,降低學習效率
有些教師在課件中一味地增加授課內容,演示時速度過快,導致學生難以吸收,根本沒時間去思考,更不用說對內容進行初步的理解了。筆者曾經(jīng)聽過一些公開課,教師備課十分認真,精心挑選了很好的資料,但在上課展示材料時沒有把握好時間,幾則文字量較大的材料展示出來,學生還沒看一半,問題就切換出來了;沒等學生思考好,答案又跳出來了。這樣使用材料,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操作不當,影響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多媒體教學所使用的課件最好是自己親手制作的,最低要求是自己動手重新整合,畢竟他人的課件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授課思路和授課方式。但有些教師習慣性地使用現(xiàn)成的課件,這就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在演示過程中,因為操作失誤而方寸大亂,或者授課時發(fā)現(xiàn)課件的演示流程與自己的授課內容不符再臨時調整等,都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對此,筆者有深刻的教訓,初上高一必修二“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一課時,因為拷有自己課件的U盤忘了帶,只能臨時使用其他老師的課件,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手忙腳亂,苦不堪言。
三、多媒體應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面對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具體應該怎么做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要注意到。
第一,注意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結合。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板書,一方面有助于控制授課節(jié)奏,讓學生當場消化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使所講授的內容更有條理性和系統(tǒng)化,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第二,視情況使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能力。所以只要能達到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沒有固定模式。有時候幾張簡單的幻燈片的使用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不是非要具備視頻、音效、特效才是多媒體教學。
第三,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理想課件的制作都是技術活,要想得心應手地使用多媒體,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技術水平;要想使課件更適合自己,還得自己動手,這就要下功夫去學,虛心向專業(yè)人員請教。
第四,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牢牢把握課堂節(jié)奏,重視學生反饋,注意課堂互動,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收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設備只是教學輔助設施,不管是傳統(tǒng)教學還是多媒體教學,最終的目的都是傳授專業(yè)知識,這是不可變更的教學主題。新課程改革要取得成效,關鍵在于理念的更新:如果教學理念沒有更新,多媒體設備只能成為強化“填鴨式”教育的一個有力的工具;反之,理念更新了,就算不用多媒體設備,同樣可以上出精彩的好課。
【參考文獻】
[1]丁金葉.對多媒體教學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4-09-23.
[2]丘萍,彭玲.淺談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J].教育與職業(yè),2008(0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