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蘭
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農村小學中年段的學生來說,更要著重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孩子的閱讀量得以積累和擴展,閱讀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從而形成終身受益的良好閱讀習慣;這一切的關鍵是把被動閱讀變?yōu)橹鲃娱喿x。
關鍵詞:農村小學中年段;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課內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獲取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相當明顯,但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輔助,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都不會收到明顯的成效,甚至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對于小學中年段學生來說,課外閱讀既是提高語文學習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農村小學中年段的學生更要著重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才能使孩子的閱讀量得以積累和擴展,閱讀能力得以鍛煉和進步,從而形成終身受益的良好閱讀習慣。那么,農村小學中年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1 改變對課外閱讀的認知
對于農村小學中年段的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為有了低年段的課外閱讀經歷,大部分的學生對課外閱讀沒有特別的興趣,都是抱著應付一下的心理;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懂了,我已經把這課(本)書讀過了,閱讀就是這樣一回事,沒什么好讀的了;還有小部分的學生怕閱讀。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中年段的老師都顯得有點束手無策了,只能要求學生按考試常出的一些問題進行閱讀。
小學中年段學生正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年齡,他們對課外閱讀正是“是懂非懂”的過渡時期。這時候,老師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因此,每一老師都要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改變對課外閱讀的認知,不要把課外閱讀的方向只停留在考試上。我們應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中年段的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時候,我們要用心地引導孩子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快樂、提高課外閱讀的能力。讓學生懂得:課外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能力提升的過程。每個人都應消除“應付”和“怕”的心態(tài)。
2 構建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
閱讀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要提高農村小學中年段的課外閱讀能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是保障。目前,農村小學中年段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源比較貧乏,很多學生手里的課外書只是一本優(yōu)秀作文,再加一兩本故事書。學校圖書室的藏書不多,而且版本比較舊,學生不怎么喜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克服困難,去為農村小學中年段學生構建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具體的做法可以是:
(1)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室的作用,盡可能地從學校圖書室的藏書中挑選一些中年段的學生感興趣的讀物放在課室,建立“班級圖書角”,供班里的學生輪流借閱。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一部分的閱讀資源,又解決了學生借閱的難度。
(2)家校結合,為農村小學中年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充分發(fā)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的同時,更應發(fā)揮家庭的作用,要求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買兩本小學中年段《閱讀推薦表》中的一些書籍進行閱讀,以拓寬孩子的視野。
(3)與家長多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我們要多渠道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陶冶情操、開拓視野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家長對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認識,爭取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鼓勵學生與父母一起到區(qū)圖書館借書進行閱讀。
(4)在班中組建“閱讀小組”,讓學生把自己看過的好書帶回學校,與其他的同學進行閱讀分享,這些書籍可以在小組里面互相借閱或輪閱。。
這樣,學生們愛看的一些童話故事、語言故事、神話故事,或者一些科普文都會有了,如:《木偶奇遇記》、《安徒生童話》、《動物世界》、《愛麗絲夢游仙境》等等書籍。班級里一個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就可以構建好了。
3 及時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
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大部分農村小學中年段的學生閱讀盲目隨意,閱讀的方法比較單一。這時,每位中年段的老師,都要及時地對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指導。
(1)在閱讀內容的挑選上.我們先了解農村中年段的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做到心中有數;然后鼓勵學生以中年段《閱讀推薦表》作為參照。
(2)在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上。我們常見的閱讀方法有: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批注法。我們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合理地運用這些閱讀方法,進行學法的遷移。我們小學三、四年級現在采用的是部編版的教科書,每一個單元都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單元中的課文在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貫穿著方法學習與運用;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在學習精讀課文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自學本單元的略讀課文,從而引導學生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去閱讀單元中的“快樂讀書吧”和相關的課外讀物。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時,首先讓學生讀懂單元導語,明白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在教學《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時,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不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還要關注寓言中蘊含的道理。接著,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本單元的略讀課文:《池子與河流》,以及快樂讀書吧的“小故事,大道理”和一些課外讀物。
4 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要孩子喜歡閱讀、自主閱讀,有效閱讀,閱讀氣氛的營造非常重要,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能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我們要根據農村小學中年段學生的特點,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4.1營造學生表現的舞臺
農村小學中年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表現自我。平時,在課外閱讀中,我們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設多一些表現的舞臺,讓孩子們緊跟自己學校的閱讀步伐,并在“成功”中感受課外閱讀的樂趣。例如:為了提高本校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一學年來,我們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課外閱讀比賽,主要有:經典誦讀比賽、制作讀書卡比賽、制作課外閱讀的手抄報比賽、詩配畫比賽。孩子們在參與這些比賽的過程中收獲滿滿的,他們參與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2保證課外閱讀時間
要保證課外閱讀的質量,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條件。閱讀是需要時間的,課外閱讀的時間主要在課余,但把一切任務都放到課外是不合適的。由于小學中年段的孩子還是比較好動,所以,他們的課外閱讀時間,一般是無法保證的。在語文課上,用幾分鐘的時間交流,說說自己最近幾天又讀了哪些書,讓學生簡單的說說自己讀的書,了解課外書中的內容的情況下,激發(fā)學生堅持讀課外書。中年段的老師要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擠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和閱讀方法的交流。如:每節(jié)語文課開頭5分鐘可進行古詩的朗讀;每周用一節(jié)早讀課進行讀書心得交換、好書推介等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一些不好的閱讀習慣要及時提醒,嚴格要求學生改正。對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學生掃清課外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對于學困生,可放低檔次,少讀,精讀為目標。如:在閱讀故事《皇帝的新裝》時,只要他能說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以及故事的大概內容,我就對他進行表揚和獎勵。說到底真正的語文能力不是做題做出來的,語文素質的提升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學生本人的勤奮閱讀和領悟能力。
5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老師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每一位農村小學中年段的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們具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學生的被動閱讀變?yōu)橹鲃娱喿x,。具體的做法是:
(1)養(yǎng)成摘錄的習慣。閱讀時,如果對一些美麗的短語、出色的對話、感興趣的、自己覺著喜歡的句子、古詩名句、名人名言等,可以摘抄下來,或用一些符號做標記。
(2)創(chuàng)造口頭交流信息的機會,并形成習慣;老師進一步加強指導積累有益信息,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
(3)鼓勵學生養(yǎng)成多讀書、勤動筆的習慣。閱讀時,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督促他們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4)養(yǎng)成在閱讀中學會思考的習慣。課外閱讀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過程,也不只是一個數量的積累活動,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平時,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上的策略對提高農村小學中年段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起到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紅霞《淺談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2009
[2]羅正《農村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方法》載《新作文:教育學研究》[C]2011
[3]饒滿萍《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J]《小學教學參考》2008(1)
[4]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四年級下冊
[5]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三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