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珠
語文科目本身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體。在進行基礎文化知識教學的同時,語文教師還必須重視對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培育。在初中教學階段,學生正面臨著身體與心靈的巨大轉(zhuǎn)變,而由于他們心智發(fā)展尚未成熟,因此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以及言行的沖擊,從而走上歧途。而為了避免這一狀況的產(chǎn)生,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進行閱讀寫作教學的同時有意識地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達到良好的教育目標。
一、 德育的重要意義
新課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質(zhì)教育理念都倡導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養(yǎng)。在新形勢下,德育已經(jīng)被提到了與智育教育相同的層面,因此傳統(tǒng)的單一的文化知識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符合新時期的人才發(fā)展需求。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了當下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目標。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優(yōu)質(zhì)的德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自尊心以及責任感,激發(fā)出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幫助學生構建起合理的道德體系以及世界觀與價值觀,最終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青少年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效的德育不僅能夠推動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還能夠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建設提供重要保證,進而提升中華民族的整體素養(yǎng)。
二、 閱讀寫作與德育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提升教師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
教師本身優(yōu)質(zhì)的德育修養(yǎng)是進行有效的德育教學的重要保障。而作為直接與學生接觸,且教學科目內(nèi)就蘊含著德育內(nèi)涵的初中語文教師而言,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責任?!皩W高為師,德高為范”。初中語文教師所樹立起的教育形象能夠產(chǎn)生巨大而生動的教育力量,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好榜樣帶頭的作用。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不僅僅需要具備專業(yè)的教學能力,更加需要注重自己在閱讀寫作教學中的德育素養(yǎng)。教師必須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以率先示范,從而影響到每一位學生。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滿懷對于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熱情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以將對于學生的關注與愛護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當中去。
在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使用鼓勵性的、正面性的語言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再試試看吧?”“你的解釋真棒,太獨特了!”“我們能不能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呢?”等等。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將學習的權利轉(zhuǎn)交給學生自己,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德育教學。比如詢問學生:“你們知道父母的生日嗎?”“你們曾經(jīng)為父母做過什么呢?”“你最近一次因為什么原因而與朋友產(chǎn)生了矛盾?你反思了自己的問題嗎?”這些提問都可以充分引發(fā)學生們的思考,進而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意識激發(fā)作用。而語文教師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樹立積極的學習意識,并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德育教學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而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課文都蘊含著愛國主義思想。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合理利用這些課文,以在培育學生語文文化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也激發(fā)出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責任感,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比如《最后一課》所講述的是:普法戰(zhàn)爭中失敗的法國被迫割讓故土,小學生小弗郎士與他的同學上著告別自己母語的最后一堂課的故事。課文取材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其語言運用簡潔精煉,詞句樸實而含意深遠,蘊含著法國人民不屈的意志以及對于祖國的深切熱愛與思念。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當中構建出文章所描述的場景,并幫助學生了解當時普法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以促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并由此點燃自己的愛國熱情。此外,《黃河頌》一文通過對于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熱情謳歌以及贊頌,傳達出了對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堅定意志,以及一往無前的斗爭勇氣的熱烈贊美。在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引入多媒體手段,播放詩朗誦范例或者黃河奔騰的視頻影像來促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詩歌磅礴的氣勢以及高遠開闊的意境,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體會到桀驁不馴的民族血性。最后,在新聞形式的課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中,作者以簡練有力的筆觸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順利南渡的事件,傳達出對于我國人民軍隊強烈的自豪感以及民族榮譽感。教師需要結合當時渡江戰(zhàn)役的時代背景來進行文章教學,以引導學生體會人民軍隊所向披靡的氣勢以及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從而激發(fā)出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父母將學生帶入這個世界,一路呵護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但當下的大部分青少年都缺乏感恩盡孝的意識。對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立足于教材,在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進行感恩教育的滲透。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的古訓。而在人成長發(fā)展的一生之中也會接受到來自各個社會層面、各種社會成員的幫扶與支持。當學生通過他人的幫助戰(zhàn)勝了困難,取得了成功,自然就應該進行回報。對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利用課本內(nèi)容來進行合理的感恩教育。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通過描述自己臨行前母親縫衣的場景來表達出對母親深切的愛意與敬意。教師可以結合詩歌內(nèi)容來讓學生依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談一談自己的父母為自己所做過的事。有些學生說:“我媽媽每天八點鐘才下班,雖然她很累,但還是會為我做飯?!庇行W生說:“我生病的時候,媽媽一直在旁邊照顧我,喂我吃藥,給我蓋被子?!边€有些學生說:“我出去玩的時候,爸爸一直在給我提行李,累得滿身汗?!蓖ㄟ^對于生活事件的回憶,學生們能夠更加清晰地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與照顧,進而產(chǎn)生盡孝的意識,并展開實際行動。
而《再塑生命》中,安妮·莎莉文老師讓海倫·凱勒體會到什么是生命、自由以及愛。在她的幫助下,海倫健康成長,并最終成為了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再塑生命》的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出作者海倫對于老師深切的尊敬以及感激?;诖?,初中語文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并感悟教師無私奉獻的教誨之恩。
(四)巧妙設計互動課堂開展德育的滲透
互動課堂可以有效的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增強兩者之間的情感,因此互動課堂在閱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設置互動課堂,在互動閱讀中開展德育的滲透,能夠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教師可以設計和閱讀主題相關的活動,引到學生參與到其中,并開展閱讀主題的討論會,討論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影響,也可以開展仿寫的活動,感受作者的內(nèi)心變化和思想感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文章的觀后感,深入了解和分析這種情感,完成德育工作。在結束之后教師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下尋找類似的文章進行分享,感受文章情感的深入表達,并不斷的挖掘,在文章分享的過程中,再次受到熏陶,從而加強了學生對閱讀主題的理解。
例如在講述《愛蓮說》時,教師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可以針對愛蓮說的內(nèi)容開展討論會,“為何愛蓮”“如何愛蓮”等等,引導學生大膽的發(fā)言,在其中教師只是引導人,也可以參與到其中一同討論,和學生互動,分析作者的中心思想,并和學生進行探討研究,將“愛蓮”和“蓮”的精神貫徹到學習當中,在無形之中,就已經(jīng)開展了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并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是集工具性與人文性為一體的學科。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合理把控語文科目的這一特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有意識地德育滲透,以在閱讀寫作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并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從而最終完成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