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紫薇 郭林繁
摘 要:對于水的控制和應用一直是意大利園林的精華所在,通過水,造園師能夠展示園林主題、控制特定階段的節(jié)奏和氛圍,引起或奇異或平靜的心理,以達到層層漸進、敘事性的效果。以文藝復興中期的維尼奧拉的兩大名園作品為例,分析研究意大利園林中豐富的水元素應用,及其背后的人文、宗教、戲劇色彩。
關鍵詞:文藝復興;園林;水技巧
1 營造背景
水與意大利人:由于地理資源與氣候條件的影響,自古羅馬時期水就與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有了密切的聯系。古羅馬人非常愛洗澡,有人稱他們?yōu)椤芭菰谠∈依锏牧_馬人”,而羅馬最為出名的建筑物之一是卡拉卡拉大浴場。浴場占地25hm2,主樓可容納約1600名游泳者。更像是一個綜合休閑中心,而不僅僅是一座浴室。人們可以在這里長時間停留,進行聚會活動[1]。古羅馬浴場的體量和功能側面印證了水在意大利人心中的地位,對于文藝復興時期一些水的功能性理解有指導作用。
文藝復興中期,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提倡發(fā)展文藝事業(yè),支持并保護一批從佛羅倫薩逃亡而來的人文主義者。為了宣揚教會的光輝和權威,主教們開始修建豪華奢侈的花園,意大利莊園的建造以羅馬為中心,進入鼎盛時期。此時的園林大多數都為教會服務。根據普林尼的說法,花園的目的是otium,可以被翻譯為隱居,寧靜或放松——花園是一個思考,放松和逃避繁忙的社交生活的地方。
2 法爾奈斯莊園的水技巧
2.1 背景
法爾奈斯是建筑師賈科莫·維尼奧拉的第1個大型莊園作品,甲方是紅衣主教亞歷山德羅·法爾奈絲,由于家族不受教皇朱利葉斯三世的歡迎,因此,選擇將位于羅馬以北70km的卡普拉羅拉小鎮(zhèn)的堡壘型府第改建為鄉(xiāng)間別墅[1]。莊園花園部分隱含著莊園主渴望遠離政治壓力和繁雜的社交關系,建造一片心靈凈土的主題。
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常常作為花園軸線的起點,法爾奈斯莊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
2.1.1 一層臺地。
一段靜謐的徒步旅行后,入口的廣場中間設立的泉池細細水聲先引起人們的注意。在視覺上泉池與一二層臺地之間的緩坡,以及二層瀑布的核心雕像強調了軸線關系,應和園主人尋求避世的主題塑造一種寧靜而恢弘的感覺。
與用噴泉和樓梯組合處理臺地的通常形式不同,維尼奧拉使用擋土墻加緩坡的手法,并在中間建造一條蜈蚣型的石砌水臺階將人們的視線引向終點的二層建筑[3]。如果說一層的涌泉象征著深潭,那么斜坡上的鏈式瀑布,則可以比作山間的溪流流向水的盡頭。
2.1.2 二層臺地。
二三層臺地以弧形臺階環(huán)抱著中央珠鏈式瀑布作為處理,前面是個貝殼型的水池,細細的水柱從水盤中噴出落入水池中[3]。組合形式上,水景也逐漸在場地里從點綴過渡到主體形式,在二層的小廣場上,噴泉的尺度足以彰顯園主的身份地位。
2.1.3 三層臺地。
穿過3層臺地的植壇花園,來到花園的2層小樓核心建筑,從兩旁的臺階可上到頂層。石欄桿上輔以跌水,打破了臺階的單調性,是常見的手法。
2.1.4 頂層臺地。
頂層臺地首先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精美的大理石噴泉處于視覺的焦點[3],與園盡頭的柱廊形成層次關系,而起坡的甬道則利用透視原理增加景深感。甬道兩旁的臺階嵌以方形小水池,過去的人們可以在這里一邊親近水一邊展開聚會活動。
2.2 小結
法爾奈斯莊園突破性在于嚴謹的對稱性。鳥瞰法爾奈斯莊園,在主干道的兩邊的建筑模式基本相同,設計中基本是以圓形和規(guī)則圖形為主,是園林建筑走向科學性的重要標志[4]。
3 蘭特莊園的水技巧
3.1 背景
蘭特莊園是維尼奧拉的另一代表作,園主是紅衣教主甘巴拉。蘭特莊園將建筑放在花園的邊緣,而非軸線中,使花園在視野上有一個完整的通透關系[5]。2個具有風格主義特征的小別墅坐落于在二層臺地上,整個花園使用正確的比例和完美的幾何圖形,圓形,正方形和雙正方形進行組織[1]。
3.1.1 一層臺地。
入口:模紋花壇環(huán)繞著精美高大的中心噴泉。整個底層界面平整,四個青年托著的主教徽章是一層的臺地的最高點[3],4塊靜水面水池包圍著中心歡快跌落、水花四濺的動水景,從視覺和聽覺上都是一層臺地的焦點,顯示著園主尊貴的身份,達到宣揚教會的光輝和權威的目的。
3.1.2 二層臺地。
穿過菱形坡道,中軸線上是與一層噴泉有著呼應關系的圓形噴泉,細水柱跌落在石臺上發(fā)出細碎的輕響,從噴泉兩側的臺階上雖不能再看見噴泉,卻更有一種朦朧的水聲在伴隨,與遠處一層噴泉的激烈水聲隱隱共鳴,這樣的合奏樂曲可以服務于二層臺地上的小別墅。
3.1.3 三層臺地。
中軸上的長條石臺中有流水,可以籍流水漂送杯盤,保持菜肴新鮮[3]。在與人的關系上,水從一個被欣賞、給人帶以震撼的角色變成了一個可接觸的、服務于人的角色。
餐園盡端的半圓形三級溢流水池是斜坡上龍蝦水階梯的水匯集點,也是餐園水流的源頭。溢流的形式與兩頭的條狀水流有呼應關系,此時溢流聲為餐園的主旋律,其中龍蝦紅衣主教岡伯拉的象征(在意大利語中,岡伯拉與龍蝦諧音)[3]。
從第3層臺地仰望頂層臺地,在水的形式上,以線——面——線——點的組合貫通視野的延伸和水元素。在水與人的關系上,近可感受水的流動和清涼,遠可欣賞水與雕塑的組合,帶來豐富的感知層次。
3.1.4 四層臺地。
頂層的臺地中央是八角形海豚噴泉,而軸線的終點是儲存山泉的洞府,也是水的象征源頭。在園景中,水的聲音效能最常被發(fā)現于洞穴里,除此之外,石質的長椅和桌子偶爾為小的聚會和非正式的聚餐提供座位。這些巖洞黑暗、潮濕,甚至在夏天也非常寒冷,這使得巖洞在冬天不適用,但卻提供了一個受歡迎的避開炎熱的小氣候,這也就解釋了它為什么在意大利的氣候下那么流行的原因[2]。
3.2 綜合評價
蘭特莊園被認為是根據整體圖像計劃建造的花園,各種噴泉被放置在花園中,各個噴泉的主題使得這個花園的這一部分與黃金時代聯系在一起。黃金時代和洪水的故事,可以聯系基督教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與伊甸園和因人類罪孽而來的洪水。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也是教會的人,重要的是這個花園具有基督教的意義。通過赫拉克勒斯和赫斯佩德花園與古代相關的花園也可以聯系基督教信仰[1]。
4 結語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中期的園林中,水總是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通過學習與分析兩大名園文藝復興兩大名園水技巧與其背后的設計目的,總結如下。
(1)園林在感官上是靜態(tài),是水將動態(tài)的生命力和活力注入到園林中。特別在這個時期,結合普遍園主的宗教地位和家族勢力,利用水逐漸戲劇化地展現宗教和家族的活力與威懾力用。
(2)緊密結合水元素與石砌元素,雕刻的形象使人聯想到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以及圣經中的故事,從而輔助表達了水的深層意味,而不僅僅只作為水的載體,在集結了人文主義藝術家的文藝復興中期中顯得尤為明顯。
(3)造園師們利用不同的水技巧,最大化、多層次地表現水。人在游覽過程中,在場景轉變時,水也對應著發(fā)生變化,既是場景塑造的一部分,又像是能夠回應人的心情。水貫穿了整個園林體系,使水好似游人的同伴。兩者之間的對話更加能夠增強水的變化對人感官的影響力,從而推進強化園林的戲劇色彩。
(4)通過水的氣勢與人心理的和諧與矛盾之間的交錯變化,水在距離上與人游覽的遠近的節(jié)奏變化,水體的動靜比較,聲音上的簡單與復雜、大與小的交疊創(chuàng)造出隱約的樂曲,從而豐富人的游覽體驗。參考文獻:
[1] 阿納托爾·奇基內,朱建寧.意大利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園林中水聲的應用[J].中國園林,2015.
[2] 田云慶.意大利園林的奇葩——維尼奧拉設計的園林與建筑藝術[J]. 園林,2014(6).
[3] 尹書宇.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園林的象征性[J].南方農業(yè),2015.
[4] Coffin David, The Villa in the Life of Renaissance Rom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M],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