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見光 王立人
摘? ?要:詩歌是高考語文卷傳統(tǒng)文化考查文本之一。通過對近年來浙江卷詩歌鑒賞題型的整理,可以發(fā)現(xiàn)有如下幾個變化特點:分值增加、更關注現(xiàn)實、題型變集中、要求更明確、表達方式為先等。針對這樣的變化特點,詩歌鑒賞復習應重視相應思維的培養(yǎng),具體操作可以從精選合規(guī)試題、重整手法系統(tǒng)等入手。
關鍵詞:高考語文浙江卷;詩歌鑒賞題;表達方式
詩歌鑒賞題,是對學生的古典詩歌文化素養(yǎng)、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的考查,歷來是浙江卷中最難的題型之一。古典詩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學習和鑒賞古典詩歌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但詩歌本身的多義性和理解的復雜性,以及學生古典詩歌涵養(yǎng)的不足,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因此,我們所面對的尷尬處境就是花了許多時間來復習,但成效不顯著,很多學生甚至在考試中棄做。鑒于此,如何提高學生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成為高考語文復習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研究近年來浙江卷詩歌鑒賞題型的變化,從中尋找規(guī)律,依此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思維能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要點所在。
一、詩歌鑒賞題題型的變化
筆者收集了2004—2019年的浙江卷詩歌鑒賞題,觀察辨析,發(fā)現(xiàn)詩歌題雖然貌似比較穩(wěn)定,但實際也是穩(wěn)中有變。
(一)詩歌題分值逐漸增加
2010年之前的詩歌題總分為6分,2011—2016年為7分,2017年開始則達到了8分。分值增加無疑暗示了該題在命卷人心中的分量增加。2017年是浙江新高考的改革元年,試卷題型的變化傳達出國家教育部門對新高考的期望——重視閱讀寫作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我們要在戰(zhàn)略上重視詩歌鑒賞題,在戰(zhàn)術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思維能力。
(二)詩歌選材轉向現(xiàn)實
以典型意象構建氛圍,借助意象抒發(fā)詩人的離愁別緒、年華虛度、壯志難酬之類的詩歌早已為學生熟悉,如再沒有變化則將顯著降低得分難度。所以從2013年始,浙江卷多有以現(xiàn)實題材入詩的作品,其中2013年的《秦中吟》、2017年的《采地黃者》兩詩的作者都是唐代的白居易,這主要是因為倡導“新樂府運動”的白居易的詩歌特點恰恰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2016年的《北來人》也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寫實,關注民生疾苦。2019年《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設問“全詩是如何運用多種手法塑造李將軍的獨特形象的”,看上去是考查詩歌人物形象,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詩歌人物形象是通過詩歌所營造的人物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情趣體現(xiàn)出來的,且這類生活環(huán)境與情趣較為接地氣,可以看出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觀察之細致。密集地出現(xiàn)這種類型詩歌不能說僅僅是巧合,筆者認為這更是一種引導,希望師生多關注這樣的作品。
(三)考查內(nèi)容更加集中
詩歌鑒賞題的考查內(nèi)容往往分為四個方面:
1.詩歌的語言:主要包括煉字、煉句、詩眼及語言風格。
2.詩歌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3.詩歌的情感:主要是詩人的情感。
4.詩歌的手法:主要是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表達方式。
筆者將2004—2019年浙江卷詩歌題中能明確考查內(nèi)容的題目進行了分類[試題分(1)(2)兩題:(1)題分值一般是2~3分,難度較低;(2)題分值一般是4~6分,是詩歌題的重點]:
形象類:2005—2009年(1)、2012年(1)、2014年(1)。
語言類:2004年(1)、2007年(2)。
情感類:2005—2006年(2)、2007年(1)、2008—2010年(2)。
手法類:2005年(2)、2007—2009年(2)、2011—2019年(2)、2010年(1)、2016年(1)。
從以上的分類,我們可以看出詩歌考查內(nèi)容的特點及變化:詩歌的語言和形象題考的比較少,基本上集中在(1)題,分量不重,且大都集中于2010年之前;詩歌情感考查多在(2)題,但在2010年之后不再單獨設題,而是更多地融入其他題目中;手法類題目大行其道,有“一統(tǒng)天下”之勢。
對此,筆者的理解是“文學的重點不在表現(xiàn)什么,而是如何去表現(xiàn)”,也就是說,能深刻理解表現(xiàn)的過程才是對文學真正的體悟。
(四)題型要求更加明確
盡管浙江高考詩歌鑒賞以“手法”的考查作為核心,但是這些年的題目也絕非一成不變。我們試看2013年之前的題目以及之后的題目,會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變化。
2013年前的題目:
2005(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
2007(2):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特色。
2008(2):簡要賞析首聯(lián)在寫法上的特點。
2009(2):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
2010(1):簡析第三聯(lián)中詩人表現(xiàn)情感的手法。
2011(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xiàn)手法。
2012(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
2013年及之后的題目:
2013(2):賞析這首詩對比的藝術特色。
2014(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
2015(2):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
2016(2):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
2017(2):這首詩的敘述與對比手法特色鮮明,試作賞析。
2018(2):這首詩與柳永《雨霖鈴》詞都運用了點染手法,試賞析本詩的點染手法。
2019(2):全詩是如何運用多種手法塑造李將軍的獨特形象的?請結合詩句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是一道鮮明的分水嶺,2013年之前和之后的題目的出題思路完全不同,雖然考查的同樣是手法,但要求不一樣。2013年之前的題目并不對手法本身作出任何的要求和界定,其要求往往止步于“賞析”。因此我們可以采用一些非常模式化的套路來應對這樣的題目:指出手法,分析手法的運用,指明手法的效果。這個類型的題目的得分重點在于指出手法,只要指出了詩歌運用的手法基本就能得分。由此產(chǎn)生了一些弊端,許多學生不把重點放在如何理解詩歌上,而是背出所有的手法,在答題時全部堆上去。此法名為“開超市”,取其意為“任君挑選”,總有合適的手法。這樣的投機取巧就偏離了詩歌賞析的本質(zhì),純粹淪為了一種應答的技巧。
多年來相似的題型使學生對該題型的答題“駕輕就熟”,“以不變應萬變”。出題者也覺察到了這個問題,因此 2013年之后的題目對手法作出了明確的界定,這樣就規(guī)避了這種投機取巧,使答題的難度增加了。例如2013年考查“對比”,以前答題往往只需要指出對比的對象,而該題卻要求指出對比的特點,得分的重點不是“指出名稱”而是“分析運用特點”,使答題的學生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到了2019年,題目考查詩歌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手法,但實際上是暗示并規(guī)定了應答的手法。
(五)從“表現(xiàn)手法”轉變?yōu)椤氨磉_方式”
表現(xiàn)手法一直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定義,似乎囊括了所有的表達技巧,如修辭手法、敘述手法、結構手法、抒情手法等都可以貼上這張皮,隨之帶來的混亂也可見一斑。譬如學生對修辭手法很熟悉,只要涉及手法的先把比喻、擬人寫上,后來進階一些開始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再進階一些寫“動靜相襯”“虛實相生”,總之是撿自己熟悉的手法一頓“蒙”,結果往往牛頭不對馬嘴。
從2014年的題目開始,我們可以明確看到出題者對表達方式的重視:2014年考抒情,2015年考描寫,2016年、2017年考敘述,2018年考點染(可以看作描寫的一種),到了2019年是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也可以看作是對人物描寫手法的考查。出題者不再局限于細碎的手法之爭,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引導學生注意表達方式的運用,這一點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而這兩年其他省市的試卷卻沒有這么鮮明的導向,仍停留于“鑒賞手法”上,可以說在這點上,浙江卷銳意革新、傲視群儕。
二、詩歌鑒賞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略
浙江卷詩歌題的變化并非自今日始,只不過通過多年的縱向比較可以更加鮮明地感知這樣的變化。面對變化,我們要做的不是感嘆變化本身,而是如何應對,從思維的根本出發(fā),找出相應的策略。
筆者做了一個實驗,讓學生做2012年和2016年的試題,事先不作任何提示,對比學生在兩種不同類型題目中的答題情況。
以下是一學生對2012年試題的解答:
《未展芭蕉》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未開芭蕉比作書札,并將其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芭蕉可愛、嬌羞之貌,體現(xiàn)了詩人的愛惜之情。
第二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海棠的羞澀柔弱,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愛憐之情。
與參考答案相對比,這個學生答題不算差,整體思路比較流暢,基本上可得大半分數(shù)。
以下是該生對2016年試題的解答:
都是以小見大,通過描寫小的環(huán)境來凸現(xiàn)大的社會背景,都采用了以個人遭遇反映社會的凄涼的方法。
與參考答案相對比,這一解答基本沒找對思路,對題目所提“敘事特色”未加辨析,所以一分未得。分析原因,根源還是出在學生思維能力不足,鑒賞詩歌仍然停留在以技巧取巧的層面。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我們的復習應考方略,學生就會面臨如此慘痛的狀況。
(一)有的放矢,精選試題
從前文的論述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浙江卷詩歌題的變化和特點,因此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來選擇試題進行練習。詩歌考查的四個主要內(nèi)容呈現(xiàn)如下特點:語言和形象的考查退居二線;情感的考查逐漸淡化,融入其他題型;手法考查一枝獨秀。我們在選擇練習試題時應該著重于考查詩歌手法的題目,輔以其他類型的題目,而不是平均用力,分散精力。同時在詩歌選材上也應遵循浙江卷詩歌題的特點,多采用描寫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減少常規(guī)的傳統(tǒng)寫景抒情詩練習。在詩歌選材上還需要注意一點,2016年的《北來人》和2017年《采地黃者》都屬于以敘述為主的詩歌,2018年的“點染”又可以從描寫(描繪)的角度來看待,而2019年的詩歌內(nèi)容重點是對生活現(xiàn)實的描寫,有環(huán)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描寫、側面描寫(襯托)等,而考查方式則變?yōu)椤叭宋镄蜗蟆泵鑼懯址ǖ姆治觥U憬碓姼杵蛎鑼懯闱?、敘述抒情的趨勢應該說很明顯,在選擇試題時也應考慮這個趨勢,同時適當增加敘事詩的比例。
總結起來就是:優(yōu)選關注現(xiàn)實的敘事類詩歌,優(yōu)選明確界定手法的題型。
盡管詩歌鑒賞題如汪洋大海,但是按照以上標準進行遴選,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排除一大批不符合浙江卷出題特點的詩歌,減少學生的低效復習。教師可以依據(jù)浙江新高考詩歌試題的特點變化,精選或自制試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度。
(二)重整系統(tǒng),思維導向
精選試題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答題了。如前文所論述,浙江卷考題現(xiàn)在的鮮明特色是明確界定手法并以表達方式入題,那么我們答題時也應該換一個思路,在鑒賞思維上給學生以必要指導。
1.從宏觀著眼
表達方式和一般的手法不同,其層次較高,而學生則更傾向于從微觀著眼。例如2015年的試題,兩種思維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答題狀況。
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
參考答案:上片從樂曲方面來描寫(樂曲的演奏者、樂曲旋律的復雜變化、樂曲聲律的高雅等),側重正面描寫、直接描寫。下片從聽者方面來描寫(氣氛感受、典故聯(lián)想、景色渲染等),側重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該題的答題重點是“角度”,而不是常規(guī)意義上的“手法”,這就是從宏觀角度來出題的。而學生則更關注“手法”,答的往往是諸如“用典”之類的手法,與要求相去甚遠。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的是傳統(tǒng)的答題思維,多嘗試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看問題,多站在宏觀的層次來進行思考,不拘泥于一個個“小手法”。
2.從微觀著手
具體到如何答題,光有格局和境界是不夠的,筆者認為可以用表達方式為基準,重新梳理表現(xiàn)手法的系統(tǒng)。
(1)抒情手法的分類。這類題目,學生在答題時常陷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體的手法,如果從表達方式來看,可以對這些常用手法進行重新梳理。
抒情手法首先可以分成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然后才是間接抒情的分類。間接抒情的分類如下:
①描寫抒情:借景抒情(包括融情于景,即景抒情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敘事抒情:借事抒情(將抒情融于敘事中,往往不動聲色);借典抒情(用典)。
③議論抒情:借理抒情(運用道理抒情);借古抒情(借古諷今)。
這樣梳理分類,可以讓學生整合已知的抒情手法,能更清晰地從表達方式的角度進行答題。例如2013年考查抒情手法,從本質(zhì)上看就是常見的描寫抒情和相對冷僻的敘事抒情、議論抒情的區(qū)別。2018年的“點染”則是從更為具體的要求來考查學生對詩歌描寫(描繪)表達手法的運用與理解,本質(zhì)上也是描寫抒情。2019年則是人物描寫的手法,有通過環(huán)境描寫(借景)、其他人物描寫來襯托詩歌主要人物,也有通過主要人物正面動作、神態(tài)描寫(直接描寫抒情)來刻畫人物,所以重點就是描寫手法的考查,本質(zhì)也是描寫抒情。2016年和2017年都考查了敘事手法特點,從2016年試題的參考答案,可以梳理出敘事手法的系統(tǒng)。2016年試題的參考答案:
①以對比加強敘事的效果。用權貴歌舞宴飲、不問軍情與百姓心系故國作對比,表達憂國憂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國前后境況的對比,表現(xiàn)了百姓流離之苦。(敘事手法)②以“北來人”的口吻敘事,表達情感顯得更真實、自然。(敘事視角)③敘事中流露個人情感。如“今成獨雁飛”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涼和孤獨。(借事抒情)
(2)敘事手法梳理。關于敘事,可作如下梳理:
①敘事手法(情節(jié)展開):對比、抑揚、襯托、懸念、鋪墊、伏筆等。
②敘事視角: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用詩歌中的人物角度)。
③敘事方式:順敘、倒敘、插敘等。
④敘事抒情(借事抒情)。
2017年相關試題的答案:
①以采地黃者的口吻敘述,雖無一字怨語,讀來卻越覺得辛酸。(敘事視角)②以時間順序來敘述事情發(fā)展過程,層層深入,脈絡分明,給人以清晰的深刻的印象。(敘事方式)③從頭到尾都是客觀敘述。詩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動聲色卻滲透愛憎之情。(借事抒情)
通過這樣的梳理,學生再做2017年的題目,就會思路更加清晰,更有針對性了。
(3)描寫手法梳理。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①正面描寫:直接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心理、神態(tài)和行動等。
②側面描寫:襯托(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周圍人物的反應、評價等。
請看2019年浙江卷詩歌題參考答案:
①通過環(huán)境描寫,如“高樹蟬聲”“冷靜似閑居”和“重裝墨畫”“香兼一架書”,分別寫出了將軍住處的清幽安靜和書齋的素凈雅致,表現(xiàn)了將軍的文人趣味。②運用襯托,用“侍兒知禮數(shù)”襯托將軍的文化修養(yǎng)。③通過“吟哦”“任狂疏”“愛讀英雄傳”等動作、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李將軍的豪放和志趣。
可見,學生如果從描寫手法的角度思考,結合詩歌內(nèi)容,從環(huán)境、人物描寫、周圍人物反應(襯托)等角度來寫,就能回答出相應答案。
總結起來就是:以表達方式為綱,重新梳理表現(xiàn)手法系統(tǒng),提高答題針對性。
三、小結
通過對浙江卷十多年來的詩歌鑒賞題的歸納和分析,筆者找到了一些規(guī)律性的變化,即選材趨向關注現(xiàn)實,主要考查表達方式,要求明確清晰。針對這些變化,我們可以作出一些復習策略上的調(diào)整,從詩歌鑒賞思維導向出發(fā),精選合規(guī)試題,重整手法系統(tǒng)。當然,所有的答題最終都是基于學生本身的學習素養(yǎng)和能力,僅僅依靠所謂答題技巧,往往是舍本逐末之途,但能在迷霧中給予學生一些方向,也許能讓他們事半功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