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華
【摘要】微課是教師將課堂上所講解的知識做一個補充,或者是為了解答學生在課堂上還有疑惑的內容而做的一個簡短的視頻,它利用網(wǎng)絡讓學生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查漏補缺。但是教師不能為了應付學生而隨便做一個視頻就結束了,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微課的任務單,讓學生們在看微課時,有目標可尋,更好地實現(xiàn)數(shù)學課堂的翻轉。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微課任務單;翻轉課堂
設計微課任務單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對這個課后視頻學習不再盲目,還可以將學習的決定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更有效率。這篇文章筆者從了解學情、紙質輔助、分類鏈接和跟蹤觀察等方面來介紹怎樣設計微課任務單。
一、了解學情,作出充分預設
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各有差異,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思路都不同,如果教師僅僅根據(jù)部分優(yōu)生的情況來設計任務單,就會使學生完成不了布置的任務,從而對微課的學習產(chǎn)生厭煩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從而作出預設。
例如,筆者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一單元“圓”時,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從最基本的知識內容來設計學生們要通過觀看微課要解決的問題:“1.圓的圓心到圓上的距離是什么?2.通過圓心畫一條線兩邊都延長到線上,這條線叫什么?3.這兩條線有什么關系?”第四個是一個附加題:“試試算一下圓的周長。筆者給出了公式C=2πr,半徑則為5厘米?!边@道題是學生們如果可以掌握前三道題就可以試著做,如果覺得掌握不了則可以放棄。筆者根據(jù)學生們的完成情況再選擇在課堂上應該怎樣開始這節(jié)課的內容。同學們大都完成了前三道題,只有個別同學不太明白,所以筆者先講解了前三道題。最后一道題只有幾個人根據(jù)公式算出了答案:C=2×3.14×5=31.4(厘米),然后筆者詳細講解了一下這個算法,然后說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2r相當于什么啊,同學們說相當于直徑d,同學很快就明白了列出了簡便的算式:C=πd=3.14×10=31.4(厘米)。
這種差異性的任務單,可以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學習的進度,這樣既考慮到了優(yōu)生學習能力強,超前學習的需求,也不會讓學困生感到有壓力。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訴求,讓微課更好地輔助學生學習。
二、紙質輔助,助力有序學習
微課僅僅靠一個簡短的視頻是不足夠的,它只是知識的濃縮,學生們可能不知道視頻中什么是重點,什么是次要的,這主要依靠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必要的紙質輔助,讓學生們在學習微課時更有條理和思路,有序可依。
例如,筆者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一單元“小數(shù)的意義”時,根據(jù)視頻的內容出了相應的題,打印成紙質版讓學生們配合視頻做題。視頻剛開始將一個大的正方形分成10份,然后其中一份是大的1/10,而1除以10是0.1,然后將其分成100份,分數(shù)是1/100,換成小數(shù)則是0.01,分成1000份,分數(shù)是1/1000,小數(shù)是0.001。這個階段完了之后視頻中提醒學生們做第一階段的題,是一些分數(shù)與小數(shù)之間的換算:2/10=0.2,3/100=0.03,5/1000=0.005。學生們做完之后,視頻中會有相應的答案,方便學生進行下一階段。之后視頻中會讓學生們復習一些單位換算,這個階段完了也會有相應的題:1米=100厘米,0.3米=30厘米,25厘米=0.25米。視頻看完之后會提醒學生們在紙上寫總結。
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還是習慣在紙上來寫畫,因此通過這種紙質材料進行輔助教學是必要的,它能夠使學生們在觀看視頻時通過紙上的題來理解和鞏固每個階段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視頻的內容來制作相應的紙質版的題或解說,使學生更有序地學習。
三、分類鏈接,利于快速檢索
學生們在學習微課時,肯定會有不懂的地方,但是學生們如果不能將其弄明白,不知道怎樣查詢,那么他們就不能將前后知識串聯(lián)起來,會出現(xiàn)斷層的情況。所以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要將學生們可能不懂的地方進行分類鏈接,這樣有利于學生快速檢索。
例如,筆者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時,因為視頻里的多邊形會劃分出幾個不一樣的圖形才能進行計算。所以,筆者每個多邊形要分出的圖形面積計算的公式都弄了一個超鏈接,方便學生們在對之前學到的公式出現(xiàn)遺忘時可以迅速復習一下,不影響微課的學習進程。其中一個圖形分成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其中a都是5厘米,h都是4厘米。這個圖形旁邊分別有三個鏈接,同學們點進去可以看到這幾種圖形的計算公式,算出了各自的表面積:三角形表面積的是S1=ah/2=10(平方厘米)。平行四邊形表面積的是S2=ah=20(平方厘米)。正方形表面積的是S3=a2=25(平方厘米)。這樣學生根據(jù)鏈接里面的公式就可以分別計算出各個圖形的面積,從而算出多邊形總的表面積:S=S1+S2+S3=55(平方厘米)。
通過弄這樣的鏈接,學生們在出現(xiàn)知識卡頓時也不用去著急翻看之前的書,只要跟著視頻學習,一步一步的來,就會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情,對學生們可能會產(chǎn)生卡頓的地方弄上分類鏈接,讓學生可以迅速復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四、跟蹤觀察,留出彈性空間
學生們在課下自主學習微課時總是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若老師們讓學生們完全自主學習,反而達不到課后復習的效果。所以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們自主學習微課,還要實時跟蹤觀察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教師在教學時既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也要有適度的監(jiān)管。
例如,筆者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二單元“長方體”時,給同學們制作了微課任務單:“1.了解長方體的邊長特點;2.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3.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高是4厘米”。為了了解學生的微課任務單的完成情況,筆者和學生們創(chuàng)建了一個群,讓同學們都說一下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進程。有的學生說自己還沒有學完,筆者就等著學生們自己學完才去解答了學生們的疑問。大部分同學都解決了前兩個問題,說第三個問題只知道把六個面的表面積分別相加得到答案:5×3+3×4+4×5+5×3+3×4+4×5=94(平方厘米)。筆者說:“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六個面的面積有什么規(guī)律嗎?”同學們說:“相對的兩面面積是相等的”。筆者解釋說:“那么同學們以后計算長方體的面積只需算相對面的一面然后乘以二即可”。同學們立馬說明白了,列出了算式:(5×3+3×4+4×5)×2=94(平方厘米)。
在學生們自主學習完之后筆者才進行疑難解答,這樣給了學生們自主探索的時間,讓學生們不像在課堂上那樣總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思維得不到創(chuàng)新,又在學生們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及時解答,使學生們的學習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微課是為了讓學生們在課下能夠利用一點空閑時間彌補課上未能掌握的知識,或是提前預習為了使課堂上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制作微課任務單,給學生提供明確的方向,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目標的進行,而不是像在看一些動畫視頻一樣沒有什么收獲,使學生們更高效地學習微課,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數(shù)學課堂的翻轉。
參考文獻:
[1]韋宏方.自主學習任務單在小學數(shù)學課內翻轉課堂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6(Z2):57-60.
[2]馮雪峰.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29):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