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芳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問題會分很多類型,許多教師會慢慢地自己解決,有些會向老教師請教,當然,有時候各類培訓也是解決困惑的有效途徑。這次的培訓,我除了學習簡單的法律法規(guī),了解到一些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技術外,關注的側重點在于課堂評價的語言,語言的多樣性和有效性是課堂評價的重要參照。如果正確認識和提高課堂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和有效性,是我的學習重點。通過聽課,在上課過程中的實踐,聽教授的講解,我將自己的困惑和結果呈現(xiàn)如下。
關鍵詞:問題類型;教育目的;總結課堂實踐
一、困惑
初次站上講臺,關注的點主要集中在學生的注意力,自己的授課方式和效果,后來是課堂的趣味性,如何提升課堂的語文氛圍,如今才開始注意課堂評價語言:因為在授課過程中有幾次因為自己的評價語言,有學生明確表達了不滿意甚至失落。
仔細思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確實存在問題:
1.語言太貧乏:“好”“非常好”“蠻有新意”“語言表達不夠清晰”等等。
2.就回答點評,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思考能力:有些學生思考的長遠,有些思考簡單。
3.沒有太注重課堂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學習情趣和熱情的影響:導致有些學生對評價結果很失落,影響上課的心情。
4.總是試圖鼓勵,但有時候收效甚微,甚至自己也覺得鼓勵地很牽強。甚至陷入困惑:只能鼓勵嗎?批評不可以嗎?
總體來說,我的課堂評價語言比較單一,對學生的幫助不大,反饋不夠有效等。
那么,是不是課堂評價語言豐富點就會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到底如何表揚?能不能批評?同時幾個人回答之后,一定要有不同的語言嗎?
二、高中語文教育評價的目的
學習是教師自我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包括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與文化修養(yǎng),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實力。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評價中,教師需要突出評價的整體性與綜合性,既要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不斷學習與探索,同時也要立足教材內(nèi)容,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對學生進行全面考察。
課堂是高中語文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主要陣地,也是教師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在課堂中開展語文課程評價,能夠集中反應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此次學習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語文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必然要求,其首要關鍵便是高中語文教師,其次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兩者之間具有相互成就的聯(lián)系。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本班學生的特征建立“專屬”的評價體系,既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學習,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以及專業(yè)教學能力。
三、課堂發(fā)現(xiàn)
這次的學習中,有一個教授專門講解了課堂評價的語言和理論。我認真聆聽,甚至做了標記,拍照,打算好好琢磨。后來發(fā)現(xiàn)還可以繼續(xù)學習,就決定以后還可以好好回顧。
(一)思考總結
1.課堂評價的前提是對學生回答的期待:不同學生能力不同,要求不同期待不同,課堂評價語言自然也會有差異。有些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好,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樣的問題回答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可以不吝惜贊美,讓ta保持發(fā)言的熱情和自信;如果回答的低于預期,適當?shù)亟o予敲打“這個問題回答地跟你的水平不符”。如果本身學生的基礎薄弱,回答問題不夠理想,可以直接坐下或者簡單評價“回答得比較保守/中規(guī)中矩”。
2.課堂評價不僅僅是表揚,適當?shù)胤瘩g、質(zhì)疑、甚至批評應該也屬于課堂評價的范圍:有時候不評價,不予置否也是一個信號,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就是一種警示或者批評了。表揚當然可以,但是如果離題萬里甚至錯誤回答,批評和質(zhì)疑也是應該的。有表揚有批評才是多樣性的。
3.如果是夸獎,表揚的話一定要勇于說出口:中國人總是含蓄總是內(nèi)斂的,表揚的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有些太過新的表揚似乎也不善于表達。表揚一定要勇敢說出來,這樣學生會有自信,比如我如今會經(jīng)常說“這種思考的角度還是蠻新穎的”“這個結果讓我很意外,我都沒想到,太好了”“又給我們提供了一中思考角度,非常好”……
4.問題類型與課堂評價相關:對于提問的問題難易程度,教師心里要有把握:思考性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可能會因人而異;常識性問題的回答可以考察學生的能力水平。這個時候,課堂評價語言就會有差異。背誦,文化常識,舊知識回顧等類型的問題,所有學生的回答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的,這時候無論什么學生的評價都是該表揚就表揚,該批評就批評。如果是個思考性的問題,有同學的回答出人意料地好,一定要點名表揚,說不定由此打開了其他學生的思路。如果這類問題有同學沒有頭緒,不妨直接讓ta落座,再思考一會,不評價也可。
(二)、課堂實施
1.形成性評價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我不斷地落實所總結的教育經(jīng)驗,采用形成性評價,立足教學目標,對學生展開評價,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特點以及學習方式等信息,及時糾正自身的教學評價方式與內(nèi)容。由于教學評價語中包含了學習目標內(nèi)容,因此學生在接收我的評價語后也能夠獲得自己學習成果現(xiàn)狀,從而不斷地調(diào)整自身的學習方式,促進自身的成長。
例如,我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時,通過課后練習了解到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作者思想情感發(fā)展的脈絡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需要學生掌握記敘、議論、抒情綜合運用的寫作手法,并感受愛國精神,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將其融入到教學評價中,如:“學生們在閱讀之后,能夠感受到劉和珍是怎樣一個人嗎?作者是怎樣描述的?”通過具有引導性的評價語,讓學生朝著學習目標探索,最后教師設置一個綜合測試,考驗學生是否掌握學習目標,最終實現(xiàn)形成性評價。
2.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教學評價主要是針對“學困生”所做出的評價,需要立足學生個體,根據(jù)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原因進行診斷與分析,從而設計出教學評價。與上述的思考不謀而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評價。按照時間順序,診斷性評價位于形成性評價之后,當學生在教師的初步引導下所形成的學習效果不理想,造成學習困難問題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困生的特征開展個別輔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離騷》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我需要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字、詞進行解釋與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表達含蓄的句子含義,同時也要向?qū)W生傳遞比興藝術手法,“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等。而我在教學之后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以死記硬背為主,在面對閱讀理解、解析詩詞等題型中并不能順利地完成作答,因此我在此病因上,針對學困生開展診斷性教學評價,讓學生介紹課文的歷史背景,詳細翻譯文章內(nèi)容,通過情境教學、故事教學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3.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主要是指教師在結束教學工作后對學生展開的水平測試,如我們經(jīng)常會舉行的期末考試,其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在一學期中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以及評定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反饋教師與家長的教育效果,并將結果記入檔案。由此可知,如何編訂一份測試題是終結性評價的關鍵步驟。
教師在開展總結性教學評價時,所出試題應與教學目的相一致,并且根據(jù)知識的難以程度,進行有層次的排序,讓學生能夠在做題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答題狀態(tài)。此外,高中語文試題應該以語言為重點,根據(jù)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題型,從而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反饋。但是,終結性教學評價以考試成績?yōu)橹鳎⒉荒芡耆磻獙W生的綜合實力,需要教育研究人員不斷地改進,從而確保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綜上所述,課堂評價語言的有效性和多樣性,其實并不是簡單的一刀切,需要在教學中慢慢摸索慢慢積累和觀察,并付諸實踐,不斷地改善。這樣,語文課堂就會慢慢變得有趣和豐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