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多生
(甘肅省武威第六中學 733000)
如圖1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k的一根輕質(zhì)彈簧,左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右端連接一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開始時彈簧處于原長,小物塊靜止于O點.將小物塊向右拉至A點,釋放后小物塊在粗糙水平面上左右振動起來.此裝置稱之為彈簧振子,小物塊稱為振子.由于摩擦,小物塊最終會停下來.已知小物塊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最大靜摩擦力可看成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μmg.對于振子最終停留的位置,好多同學錯誤地認為一定停在O點.從動力學角度研究滑動摩擦力作用下彈簧振子的運動規(guī)律,高中學生限于數(shù)學知識,難于理解.本文從能量的角度探索滑動摩擦力作用下彈簧振子的運動規(guī)律,確定振子最終停留的位置及振動通過的路程.
彈力是變力,彈力做的功可以通過F-x圖象的“面積”求解.振子從O點運動到A點的過程中,彈簧的形變量等于小物塊的位移x,則彈力F隨位移x的關系為F=kx,F-x圖象如圖3所示.此過程中克服彈簧彈力F所做的功W為圖象與x軸圍成的面積,即
以彈簧自然伸長時振子的位置O為原點,建立直線坐標系,如圖4所示.把振子從右端最大位移x0處無初速釋放,振子開始左右振動.設x1、x2、x3、x4…依次為振動過程中振子離O點的最大位移.
振子沿ox軸負方向從x0處運動到x1(x1<0)處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出:
整理可得:
振子在x1處掉頭而回,沿x軸正方向運動,到達x2處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繼續(xù)得出:
整理可得:
至此不難看出,只要我們交替運用(1)式和(2)式,就可以知道振子偏離O點的最大位移變化規(guī)律:
當振子向左運動時有:
x0+x1=x2+x3=x4+x5=…=2δ
當振子向右運動時有:
x1+x2=x3+x4=x5+x6=…=-2δ
即小物塊每經(jīng)過一個單向運動后,對O點的最大位移大小按等差數(shù)列的規(guī)律遞減,遞減公差為2δ,即:
x0-|x1|=|x1|-x2=x2-|x3|=…=2δ(3)
以上結(jié)論對最后一次單向運動可能不適用.最后一次單向運動有兩種可能性,如圖5和圖6所示.若最后一次單向運動途經(jīng)0點,(3)式仍然成立;若最后一次單向運動只在O點一側(cè)運動,不經(jīng)過O點,則最大位移大小之后為2δ.
由(1)式和(2)式交替應用,可確定出振子運動過程中離O點的最大位移值,依次為
x0,x1=-(x0-2δ),x2=x0-4δ,x3=-(x0-6δ),…….
若振子經(jīng)過n個單向運動后靜止,由以上規(guī)律可遞推出振子最終靜止的位置,為xn=(-1)n·(x0-2nδ)
到此,我們還沒有徹底確定振子的終態(tài)位置,還需要確定單向運動次數(shù)n.通過上面的分析研究可知
|xn|≤δ,δ<|xn-1|≤3δ
因x0-2nδ不一定大于零,由|xn|≤δ求解n比較麻煩.而x0-2(n-1)δ一定大于零,則
δ 在以上范圍內(nèi)取符合條件的自然數(shù)n,即為振子單向運動的次數(shù).n確定后,振子的終態(tài)位置也就確定了. 振子運動路程用逐段位移大小之和求得.參考最后一次單向運動情況(圖5和圖6),可得出以下結(jié)果: s=x0+2|x1|+2x2+…2|xn-1|+|xn| =x0+2(x0-2δ)+2(x0-4δ) +…2(x0-2(n-1)δ)+|x0-2nδ| 或s=x0+2|x1|+2x2+…2|xn-1|-|xn| =x0+2(x0-2δ)+2(x0-4δ) +…2(x0-2(n-1)δ)-|x0-2nδ| 在x0比δ不太大的情況下,套用上述規(guī)律計算終態(tài)位置和路程反而比較麻煩.采用遞推的辦法,思路比較清晰.根據(jù)振子對O點的最大位移大小遞減規(guī)律(公式(3)),依次寫出最大位移值,數(shù)出單向運動次數(shù)n,再計算振子運動的路程.比如,當x0=7.5δ時,最大位移依次為 7.5δ,-5.5δ,3.5δ,-1.5δ,-0.5δ 可知振子最終停留在x=-0.5δ處,單向運動次數(shù)為n=4.結(jié)合運動示意圖求出的路程為s=7.5δ+2×5.5δ+2×3.5δ+2×1.5δ-0.5δ=28δ 在x0比δ大的多的情況下,就得推理最大位移的變化規(guī)律,確定單向運動次數(shù),再用數(shù)列知識求路程.四、振子運動的路程
五、結(jié)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