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立菊
信息技術以其在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獨特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與機會。語文家庭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存在總量大、質量低、機械重復的現象,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遏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家庭作業(yè)也應著力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力求形式多樣,富有情趣,讓學生樂于做。針對小學生對信息技術感興趣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將其與家庭作業(yè)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完成任務,實現自主學習。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完成預習作業(yè)
預習是語文閱讀開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學科。”為滿足小學生求知的多元化需求,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了許多古今中外的精彩篇章。由于小學生知識儲備有限,許多文章需要課前讓學生進行一些了解,如故事背景、地理知識、作者等相關信息,為課上理解課文排除障礙??梢砸髮W生借助網絡資源廣泛搜集、篩查、整理資料,這個過程無形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領域,增加了信息儲備,同時根據瀏覽過的內容,學生更容易明確自己對哪類書感興趣,從而促使自己多讀書。如魯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我國古典名著單元,課文分別選自《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語文教師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可以圍繞了解文章作者、文章出處、書中的其他故事等設計。為完成預習作業(yè),學生滿懷期待地進入網絡查閱資料,搜集信息。通過查閱資料,學生被名著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繼而想要讀整本書,由“要我讀”變?yōu)椤拔乙x”,實現自主學習。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學習環(huán)境,鞏固課堂知識
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課堂教學容量是有限的,大多數學生只能初步理解當堂的教學內容。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網絡學習環(huán)境,建立全班共享的網絡學習空間。在布置復習作業(yè)時,教師梳理每課的重要知識點,將其發(fā)布到班級的網絡學習空間,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在檢測課堂學習效果時,由學生梳理知識點并將其發(fā)布到網絡學習平臺,再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梳理予以評價,看看學生對知識點是否掌握得全面,重點內容理解是否準確。一部分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不習慣與老師、同學面對面地交流,即使有疑問他們也不愿意向別人請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生可通過班級博客請教他人,解難答疑。由此可見,借助感興趣的網絡平臺,不僅使學生輕松地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且還使教師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化單元主題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寫體例是以一主題為一單元,這種主題式編寫體例,使教學內容更系統(tǒng)、更深入,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方位、立體式的閱讀和對話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閱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會更透徹、深刻,能力提高也就水到渠成。然而,語文教材容量有限,每單元由四篇文章(一般是兩篇精講、兩篇略讀)、一次口語交際和一次習作組成,內容涵蓋少,題材單一,直接影響到主題式閱讀的效果,因此僅靠課上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充分發(fā)揮家庭作業(yè)的延展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信息傳遞更為便捷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家中通過網絡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的閱讀,擴展閱讀面,深化主題認識。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第八冊“走近毛澤東”這單元時,為進一步加深學生的了解,教師設計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全面了解偉人,利用網絡搜集毛澤東的照片、詩詞、事跡等,并利用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知識制作演示文稿,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演示。平時死氣沉沉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佳作,每一件作品都能反映大家對毛澤東較全面的解讀,也能看出學生們對此項作業(yè)的重視和用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視聽功能,引入生活源泉
有些小學生一到寫作文就翻閱作文書、上網查“資料”,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這與小學生生活經歷少、生活方式單一有很大的關系。豐富多彩的生活如同“活水之源”,沒有源泉的補給,方塘就很難出現“清如許”的境界。教育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才會有生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生活這個大課堂融入到教室里的小課堂中。為此,學校每周開設一節(jié)生活課,老師提前布置生活課的內容,鼓勵學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學生的勞動過程有苦有甜、有成功也有失敗,在家長的幫助下他們將自己的勞動過程拍攝或錄制下來,再將照片或視頻通過網絡發(fā)送到老師的電子空間。在生活課上,學生看著自己勞動的照片、視頻,講述著勞動過程,傾吐著勞動的感受,分享著勞動的果實,就完成了由生活實踐到口語交際、將活動表象內化為語言符號的過程。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的寫作便得心應手了。
當然,學校和家庭也需要共同努力,正確引導小學生合理安排上網的時間,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習慣,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家庭學習的良好載體,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提高語文家庭作業(y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