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雯,楊興變,康冀川,李洪慶,3*
1(貴州大學 藥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2(貴州大學,西南特色藥用生物資源開發(fā)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550025) 3(貴州民族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賴氨酸芽孢桿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廣泛存在于海洋、土壤、植物體內及動物體內,該菌的發(fā)酵產物在各個領域中均有應用潛力。有報道表明,賴氨酸芽孢桿菌可對食物和農產品的黃曲霉毒素B1進行降解[1];劉貴友等[2]從土壤樣品中分離得到1株耐有機溶劑的賴氨酸芽孢桿菌CGMCC 4913,該菌能將葛根素轉化成葛根素-7-O-果糖苷;AHMAD等[3-4]從果蔬中分離得到賴氨酸芽孢桿菌JX416855、JX416856,2株菌具有抗食源性細菌的潛力;SEO等[5]從賴氨酸芽孢桿菌中分離得到一種可轉化蓖麻油酸的化合物10,12-dihydroxystearic acid,通過乳化活性實驗表明該化合物可用作生物表面活性劑。
芽孢桿菌在發(fā)酵過程中能產生脂肽類、聚酮類、有機酸類、細菌素等[6-9]抗菌物質,在食品保鮮、環(huán)境治理、植物病害防治和醫(yī)藥治療上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目前對賴氨酸芽孢桿菌發(fā)酵液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較少,有文獻報道賴氨酸芽孢桿菌B-CM18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10],還沒有抗動物病原真菌方面的報道。
本研究對賴氨酸芽孢桿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He14發(fā)酵液的抗真菌譜進行初步研究,對發(fā)酵液中活性成分進行了穩(wěn)定性考察及抑菌活性物質富集方式的優(yōu)化,初步純化富集得到的活性粗產物,研究結果為賴氨酸芽孢桿菌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1.1.1 供試菌株
賴氨酸芽孢桿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He14、水稻紋枯病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煙草黑脛病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辣椒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馬鈴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馬鈴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須毛癬菌(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紅色毛癬菌(Trichophytonmbmm):均由貴州大學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分離保藏。
1.1.2 培養(yǎng)基
NB固體培養(yǎng)基(g/L):蛋白胨10,牛肉膏3,NaCl 5,瓊脂20,121 ℃滅菌30 min。
NB液體培養(yǎng)基(g/L):蛋白胨10,牛肉膏3,NaCl 5,121 ℃滅菌30 min。
PDA培養(yǎng)基(g/L):馬鈴薯200,葡萄糖20,瓊脂20,121 ℃滅菌30 min。
1.1.3 儀器與設備
SFAT-8000C液體發(fā)酵自動控制系統(tǒng),江蘇大學鎮(zhèn)江市江大科技有限公司;SA-1480-2水平層流潔凈工作臺,上海上凈凈化設備有限公司;PQX多段可編程人工氣候箱,寧波東南儀器有限公司;SORVALL Legend MICRO 21微量離心機,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R-100旋轉蒸發(fā)儀,瑞士BUCHI公司;PHS-25 pH測試儀,上海雷磁儀器有限公司。
1.2.1 病原真菌的活化
將6株植物病原真菌和2株動物病原真菌接種于9 cm的PDA培養(yǎng)皿中,28 ℃培養(yǎng),待菌絲體長滿培養(yǎng)皿后,4 ℃保存?zhèn)溆谩?/p>
1.2.2 菌株He14發(fā)酵液的制備
將菌株He14接種于NB固體培養(yǎng)基中,28 ℃活化培養(yǎng)24 h。制備NB液體培養(yǎng)基,于121 ℃滅菌30 min后接種活化好的菌株,作為種子液于28 ℃、120 r/min搖床培養(yǎng)24 h。將He14種子液以1%的接種量接種于裝有NB液體培養(yǎng)基的10 L發(fā)酵罐中,作為發(fā)酵液于28 ℃、120 r/min培養(yǎng)3 d。
1.2.3 菌株He14發(fā)酵液對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取少量菌株He14的發(fā)酵液,經4 200 r/min離心10 min后,上清液用細菌過濾器過濾,濾液采用生長速率法[11]進行活性測定。即將發(fā)酵濾液和PDA培養(yǎng)基混合倒入培養(yǎng)皿中,制成含藥培養(yǎng)基,發(fā)酵液的質量濃度為3 g/L,等量無菌水為空白對照。用5 mm打孔器對培養(yǎng)好的病原真菌自菌落邊緣切取菌餅,將菌餅放置于培養(yǎng)皿中央,菌絲面朝上,于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至各病原真菌的空白對照菌絲長滿培養(yǎng)皿。通過十字交叉法測定菌落直徑,按公式(1)計算發(fā)酵濾液對各病原真菌菌絲生長的抑制率。
(1)
1.2.4 發(fā)酵液抗真菌成分的穩(wěn)定性
在不同溫度(0、20、40、60、80、100 ℃)處理發(fā)酵液 1 h 后測定抑真菌活性效果;用10%(體積分數)HCl和100 g/L NaOH調節(jié)發(fā)酵液pH值(1、3、5、7、9、11、13) 2 h后再調回到初始pH值7.85,測定抑真菌活性效果;將發(fā)
酵液置于30 W紫外燈下照射30、60、90、120、150、180 min,以未經紫外照射的發(fā)酵液做為對照測定抑真菌活性效果。指示病原真菌為辣椒灰霉病菌。
1.2.5 不同方法富集發(fā)酵液的抑菌活性成分
將發(fā)酵液分別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按1∶1(體積比)萃取2次,合并相同的有機層及水層,濃縮至干測定抑真菌活性;使用明礬、AlCl3、FeSO4、Al2(SO4)3處理發(fā)酵液后取上清液及沉淀物測定抑真菌活性;選用非極性大孔吸附樹脂D101、LX-60,中等極性大孔吸附樹脂LSA-12、XDA-6,極性大孔吸附樹脂LX-17、XDA-8G對發(fā)酵液進行吸附,用乙醇進行洗脫,將流出液與洗脫液分別濃縮至干,得粗產物,測定其抑真菌活性。指示病原真菌為辣椒灰霉病菌。
1.2.6 活性粗產物的純化與活性篩選
將經過富集處理的活性粗產物用硅膠柱層析,通過瓊脂擴散法[12]對初步分離得到的產物進行抑真菌實驗,供試病原真菌為水稻紋枯病菌、馬鈴薯晚疫病菌、辣椒灰霉病菌、馬鈴薯早疫病菌和須毛癬菌。
1.2.7 數據處理
數據均為3次獨立試驗平均值,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對原始試驗數據進行整理,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得實驗數據采用方差分析(ANOVA),并用Duncan法對各測定數據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試驗結果表明,菌株He14的發(fā)酵液對6株植物病原真菌和2株動物病原真菌的生長均有抑制作用(表1,圖1)。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發(fā)酵液對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強,抑制率為100%;對辣椒疫霉菌的拮抗作用相對較弱,抑制率為81%;對水稻紋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煙草黑脛病菌和馬鈴薯早疫病菌的抑制率在50%~75%。對動物病原真菌須毛癬菌和紅色毛癬菌的拮抗強度相同,抑制率均為75%。綜合抑制率與病原真菌的生長速度考慮,選擇辣椒灰霉病菌作為菌株He14抗真菌活性實驗的指示菌用于后續(xù)實驗。
表1 菌株He14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Table 1 Inhibitory effects of strain He14 on pathogenic fungi
注:A-水稻稻瘟病菌;B-煙草黑脛病菌;C-馬鈴薯早疫病菌;D-須毛癬菌;E-水稻紋枯病菌;F-紅色毛癬菌;G-辣椒灰霉病菌;H-馬鈴薯晚疫病菌。下同。
實驗表明,菌株He14的發(fā)酵液在低溫及中高溫環(huán)境抑制率為76%~79%,在120 ℃下處理1 h后抑制率為71%,說明發(fā)酵液中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熱穩(wěn)定性;發(fā)酵液在pH 3~11環(huán)境下處理2 h后對供試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可維持在70%~81%,在pH 1和pH 13時抑制率下降,為53%~59%;發(fā)酵液在紫外環(huán)境下處理30 ~180 min后抑制率維持在78%左右,與未經紫外照射的對照組相比抑制率基本不變,說明菌株He14發(fā)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質具有紫外穩(wěn)定性(圖1~圖3)。
圖1 溫度對菌株He14發(fā)酵液抑菌活性的影響Fig.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train He14 fermentation broth
試驗結果表明,發(fā)酵液經萃取處理后,各有機層粗提物與各水層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真菌效果,同等濃度下各有機層與各水層的抑真菌效果均小于原液,且活性規(guī)律不明顯;AlCl3、FeSO4、Al2(SO4)3
圖2 pH值對菌株He14發(fā)酵液抑菌活性的影響Fig.2 Effect of pH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train He14 fermentation broth
圖3 紫外對菌株He14發(fā)酵液抑菌活性的影響Fig.3 Effect of UV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train He14 fermentation broth
均不能使發(fā)酵液變澄清,發(fā)酵液經明礬處理后液體雖然可以澄清,但活性較原液大大降低,且沉淀物沒有抑真菌活性;大孔吸附樹脂可有效富集發(fā)酵液中的活性成分,其中LX-60型大孔吸附樹脂效果最好(表2~表5)。
表2 萃取實驗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extraction
注:“-”表示未檢出。下同。
表3 發(fā)酵液加入絮凝劑后活性變化結果Table 3 Results on treatment by flocculant
表4 大孔吸附樹脂流出液抑真菌活性Table 4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effluent of resins
表5 大孔吸附樹脂洗脫液抑真菌活性Table 5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eluent of resins
活性粗產物經硅膠柱層析后得到不同的混合組分。抑真菌活性實驗結果表明混合組分Ⅰ、Ⅱ、Ⅲ顯示出了抑真菌活性(表6)。其中組分Ⅱ對供試病原真菌的生長均有抑制效果,組分Ⅰ對水稻紋枯病菌、馬鈴薯晚疫病菌、辣椒灰霉病菌有抑制作用,組分Ⅲ對馬鈴薯晚疫病菌、辣椒灰霉病菌和須毛癬菌有抑制作用。
另外,病原真菌給藥處理持續(xù)培養(yǎng)時發(fā)現,組分Ⅱ不僅對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生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還可令已生長的馬鈴薯晚疫病菌菌絲死亡(圖4)。
表6 混合組分Ⅰ, Ⅱ和Ⅲ對病原真菌的抗菌譜Table 6 Antifungal spectrum of compoundⅠ,Ⅱ and Ⅲ against pathogenic fungi
注:-表示無抑菌活性;+表示弱抑菌活性;++表示中等抑菌活性;+++表示強抑菌活性;I-水稻紋枯病菌。
A-培養(yǎng)7 d;B-培養(yǎng)10 d圖4 混合組分對馬鈴薯晚疫病菌抑制效果Fig.4 Inhibitory effect of components onPhytophthora infestans注:a為組分Ⅰ; c為組分Ⅱ; b與d為空白對照組。
目前對賴氨酸芽孢桿菌的研究表明,其產生的活性物質主要有蛋白酶類[13]、多糖類[14]、表面活性劑[15-16]等。曾承露等[17]運用響應面法對賴氨酸芽孢桿菌P-3產胞外多糖的發(fā)酵工藝參數進行了優(yōu)化,使該菌產生胞外多糖的平均產量提高到2.92 g/L。王偉高等[18-20]從小鼠體內分離得到1株可產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的賴氨酸芽孢桿SC02,經發(fā)酵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后,該菌株最高酶活水平可達到7 066 U/L。PARK等[16]從賴氨酸芽孢桿菌KMC003中分離出螺環(huán)戊烯酮、螺菌毒素,但未進行活性測定。SINGH等[10]對賴氨酸芽孢桿菌B-CM18進行廣譜抗菌測定,發(fā)現該菌株對多種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性并分離到了抗菌活性物質——幾丁質酶,但并未加入動物病原真菌。
本研究不僅測定了常見的植物病原真菌,還測定了對人類有感染性的動物病原真菌,豐富了賴氨酸芽孢桿菌的抗真菌譜。研究發(fā)現該菌株的活性物質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為后期分離純化工作奠定了基礎。以抑真菌活性結果為指導,相比較于萃取和沉淀處理發(fā)酵液,使用大孔吸附樹脂能有效富集He14發(fā)酵液的抗真菌活性物質。對活性粗產物進行初步分離,得到有抑真菌活性的混合組分Ⅰ、Ⅱ、Ⅲ,其中組分Ⅱ抑真菌效果最強,且可令已生長的馬鈴薯晚疫病菌菌絲死亡,說明該組分可深入研究其抑真菌機制,以期發(fā)揮其在生物防治方面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