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巧玲
摘 要:在小學階段,學生首先接觸的教育就是識字教學,識字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最基礎的部分,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因為學生在進行識字的過程中要對字的音,形,義進行整合,在腦中形成對一個字的完整記憶,這個過程十分鍛煉學生的腦部發(fā)育,所以學生在進行識字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開發(fā)智力,起到挖掘學生發(fā)展?jié)摿Φ淖饔?。除此之外,師資教學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漢字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結晶,因此,學生在接受漢字教育,其實就是接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優(yōu)化對策
識字教學是學生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礎,學生只有完成了識字教學,才能夠開展其他較高難度的教學內容,但是如何提高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學習效率是現階段教學研究的關鍵。
1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而言,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而且對于識字教學這種枯燥的教學內容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完成,信息技術有他獨特的教學優(yōu)勢,能夠通過直觀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滿足現階段學生學習的特點。而且信息技術也能夠變抽象的內容為具體的事例,能夠為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供一定的幫助,降低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難度,加深學生對識字教學的理解和記憶[1]。
以魚字為例,教師可以制作魚字演變過程的動畫,來幫助學生理解魚字是如何形成的,借助信息技術來開展文字教學演變的講解比教師口頭講解有更好的效果。在進行教學視頻的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在視頻上制作一條魚,然后讓魚慢慢轉化為甲骨文上的魚,最后慢慢轉化為金文,小篆,行書,草書,楷書,隸書,直到現在我們所寫的魚。通過觀看視頻動畫能夠讓學生明白魚字的來歷,而且通過多個朝代不同的關于魚字的寫法,也能夠使學生加深對魚字的印象,使得識字教學有更好的教學效果[2]。
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來完成識字教學。通過讓學生反復觀看視頻,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而且通過信息技術來進行識字教學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
2 以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識字教學的效率
游戲教學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合理的使用游戲教學法也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游戲教學法可以使用在學生識字教學的復習階段,通過游戲教學法,是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而且也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識字教學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同學開展猜字謎的游戲,“一個兵在大戰(zhàn)中失去了雙腿,他會變成什么?”答案是變成丘?!澳菦]了腿的兵爬上山會變成什么?”答案是變成岳。猜字謎的游戲不僅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天的考驗,同時也能考驗學生對文字的熟練程度。除了猜字謎的游戲教師也可以組織班級里的同學開展找錯誤的游戲,就是可以在黑板上寫上幾個詞組,這幾個詞組中含有一定數量的錯別字,教師可以讓班級那個同學自己尋找,看學生是否能夠找到錯別字。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對學生所學的識字內容進行一定的復習,而且以游戲的方式來開展復習教學,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隨之提升。
因此,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開展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在現階段成長過程中的需要,符合學生現階段學習的特點。這樣教師所開展的識字教學才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3 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學生自身是教育的主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融入學生自身的思考,才能夠使教育有更好的效果。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引發(fā)學生自身的思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是如何記憶十分相似的漢字,比如未和末,崇和祟等等,通過學生的講解也能夠給其他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對文字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要融入學生自己的思考,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更好的學習效率。
4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使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以及在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降低學生識字難度,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蘆瑞祥.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互動課堂營造[J].才智,2020,(18):213.
[2]漆富軍.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指導策略[J].才智,2020,(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