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笑
摘 要:顧繡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其文化價值不言而喻,保護并傳承發(fā)展顧繡這一民族文化是一項重要工作。文章通過對顧繡的發(fā)展歷程和自身特色分析,結合當今消費市場的特點以及顧繡和當今市場的矛盾,對顧繡現(xiàn)今的存在形式進行研究,提出顧繡新的創(chuàng)作方向,為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更多思路。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手工藝品;顧繡;傳承與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52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2346(2019)04-0087-05
日本工藝大師柳宗悅認為,傳統(tǒng)工藝可分為3類:貴族的工藝、個人的工藝、民眾的工藝。[1]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品同樣適用于這3個類別。目前,傳統(tǒng)手工藝品市場并不樂觀,在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為了文化的延續(xù),顧繡這一傳統(tǒng)手工藝,除了作為文化載體存于當今,更應朝著經濟載體活躍于當今市場。
1? ? 顧繡發(fā)展歷程
1.1? ? 顧繡的起源與興盛
顧繡又名“露香園顧繡”,[2]是漢族傳統(tǒng)刺繡工藝之一,畫繡的典型代表。顧繡因起源于明末嘉靖年間松江地區(qū)的顧名世家而得名。據傳顧繡繡法出自皇宮大內,顧家先后出現(xiàn)了繆氏、韓希孟和顧蘭玉等顧繡名手。顧繡最先由顧匯海之妾繆氏發(fā)起,姜紹書《無聲史詩》中對此有記載:“上海顧匯海之妾,刺繡極巧。所繡人物……此顧繡之始也。”起初顧繡主要流傳于文人墨客、上流階層,作為藝術交流或互贈的禮物而存在。后因韓希孟的作品,而使顧繡成為皇室貴族的御用繡品。韓希孟為顧壽潛之妻。顧壽潛曾向董其昌學習繪畫技法,因受其影響,韓希孟的刺繡作品也深受董其昌畫派的影響。加之韓希孟自己對于自然界極高的敏感度和刺繡藝術上的悟性,故創(chuàng)作出的繡品無不令人驚嘆。自然界生命的靈動、精妙的繪畫技巧、熟練的刺繡技術,在韓希孟刺繡作品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畫與繡的結合中,作品盡顯婉約、清淡的特點,刺繡的藝術內涵也由此得到顯著提高。顧繡一度被當作宮廷貢品,為皇室享用。后因顧氏家族家道中落,為維持生計,顧匯海孫女顧蘭玉開始設帳授徒,以刺繡謀生。也是由此,顧繡“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廣傳于民間的工藝品。[3]
1.2? ? 顧繡的衰落
在歷經興盛期后,顧繡開始漸漸衰微。當時江南一帶民間繡品無不以顧繡為標榜,很多繡莊都會冠以“顧繡莊”之名,但其實大多與顧繡并無關系。在高仿顧繡泛濫的狀況下,顧繡精髓盡失。晚期顧繡在選材、用色、針法等方面都與早期顧繡大相徑庭。市面上流傳的繡品出現(xiàn)了粗制濫造的情況。[4]為迎合大眾,顧繡從起初的繡畫到后來的繡衣裙等,從高貴的宮廷走向集市,從雅致走向粗糙,從起初的巧奪天工到后來的敷衍了事,再加上蘇繡的再一次崛起,顧繡的衰微便成了必然趨勢。
1.3? ? 顧繡現(xiàn)今狀況
顧繡自從2006年5月20日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得到了各方的重視。顧繡研究者也逐漸增多。2007年,國家文化部確定戴明教老人為顧繡的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上海博物館舉辦了為期2個月的顧繡展,這一活動讓廣大市民,尤其是顧繡愛好者有了進一步了解顧繡的機會。[5]2017年,錢月芳老人的《藝心品鑒――錢月芳顧繡作品集》出版。松江文化館也將顧繡作為重點傳承發(fā)展對象,在顧繡工作者、顧繡創(chuàng)作、顧繡推廣等方面都作出了相應的努力。除此之外,松江文廣局也在嘗試與某些學校合作,開辦顧繡興趣班、研究班等,讓學生們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感受顧繡的魅力,也算是推廣顧繡的一種途徑。
2? ? 顧繡與當今市場的“矛盾”
雖然傳統(tǒng)手工藝逐漸受到關注,但仍不足以支撐一個技藝或是產品的長期生存。將顧繡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才是對顧繡確實有效的保護方式。但高雅藝術品轉化為商品投入市場,其中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
2.1? ? 市場需求與產品供給的矛盾
傳統(tǒng)民間工藝多為手工生產,生產周期較長。粗略統(tǒng)計,顧繡興盛百年時間,傳世作品不到200件,可見制作顧繡精品的難度之大。傳統(tǒng)顧繡尺幅大多在30*30cm以上,完成一件顧繡作品至少需要3~4個月。在當今快節(jié)奏社會生活中,這種制作周期顯然是不適合大眾市場的。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行業(yè)約72%是私營企業(yè),中國民間手工藝品行業(yè)中的小型企業(yè)數量占比更是高達84.3%,[6]傳統(tǒng)手工藝幾乎沒有大規(guī)模企業(yè),而是以個人工作室和家庭作坊為主,這就導致產品數量極為受限。于顧繡而言,供給問題更為嚴峻。刺繡本就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的工作,而顧繡對手藝人要求更高,除了有必需的刺繡功底,還要有繪畫功力,同時也需要一定的美術鑒賞能力,這就使得合格的顧繡工作者屈指可數。供給產品數量上的稀缺性,使得顧繡難以滿足廣大的市場需求,這極大地制約了顧繡的“活態(tài)傳承”。
2.2? ? 消費者期待值與產品價格的矛盾
生產成本和溢價兩方面構成了商品價格。很多傳統(tǒng)手工藝的生產成本逐年上漲。[7]傳統(tǒng)手工藝的文化附加值是溢價的決定要素。[8]在需求方,大多消費者對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詳細造價并不了解,且缺乏對傳統(tǒng)手工藝品真假辨識能力,市場上又有大量近似的工藝替代品可以選擇,這就導致消費者有能力且愿意支付的價格與供給方的定價有很大落差。可見,供求雙方對傳統(tǒng)手工藝品價值感知的不同造成了價格層面上的供需矛盾。
以裝飾畫這一類別來說,當今市面上裝飾畫種類繁多,且大多成本不算高。而顧繡人工成本過高,單是價格就限定了受眾范圍。在淘寶銷售網上,一幅65*295cm顧繡作品,無裝裱,售價138000元。且不論作品本身的質量如何,只看價格就讓大多數潛在顧客望而卻步;而其它裝飾畫,與上述顧繡作品類似題材,尺幅70*230cm,裝裱完好,售價僅1224元。此外,傳統(tǒng)手工藝市場上的供求雙方都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因為供給方可以持續(xù)縮小產量,不斷提升單品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9]需求方可以選擇購買其他性價比高的產品,因為傳統(tǒng)工藝品已經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并不固定。所謂“優(yōu)勝劣汰”不過是一種需要與被需要的關系在維持著。隨著市場上工業(yè)化批量生產的商品越來越多,這些價格低廉且實用的產品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擠占了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生存空間。[10]合理定價是顧繡市場推廣的另一大問題。
2.3? ? 市場需求與產品形式的矛盾
社會在進步,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實用價值在當代生活中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從目前來看,顧繡主要作為觀賞性藝術品。除去博物館作為歷史藝術研究用的存放作品外,另外就是創(chuàng)作出新的顧繡作品作為禮品用于外交活動。顧繡的特點限定了其存在方式,作為裝飾畫進行市場推廣,并無優(yōu)勢。要在“萬花筒”般的市場中生存下去,顧繡的產品形式必然需要創(chuàng)新。除了產品本身的形式,產品傳達的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點。消費者往往會因為某種“情懷”而進行消費。顧繡這種“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更是需要一個合適的信息傳達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物件的“美”。構建便捷和完善的產品信息渠道、購買渠道和能感知到手工藝文化附加值的參與渠道,是增加顧繡產品的需求者和潛在消費者的有效途徑。[11]
3? ? 顧繡商品形式研究
與顧繡工作者沈麗莉老師的交談得知,顧繡的繡畫結合,畫的部分所用顏料是國畫顏料,不可遇水。且繡布多選絲綢類光澤度較高、質地柔軟細膩的面料,繡線也是絲線,繡布與繡線都易損壞。那么嘗試要保持作品的完整性,除了將其束之高閣,似乎也只有把作品放在玻璃柜或框進畫框里。這便又回到了博物館和裝飾畫的行列。通過以上市場分析和對顧繡的調研,試圖對顧繡作品合宜形式進行探討。
3.1? ? 文化符號形式
針對不同傳統(tǒng)手工藝的特點和消費對象定位,靈活運用情感營銷是市場推廣的關鍵。加深顧繡在人們心中的文化印記,是活躍顧繡市場的重要一筆。蘇繡、湘繡、蜀繡等,能夠被人熟知,與相關宣傳推廣有很大關系。刺繡品類較為深入人心的推廣途徑大致分為2類:一是旅游業(yè)。旅游業(yè)的大力發(fā)展,帶動了旅游紀念品市場的興盛,借此當地特色文化得以傳播。以蘇繡為例,江浙一帶古鎮(zhèn)等景點,幾乎都有銷售蘇繡產品的商鋪,或多或少都會讓游客對“蘇繡”產生熟悉感。松江顧繡也該成為上海特有的紀念品。上海豫園2018年春節(jié)期間,日客流總數約為20~25萬,如此大客流的景點,商鋪銷售卻都是蘇繡。顧繡作為最本土的工藝品,應該以主人的姿態(tài)迎接每一位游客的到來。在生活中不刻意的宣傳會比教科書式的宣讀灌輸效果更好。二是影視文學。影視中涉及到刺繡主題的也不少。借影視作品之途徑宣傳繡品對年輕一代影響較大,也更深入身心。當顧繡通過各種途徑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的時候,它的市場價值就會隨之提高,喜愛的人也自然會增多,愿意從事顧繡工作的人也會增多。因此加大顧繡的宣傳力度是保護傳承顧繡的重要方式之一。
3.2? ? 商品形式創(chuàng)新
在當代,傳統(tǒng)手工藝品之所以難以激發(fā)消費者購買行為,是有多種因素的,諸如產品題材陳舊、設計元素保守、生產模式落后等,因此,商品形式的創(chuàng)新是推廣顧繡的重要方法,當然創(chuàng)新也并非完全抹去原有的文化價值。[12]故此,顧繡產品設計一定要緊密結合文化,同時也要符合現(xiàn)代社會精神。要想進一步推廣顧繡,首先要打破人們對顧繡的固有觀念,將顧繡融入到當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由上述保存形式可知,將顧繡應用到服裝中顯然是不可取的。若將絲綢換成棉布,將絲線換成棉線,失去了光澤與細膩,顧繡也就淪為普通刺繡,沒了自己獨有的味道。在設計商品時需要注意不可本末倒置。突出顧繡的特色,結合現(xiàn)代技術或是材料,嘗試顧繡商品的更多可能性。
除此之外,降低時間成本也是提高顧繡市場競爭力的重點?;谝陨弦蛩兀岢鱿旅鎺追N可開發(fā)的商品形式。
3.2.1? ?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
傳統(tǒng)手工藝的商品化生產,相對于純粹的工藝藝術品或是為少數人群所消費的工藝奢侈品,更能夠彰顯服務社會、融入社會的寶貴價值。[13]在產品設計中,產品整體的核心部分仍然要求手工創(chuàng)作,恰當的機械輔助不會破壞整體效果,且有助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從而打開大眾消費市場之門。[14]顧繡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可以表現(xiàn)在材料與形式的選擇上,如:國畫顏料畫的部分換成數碼打印,這樣可以解決不能水洗的問題。絲巾在穿戴過程中受到的磨損會比服裝少,可將數碼印花結合顧繡制成絲巾,實用性高的商品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市面上也有相類似的商品,為了加以區(qū)分,突出顧繡的特色,可以在圖案上做重點設計。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繪圖的顏料上做改變,用紡織顏料代替國畫顏料。以工藝點睛來促進工藝文化社會化,因為大眾的消費心理通常是符合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的,普通的機械制品必然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而耗時的傳統(tǒng)工藝精品又必然帶來價格的大幅上漲。因此,當蘊含文化附加值的傳統(tǒng)工藝起到恰到好處的點睛作用時,企業(yè)的文化生產能力得以提升,大眾消費者的需求也能獲得最大的滿足。
3.2.2? ? 微觀顧繡
微觀顧繡可以有效減少制作時間,且不會降低作品質量。所謂“微觀”,即將原作品等比例縮小?!拔⒂^顧繡”在時間、材料等方面都進行了很大程度的優(yōu)化,商品定價自然就較為“平易近人”,顧客的受眾面也會更廣。除此之外,也可以結合一些不同材質載體,制作成新型顧繡作品。
筆者嘗試做一些微觀顧繡實物,最后選定配飾的商品形式。在配飾設計中嘗試運用顧繡元素,可以集微觀、精致、減少損壞性、市場可推廣性等優(yōu)點于一身。如圖1顧繡吊墜,該款吊墜是以金屬為框架、水鉆點綴、顧繡為主題的一個作品。該吊墜中的顧繡作品尺幅大小為5*5cm,基本保留了原作的所有內容,但在制作時間上有極大的縮減。若投入市場,此種形式的顧繡作品搭配服飾實用性強,無論外觀還是價格都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梢詾橐院笤O計更多更好的顧繡作品作參考。
3.2.3? ? 顧繡文創(chuàng)
顧繡的衍生品可以通過多樣的形式來承載顧繡的文化內涵,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以顧繡為主題的文創(chuàng)產品可以作為推廣顧繡的切入點,給設計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為一種有地域特色的活態(tài)文化,顧繡應該嘗試著遵循“生產性保護”的理念,將其精神屬性與物質屬性相結合,[15]融入到文創(chuàng)產品中。“故宮文創(chuàng)”作為從“宮殿”走向“市集”的成功案例,可以從中借鑒一些推廣手段。顧繡文創(chuàng)可以更為多樣化,不用局限于顧繡的本身,主要以推廣為目的。如:顧繡主題的明信片、印刷顧繡作品集、顧繡布藝書簽、顧繡發(fā)展史書籍……。民間工藝源于生活,每一種民間工藝都有其發(fā)展故事和流傳價值,正是這種文化積淀,促使傳統(tǒng)民間工藝在品牌建立之前就有自己的特色和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文創(chuàng)產品可以將顧繡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也是顧繡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筆。
3.2.4? ? 顧繡定制
原汁原味的顧繡精品不能舍棄,而要精益求精,讓顧繡達到一種其他產品無法取代的地位。傳承與發(fā)展應該是并行的,定制化、個性化、手工化,這是奢侈品的主要特點,顧繡亦可以奢侈品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顧繡的一針一線、一筆一畫,都傾注了創(chuàng)作者無限的心血和智慧,凝聚了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的思考。這種溫度和感情是手工藝品的靈魂,也是顧繡和消費者之間情感交流的基礎。因為在后現(xiàn)代消費社會中,人們的消費行為更加感性化,情感的召喚對消費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16]人們所追求的個性化,也是情感定制的消費心理基礎。[17]大凡品牌皆有高、中、低端不同層次的定位,顧繡亦可如此。顧繡文創(chuàng)屬大眾消費層,而顧繡定制則屬高端消費層。高、中、低端都能兼顧,這是顧繡市場的理想狀態(tài)。
3.2.5? ? 場景體驗顧繡DIY
尋求一種欲望的表達和自由感情的宣泄,是人們消費的目的之一。[18]消費者愿意為體驗式產品付費,因為它給消費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場景的構建可以幫助消費者體驗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文化趣味。[19]體驗式場景的魅力在于娛樂式購物空間的營造,發(fā)掘了傳統(tǒng)手工藝寓教于樂的體驗經濟價值,超越了多數網絡購物平臺。這種方式模糊了藝術和日常生活的界限,DIY體驗成為了消費者愿意學習和感受傳統(tǒng)手工藝的途徑。顧繡可以朝著構建體驗場景的方向去加強市場推廣,提升消費者的文化體驗樂趣,以此為顧繡帶來新的競爭模式。
參考文獻
[1]柳宗悅.工藝文化[M].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3.
[2]葉夢珠.閱世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徐蔚南.顧繡考[M].北京:中華書局,1936.
[4]楊海濤:顧繡的斷代與鑒定[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05):56-59.
[5]李秀霞.對當下?lián)尵阮櫪C藝術的建議[J].美術大觀,2010(11):66.
[6]李康化,張奕民.傳統(tǒng)手工藝品營銷策略分析――基于供給側和需求側雙驅動視角[J].中國文化產業(yè)評論,2016,23(01): 245-258.
[7] Patricia Covarrubi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A Cultural Element in a Predominantly Economic Ac- tivity[J]. IIC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2019,50 (4):441-466.
[8]菲利普€房鋪乩?.水平營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9] Sudip K. Tiwari, Tor Korneliussen. Exporting by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 study of emerging market micro firm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18(5):833-849
[10]朱怡芳.傳統(tǒng)工藝美術產業(yè)發(fā)展與政策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298.
[11]張杰.“互聯(lián)網 +”時代傳統(tǒng)手工藝的傳播路徑[J].青年記者,2017(23):139-140.
[12]華覺明.傳統(tǒng)手工藝的創(chuàng)新之路[J].上海工藝美術,2013 (4):18-19.
[13]劉魁立.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理論反思[J].民間文化論壇,2004(4).
[14]ZI Zhi.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ng Regional Culture into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Management,Education and Innovation(ICAMEI).2019.
[15]劉欣.“非遺”傳承與博物館文創(chuàng)開發(fā)[N].中國文物報,2018-09-26:003.
[16]WU Qianqian,ZHANG Zhang,XU Li. Shanghai Shikum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Design Thinking [J]. Advances in Affective and Pleasurable Design.2018(27):33-40
[17]李光斗.情感營銷[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5.
[18]邁克€販焉雇?消費文化與后現(xiàn)代主義[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19]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Forms of Gu Embroidery,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 Today's Market
LI Chun-xiao
(Fashion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201600,China)
Abstract: As the first batch i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projects,Gu embroidery is self-evident in its cultural value.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protect, 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national cultu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Gu embroidery,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day’s consumer market as well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u embroidery and present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existing form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creative direction,which provides more idea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handicraft;Gu embroidery;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