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xù)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直以來是教師教學實踐中著力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筆者借助導學案的設計及運用來開展這項研究,通過平行班對比發(fā)現(xiàn):導學案的運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逐步形成了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習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導學案,從字面上來看,即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是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由了解學生具體學情的教師團隊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求而精心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探究的學習方案。導學案的設計者是教師,使用者是學生,課堂教學中引入導學案,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為主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tài)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币虼耍處熆梢酝ㄟ^導學案引導學生樂學、會學。
(一)引導學生樂學
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均處于成長期,教師在導學案中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情境,能夠激發(fā)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從而幫助學生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促進學生會學
學生使用導學案,可以在課前就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與任務。這樣,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能夠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在實踐中,教師設計的導學案通常為課前、課中和課后的自主學習服務。
1.課前檢測部分
導學案課前檢測部分,通常以復習與本課相關的舊知為主要內容,或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本課的基礎知識。學生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了解當堂課的重點知識,從而做到有計劃地預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
2.課中學習部分
導學案課中學習部分通常以思維導圖(MindMap)的方式幫助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形成思維框架,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學會學習。
3.課后反思部分
導學案課后反思部分通常包括自主測評與反思評價兩部分,旨在給學生提供一個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平臺,使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聯(lián)。同時,學生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自主學習方面的優(yōu)缺點,并隨之調整,這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新課標強調外語教學應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習外語的過程不再是一個枯燥的背誦和記憶的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檢驗一份導學案的標準,就看這份導學案是否激發(fā)了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動機,進而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是否促進了學生高效地掌握了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是否對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有幫助,進而推動了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
導學案設計應包括話題、學習目標、重難點、自主預習、課上練習、自主測評、拓展延伸、反思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具體方案又會因設計者、使用者以及學習內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版本。我校在使用導學案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實驗中,嘗試使用以下基本模式(女口表1所示)。
導學案的設計應著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即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調動自身的“學習資源庫”為學習做準備,并主動采用恰當?shù)膶W習策略學習新知?;谶@一認知,英語教師對導學案的設計進行了調整,同時在設計中注重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意識和方法的培養(yǎng)。如Word Bank版塊,教師引導學生就話題進行頭腦風暴;課前自測部分,引導學生復習相關舊知;課前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辦法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以新標準小學英語(一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2 Eat vegetables every day.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保持健康。通過學習,學生應能向家人和朋友提出一些有益健康的建議。學生在課前通過導學案的學習目標,了解本單元自己要學習的內容。我們秉承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理念,將導學案分為三大部分:課前、課中與課后。
課前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Targets,呈現(xiàn)本課的學習目標;第二部分為Test befor.e Class,即課前測試;第三部分Word Bank,學生將與本課主題Keep Healthy相關的詞匯積累在這里;第四部分為Ask before Class,即課前提問。
課后部分是Think after Class,主要聚焦學生學習方法與習慣,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效果,不斷提升學習能力。
(一)課前
1.明確學習任務
在導學案的第一部分,教師出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和運用目標。學生看到這份導學案就可以明確自己需要學習什么(the advice on how to keep healthy)、學到什么程度(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say it)以及學習了本課內容后可以用學到的英語做些什么(Be able to give similar advice)。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習便有了方向,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得到激發(fā),注意力會更集中,學習的效果也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2.聚焦課文主題
課前測試,教師精選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What’s the doctor's advice for Sam?上節(jié)課學生了解了醫(yī)生對大明提出的幾條建議,這對學習本課新授知識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本課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及時預習,啟發(fā)學生關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會以舊帶新,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寫有益健康的建議,以此引導學生聚焦本課主題,并連接與此話題相關的知識。學生可以借此評估個人的預習情況,教師也可針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地調整教學。
3.進行單詞積累
課前,學生可以把與Keep Healthy相關的英語單詞或詞組記錄下來,如good habits,bad habits等。學生可以通過漢英詞典等工具書擴大詞匯量。課上,學生也可以從教師、同伴那里學到更多的相關詞匯。這些單詞都可以整理在導學案上面,形成學生自己的Word Bank(單詞銀行),以進行單詞積累。
(二)課中
1.理清文章脈絡
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將文中Be Healthy的建議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歸納為飲食(Food and Drinks)與生活習慣(Habits)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梳理出保持健康一要合理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二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多做運動等。英語學科不僅是在教授語言,教師還要通過英語學習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學習課文時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知識,還能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2.掌握重難點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點難,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學生在書上標記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如單詞的發(fā)音和含義、句子的含義等。在小組互動中,學生借助教師給出的提示,在組內尋求幫助。這種“生生互動”式的自主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有計劃地向學生滲透溝通時應使用不同的語句,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得體使用語言的意識,還鼓勵學生用“英語”來解決問題,學生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真正地學會了英語。
3.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完成了課文學習、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之后,教師設計了一個教學任務,即要求學生幫助Sam完成家庭中的“健康好習慣”海報。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幫助Sam提出建議,然后思考討論其中哪些建議適合Sam的家庭,篩選后幫助Sam完成海報。通過這個任務,學生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了解了自己本堂課的學習效果,在復習中鞏固了知識。
(三)課后
這一部分是引導學生反思。教師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內容。學生通過長期的反思訓練,慢慢地形成反思意識,并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個人的學習策略,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導學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較好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學案,使之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起到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紐帶作用,成為學習內容與學習者之間溝通的媒介。
(責任編輯:孫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