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娣
古詩文以精美而簡練的語言呈現(xiàn)出優(yōu)美的意境,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寫作從古詩文中獲得了素材,從而使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將古詩文與寫作進行巧妙連接,有利于教學效率與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從素材遷移、語言練習兩方面探討了小學高年級古詩文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以期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
詩文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古詩文的語言美、聲韻美、意境美與情感美,對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思想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寫作是學生語言能力與思想水平的體現(xiàn),旨在鍛煉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觀察分析、記敘描寫等方面的能力。若以古詩文為載體開展寫作教學,或?qū)懽髫灤┯诠旁娢慕虒W中,將古詩文與寫作巧妙連接,達到語言輸入與輸出的目的。下面嘗試探索這樣的教學路徑,以期為小學高年級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論支撐。
一、多角度素材遷移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常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要學習古詩文?”“學古詩文有什么用?”實際上,學習古詩文的價值在于,打破時空的壁壘,與千年前的詩人發(fā)生思想上的碰撞,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促進自我思想與情感的發(fā)展。以古詩文所描繪的場景、寄托的情感、闡述的人生哲理為切入點,進行多角度的素材遷移,開展多元化的寫作練習。
就古詩文所描繪的場景,有很多是學生熟悉的,但不太會用語言簡練描述。教師以此切入教學,可通過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例如,《鄉(xiāng)村四月》中“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語言簡潔明了,以白描手法描繪了鄉(xiāng)村的農(nóng)忙景象。這樣的畫面無疑是農(nóng)村學生熟悉的,教師借此詩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回想實際生活中的農(nóng)忙景象,分享自己的農(nóng)村生活體驗,讀詩的過程就成了回憶體驗的過程,此時開展農(nóng)村生活主題的寫作練習,學生興致勃勃,必然會流露真情。有的學生寫捕捉知了的情景,有的學生寫瞞著家人去河邊玩耍的情景,比直接開展寫作要有趣得多。
古詩文語言精練而簡潔,用“言有盡而意無窮”來形容再合適不過。因為篇幅短小,所以寫作六要素大多情況下都會被淡化處理。因此,相比于現(xiàn)代文,古詩文有更多的留白之處供學生想象。例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短短幾句,就勾勒出了清新秀麗的環(huán)境中,一對老夫妻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怡然自得的畫面。然而,這有著低小茅檐的茅屋在哪兒?溪邊的草又是何時長成的?長成了什么樣子?含有醉意的吳音又表達了什么?這一對白發(fā)翁媼又是誰家的?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這些被淡化的內(nèi)容,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古詩里的場景、人物以及可能會說的話與發(fā)生的故事串接在一起。雖然那人、那故事、那語言有千般模樣,但情仍舊是那一個。學生寫的哪里是古詩文的人和事,分明是他們心中的人和事。
二、多角度語言練習
古詩文具有常讀常新的特點,在不同的時期讀古詩文,會有不同的思想情感體驗,這與詩人對語言的巧妙運用以及所采取的寫作技法是分不開的,而這也可以作為學生語言訓練的材料。所以,教師要對古詩文的語言與寫作技法進行深入分析,借此開展多角度的語言練習活動。縱觀小學教材中的古詩文,融情于景是最常見的語言運用與寫作技巧。例如,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寥寥幾筆就寫出了久客他鄉(xiāng)的傷感與回鄉(xiāng)的親切感,全詩將哀情融于樂景中,雖是寫己,卻從兒童切入,兒童的問話體現(xiàn)了生活的情趣。景語皆情語,情語寓于景語。在此詩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應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寫作,通過景物的描寫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有的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寫作后,學生寫出了這樣的作品:“我以音樂節(jié)奏一般的腳步跳躍在回家的路上,鳥兒飛過屋檐,掠過樹梢,釋放出心中的快樂;微風拂過河面蕩漾出的水波,朝我露出笑臉;街旁的柳樹搖曳生姿,向我招手……是有什么喜事嗎?”在學生的筆下,鳥兒、蕩漾水波的河面、街旁的柳樹都成了快樂的化身,因為他是快樂的,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景物中,景物也表現(xiàn)出了快樂。
另外,視覺描寫也是常用的寫作技巧之一,就是從觀察事物的角度展現(xiàn)某一情景的典型特點。例如,韓愈的《早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一句通過對草的遠近觀察效果的描寫展現(xiàn)出早春的典型特點。早春時期,小草開始萌發(fā),遠看時一大片小草聚集在一起綠意明顯,而近看時只有淺淺的、不明顯的綠意。以遠近觀察效果的對比描繪了早春特有的景色,給教師開展寫作教學以啟發(f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并將其置于特有的背景中,呈現(xiàn)出學生個人的寫作特點。如寫梅花,老生長談的角度是寫梅花的形態(tài)與顏色,創(chuàng)新、生動的角度則為制作梅花糕或?qū)懩骋蝗宋锶缑坊ㄒ话愕钠犯瘛?/p>
還有,欲揚先抑、欲抑先揚也是較為常用的寫作技巧,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例如,高適的《別董大》,前兩句描寫了日暮黃昏、北風狂吹、遙空斷雁的悲涼之景,后兩句轉(zhuǎn)向?qū)ε笥训募?,鼓勵友人踏上征途,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該手法的運用,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再開展語言訓練,學生寫出的文章勢必波瀾起伏,內(nèi)容豐富。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將古詩文與寫作巧妙連接,可以從古詩文所描繪的場景、表達的情感、闡述的人生哲理、應用的寫作技巧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探索二者的連接點,以古詩文作為寫作教學的載體,強化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古詩文與寫作并非盲目連接,具體如何將二者有效結(jié)合在一起,還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