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存
親歷事常人情,有真情見自我,有故事有描寫,有曲折有細節(jié),好讀易學(xué),生活味道濃厚,言淺意深,手法簡明,比起多少空洞的作文理論書更易于引導(dǎo)學(xué)生讀以致用——這就是楊絳先生帶有傳記性質(zhì)的散文《我們仨》,對寫好記敘文大有裨益。
讓我們先舉幾個書中實例給以說明。
[片段一][學(xué)習(xí)如何把事情說清楚]
鐘書常自嘆“拙手笨腳”。我只知道他不會打蝴蝶結(jié),分不清左腳右腳,拿筷子只會像小孩兒那樣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樣的笨,怎樣的拙。
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個門牙。他是一人出門的,下公共汽車未及站穩(wěn),車就開了。他臉朝地摔一大跤。……鐘書摔了跤,自己又走回來,用大手絹捂著嘴。手絹上全是鮮血,抖開手絹,落下半枚斷牙,滿口鮮血。我急得不知怎樣能把斷牙續(xù)上。幸同寓都是醫(yī)生,他們教我陪鐘書趕快找牙醫(yī),拔去斷牙,然后再鑲假牙。(第三部一P68)
短短215字,先總后分,分而后總(怎樣的笨,怎樣的拙);再輔以具體事件(磕掉大半個門牙)加以詳細說明,敘事中巧設(shè)懸念(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同時運用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用大手絹捂著嘴),還有襯托手法(我急得不知怎樣),一代大學(xué)者錢鐘書在生活上如何“拙手笨腳”,便已躍然紙面,刻進讀者腦海之中。后面再讀到作者住院時錢先生怎么樣“做壞事”,比如“打翻了墨水瓶”“把臺燈砸了”“把門軸弄壞了”(第三部三),搬入小紅樓怎樣忙著“去掃那堆陳年積土”(第三部十三)等事件,便已似曾相識而不覺意外。
怎樣將一件事說得有條有理而重點突出,講得條分縷析而不瑣碎,是寫好記敘文的基本功。在《我們仨》中這樣的生活剪影和場景片段比比皆是,尤其是第三部分所講述的故事——記錄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xué)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去世的家庭坎坷歷程。初學(xué)記敘文寫作,多讀讀這部分內(nèi)容,定會勝過許多枯燥的說教,悟得寫作真諦。
[片段二][學(xué)習(xí)如何把事情說生動]
動物園也是我們喜愛的地方。一九三四年春,我在清華讀書,鐘書北來,我曾帶他同游。園內(nèi)最幽靜的一隅有幾間小屋,窗前有一棵松樹,一灣流水。鐘書很看中這幾間小屋,愿得以為家。
我們很欣賞動物園里的一對小熊貓。它們安靜地并坐窗口,同看游人,不像別的小動物在籠中來回來去跑。熊很聰明,喝水用爪子掬水喝,近似人的喝法。更聰明的是聰明不外露的大象。有公母兩頭大象隔著半片墻分別由鐵鏈拴住。公象只耐心地搖晃著身軀,搖晃著腦袋,站定原地運動;拴就拴,反正一步不挪。母象會用鼻子把拴住前腳的鐵圈脫下,然后把長鼻子靠在圍欄上,滿臉得意地笑。飼養(yǎng)員發(fā)現(xiàn)它脫下鐵圈,就再給套上。它并不反抗,但一會兒又脫下了,好像故意在逗飼養(yǎng)員呢。我們最佩服這兩頭大象。
犀牛厭游客,會向游客射尿;尿很臭而且射得很遠,游客只好回避。河馬最丑,半天也不肯浮出水面。孔雀在春天??祥_屏。鐘書“格物致知”,發(fā)現(xiàn)孔雀開屏并不是炫耀它那金碧輝煌的彩屏,不過是掀起尾巴,向雌孔雀露出后部??磥碜羁蓱z的是囚在鳥籠內(nèi)不能展翅的大鳥。大熊貓顯然最舒服,住的房子也最講究,門前最擁擠。我們并不羨慕大熊貓。猴子最快樂,可是我們對猴子興趣不大。
看動物吃東西很有趣。獅子喂肉之前,得把同籠的分開,因為獅子見了肉就不顧夫妻情分。豬類動物吃花生,連皮帶殼;熊吐出殼兒帶皮吃;猴子剝了殼還捻去皮??墒谴笙笫衬c粗,飼養(yǎng)員喂大象,大團的糧食、整只的蘋果、整條的蘿卜、連皮的香蕉,都一口吞之??墒撬约哼M食卻很精細,吃稻草,先從大捆稻草中拈出一小束,拍打干凈,筑筑整齊,才送入口中。我們斷不定最聰明的是靈活的猴子還是笨重的大象。我們愛大象。(第三部十一P129-130)
此片段共677字。如果給這段文字加個題目如《樂游動物園》,不就是一篇優(yōu)秀記敘文嗎?不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一應(yīng)俱全,而且敘事順序清晰可辨,先寫動物在游人面前的種種特異表現(xiàn),繼而寫動物吃東西之趣,結(jié)構(gòu)上鮮明的首尾呼應(yīng),而且采用插敘手法,追述十余年前動物園內(nèi)的情景,自然沒有平鋪直敘的不足;隨后寫觀賞到的園內(nèi)動物,寥寥數(shù)筆便抓住了其主要特點,描寫有詳有略,對比鮮明,但無不涉筆成趣,尤其是對大象的描寫,聰明可愛又含而不露,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但是這種情感傾向絕不多說,只在最后一句“我們愛大象”表明自己的喜好,蜻蜓點水卻力透紙背,何其簡捷明快,含蓄雋永而耐人尋味!對于那些傾向于在作文中動輒愛發(fā)一通抒情議論的寫法,楊絳先生的描寫顯然是不可多得的借鑒范例。須知,在記敘文中,比起不加克制的排比抒情,此類點到為止的寫作方法,顯然更能突出“記敘”的分量而具有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的效果。
記敘文如何寫得生動有趣,如何在具體事件中寫出人或物的個性特征與精神風(fēng)貌,是最能顯示寫作者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注意仔細觀察生活,用心發(fā)現(xiàn)理趣,還得有點錢鐘書先生“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更不可缺少的是楊絳先生那種含而不露點到即止的文字駕馭能力??此茻o陰無晴,平平淡淡,然而平淡不是貧乏,在楊絳筆下,干凈明晰的語言常常含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段覀冐怼敷w現(xiàn)出的這種沉定簡潔的語言風(fēng)格,恰如中國小說學(xué)會副秘書長盧翎所評:“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芍^‘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睂懽饔洈⑿陨⑽?,達到如此境界方為上層。
[片段三][學(xué)習(xí)如何讓事情感動人]
我抬頭忽見阿圓從斜坡上走來,很輕健。她穩(wěn)步走過跳板,走入船艙。她溫軟親熱地叫了一聲“娘”,然后挨著我坐下,叫一聲“爸爸”。
鐘書睜開眼,睜大了眼睛,看著她,看著她,然后對我說:“叫阿圓回去。”
阿圓笑瞇瞇地說:“我已經(jīng)好了,我的病完全好了,爸爸……”
鐘書仍對我說:“叫阿圓回去,回家去?!?/p>
我一手摟著阿圓,一面笑說:“我叫她回三里河去看家?!蔽倚南雺羰欠吹模A回來了,可以陪我來來往往看望爸爸了。
鐘書說:“回到她自己家里去。”
“嗯,回西石槽去,和他們熱鬧熱鬧?!?/p>
“西石槽究竟也不是她的家。叫她回到她自己家里去。”
阿圓清澈的眼睛里,泛出了鮮花一樣的微笑。她說:“是的,爸爸,我就回去了?!?/p>
太陽已照進船頭,我站起身,阿圓也站起身。我說:“該走了,明天見!”
阿圓說:“爸爸,好好休息?!?/p>
她先過跳板,我隨后也走上斜坡。我仿佛從夢魘中醒來。阿圓病好了!阿圓回來了!
她拉我走上驛道,陪我往回走了幾步。她扶著我說:“娘,你曾經(jīng)有一個女兒,現(xiàn)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里去。娘……娘……”
她鮮花般的笑容還在我眼前,她溫軟親熱的一聲聲“娘”還在我耳邊,但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沒有了。就在這一瞬間,我也完全省悟了。
我防止跌倒,一手扶住旁邊的柳樹,四下里觀看,一面低聲說:“圓圓,阿圓,你走好,帶著爸爸媽媽的祝?;厝??!蔽倚纳仙w滿了一只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
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fēng),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污物都洗干凈了。我一手抓緊裂口,另一手壓在上面護著,覺得惡心頭暈,生怕倒在驛道上,踉踉蹌蹌,奔回客棧,跨進門,店家正要上閂。
我上樓倒在床上,抱著滿腔滿腹的痛變了一個痛夢?!?/p>
我睜眼身在客棧。我的心已結(jié)成一個疙疙瘩瘩的硬塊,居然還能按規(guī)律勻勻地跳動。每跳一跳,就牽扯著肚腸一起痛。阿圓已經(jīng)不在了,我變了夢也無從找到她;我也疲勞得無力變夢了。(第一部三P47-49)
這段文字出自《我們仨》的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三)“古驛道上相失”,以夢的形式來寫錢媛病逝(錢媛于1997年3月4日病逝,錢鐘書于1998年12月19日病逝),有人物對話,有心理活動,還有隱喻象征手法。這部分也是書中較為難懂的地方,因為作者采用了夢境的方式。其中錢鐘書被一輛黑車接走其實是去北京醫(yī)院;開會即住院;船,是病房,號頭311即房間號;客棧指三里河寓所。在船上一天天漂移,是指錢鐘書一天天走向人生終點;探視時太陽照在前艙就得離開,其實是作者每天上午探視,下午回家做彼此的食糧;作者每晚在客棧做的夢,正是錢媛和她通電話講述的實際情況。寫到女兒錢媛的離去,作者采用了曲筆加比喻的手法,說自己的心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
母親的心碎是什么樣子?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一個痛失愛女的母親會如何痛徹心扉?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哀會讓一個83歲的老人怎樣的悲痛欲絕?——讀這部分滿含傷痛充滿悲情的文字,筆者內(nèi)心受到了強大震撼,情不自禁去撫摸自己的胸口,心緒久久不能平靜。究其原因,除了事件本身的力量,文字上這樣的表達效果顯然還與作者飽含悲情的敘述語言及采取夢境的表達方式是分不開的。
而這種夢境的表達方式其實是一種敘事的全能視角,自有其靈活性和深刻的感人力量。因為以情感人向來是記敘文寫作的內(nèi)在要求,尤其是寫人記事的文字,如果能寫到讀者的心里去,不管選擇寫什么內(nèi)容,作文也就基本成功了。對于記敘文而言,采用夢境的形式講述則更為靈活自由,往往能收到以情感人的效果。整體看,在《我們仨》的第一部分,作者記下的就是自己做過多次的夢,夢中一同散步的錢鐘書忽然不見了,“四顧尋找,不見他的影蹤”,攔下一輛黃包車卻“怎么也說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以此來表現(xiàn)“我們倆都老了”這一題意,自然貼切,又不乏巧妙深刻,由此再進一步引出下面的“萬里長夢”(指錢鐘書住院共計1600天),順理成章,抓人心境。
相對有些同學(xué)動輒讓“丁零零”的鬧鐘聲拉回現(xiàn)實來的“醒夢”作法,《我們仨》的寫法顯然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而耐人琢磨,當(dāng)然值得品味學(xué)習(xí)。
記敘文是要求考生務(wù)必會寫的主要文體之一,它是一種以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事物為反映對象的記敘性文體,說白了無非就是“寫人(物)記事講故事”,如何寫出人物的鮮明面貌,怎樣講故事更生動有趣,如何寫出事情的曲折起伏而避免平鋪直敘,是讓記敘文“規(guī)范”的關(guān)鍵。所謂考場規(guī)范記敘文,簡而言之,就是圍繞某事并把事情的過程講清楚,從而使讀者從中得出一些生活啟示,獲得一點人生啟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有生活不一定會作文,還需要有點理論指導(dǎo)與寫作借鑒。
盡管《我們仨》屬于散文筆法,但從上述實例不難看出其對記敘文寫作的超強借鑒意義,而這樣的語段在書中俯拾即是,學(xué)生只要讀進去,獲益遠比空洞的理論講說要大得多,也比干巴巴的條條框框見效得快。至于寫好記敘文應(yīng)體現(xiàn)的寫作技法,比如扣題謹嚴、選材得當(dāng)、有詳有略、細節(jié)典型、曲折有致、過渡自然、手法靈活、以情感人、語言生動等等具體作法,書中隨處可遇。
魯迅先生在其雜文《不應(yīng)該怎么寫》中談及“應(yīng)該怎樣寫”時教導(dǎo)我們應(yīng)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因為,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yīng)該怎樣寫,楊絳先生無疑是大作家之列。另外,從倡導(dǎo)整本書閱讀的新課程理念講,如何寫好記敘文,或者說怎樣教中學(xué)生寫好記敘文,筆者以為,不妨引導(dǎo)學(xué)生深入讀讀《我們仨》,從中學(xué)點寫作技法!
(責(zé)任編輯 / 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