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燚 余冰闕 程皓 曾鳴
摘 ?要:九龍村是重慶市黔江區(qū)白石鄉(xiāng)的一個貧困地區(qū),該地區(qū)以農業(yè)為主,基礎設施薄弱,在鄉(xiāng)鎮(zhèn)府“三興戰(zhàn)略”的引導之下“搶抓機遇,調整結構,以桑養(yǎng)蠶,科技興畜,以貿興鎮(zhèn)”逐步走上了脫貧之路;在這條漫長的脫貧之路上,留守兒童教育這個社會性問題也不能夠輕視,正因為九龍村是一個貧困區(qū),經濟發(fā)展較為滯后,年輕人在本地就業(yè)機會少,所以便選擇遠離家鄉(xiāng),出去務工。從而導致勞動力大量外流,村里老人和兒童的人數多,留守兒童問題便日漸顯露,留守兒童在生存、心理、教育等各個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越發(fā)突出,當前,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心理現狀、教育現狀已經是學校工作以及當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脫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1九龍村基本狀況
白石鄉(xiāng)位于黔江西北邊陲,是原黔江縣9個特困鄉(xiāng)之一,而九龍村則是白石鄉(xiāng)下轄的一個村。該村由原九龍1-9組、龍汪村、瓦壙村合并而成(原都屬市級特困村)。教育狀況:現有小學校1所—九龍村小,校園面積2200平方米,現有班級6個,教師10人,在校學生216人?,F有幼兒園1所,在園學齡前兒童35人。
2調研過程
本人和幾位調查者在工作開始之前就仔細規(guī)劃,預測調研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錯誤,無論是在前期的策劃工作還是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周密籌備,都體現了我們精益求精的精神。我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當地小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生活狀況;我們也緊密聯系當地的群眾,與群眾打好良好的關系,讓他們對我們產生良好的印象并且信任我們,以便我們調研活動的順利開展。
主要通過走訪的形式調研,在當地村干部的支持下,我們調研小組各有分工,向當地農民們了解情況,有的對我們滔滔不絕、直言不諱、放下戒心袒露了他們的心聲,但是還有的仍是對我們有所懷疑,對我們的信任不夠,只言片語,我們盡可能地先和村民們談論一些比較家常、熟知的話題,然后再引入我們的調研問題,這樣便能夠讓他們慢慢地放下戒心,說出真實的情況,從而使我們的調研報告更加有價值。
3調研方法
將村干部訪談與和村民群眾調研相結合,既能夠了解當地上級政府部門的規(guī)劃建設,也能夠明白下級群眾的心聲與反映,同時還能檢測政府工作的落實情況以及檢驗其正確性。上下結合,才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九龍村當地留守兒童的狀況。
3.1村干部訪談
當調查者詢問到本村的教育問題的時候,村干部表示,下一代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地。當地干部會籌措資金改善村小的環(huán)境,吸引更加優(yōu)秀的教師資源,保證孩子們能夠上好學。對于留守兒童的問題,村干部表示,九龍村逐漸脫貧的過程中,進行的一些產業(yè)建設會提供就業(yè)機會,這樣也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就業(yè),緩解留守兒童情況。
3.2群眾反映
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村民表示,有一部分留守兒童得到了關注與關愛,貧困學生得到了資助,但是還有很多留守兒童沒有得到關注與重視。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不如人意,安全存在隱患,留守兒童雖然有一定的監(jiān)護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監(jiān)護人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由于年齡、生活等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安全看護;而且發(fā)現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他們往往自卑、缺乏自信、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不開朗。老師找其談話容易掉眼淚,容易對父母產生不理解情緒,自控能力差而且學習效率較低。
4建議
以后將要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注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結合以上的調研情況以及相關的書籍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多給留守兒童一些關愛。作為一名老師,不僅僅是要傳授給他們知識與技能,還應該給他們愛與關懷,教師應從內心去關愛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平日的舉動加倍地關注,時刻與他們談談心,關心他們,讓他們感覺還有人愛,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有助于他們自信心的培養(yǎng)。
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在教師當中形成愛學生,愛教育,會教育的氛圍,推動地區(qū)教育科學穩(wěn)步前行。
在留守兒童面前做好傾聽者的角色。因為留守兒童從小被父母拋下,故他們大多數都比較內向,自卑,敏感。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類似朋友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更加地開朗。
加強對困難子女的保障。很多留守兒童家庭都是因為不夠富裕,所以父母才會外出務工賺錢,加大對其資助,保證孩子們能夠上學。
5調研體會
在開展調研之前可以進行模擬,這樣可以保證調研的時候語言更加流暢,沒有語言障礙,不會產生一時沒有話說的尷尬場面。
參加調研的時候要穿好工作服或佩戴好工作證,交談之前就應該表明自己的身份,這樣能夠給談話者一種安全感,會讓談話者更加信任,同時也不至于會遠離調研的話題。
在進行走訪調研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有禮貌,言語溫和,也許你的一個小小的不禮貌行為就會拉遠與談話者之間的距離,不利于調研工作的開展。
剛開始調研時可以先以家常話來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盡量不要使用干澀難懂的學術語,盡量口語化,否則容易出現被訪問者不知如何作答、不明白調研的內容的情況,不利于接下來話題的展開。
6調研感悟
農村的經濟發(fā)展與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熱點問題,當地政府一定要積極出臺各類政策,與人民群眾保持良好的關系,做到“官民一家”,這樣更有利于農村問題的解決。莫要做事三心二意,半途放棄,這樣反而會功虧一簣。而對于今后將要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的我們,這次對于鄉(xiāng)村的調研活動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不僅讓我們提前步入了社會,有利于畢業(yè)后盡快適應社會,同時也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留守兒童的情況,由于留守兒童大多數都存在于鄉(xiāng)村,也就是以后我們要面對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也將是留守兒童。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帶給他們溫暖、打開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茁壯、健康地成長,不但關心他們的學習,更應當關注他們的心理。也許這條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但是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應當盡心盡力、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做到問心無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我們要想自己教育好孩子就應當愛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他們很少感受到的愛,做好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思想道德進步的引導者以及生活的保護者。
參考文獻
[1] ?潘璐 ?葉靜忠·農村留守兒童研究綜述·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6月第26卷第2期
[2] ?阮梅 ·世紀之痛-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3] ?徐群 ?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chuàng)建和諧新農村[J]現代農業(yè)科學技術,2007(11):1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