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功穩(wěn)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目的是通過獲取知識和不斷實踐提高道德品質(zhì)、文化素養(yǎng)和個人修為等,增加對生活的感受力,從而認識自己、提高自己,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社會有用之人。自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來,學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指導者,必須在教育教學一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德育為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培養(yǎng)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尤其是對于剛邁進小學校門的低齡段學生,更要以引路人和標桿者的身份,以形象認知和實踐體驗引導孩子們感知要立什么樣的德、要做什么樣的人。
一、名人故事,引導學生感知“要立什么樣的德”
現(xiàn)代漢語對“德”的解釋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在古代,儒家提倡“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十種傳統(tǒng)美德,新時代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大德、公德、私德。所謂“立德”,就是把中國古代優(yōu)秀民族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讓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未來,認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在內(nèi)心構(gòu)筑強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撐。
對于一二年級的低齡段學生,其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只是一個初步的看法,思維是“幼兒園”思維的延續(xù),處于半邏輯狀態(tài),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立德”的過程要以可見、可感受、可認知的故事入手,告訴孩子什么是德、要立什么樣的德。
基于以上認識,一方面,我以國學經(jīng)典為依托,引導學生從歷史故事中認知美德。我利用校本課程講述《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里面的孔融讓梨、鐵杵成針、大禹治水、韋編三絕、黃香溫席等歷史故事,播放繪本幻燈片,組織孩子們看封面插圖、大膽預測、觀察圖畫、尋找線索、大膽自由發(fā)表觀點、共同驗證預測結(jié)果等,通過“一問一答、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感知“什么是美德,應該擁有什么樣的品德”,形象化地種下“仁義禮智信”的美德種子。
另一方面,抓住傳統(tǒng)節(jié)日、紀念日的契機開展宣傳活動。如,在八一建軍節(jié)播放軍人保家衛(wèi)國的宣傳片,讓學生感知解放軍的拼搏精神、團隊精神和服從意識;在國慶節(jié)播放閱兵視頻,向?qū)W生們展現(xiàn)我國武裝力量建設的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兒童節(jié),讓孩子寫下自己的夢想,用夢想的力量引導自己勇敢前行;在母親節(jié),讓孩子們?yōu)閶寢尞嫃埾?、做張小賀卡、寫下心里話等,表達感恩之情。
二、挖掘教材,引導學生明白“要樹什么樣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低齡段學生眼中,人大致分為“好人”“壞人”兩種類型,什么樣的人是好人,什么樣的人是壞人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此為原點,充分利用課堂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立德樹人”元素,啟發(fā)引導學生們做一個熱愛國家、積極向上、誠實禮貌、勤勞勇敢、自信自立的“好人”“真人”。如,在教授識字課《天地人》時,我組織孩子們觀察插圖、欣賞國畫,尋找“天、地、人”之間的聯(lián)系,結(jié)合人字筆畫一撇一捺、左右支撐來感受漢字文化內(nèi)涵,引導孩子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從而對祖國文字產(chǎn)生濃厚興趣,在識字中做一個熱愛祖國文化的人。在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時,給孩子們講“結(jié)草銜環(huán),以報恩德”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在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時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教授《端午粽》時,給孩子們講端午節(jié)的習俗,播放“中華傳統(tǒng)故事之端午節(jié)的由來”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主義偉大詩人,認識到要做一個愛國的人。在教授《小公雞和小鴨子》《小猴子下山》《烏鴉喝水》《咕咚》等童話類課文時,引導孩子們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那個人”,通過角色表演、復述故事、改寫結(jié)局等理解童話語言和人物形象,感受真善美,向善而行,向美而生,成為獨立、自信、創(chuàng)新、善良、從一而終、勤于動腦的人。
三、身邊小事,激勵學生做正能量的人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小學生進步的動力來自教師和同學兩個方面的榜樣。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更是一面旗幟,所以要充分利用這兩個資源,讓學生學榜樣、做榜樣。
小學一年級常有“三亂”現(xiàn)象,即“亂扔、亂收、亂撕”,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認為身教重于言教。每天早上,我走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wèi)生,日復一日,從不間斷。有一天,我如往常一般,但是當看到垃圾桶時,眼前一亮,發(fā)現(xiàn)里邊已經(jīng)套上了塑料袋。原來,有個孩子看到我每天都這么做,他記住了,主動給垃圾桶套上了垃圾袋。我借此表揚了這個孩子,并教全班孩子怎樣掃地、擦黑板、擦玻璃。為了讓孩子們有責任意識,我給每個崗位起了有詩意的名字,如“黑板美容師”“晨讀指揮官”“講臺護理長”“師生聯(lián)絡員”等,這些崗位按小組輪流來,人人有份、人人有責。在每個月一節(jié)的“小小崗位能擔當,自主管理慢慢行”的主題班會,孩子們講述“履職盡責”的過程和體會,訴說著勞動的快樂,體會著勞動的光榮。教室講臺潔凈如新,地面不見塵土,座位整齊劃一,通過以責育人達到了立德樹人的效果。
四、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
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低段學生“立德樹人”這一培養(yǎng)目標,除了上面三項舉措以外,教師還應當采取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
第一,課堂除了是傳授知識的場所以外,還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陣地。為此,我在每堂課教學工作完成之余,利用一些空余時間增設思想品德培養(yǎng)方面的課程教育,比如《增廣賢文》《蒙學》等國學經(jīng)典,長此以往,讓學生得到良好熏陶。
第二,在教室中專門騰出一個空余的角落,然后將一些培養(yǎng)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書籍擺放到書架中,鼓勵學生多看,并和同學們分享。同時,教室后面的黑板也要交給學生輪流寫一些寓言小故事。另外,為了構(gòu)建起良好德育文化氛圍,我還會對一些讀書多或者板報做得好的學生給予獎勵,這樣也可以激發(fā)出其他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從而為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規(guī)范地教導學生文明禮儀。教導他們見到教師、其他長輩要問好;在與同學相處過程中也要學會謙讓;要敬愛父母,在家中盡可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了更好地教導學生文明禮儀規(guī)范,除了明確告知他們之外,我還通過在課上播放《孔融讓梨》《黃香溫席》《蘆衣順母》等傳統(tǒng)美德方面的小故事的動畫片,并且有時候布置他們回家寫一則觀后感,先給父母看,再簽上名字,第二天回學校后交給我。之后,我會選出一些寫得好的觀后感貼到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中,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培養(yǎng)學生們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規(guī)范。
第四,開展主題月(周)活動。以我所在班級為例,每年可以開展以下幾個主題月(周)活動:4月清明月、5月勞動月、6月環(huán)境保護宣傳月、9月尊師敬道月、10月愛國主義宣傳月等等,在每個活動中做好德育工作,同時讓學生回家后將相關知識和家長們分享,并寫一則日記交給教師。通過開展主題月(周)活動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好成長。
第五,配合主題月(周)活動舉辦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演講比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準備好一個小故事,并給時間他們練習,之后,選擇周五下午或者周六上午組織全體學生與家長到學校進行演講比賽。然后進行評比,并針對優(yōu)勝的學生給予獎勵和獎品。借助演講比賽的舉辦,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低段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從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立德樹人”是一脈相承的堅守,更是與時俱進的追求。在低段教育教學中,要把“立德樹人”與傳統(tǒng)文化、時代精神、學科建設、生活實踐、習慣培養(yǎng)相結(jié)合,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春風化雨、知行合一,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夯實牢固的根基。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