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際科學期刊封面“中國元素”美感傳播初探

2019-09-10 00:18崔之進姚曉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9年3期
關鍵詞:中國元素科學

崔之進 姚曉

摘 要:在視覺符號視閾下,以“中國元素”的固有形象表征體系、藝術觀念表征體系、思想意識形態(tài)表征體系作為媒介;以藝術的方式傳播科學原理,研究科學期刊封面承載、傳播中華文化精神,衍生具有審美意味的視覺表現(xiàn)形式。

關鍵詞:“中國元素”;科學期刊;科學

中圖分類號:J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19)03-0075-05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19.03.013

Abstract:Based on visual symbols, this essay studies “Chinese elements” as the media from its representation systems of three aspects: its inherent images, artistic concepts and ideology.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transmission of scientific theories with artistic means by studying how the covers of scientific journals carry and disseminate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and thus to generate a new visual expression with aesthetic implications.

Key words:“Chinese elements”; scientific journals; beauty of science

2008年,北京在舉辦奧運會開幕式時的“中國元素”,作為在全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視覺符號,開啟全世界對“中國元素”的探秘之旅。“中國元素運用的廣泛流行,折射了中國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Sheth,2011; Wang & Lin,2009) 的地位提升”[1]?!爸袊亍笔侵哺谥袊臍v史文化土壤,反映人文精神、歷史情懷,并且體現(xiàn)中國人對本國文化認同感的符號,它具有約定俗成、中華民族感應性的特性?!艾F(xiàn)代的設計師在進行作品設計時,為了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大量采用了中國元素,以此保證作品文化價值得到快速提升?!盵2]“中國元素”既是審美形式,也是文化精神;既是符號,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最高層次的能指集合;既是在全球的傳播語言,也是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圖騰。

“在科學與藝術趨向合流的當代,科學期刊封面的圖形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中國的科學期刊封面在設計中,應借鑒西方先進的理論,結合中華民族的哲學辯證觀點、民族智慧,創(chuàng)作出有意義的、本土化與國際化交相輝映的封面作品,進而推動科學期刊封面圖像形成國際市場競爭力。”[3] 因此,從符號學、跨學科傳播學角度研究科學期刊封面的“中國元素”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國際、國內學界對于中國元素在科技期刊封面中的應用關注度不高,這正為本文的研究打開了一扇門。研究世界頂級科技期刊封面中的中國元素的問題,只是表層原因,深層次是為了研究中國科技如何通過媒介傳播平臺,強勢輸入國際市場,同時傳達中國文化精神。這個問題的研究對如何提高中國元素的藝術性;以及在世界范圍內,以文化藝術的途徑,有效傳播中國科技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盵4]本文以藝術學、符號學、跨學科傳播學等理論為基礎,以“中國元素”符號闡釋當代中國文化精神、拓展科技傳播的國際視野為內容,結合期刊封面設計的藝術特征,總結“中國元素”在科學期刊封面?zhèn)鞑デ把乜茖W成果的運用規(guī)律,為促進我國科學期刊封面的發(fā)展,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科學技術,提供建設策略。

一、“中國元素”的內涵與外延

“元素”一詞來自于化學領域,為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中國元素”這一語匯的正式使用來自中國廣告界:中國廣告協(xié)會在2006年主辦的“中國元素國際創(chuàng)新大賽”時提出:創(chuàng)新“中國元素”的應用,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復興中華文化、重建民族自信心。同年,文化部提出:凝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體現(xiàn)中華民族氣質、體現(xiàn)國家尊嚴的,并被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形象符號為“中國元素”。在科學期刊封面設計中應用“中國元素”的設計方式,既是表達藝術個性之美,也是傳播科學技術還能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是一舉多得的做法。

一是“中國元素”固有形象符號表征體系:故宮、長城、古代建設、人種、氣候、人物、景觀、色彩等;

二是“中國元素”藝術觀念表征體系:中國文字、中國書法、戲劇、民俗藝術、民間工藝、中醫(yī)藥、民族服飾、織錦刺繡、表花瓷等;

三是“中國元素”思想意識形態(tài)表征體系:中國奧運精神、航天精神、企業(yè)品牌文化、文觀念、道德觀念、價值體系、科技倫理等

二、 前沿科學成果中的中國元素示例

(一)中國長城

2015年3月5日出版的 “Cell Stem Cell”期刊封面圖片(圖1)以中國的長城為母題,闡釋m6A在mRNA序列上的形成過程。圖片以火焰象征m6A,以烽火臺象征腺苷酸(A),以木柴象征microRNA,闡釋中國科學院周琪教授課題組繪制出的小鼠胚胎干細胞 (ESC)等修飾圖譜。設計者以代表中國古代文化、軍事結晶的長城形象,結合科學原理闡釋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m6A修飾在多能與分化的細胞系間的分布差異,發(fā)生在一些決定細胞特異分化的RNA分子上的細胞類型特異的m6A修飾。

“中國長城”形象和科學概念結合的符號,成為能指與所指形成的符號系統(tǒng),在這層系統(tǒng)中需要投入共享的文化代碼:民族的、文化的、審美的概念,才能產生意義?!爸袊亍笔且环N易被識別和認同的文化形式。將“元素” 能指與“中國”所指確立為直接應對的關系,不僅降低創(chuàng)作者建構符號的風險,還可幫助受眾消除符號解析的難度,從而形成易于被受眾接受的“元素主義”思維方式。將“中國長城”的場景、中國典型的建筑作為符號形象,與科學概念結合,能夠在傳播系統(tǒng)中產生更深遠的意義,體現(xiàn)科學形象的審美價值。

(二)中國多漿帆船

2013年4月4日發(fā)表的 “Cell Stem Cell”期刊封面(圖2)為:多漿的中國古代帆船在浩瀚的海洋航行,探求寶藏的路線圖。封面闡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帆船代表細胞內的動力和調控網絡;帆代表DNA的動態(tài)修飾;漿代表轉錄因子;島嶼代表到達寶藏的各種障礙;寶藏代表多能狀態(tài),到達“寶藏”藏匿處的航線有很多條,帆船如果能在瞭望塔 (代表Tet1) 的控制下行駛,會更加快捷與安全。

(三)中國神話傳說

2016年2月4日出版的 “Cell Stem Cell”期刊封面(圖3)描繪的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后羿射日。封面中勇于射日的后羿形象象征小鼠染色體12qF1上的哺乳動物印記基因;后羿所站的地面寓意造血干細胞,其中緊握的弓箭寓意一段雙螺旋miRNA,太陽代表線粒體。封面圖片以生動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為線索,在傳播科技前沿的過程中,闡釋基因原理,生動且具有視覺沖擊力。

2015年5月11日出版的“Cancer Cell”封面圖片(圖4)為“俺老孫來啦”——中國人熟知,尤為孩子們喜愛的《西游記》中,孫悟空練就火眼金睛的故事。此期封面采用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傳說中的故事人物與經典橋段——孫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生日宴會的蟠桃,而被八卦爐中的三昧真火燒煉四十九天。圖片中的孫悟空形象代表因缺失LKB1,而變成可塑性極強的肺腺癌。闡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季紅斌研究組的研究成果:LKB1失活引起氧化還原失衡,這對調節(jié)非小細胞肺癌可塑性及治療反應起重要作用。此成果研究為研究人類肺癌的發(fā)病機理提供新的視角,對肺癌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蘇州雙面刺繡

蘇州大學紀順俊、徐小平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發(fā)表于著名化學期刊2017年19期Green Chemistry(圖5)。設計師在期刊封面上以蘇州雙面刺繡為靈感來源,在封面左側安置兩方草書“蘇州”、隸書“硒”的印章,以此表明論文的出生地為中國蘇州。設計師將化學元素融于金魚、水草、湖石之中,湖石代表反應物5-胺-1,2,4-硒二唑化合物。圖中三條金魚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反應原料,金魚吐出的氣泡代表氧化劑氧氣,與反應進行的驅動力。由此,體現(xiàn)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中間的紅色化學結構為DIPEA(N,N-二異丙基乙基胺),形似一只躲避金魚捕食,藏于水草之中的小蝦。封面設計既具古典風情,又以審美的方式,體現(xiàn)了人文和科學的融合。

在本期封面圖像中表現(xiàn)的“中國元素”視覺符號為:蘇州傳統(tǒng)雙面刺繡,以及由此形式衍生的、具有吉祥意味的“年年有余(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躍動的金魚折射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存哲學。此期封面設計成功地體現(xiàn)中國藝術象征的美學精神,讓受眾在“可游、可觀”的方寸之間,體悟科學技術的傳播之趣。

(五)青花瓷與四合院

復旦大學李振華、王華冬課題組研究非官能化烯烴的去金屬氫化的反應成果,以封底論文發(fā)表于2013年29期Angew. Chem. Int. Ed.(圖6)。課題組在HB(C6F5)2催化非官能化烯烴的氫化和以硼烷為媒介的σ鏈復分解反應機理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高濃度的路易斯酸的硼氫化物HB(C6F5)2被當做催化劑應用,在此催化反應中,環(huán)狀烯烴在路易斯酸HB(C6F5)2活化下,生成活潑的烷基硼烷中間體,進一步與氫氣作用,經歷關鍵四元環(huán)的過渡態(tài)——就像封面圖中呈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民居四合院一樣,隨后發(fā)生σ鏈復分解得到氫化還原的產物。封面圖片以中國傳統(tǒng)素胚勾勒出的青花瓷,360度環(huán)繞在四合院周邊,藝術風格清新淡雅,審美風尚古色古香。這期封面讓受眾通過科學期刊封面,欣賞到古樸雅致的“中國元素”之外,產生探究科學原理傳播的興趣。

三、科學美感視覺傳播的思考

“科學美感與科學思維的結合,本身就構成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形式——科學美感思維”。[5]很多科學家在研究時,將審美體驗與繪畫、音樂等藝術門類相結合,例如達爾文認為:熱帶植物像一幅美麗的圖像?!翱茖W美與藝術美在本質上是統(tǒng)一和一致的。一個不證自明的推斷即是:如果把科學美孤立來看,反而會削弱這種美的力度和分量。”[6]

(一)藝術美與科學美

科學與藝術是一枚雙生蓮、并蒂花。“現(xiàn)代科學本身的進步已促使科學理性和自省功能不斷增強,并有效架構起物質與意識,元素與結構,現(xiàn)象與意義間的溝通之橋。人文學者,特別是美學研究者已意識到,一些科學理論已實際成為20世紀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導源。”[6]以哲學的方式,取消二者的邊界之爭是原初的設想?!皥孕趴茖W的美學特征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科學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揭示這種美,這是具有高度理論形態(tài)的科學得以創(chuàng)立的基礎。自覺地選擇和利用科學的美學特征是實行科學大綜合、建立科學理論的最為關鍵的因素”。[7]如果抓不住事物與事物本質,即便以藝術作品作為媒介,也只能停留于認識的初級階段。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主體性被無限放大后產生危機:沒有信仰,沒有約束,沒有界限,沒有敬畏,由此產出時代的危機,即事物缺乏本質意義,好比剝洋蔥,剝了一層又一層,落到最后還是一個“空”。除去自然主義,援引中國道家的自然精神是解決方案之一,以科技美與藝術美解救科學,去衍生具有審美傾向的科學表現(xiàn)形式,正如上文中提及的以具有審美形態(tài)的圖形存在于科學封面之中,進行科學美的傳播,是科學與藝術合二為一走勢的一個當代維度。

(二)具有“中國味兒”的科學美感傳播

海德格爾認為:藝術作品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把“存在”引進,“裝置”在里面。例如,梵高畫的鞋,就是一位農民的存在世界的設置,保持在鞋子里面。在科學期刊封面中,就是一位藝術家(科學家),將他的成果存在封面的設置,保存在封面里面。目前很多世界頂級科學期刊的封面傾向于以具有“中國味兒”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科學美。有禪味的“中國元素”將藝術與科學這對看似長期對抗的概念連接在一起??茖W期刊封面展現(xiàn)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科學如何在人文的環(huán)境中,進行信息傳達、精神傳播的文化?!跋驀H頂級科技期刊學習,為我國科技期刊的封面設計找到建設方案,將我國的民族元素與國際化趨勢結合,提高中國科技期刊封面的藝術審美功能,推動我國的科技成果在世界廣泛傳播,這是增強我國科技期刊的競爭力,并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8] 以藝術的方式傳播科學原理,是人類思考真理的出發(fā)點,是真理發(fā)生的原初方式。

(三)科學美感對視覺傳播的影響

“中國元素”在科學期刊封面設計中的創(chuàng)意深度、設計技巧都處于初級階段?!爸袊氐乃季S模式是:根據約定俗成和差異化原則,將紛繁復雜的中國文化現(xiàn)象不斷細化為最基本的元素,并將之視為中國文化特性的集中體現(xiàn)和典型代表”[9]。科學是理性的,藝術是感性的,用感性的藝術方式去表達科學原理,是體現(xiàn)和傳播藝術美與科技美融合的最好的方式。“中國元素”在藝術形式和內容上,對科學期刊封面的創(chuàng)作起著積極的傳播作用?!坝卯敶木哂兄袊厣脑胤杹肀憩F(xiàn)當代國人的精神文明,這也是今后廣告設計的一個趨勢。我們不僅要溫故,還要知新。社會的發(fā)展,必然衍生出眾多的時代產品,用當代視覺符號表現(xiàn)當代精神生活,更使消費者感覺親切、實用。”[10]西方的藝術史是一部有視覺形象的思想史,設計是藝術中的一個門類,封面設計在橫向組合的方向,產生科學傳播的邏輯意義,同時產生隱喻、聯(lián)想與象征意義。在這個范疇內,“中國元素”符號,通過橫向組合和縱向聚合后,產生內涵和象征意義,并形象地履行意識形態(tài)與科學傳播功能。

“科學工作者對大量創(chuàng)造性組合進行鑒別和選擇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科學美感。原蘇聯(lián)學者A.B.古雪加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他指出:科學工作者心理的無意識成分和研究者思維的美學因素應引起現(xiàn)代美學的關注,而創(chuàng)造性才華的培養(yǎng)乃屬于藝術的范圍?!盵5]以視覺符號視閾研究承載復興中華文化,重新審視“中國元素”在科學期刊封面上的文化要素、影響及其效果和發(fā)展趨勢,對我國推出全球知名的科學期刊品牌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何佳訊,吳漪,謝潤琦. 中國元素是否有效: 全球品牌全球本土化戰(zhàn)略的消費者態(tài)度研究——基于刻板印象一致性視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5).

[2] 高晟. 試論中國元素在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中的應用問題[J].藝術科技,2017(07).

[3] 崔之進. 魯賓之杯——格式塔理論在科學期刊封面中的應用[J].編輯之友,2016(09).

[4] 崔之進. 頂級科技期刊封面的中國元素研究[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 (02).

[5] 魯興啟,王琴.科學創(chuàng)造中的科學美感[J].科技導報,2003(04).

[6] 彭永東. 科學審美與科技傳播芻議[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05).

[7] 金福凱,張祖貴. 論科學美對科學理論發(fā)展的推動作用[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1).

[8] 崔之進. 世界頂級科技期刊封面藝術學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02).

[9] 曾軍.上海世博的中國元素與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J].學術界, 2010(07).

[10] 崔莉萍. 從中國元素到中國精神——關于中國元素在當前廣告設計中應用的思考[J].藝術百家,2010(02).

(責任編輯:涂 艷 楊 飛)

猜你喜歡
中國元素科學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大魚海棠》《大圣歸來》的成功對動畫基礎教學的幾點啟示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風”
服裝設計中的中國元素研究
中國元素在城市空間中的運用研究
科學拔牙
衰落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