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增強小學生體質,當前的很多小學開展花樣跳繩課程,但是從課程開展質量來看,并未取得預期效果?;趯献鲗W習教學法內涵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小學花樣跳繩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應用方式,提高花樣跳繩教學的質量,達到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體育;花樣跳繩教學
一、 引言
當前的小學花樣教學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只教授學生基本技巧,要求學生獨立練習。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這種統(tǒng)一性的教學方法在不同學生身上的作用效果不同,顯然無法滿足當前提出的個性化教學要求,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內涵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內涵是通過建設學習小組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討論自主練習,提高全體學生的練習質量,更好掌握花樣跳繩的技巧。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開展流程如下。
(一) 教師分組
教師分組為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最重要內容,教師分組的合理性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質量。當前的教學法研究中,并未提出具體的分組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為教師從小學生身體素質的角度出發(fā),確保組內成員的身體素質相近。在這種分組方式的應用中,學生之間能夠更好交流,共同開展練習活動,另外教師也能夠根據(jù)小組素質,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 知識講解
知識講解為跳繩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在完成分組工作后,由于不同小組學生的身體素質、跳繩技巧掌握情況不同,教師需要應用不同的知識講解策略。該項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方式除了傳統(tǒng)方法中的理論講解,還需要涵蓋實踐講解內容,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學習花樣跳繩技巧。教師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要重視講解方式和內容分級工作,選用最佳方式開展教育工作。
(三) 課后練習
事實上,合作學習方法體系中還包括課前預習部分,但是對于花樣跳繩運動來說,課前預習活動的開展要求不高,教師可以忽略這一教學內容。在課后練習中,不同小組適用的練習方法和練習強度不同,教師在完成練習要求和練習項目的講解后即可讓學生自主完成研究工作。另外合作學習中,不同小組成員發(fā)揮的作用不同,教師需要能夠展現(xiàn)這一內容,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在小組中設立練習小組和監(jiān)督小組,在課后練習中發(fā)揮不同作用,在后續(xù)練習中轉換身份,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練習中。
三、 合作學習視角下小學花樣跳繩教學的開展策略
(一) 教師分組階段
教師分組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基礎,該過程需要按照上文中提到的方法完成工作,本文提出的分組步驟如下。
1. 體能考察階段
小學生的體能有很大不同,為確保小學生的訓練量適配體能,需要優(yōu)先開展體能考察工作。教師的測試項目包括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性、耐力、爆發(fā)力等,耐力與爆發(fā)力測試項目為500m長跑和50m短跑,身體協(xié)調性測試項目為雙杠中的簡單項目,比如擺越等,教師在該過程中記錄學生的成績和動作完成質量,為后續(xù)的分組工作奠定基礎。
2. 技巧考核階段
技巧考核對象為學生當前對花樣跳繩技巧的掌握程度,教師在該過程中向學生展示一些基本的花樣跳繩技巧,例如雙臂交叉式跳繩,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教師在該過程中記錄學生的跳繩質量,記錄內容為學生的跳繩體態(tài)、跳繩數(shù)量、短時間跳繩技巧學習效率,對學生進行分組。
3. 正式分組階段
正式分組工作的開展中,教師首先需要設定小組數(shù)量,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數(shù)量將學生平均分配,例如某班級有32人,平均分配方案有多種,教師從管理難度角度出發(fā),將小組平均分為4組,每組8人。其次為設置小組成員,本文應用的案例中,由于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四組,教師從體能相似度和跳繩技巧掌握程度兩個方面,將學生分為4個等級,并選擇4名最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組長,帶領學生完成學習和課后練習工作。最后為其余成員安排,教師根據(jù)分析出的學生分級情況向小組中安排學生,確保小組中普通成員的水平基本相同。
(二) 知識講解階段
知識講解工作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為理論知識講解,針對不同的小組,教師的講解時間需要改變。例如建成的4個小組中,第一小組學生的身體素質最好,并且已經(jīng)儲備了較多的花樣跳繩技巧,針對這一小組,教師的講解時間需要縮短,主要讓學生開展練習活動,第二小組到第四小組的學生素質逐漸下降,教師對這些學生的理論講解時間需要逐漸延長,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理論講解教學。
其二為實踐知識講解,花樣跳繩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一些學生只接受理論知識無法全面掌握花樣跳繩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演示的方式輔助理論知識講解。該項工作的開展對象為身體素質較差并且跳繩技巧掌握程度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延長實踐講解時間,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 課后練習階段
課后練習為花樣跳繩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該過程中要帶領學生分配小組學生的職能,但又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練習。本文提出的方法為教師要求學生建成兩兩監(jiān)督體系,一組為監(jiān)督者,另一組為練習者,在第二天的課后練習中,監(jiān)督者和練習者的身份互換,這種相互監(jiān)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余成員的錯誤,避免自身出現(xiàn)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發(fā)放記錄表的方式督促學生課后練習。
當所有學生的花樣跳繩能力提升時,教師建設組間監(jiān)督體系,例如對于本文引例中的第三組和第四組,兩個小組通過大量練習,花樣跳繩技巧掌握質量大幅上升,小組成員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教師要求兩個小組成員相互監(jiān)督,探究對立小組成員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查缺補漏工作,同時也需要分析對立小組訓練中具有科學性的訓練方法,兩個小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并存在一定競爭性,讓小組中的成員主動參與課后練習。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模式的流程為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數(shù)量開展分組工作,在完成小組建設后,根據(jù)學生素質講解跳繩知識,并要求學生課后練習。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測試學生體能,并分析學生對跳繩技巧的掌握程度,保證組內成員素質相近,其次按照小組整體素質確定知識講解時長,最后開展課后練習活動。
參考文獻:
[1]陳曉清.合作學習視角下小學花樣跳繩教學例談[J].華夏教師,2018(34):61-62.
[2]許昆昆,楊凡.合作學習在跳繩教學中的應用[J].運動,2016(6):62-63+94.
作者簡介:
左姍姍,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正儀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