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芳 司曉芳
摘要:查爾斯·狄更斯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鹅F都孤兒》作為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一經(jīng)發(fā)表便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其中,南希這一擁有復雜性格的女性人物更是深入人心。她是徘徊在善惡之間的孤獨靈魂,是社會底層人物的代表,更是殘酷的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受害者。擬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分析南希這一女性形象,旨在揭示殘酷的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人性異化及南希的悲劇,從而進一步論證狄更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觀。
關鍵詞:《霧都孤兒》 南希 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 ?資本主義制度
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092-02
作為19世紀英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在小說中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鹅F都孤兒》是其早期的一部力作。該小說通過描述主人公奧利弗的悲慘遭遇,揭示了19世紀30年代倫敦社會底層人民的曲折命運。小說中,南希這一女性人物以其復雜的性格和悲慘的命運備受學者關注,同時她也成為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探討南希這一原型人物的形象為揭示作者的意圖及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奠定了基礎。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為出發(fā)點,對南希這個集天使與魔鬼于一身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入探索,從而揭示資本主義對人性的扭曲以及南希悲劇的原因。
一、弗洛伊德的性格結(jié)構(gòu)理論
被譽為“20世紀思想界哥白尼”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精神病醫(yī)師及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1895年,他正式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概念,并于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這一舉措標志著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自精神分析法誕生以來,弗洛伊德屢次嘗試突破臨床醫(yī)學的界限并將該理論應用于文學領域。起初,他將個人心理理論分為意識、無意識和前意識三個層面。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它由人能隨意想到、清楚察覺到的主觀經(jīng)驗組成。如果將人的全部精神世界比喻成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冰山的話,那么意識只是呈現(xiàn)在海洋表面上的山尖。位于冰山中間的部分是前意識,它主要起檢查作用,即不許那些使人產(chǎn)生焦慮的創(chuàng)傷性經(jīng)驗、不良情緒、原始欲望和本能沖動進入意識領域,相當于過濾器。無意識是精神分析的關鍵,它是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體,指的是不曾在意識中出現(xiàn)的心理活動或曾是意識的但已受壓抑的心理活動。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早期的性格結(jié)構(gòu)理論有諸多局限。1923年,他發(fā)表了著名的理論著作《自我與本我》。在這本書里,他提出人格結(jié)構(gòu)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的。本我是最原始、與生俱來的無意識結(jié)構(gòu),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組成,它包含人性中最接近獸性的東西。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它的唯一目標就是需求滿足的及時性。自我是指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現(xiàn)實的部分,它遵循“現(xiàn)實原則”,不僅在本我和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沖突時發(fā)揮調(diào)和作用,而且還在超我的指導下監(jiān)督本我的活動。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是人格道德的維護者。它按照“至善原則”指導自我去約束本我的沖動,使自我的行為轉(zhuǎn)向道德方向。它是一種自省,道德約束,良心及理想追求。本我、自我和超我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共同構(gòu)成完整的人格結(jié)構(gòu),從而促使人健康地發(fā)展。
二、南希性格的分析
小說中,南希是一個游離于善惡之間的人物。她身世凄慘,性格復雜,雖不是主人公,卻為促成小說的圓滿結(jié)局作出了不了磨滅的貢獻。也正是透過這樣一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19世紀殘酷的資本主義現(xiàn)實及社會底層人民坎坷的生存處境。
1.本我:可憎而墮落
本我是人格結(jié)構(gòu)中最基本的部分,它來源于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它受本能的驅(qū)使,遵循“快樂原則”,盡最大努力使原始沖動和欲望獲得滿足。這些欲望和沖動是本我運作的原動力,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長期積淀在自我之中。南希是一個孤兒,從小被扒手集團的頭目費金收養(yǎng)。為了生存,南希只能偷竊。長大后,她被賣給一個野蠻粗俗的名叫賽克斯的強盜做情人,此后,她便與賽克斯同流合污,成為一名真正為社會所不齒的女賊。后來,落入賊窩的奧利弗與另外兩個盜賊上街行竊時被抓,后經(jīng)布朗羅先生的證言奧利弗才得以脫身并被他帶回家??墒悄舷T谫M金和賽克斯的威脅下,再一次將逃離魔窟的奧利弗騙回賊窩。這一切僅僅是通過她偽裝成一個失去弟弟的姐姐實現(xiàn)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南希是一個相當成熟和手段老辣的“老賊”,更可恨的是她的這一行為直接將奧利弗置于夜盜計劃的危險境地。這對于一個同屬下層階級且受盡苦難的孩子來說是多么殘忍,而這一女賊又是多么面目可憎。探討她墮落行為背后的原因,一切都是受本我的驅(qū)使。南希是個孤兒,沒有受過教育,面對饑寒交迫的痛苦,她選擇走上犯罪的道路。她很小就被費金趕到街上去偷東西,沒有人關心她內(nèi)心真正的需要,更沒有人會注意到她的孤獨。似乎她存在就是為了艱難地生存,只有踏上偷竊這條不歸路她才能滿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長大后她做了賽克斯的情人,本以為命運會眷顧她,但是對于賽克斯這個生性殘暴的惡徒來說,南希只是他的工具和玩物。他殘忍地虐待她,甚至最后還狠下殺手。即使這樣,南希還是那么癡狂地愛著他,無論身心遭受怎樣的摧殘,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她也愿意回到賽克斯身邊。后來,為了救利弗,她選擇了背叛,也許內(nèi)心還抱有一絲期許,希望賽克斯看在他們往日的情分上給她一條生路,可誰知她卻死在了她深愛的人手里。由此可見,南希的愛是卑微與不幸的。而這可悲的愛背后是由本我做推手的。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性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本能的沖動和原始的欲望,其中性沖動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性沖動的驅(qū)使下,南希不顧一切地愛著賽克斯,哪怕是拋棄道德準則與個人原則與他同流合污,干著社會所不齒的勾當。當然,這也與她悲慘的命運有關,為了生存她別無選擇。由此可見,本我支配下的南希是可憎而墮落的,她不顧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盲目追求自身需求的及時滿足,從而將奧利弗置于危險的境地。
2.自我:矛盾而掙扎
盡管南希做了很多違法的事情,但是她的善良卻從未被泯滅。這一點可以從她對奧利弗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中看出。將奧利弗誘騙回賊窩后,她看到奧利弗受盡了她以前遭受的折磨,這時內(nèi)心的良知被漸漸喚起。為了防止奧利弗重蹈她的覆轍,南希多次挺身而出保護他。例如,當奧利弗試圖擺脫賊窩并面臨被狗咬的危險時,南希跑到門口,把門關上并大叫道:“把狗喚回來,它會把那孩子撕成碎片的。”即使面對賽克斯的威脅,她也沒有妥協(xié)。又如,當奧利弗受到費金的百般折磨時,她又勇敢地撲上去將費金手里的木棍奪過來并扔進火里,然后使勁跺著地板,并發(fā)出一番恫嚇:誰敢再碰奧利弗,她就和誰拼命!由此可見,盡管她是偷竊團伙的一員,受盡費金和賽克斯的威脅,但是她卻三番五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奧利弗,這足以說明南希的內(nèi)心是善惡和矛盾的統(tǒng)一。一方面,本我要求她對奧利弗的命運不管不顧,聽之任之;另一方面,自我又讓她對這個可憐的孩子心生憐意,挺身而出??梢哉f,當原始的欲望和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沖突時,自我力求尋找一個平衡彼此的臨界點,而在道德感和善良驅(qū)使下的南希所作出的一系列保護行為便是實現(xiàn)性格平衡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在她看來,奧利弗的不幸是由她一手造成的,若不是自我驅(qū)使下的誘騙,奧利弗早就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因此,她陷入了矛盾和掙扎的境地,企圖通過保護奧利弗的方式實現(xiàn)自我救贖。
3.超我:正直而勇敢
由于自責,南希一次次挺身而出保護奧利弗。當?shù)弥獖W利弗同父異母的兄弟蒙克斯和費金為了財產(chǎn)而密謀對付奧利弗時,她暗中打探他們的計劃并冒著生命危險將這一壞消息告訴羅斯小姐。她深知背叛意味著什么,但還是懷著一絲僥幸選擇回到賽克斯身邊。果不其然,她被賽克斯無情地殺害了。也正是她矛盾的性格將她推入悲劇的深淵。同時,南希的犧牲也促成了結(jié)局的圓滿。由此可見,南希在揭露奧利弗的身世之謎上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根據(jù)弗洛伊德,超我是性格結(jié)構(gòu)中的理想部分,它以良心或無意識的罪惡感形式支配著本我。面對奧利弗的悲慘際遇,超我支配下的善良南希戰(zhàn)勝了本我主導下的邪惡南希。她通過自我犧牲擺脫了掙扎與猶豫的困境,在造福他人的同時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
三、結(jié)論
查爾斯·狄更斯是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一生致力于通過小說來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吃人本質(zhì)并積極尋找辦法擺脫這種困境。同時,他的作品也表達了對下層階級的同情。本文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入手,著重分析了小說中南希的復雜性格及人物形象,探討了造成她悲劇命運的真正原因。南希是當時黑暗社會的犧牲品。作為下層階級的代表,她向往光明的生活卻被無情的黑暗現(xiàn)實所吞沒。這一悲劇無不反映出冰冷的資本主義制度對人性的異化作用。在物質(zhì)崇拜之風盛行的社會,金錢和利益無疑會將人們驅(qū)趕至冷漠、自私的惡性,而同善良的人性漸行漸遠。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弱勢女子本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但是她卻無力抗爭,只能隨波逐流,屈服命運,最終死于情人之手。她的犧牲是對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最有力的控訴。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她自身矛盾的性格也是造成她悲劇命運的另外一個原因。不過,好在最后的結(jié)局是完美的,惡人受到了懲罰,好人也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我們能感受到狄更斯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及他的道德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參考文獻:
[1]]Dickens,Charles.OliverTwist.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1992.print.
[2]譚宗艷.《霧都孤兒》中南希形象研究[J].時代文學,2010(4):69-74.
[3]趙世芬.《霧都孤兒》中的南希形象剖析[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1(6):107-108.
[4]梁永華.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解讀《霧都孤兒》[J].哲學文史研究,2017(1):123.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