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龍泉青瓷茶具鑒賞與研究

2019-10-09 10:47雷國強李震
東方收藏 2019年8期
關鍵詞:龍泉窯窯址青綠

雷國強 李震

中國古代陶瓷經唐宋時期發(fā)展之后,在元代形成了江西景德鎮(zhèn)和浙江龍泉兩大瓷業(yè)生產中心,改變了宋代各地窯業(yè)林立的分散的歷史格局。明代初期至中期的龍泉窯繼承了宋元以來積淀的豐富的青瓷生產經驗,并在元代龍泉青瓷發(fā)展規(guī)模之上,得到了明初朱氏王朝的垂青,成為與江西景德鎮(zhèn)平分秋色的著名窯場。這一時期的龍泉窯青瓷生產與制作工藝,及其產品面貌與藝術風格均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與同時期江西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器不僅在造型以及裝飾紋樣特點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其青瓷官窯作品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點:其一,明代初期至中期龍泉青瓷中的官窯作品與同時期景德鎮(zhèn)官窯產品一樣,在生產管理過程中亦嚴格按照同一標準監(jiān)制燒造;其二,這一時期的青瓷產品,器壁厚重、制作精良、器型碩大,紋樣富麗繁華,極盡皇家氣派??梢哉f,明代初期至中期是龍泉青瓷又一個輝煌發(fā)展的歷史時期,稱得上繼宋元鼎盛之后的中興時期。

明中晚期之后,龍泉窯迅速衰落,由明初至中期的官窯地位逐漸回歸到民用窯場序列,以生產當?shù)鼐用袢粘S么蔀橹?。關于其衰落的社會歷史文化原因,學術界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其一,當時社會動蕩,龍泉青瓷工匠為生計所迫漸次外遷,技術人員外流,規(guī)模優(yōu)勢消失,產品質量下降,最終導致龍泉窯走向衰落;其二,明代朝廷的苛捐雜稅繁重,導致龍泉窯青瓷產業(yè)萎縮停頓發(fā)展;其三,元明建都北方,政治中心北移,浙江地區(qū)邊緣化,龍泉窯因此走向衰落;其四,元明時期江西景德鎮(zhèn)一躍成為全國瓷業(yè)生產中心之后,集交通、技術、優(yōu)質瓷土與豐富多彩的產品優(yōu)勢,迎合了時代審美潮流的發(fā)展和消費市場的變化需求,從而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龍泉窯因身處深山,交通不便,再加上產品單一,從而逐漸衰落,失去了全國中心窯場的地位。以上諸家觀點多為宏觀層面的分析,具體到微觀層面而言,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李冰先生在《明代龍泉窯衰落原因初探》一文中概括出以下兩點具體的原因:

其一,景德鎮(zhèn)官窯于永宣時期已完全掌握了龍泉青瓷的燒造技術,成功燒制出典型的龍泉青瓷產品,在官窯生產訂單競爭上,龍泉窯已經喪失了存在的意義;其二,明代中后期,龍泉地區(qū)發(fā)生了葉宗留領導的閩北、浙南地區(qū)銀礦工人起義,起義軍與政府軍近二十余年拉鋸式的對抗,對當?shù)亟洕a造成了重大的沖擊影響,直接導致龍泉窯停止燒造甚至破壞。

晚明至清代,龍泉窯生產規(guī)模很小,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帶有明確紀年銘款的藏品資料分析:晚明龍泉地區(qū)以慶元竹口窯為主,清代則以龍泉孫坑窯為代表。這一時期的龍泉窯青瓷生產,主要以一些地方性的家族小規(guī)模窯場生產為主。清初時期龍泉窯的產品較清中晚期更為精良,但總體質量與明中晚期相比,無論在胎骨、釉質及裝飾之上已有明顯的落差,到清后期的質量則更為粗劣,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龍泉青瓷品質面貌已相距甚遠。

考察中國古代茶葉制作與飲用的發(fā)展史,唐代為煎茶,宋元為點茶,入明之后為泡茶。器為尚用,瓷器茶具的生產與制作也隨著不同時代茶葉飲用法的變化而發(fā)展。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研究與考察明代龍泉青瓷茶具生產與使用的歷史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其一,從最新考古挖掘的龍泉大窯楓洞巖明代官窯遺址出土的青瓷標本考察入手,以研究明代青瓷茶具的生產與制作工藝;其二,從目前發(fā)現(xiàn)與收藏的明代紀年墓出土的龍泉青瓷茶具考察入手,以研究了解明代青瓷茶具的使用情況;其三,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青瓷官窯茶具考察入手,以研究明代龍泉青瓷茶具的藝術品格與風格特征。

龍泉大窯楓洞巖出土的明代青瓷茶具標本考察

(一)大窯楓洞巖窯址考古及其主要成果

大窯村位于龍泉市西南35公里的琉華山下,此地明代之前稱琉田(圖1)。明代陸容在《菽園雜記》卷十四“青瓷條”中有這樣的記載:“青瓷初出于劉田,去縣六拾里。次則有金村窯,與劉田相去五里。外則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綠選等處皆有之。然泥油精細,模范端巧,俱不如劉田?!贝蟾G村北有古窯址69處,在宋元及明初都是龍泉青瓷的中心窯區(qū)。1988年1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2)。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龍泉青瓷博物館聯(lián)合對龍泉大窯楓洞巖窯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圖3),取得了重大成果,出土的一批瓷器被認定為明代初年宮廷用器。這次考古挖掘面積達1700余平方米,揭露窯爐、作坊、住房、儲泥池等遺址,出土青瓷標本16萬3千余件,重量達50余噸。

關于楓洞巖窯址的性質,經過課題組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其一,楓洞巖窯場為明初奉旨燒造宮廷用瓷的重要窯場之一。

該窯址出土了多件刻花五爪龍盤、刻花五爪龍高足杯。明初對龍鳳紋的使用有嚴格規(guī)定,《明史》卷68《志》第44條“器用之禁”條:“洪武二十六年定……不許用朱紅及抹金、描金、雕琢龍鳳紋。”此外,該窯址還出土發(fā)現(xiàn)刻有“官”字款的瓷器——刻花海濤雙魚洗標本,以及“官”字銘的圓錐形火照一個。這些出土實物表明,此窯燒造之器并非民窯瓷器,而是官家之器。

其二,楓洞巖窯場燒造的官器用的是“官”樣。

《大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制?!闭f明明初凡為朝廷燒造供用器皿,朝廷有頒發(fā)統(tǒng)一的標準樣式。該窯址發(fā)掘出土的官器,大墩碗、菱口折沿盤、敞口盤、執(zhí)壺、梅瓶、玉壺春瓶等,其器型、圖案內容、紋樣布局、尺寸大小,均與景德鎮(zhèn)珠山生產的明初洪武或永樂官器相同。

其三,楓洞巖窯場燒造的官器是宮廷用瓷。

楓洞巖窯場出土的種類官器,僅見于兩岸故宮博物院舊藏及伊朗阿德卑爾回教寺院、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宮博物館等海外地區(qū),國內即使高等級貴族墓葬也未見出土。由此可見,楓洞巖窯場燒造的官器是專為宮廷之用,并未流向民間。

其四,楓洞巖窯場是龍泉明初按“制樣需索”制度為宮廷燒造官器的窯場之一。

楓洞巖窯場出土的明代早期器物,既有官器,也有一般的民窯普通瓷器??疾熘袊糯鷮m廷用瓷生產制度的歷史,一般可分作三個階段或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唐代包括晚唐五代宮廷用瓷是沿用“貢瓷”模式,即由地方官員遴選地方出產的名優(yōu)瓷器作為地方的特產進貢給皇帝使用。唐代詩人徐夤所作的《貢馀秘色茶盞》:“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中山竹葉醅初發(fā),多病那堪中十分?!边@首詩就是唐代關于“貢瓷”制度最好的見證與記載。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龍泉窯在晚唐五代時期即為吳越國錢氏生產過貢瓷。第二種模式是“制樣需索”,即由宮廷下樣由地方窯場燒制。這種“制樣需索”的宮廷用瓷制度起于何時,今已難考。不過流傳至今的一則關于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對臣下提出制作宮廷用瓷的釉色標準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柴世宗對臣下說:“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边@應該是我國古代按“制樣需索”制度燒造宮廷用瓷器的最早記錄。關于古代龍泉窯按“制樣需索”制度燒造宮廷用瓷器,有兩條宋人筆記值得我們關注。葉寊的《坦齋筆衡》:“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勘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窯,質頗粗厚。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彼稳饲f綽《雞肋編》:“處州龍泉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需索,益加工巧。”從宋人葉寊的《坦齋筆衡》以及莊綽的《雞肋編》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確知龍泉窯早在北宋中晚期的宣和年間就已開始接受宮廷“制樣需索”訂單為朝廷生產官器。從目前已掌握的資料與龍泉窯所燒造的器型樣式,我們可以確認古代龍泉窯從北宋晚期到明代中前期一直沿續(xù)著這種“制樣需索”的生產制度為朝廷生產官器。第三種模式,是生產與制作完全由宮廷自己組織生產、管理并控制產品的流向。這種“官窯”制度,起源于北宋,宋南遷臨安后在郊下壇復建官窯。明代景德鎮(zhèn)“御窯廠”屬于此類由皇家直接管理的“官窯”。就楓洞巖窯場目前掌握的資料,此窯場應該屬于第二類承擔宮廷“制樣需索”生產官瓷的官民共用的窯場。

(二)大窯楓洞巖出土的明代青瓷茶具標本考察

從大窯楓洞巖考古發(fā)掘的地層資料分析來看,該窯址的生產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其生產時段可分為南宋晚期、元代早期、元代中晚期、明代早期和明代中期。根據(jù)窯址出土的具體資料分析,該窯址承接“制樣需索”為明代宮廷生產官瓷產品主要集中在明洪武與永樂兩朝?,F(xiàn)將文物出版社公開出版的《龍泉大窯楓洞巖窯址出土瓷器》與《龍泉大窯楓洞巖窯址》發(fā)掘報告,按官器與民窯兩個序列,將大窯楓洞巖考古發(fā)現(xiàn)的明代龍泉青瓷茶具整理介紹如下。

●? ?大窯楓洞巖出土的明代青瓷茶具官器標本

大窯楓洞巖出土的明代青瓷官器標本中,可明確作茶具使用的器皿主要有碗、盞、盅三款。

蓮子碗。敞口,圓唇,斜孤腹,圈足,足壁較直,內底心凹,外底微凸,足端裹釉圓潤。胎色白,釉層凝厚。外底刮釉規(guī)整,外底心點釉。

永樂官器刻花纏枝靈芝紋蓮子碗(圖4),口徑23、足徑6.8、高10厘米。敞口,圓唇,深孤腹,小圈足,足壁較直??趦葌瓤谘叵驴虅澓y,內壁刻劃六組折枝牡丹紋,內底弦紋雙圈內枇杷紋;口外側口沿下刻劃一圈卷草紋,外壁中腹刻劃纏枝靈芝紋,下腹刻劃蓮瓣紋。白胎略泛灰,胎質堅密。青綠釉,釉層厚,外底刮釉墊燒。

永樂官器刻花纏枝靈芝紋蓮子碗(圖5),口徑21、足徑7、高9.8厘米。敞口,圓唇,深腹,圈足,足壁較直。內底心凹,外底微凸。內壁刻劃纏枝牡丹紋,內底刻劃海棠紋;口外側口沿下刻劃一圈卷草紋,外壁中腹刻劃纏枝靈芝紋,下腹刻劃蓮瓣紋。白胎略泛灰,胎質堅密。青綠釉,釉層厚,外底刮釉一圈無釉,有墊圈痕。

永樂官器刻花纏枝靈芝紋蓮子碗(圖6),口徑21.6、足徑7.2、高10.4厘米。敞口,圓唇,深腹,圈足,足壁較直。內底心凹,外底微凸。內壁刻劃纏枝牡丹紋,內底弦紋雙圈內刻劃雙桃紋;口外側口沿下刻劃一圈卷草紋,外壁中腹刻劃纏枝靈芝紋,下腹刻劃蓮瓣紋。白胎略泛灰,胎質堅密。青綠釉,釉層厚,外底刮釉一圈無釉,有墊圈痕。

永樂官器刻花纏枝靈芝紋蓮子碗(圖7),口徑21、足徑6.8、高9.2厘米。敞口,圓唇,深孤腹,圈足,足壁較直,內底心凹,外底微凸,足端裹釉圓潤??趦葌瓤虅澮蝗φ劬€紋,內壁刻劃六組番蓮花紋,內底弦紋雙圈內刻劃海棠紋;口外側刻劃一圈卷草紋,外壁中腹刻劃纏枝靈芝紋,下腹刻劃蓮瓣紋。白胎略泛灰,胎質堅密。青綠釉,釉層厚,釉面光潔,光澤感較弱。外底一圈無釉,墊圈痕白。

盞。圈足小巧,足端圓潤。胎色白,釉色凝潤,外底刮釉規(guī)整,外底心點釉,制作工整。

永樂官器刻劃纏枝菊花紋盞(圖8),口徑10.8、足徑4.8、高5.9厘米。外壁刻劃纏枝菊花紋,釉色青綠。

永樂官器素紋紋盞(圖9),口徑10.8、足徑4、高5.9厘米。釉色青綠,光素無紋。

盅,按足部特征分為兩款,一為臥足,一為圈足。

永樂官器回紋臥足盅(圖10),口徑7、足徑5、高4.2厘米。臥足,微斂口,弧腹,腹壁較直,內底平款,胎色白,胎壁較薄,釉色青綠,釉質凝厚。

永樂官器刻劃蓮紋盅(圖11),口徑7.2、足徑3.4、高3.5厘米。圈足,斂口,孤腹,足端裹釉圓潤,胎色灰白,胎壁較厚,釉色青綠,釉質凝厚。內壁刻劃纏枝花卉,外壁刻劃蓮瓣紋。

●? ?大窯楓洞巖出土的明代青瓷民用茶具標本

大窯楓洞巖考古發(fā)掘的底層資料表明,該窯址燒制的民窯產品分為四期,分別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元代晚期、明代早期和明代晚期。下面將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北京大學文博學院、龍泉青瓷博物館編《龍泉大窯楓洞巖窯址出土瓷器》與發(fā)掘研究報告《龍泉大窯楓洞巖窯址》兩書所刊登的大窯楓洞巖出土的明代青瓷民用典型茶具標本選擇介紹如下。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徐軍研究員在《從楓洞巖窯址的發(fā)掘試分析元明龍泉青瓷分期和特征》一文中這樣總結介紹明代早期龍泉窯青瓷的產品與工藝特征:

楓洞巖窯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青瓷產品主要有侈口碗、侈口小碗、隱圈足盤、盤、高足杯、蓋罐、鏤空器座、盞托、管芯燈盞、菇芯燭臺、高圈燭臺、硯臺、碾缽、執(zhí)壺、梅瓶、玉壺春瓶、樽式爐、洗式爐、花盆、粉盒、梅瓶蓋、荷葉形蓋等。這個時期的青瓷造型厚重,釉層厚,胎質并不十分細膩,釉色以青綠、深青綠為主色調。碗、盤等圈足器外底心多內凹。器物多數(shù)有戳印和刻花裝飾。戳印花題材有金剛杵紋、牡丹紋、葵花紋、荷花紋、折枝蓮紋、雙魚紋、團鳳紋、飛馬海濤紋等。裝燒方法碗、盤、洗等圈足器外底刮釉一圈墊燒,大型蓋罐、壺、高足杯足端墊燒,爐、小碗等則外底墊燒。圈足器外底刮釉一圈墊燒為主流。

明代早期龍泉窯侈口碗(圖12),口徑21.2、足徑8、高9厘米。該碗侈口,圓唇,曲腹,圈足,足端裹釉圓潤。內底模印牡丹紋。白胎略泛灰,胎質堅密。青綠釉,釉層厚,釉面較光潔,光澤感弱。外底一圈無釉,外底心點釉,墊圈痕白。

明代早期龍泉窯侈口小碗(圖13),口徑10.4、足徑5.6、高5厘米。該碗侈口,圓唇,孤腹,圈足,足端內壁斜削裹釉。白胎略泛灰,胎體厚重,胎質致密。釉色淡青綠,釉層較厚,釉面光潔。外底無釉墊燒痕。

明代早期龍泉窯盞托(圖14),口徑5.8、盤徑12.4、足徑4.2、通高4.2厘米。斂口,圓唇,微折腹,下腹斜收,內中空,小圈足,足外撇。白胎略泛灰,胎質較堅致。釉青綠,釉層厚,釉面光潔,足端無釉。

大窯楓洞巖出土的明代中期青瓷的產品特征。這一時期主要器型有侈口碗、“顧氏”銘碗、“顧氏”銘盤、敞口大碗、敞口蓮瓣碗、刻花盤、隱圈足盤、圈足盞、碟、盤、仰盅式花盆、“顧氏”銘缽、蓋罐、執(zhí)壺、梅瓶、玉壺春瓶、福壽瓶、魚耳瓶、方瓶、風尾尊、爵杯、桶式爐、洗式爐、梅瓶蓋、荷葉蓋、素胎獅鈕蓋、八角形蓋、鏤空器座、卷缸、投壺盞托、高足杯、菇芯燭臺、高圈足臺、碾缽、水注、塑像等。這一時期工藝特征,器物胎體厚重,有層有厚薄,釉層厚者相對精,釉層薄者居多,釉色以青綠為主色調。碗、盤等圈足器足端多斜削并裹釉,碗的外底心或有點釉或全刮釉。裝飾技法仍以刻劃花、戳印、剔地刻花為主,也有雕塑、鏤空等。裝飾題材豐富多樣,以纏枝蓮紋為最多,菊花、牡丹、茶花、葵花、荔枝、桃子和枇杷等植物花果以及吉祥語“清香美酒”“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常見。戳印紋更加豐富,有人物牽馬紋、荷下臥嬰紋、福鹿錢紋、金剛杵紋、雜寶紋、“金玉滿堂”銘、“顧氏”銘、“王氏”銘、“石林”銘等。

龍泉窯明代中期刻花纏枝蓮紋“顧氏”銘直口碗(圖15),口徑12.4、足徑5、高6.8厘米。該碗敞口,圓唇,孤腹,內底平,外底尖凸。內壁刻劃纏枝蓮紋,內底模印“顧氏”二字,外壁口沿刻劃回紋,腹壁刻劃纏枝蓮紋。白胎略泛灰,胎質致密。青綠釉,釉層較厚,釉面光潔,光澤感強。足端裹釉圓潤,外底無釉,外底心點釉,有墊餅痕。器型厚重。

猜你喜歡
龍泉窯窯址青綠
仙境煙臺,只此青綠
尋夢“海絲”:多元參與助推漳州市古窯址保護策略探析
大千世界 磅礴渾厚
仇英:青綠山水最后的盛世
青綠與水墨的融合
淺析江浙地區(qū)多管瓶演變及內涵
遼寧遼陽冮官屯窯址完成考古發(fā)掘
安徽師范大學博物館藏佛道入物瓷塑
磁灶窯及其外銷執(zhí)壺的器型特征
工藝獨特的明代龍泉窯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