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雨 杜勤
摘要: 如所周知,特殊表記如今已經成為漫畫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創(chuàng)作漫畫時加入英文表記和外來語表記能夠豐富故事內容,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同時適當使用這些表記能夠使漫畫更加貼近年輕受眾群體。但是在實際翻譯漫畫時,這些特殊的表記卻極易被漫畫的譯者所忽視。通過從人物對白、特殊用語以及人名三方面入手,從實用角度結合具體案例探討了日本漫畫中英文表記、外來語表記的處理策略,認為應根據(jù)特殊表記出現(xiàn)的位置及作用來具體選擇翻譯方式,不應一概而論。
關鍵詞: 日本漫畫;英文表記;外來語表記;翻譯策略;再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 H 059?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895X(2019)01-0036-06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1.006
A Study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Japanese Comics
—Focusing on the Special Notations
SHI Yu,DU Q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As is generally known,special notation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mics.Adding English notations and loanword notations to comics can enrich the content and help to shape images of figures.Besides,it makes the comics much closer to young readers by using these notations appropriately.However,translators tend to ignore these special notations when translating comics in practice.Based on dialogues,jargons and the names of figure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deal with English notations and loanword notations in Japanese comic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with specific cases.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finalized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special notations.It should depend on actual situation.
Keywords:
Japanese comics;English notations;loanwords notations;translation strategy;recreation
一、什么是特殊表記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的普及,漫畫不再只是一種日本本土的大眾文化,同時也作為文化輸出的一種模式開始在國際文化傳播中占有一席之地。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深,漫畫的傳播在國與國之間也日趨頻繁。世界市場上長期處于領先地位的日本漫畫,在國際傳播的進程中除了不斷向海外輸出“武士”“忍者”等文化元素之外,也進行了其他諸多嘗試。為了進一步貼近國際市場,提高國外讀者的認同度,日本漫畫在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上也開始加入外國場景和外國角色,同時,為了使這些新加入的元素更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作者也開始嘗試在漫畫中加入一些特殊表記。
什么是表記?『広辭苑』的第2393頁對“表記”一詞有如下解釋:“1)表面にかきしるすこと。おもてがき。「―の住所」2)文字や記號で表ししるすこと?!笣h字で―する」[表記法]文字で書き表す法則。漢字·仮名文字の使い分けや、仮名遣い·送り仮名·句読法など。”[1]日語中的表記指的就是書寫的一種形式,既可以是文字也可是符號?!氨碛浭钦Z言付諸視覺的形象,有什么樣的語言就有什么樣的表記形式……從語言和文字的關系來說,一般情況下一種語言用一種文字來表記,但日語是用幾種文字來表記的……表記的多樣性是日語表記的重要特點,多樣性的表記既有其不可避免的復雜性,也有別的語言不可比擬的優(yōu)點?!盵2]日語中的表記方式多種多樣,其中英文表記和外來語表記就屬于比較特殊的一些表記方式。
那么為什么作者會選擇在日本漫畫中加入這些特殊表記呢?日本漫畫是一種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大眾文化,與日本文學作品不同,漫畫描繪的多是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對話,所以根據(jù)生活用語習慣,多使用口語語體而非書面語體。同時又因為大部分漫畫的主人公都設定為初、高中生,所以這些口語語體中自然也就包含了大量的年輕人用語。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國際化的加深,年輕人用語也在發(fā)生變化,其中比較突出的變化就是外來語表記和英文表記的不斷增加,這些自然都體現(xiàn)在與年輕人用語聯(lián)系密切的漫畫上了。日本的漫畫作者最開始在人名和人物對白中使用這些表記,用來體現(xiàn)漫畫角色的背景身份和社會地位。而后一些專有名詞和特殊用語也使用這些表記,從而達到豐富內容和情節(jié)的效果。
漫畫的譯者作為文化傳播過程中最先接觸原作品的人,在翻譯漫畫的時候就不能一股腦兒地把原作中出現(xiàn)的特殊表記與日文表記擺在同樣的地位,而對這些特殊表記本身具有的功能和意義視而不見。然而對于許多日本漫畫的譯者來說,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將日文翻譯成中文,對于這些英文表記和外來語表記便大多選擇忽略。
目前國內在日本漫畫翻譯方面的研究十分稀缺,一些先行研究也大多將重點放在擬聲擬態(tài)詞的翻譯策略上,例如:吳恒(2014)的《漫畫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極限:以漫畫的背景擬聲擬態(tài)詞為中心》[3],大橋弘文(2013)的《日漢互譯之難點和考察——以日本漫畫中的象聲詞為例》[4],等等。尚未有學者針對日本漫畫中特殊表記的翻譯策略進行過研究。
漫畫中出現(xiàn)的特殊表記所占的比重雖然不多,但在翻譯實踐中卻暗藏難點。這些特殊表記在漫畫中出現(xiàn)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究竟是選擇保留并加注,還是選擇直接譯成中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文將從人物對白、專有名詞和特殊用語以及人名這三個方面入手,從實用角度簡要探討對日本漫畫中特殊表記的處理策略。
二、特殊表記之人物對白的處理策略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與人對話時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的行為被稱為語碼轉換現(xiàn)象。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即:“在某一話語內(包括詞、短語、小句和句子層面)出現(xiàn)兩種不同語碼交替使用的情況。”[5]人們可以根據(jù)說話者使用的語言(即語碼)來判斷其社會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根據(jù)語碼更好地理解說話者的意圖。在日本漫畫中,人物的對白直接插入英語或是使用外來語,不僅能夠顯示出人物擁有的雙文化背景
雙文化背景:這里指的是那些常年在海外生活的日本人或是來日本的外國人,他們都同時掌握了日語和外語,并了解相應的文化。
,有時也符合劇情文本信息的要求。而根據(jù)劇情的需要以及作者對人物的設定,漫畫中人物使用外語的比重也有所不同。例如把人物設定成外國人,或者是常年居住在海外的人時,根據(jù)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和語言習慣,就會在這些特定人物的對白中加入英文,這樣可以使人物的塑造更為生動且具有真實性。
以《名偵探柯南》的單行本第42卷的第141頁為例,這一頁描繪的是FBI搜查官茱蒂·斯泰琳與黑衣組織中代號為苦艾酒的莎朗·溫亞德的對話。在這一頁中,兩個出場人物均為美國人,因此在人物對白的部分全部使用英文表記不僅表明了人物的國籍以及雙文化身份,使其符合邏輯且更具有真實性,而且還給人物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為情節(jié)增添了緊張的氣氛。那么譯者在翻譯這樣的漫畫作品的時候,又應該采取怎樣的處理方式呢?接下來以這一頁中的第一句話為例來具體分析。
例1
A secret makes a woman woman…
譯文1
A secret makes a woman woman…(隱瞞秘密的女人是會變美的……)
譯文2
A secret makes a woman woman…(擁有秘密會讓女人變得更美……)
例1中的譯文1引用的分別是漫畫《名偵探柯南》日本小學館授權的獨家中文版單行本第42卷第141頁的第一句,譯文2引用的則是日本小學館授權臺灣中文版的單行本第42輯FILE.9的第16頁的第一句。參考這兩個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大陸的還是臺灣的譯者在處理這些英文對白的時候,都沒有直接將這些英文譯成中文,而是在保留了英文原文的基礎上,在旁邊或下方的括號中同時標注了中文的譯文。
此外,除了像例1這樣為了使情節(jié)更為真實合理而保留英文表記的情況之外,還有一些情況下這些英文表記是不能舍棄的。
例2
Did silence work better than your funnily disguised Japanese?
(下手な振りしてるあんたの日本語よりよっぽどマシやったやろ?)
譯文1
Did silence work better than your funnily disguised Japanese?
(你不覺得我比假裝把日語說得很蹩腳的你,好得多了嗎?)
譯文2
Did silence work better than your funnily disguised Japanese?
(妳不覺得我比假裝把日語說得很蹩腳的妳,好得多了嗎?)
例2出自《名偵探柯南》日文原版第34卷的第71頁。其中譯文1引用的是漫畫《名偵探柯南》日本小學館授權的獨家中文版單行本第34卷第71頁的第一句,譯文2則出自日本小學館授權臺灣中文版的單行本第34輯FILE.4的第71頁的第一句。觀察這兩個版本不同的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譯者們采用了與例1相同的處理方式,即在保留英文原句的基礎上在后面或是下方加入中文譯文,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尊重原文。通過觀察例2不難得知,由于原作者在英文表記的下方標注了日語譯文,按照尊重原著的原則,這里也應當選擇保留英文表記,只需要對下方的日文進行翻譯即可。例1也是同樣的情況,那么對這一類英文表記都應該采取同樣的處理方式,才能使譯文前后統(tǒng)一。當然,并非所有的漫畫作家在漫畫中使用英文表記的時候都采用這種形式,但是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應該揣測作者在此處使用這些表記的用意,再進行翻譯。
第二,劇情需要?;仡欀暗那楣?jié)可以得知,這是關西名偵探服部平次與FBI搜查官茱蒂·斯泰琳在雙方還不知道對方底細的情況下相互試探、相互較量時說出的一句話。在這段情節(jié)中,朱蒂通過故意操著一口蹩腳的日語來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初到日本的英文老師,好隱藏自己FBI搜查官的真實身份,看穿了她的偽裝的服部平次便將計就計,同樣假裝自己不會英語來對對方進行試探??僧斨斓賳柕溃骸癥ou are not a mere boy,are you?”漫畫《名偵探柯南》單行本第34卷FILE4.你到底是誰?篇章中第64頁的對話。在漫畫原版第64頁中朱蒂的原話是:“Who are you?あなたこそ何者ですか―?ただの少年じゃありませーんよね―?”而在TV版中卻用了“You are not a mere boy, are you?”這句英文替代,考慮到后文服部平次是用英文回答的,故此處引用了TV版中的英文臺詞。
(你應該不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吧?)他卻下意識地回答:“Yes,Yes,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啦!”在這個反問句中,若是英語初學者,應該會按照日語習慣說“NO”,而服部平次的回答則暴露了他實際上很擅長英語這一事實。服部平次在被識破后,用了例2的這句英文進行了反擊,表示自己同樣看穿了她的偽裝。
這是一個會說日語的外國人與一個會說英語的日本人之間的較量,雙方都看穿了對方在說話時露出的習慣上的破綻,并進行反擊,可謂高手過招。因此此處的英文表記必須保留,這是作者在情節(jié)上的精心設計,對于這一章節(jié)的漫畫來說至關重要,是不可缺少的。若是貿然選擇直譯成中文只會破壞原作者的巧思,使情節(jié)突兀生硬,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對于人物對白部分出現(xiàn)的英文表記,譯者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來選擇處理方式,而不是貿然都直譯成中文。在此基礎上,對一些有難度的、不常見的英文詞匯可以選擇保留并加注的方法,方便讀者理解。若是在人物對白中出現(xiàn)了一些人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shù)牟⑶以谌粘捴惺褂?/p>
頻率較高的英文單詞,例如“Oh”“No”“Yes”“OK”“Stop”“Party”“Hi”“Bye”“Good luck”等,應該保留英文表記的形式,不作翻譯和注釋。在這里選擇保留英文表記是因為這些英文表記不僅有強調、表達情感等作用,而且還符合當下年輕人的說話方式,能夠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使漫畫更具有生活氣息,同時還能給漫畫增添一些時髦感。
倘若忽視了這些英文表記及其作用,選擇直接將其譯成中文,那么在對原作品的轉述與表達效果上便會大打折扣。雖然對于讀者來說,在閱讀上的確更加簡便了,可是同時也容易造成讀者對原作品設定的一些誤解和認知缺失。因此正確理解原作者的用意是不可忽視的,這需要譯者具有一定的觀察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斷力。
三、特殊表記之特殊用語的處理策略
在日本漫畫中,除了在人物的對白部分會使用英文表記,在特殊用語等部分也會使用。接下來將以田邊伊衛(wèi)郎的《Birdmen/鳥男》的1至8卷為研究對象,對特殊用語中的出現(xiàn)的英文表記和外來語表記進行具體分析。
在一些非日常性的、科幻、冒險類的漫畫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非日常的特殊用語,這些特殊用語全是基于原作者構筑的全新架空的世界觀而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只有在這部漫畫中它們才擁有這些特定的含義,并且這些含義不適用于其他情況。一般這樣的特殊用語會以兩種形式在漫畫中出現(xiàn),一種是漢字,另一種則是外來語。依舊以《Birdmen/鳥男》為例進行分析。在《Birdmen/鳥男》中,由于這些特殊用語均用外來語表示,于是在翻譯時首先應該將它們轉換回源語言,這樣有利于譯者更好地理解這個詞語。
在第一卷的第164頁中出現(xiàn)了ブラックアウト」一詞,轉換回源語言即為“blackout”,在英語中這個詞語的含義有:燈火管制;燈火熄滅;暈厥、昏迷、暫時失去知覺;停電、斷電;(新聞等的)禁播、封鎖、禁止出版;(戰(zhàn)時)燈火管制期等。在漫畫中,這個詞語特指鳥男必定要經歷的謎之現(xiàn)象。大約每隔10天,鳥男們所處位置附近的天空中就會出現(xiàn)黑色的洞穴,從洞穴里會爬出未知的“黑色怪物”。如果不把這些黑色怪物殺死,鳥男便會一直被它們追殺,直至死亡。簡單來說,ブラックアウト」是指每10天會有黑色怪物出現(xiàn)并對鳥男發(fā)動突襲的一種現(xiàn)象。因為ブラックアウト」原本的釋義在漫畫中均不適用,所以譯者需要對這個詞進行再創(chuàng)造,使之與整個故事情節(jié)更契合?!癰lack”應該指的是那些未知的“黑色怪物”,而“out”指的是怪物們出現(xiàn)并發(fā)動突襲的現(xiàn)象,再結合整個故事其實都與飛行相關的這一規(guī)律,于是在這里將其翻譯成“黑色空襲”較為恰當。
在第五卷的第55頁中出現(xiàn)了ツイート」一詞,轉換為源語言即“tweet”,在英語中有“鳥鳴、鳥叫”之意。在漫畫中卻指的是鳥男與鳥男之間的一種通過心電感應進行交流的手段。因為讀音相同,所以“tweet”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Twitter”(推特,國外的一個社交網(wǎng)絡及微博客服務網(wǎng)站),可是如果僅憑這一點就貿然將其翻譯成“推特”未免有失妥當。根據(jù)后面的情節(jié)可知,主人公們使用ツイート」交流的情景與廣播、電臺有些相似,再加上這是鳥男之間專屬的一種溝通方式,于是選擇翻譯成“鳥男專線”比較恰當。
在翻譯特殊用語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譯文要符合原作的風格。因此,當這些特殊用語是以漢字的形式出現(xiàn)時,譯者可以采用直譯并加注的方式進行處理;而當這些特殊用語是以外來語的形式出現(xiàn)時,譯者必須首先把其轉換為源語言,并從源語言的釋義中選取最恰當?shù)囊馑歼M行翻譯;而當譯者無法在源語言的釋義中找到合適的意思時,譯者必須進行再創(chuàng)造來賦予這些源語言新的含義。
四、特殊表記之人物名稱的處理策略
在日本漫畫中會出現(xiàn)大量的專有名詞,包括人名、地名、國家名等。以田邊伊衛(wèi)郎的《Birdmen/鳥男》為例,這是一部集科幻、冒險、校園等要素于一體的少年漫畫。漫畫分別以日本和美國為舞臺,一半以上的出場人物均來自美國,其中就有許多使用英文表記和外來語表記的專有名詞。如“アメリカバージニア州北部”“エージェント”“カリフォルニア”等。像這樣的每個國家都有,全世界都通用的專有名詞,如地名、國家名等,我們應該選擇直接翻譯成中文,這樣更通俗易懂,便于讀者理解漫畫內容。假若在這里選擇保留英文表記或是把外來語表記轉回源語言再進行表記,只會使漫畫內容變得復雜難懂,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給讀者的閱讀“制造障礙”。
但在處理人物名稱時卻與地名、國家名等專有名詞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尤其是外國人名。無論是對漫畫、電影,還是文學作品來說,外國人名都是一個看似不起眼實則十分重要的部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名稱可以是廣泛意義上的姓名,也可以是某種代號(如特工代號)或外號。
(一)外國人名
當人物名稱是外國人名時,一般情況下遵循以音譯為主原則、名從主人原則、約定俗成原則、簡略原則等人名翻譯原則[6],將英文表記直接譯成中文。為什么在這里要選擇音譯而不是意譯呢?
舉一個例子,在漫畫《妖精的尾巴》中,主人公的名字為“ナツ·ドラグニル”,根據(jù)音譯應該翻譯成“納茲·多拉格尼爾”。而來自民間的鼠繪漢化組和熱情漢化組卻都將其譯成“夏·多拉格尼爾”。這種局部意譯的譯法是錯誤且不合情理的?!哎圣摹痹谌照Z中可以寫成“夏”,有夏天的意思,原作者在給人物命名的時候也的確考慮到了這一點
《妖精的尾巴》是真島浩的代表作之一。他曾經表示想要用“春夏秋冬”四個季度為作為主角的名字來創(chuàng)作作品,并且這部作品的前作《圣石小子》的主人公被命名為哈魯(“ハル”,在日語中有春天的意思)。
。雖說這些字幕組的譯者確實是注意到了原作者的這一巧思,可是他們卻忽略了更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漫畫中,作者并沒有把這一名字寫成“夏·ドラグニル”,而是全部以片假名的形式來進行表記,這就說明作者最終還是希望讀者能夠將這當成一個暗藏雙關的外國人名來看待。此外,整部作品中所有的角色名均為外國人名,如果在這里只對“ナツ”進行意譯而對“ドラグニル”選擇音譯未免有些不合情理,并且?guī)в泻軓姷倪`和感。因此對于外國人名應該選擇全部音譯,這樣能使人物名稱整體統(tǒng)一且合情合理。
外國人名翻譯得恰當,既可以方便讀者記憶,又可以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由于目前對外國人名的譯法已經有了許多的先行研究,在這里便不再詳細說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漫畫中,這些人物姓名大多都是以外來語的形式來進行表記的,在翻譯的時候同樣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選擇翻譯方式。
當人名屬于常用名的時候,不需要將其轉換回源語言再音譯,可以直接根據(jù)片假名進行音譯。有官方譯名的優(yōu)先選擇官方譯名,沒有的則需要進行音譯。在這里選擇官方譯名可以使人物姓名更具有辨識度,更方便讀者記憶。例如“ジョナサン·スミス”就可以直接翻譯成“喬納森·史密斯”。此外,當人名的源語言并不是人們熟悉的英語,并且無法在源語言中找到對應的中文譯名時,也需要直接根據(jù)片假名進行音譯。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當根據(jù)片假名直接音譯得到的譯名與官方譯名有出入時,應該選擇將片假名轉換回源語言,再根據(jù)源語言尋找對應的官方譯名。例如“マリリン·モンロー”,如果僅根據(jù)片假名進行音譯則很容易將其譯成“瑪麗琳·夢露”而不是人們熟知的“瑪麗蓮·夢露”,這不利于作品的傳播,并且會對讀者與作品之間的溝通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譯者不應該僅憑個人喜好而隨意進行翻譯,而應該揣摩作者的思路和意圖來選擇最恰當?shù)淖g名。
(二)特殊代號
在漫畫中,原作者有時會使用一些具有特殊含義的英文單詞來給人物命名。這些名字往往是某種代號或外號。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選擇保留英文表記并在旁邊標注譯文的處理方式,并且遵循意譯的原則進行翻譯。這是為了體現(xiàn)人物身份的特殊性與神秘性以及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采取這種方式是為了使其與一般的外國人名區(qū)別開來,強調人物的特殊性,并加深讀者的印象。
例如在漫畫《名偵探柯南》中,以反派身份登場的黑衣組織的成員大多因代號被人們熟知,他們的代號均以酒的名字來命名,如Gin(琴酒)、Vodka(伏特加)、Sherry(雪莉酒)以及Vermouth(苦艾酒)等 以上人物譯名均引用自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小學館授權的獨家中文版《名偵探柯南》漫畫。。在漫畫《Birdmen/鳥男》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如敵對組織“伊甸”的特工們,他們的代號則是最符合他們各自性格特征的英文單詞,如Fox(狐貍)、Cat(貓)、Fairy(妖精)、King(王)以及Jasmine(茉莉)等。在處理這些代號的時候應該選擇保留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英文表記,并在后面標出其譯文的方式,當這些代號是用外來語表記的時候,應該先將其轉回源語言,再保留源語言并在后邊加上譯文。這樣既可以體現(xiàn)出角色身份的特殊,又能夠保留漫畫的特色。
無論是外國人名還是某種代號,在翻譯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前后統(tǒng)一的問題,萬萬不可過于隨意,因此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之前對作品進行整體的把握,正確地區(qū)分哪些是人名,哪些是代號,譯法的選擇也至關重要,萬萬不可將它們一概而論。
五、結束語
隨著漫畫市場的國際化,在漫畫中加入英文表記和外來語表記已然成為一種潮流。為了保留漫畫的原汁原味,譯者應該重新審視這些特殊表記的重要性。不合格的處理方式只會讓讀者無法體會原作的魅力,不管是對于作者還是讀者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本文從人物對白、專有名詞和特殊
用語以及人名這三個方面對這些特殊表記的處理策略進行了研究分析,但卻并不全面,有的漫畫在標題、小標題等部分也大量使用了英文表記,本文并未涉及。希望今后在日本漫畫的翻譯策略方面會有更多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這對于日漫的引入和國漫的發(fā)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在漫畫中使用英文表記也是語碼轉換在日本漫畫中的一種實際應用,這也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新村出.広辭苑[M].六版.東京:巖波書店,2008:2393.
[2]?李書霞.日語表記的多樣性和優(yōu)缺點[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29(S1):272.
[3]?吳恒.漫畫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極限——以漫畫的背景擬聲擬態(tài)詞為中心[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4.
[4]?大橋弘文.日漢互譯之難點和考察——以日本漫畫中的象聲詞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13.
[5]?姚明發(fā).50年來語碼轉換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與反思[J].廣西社會科學,2007(3):149-153.
[6]?姜春香.外國人名翻譯失范的原因、弊害及其對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55-256.
(編輯: 朱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