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婕
摘? 要:聯(lián)綿詞的單音節(jié)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單音節(jié)化的檢驗標準是必須確保單音節(jié)化后的詞義在聯(lián)綿詞之前沒有出現(xiàn)或者與單音節(jié)本身的詞義沒有直接引申關(guān)系。依此考察《〈莊子·內(nèi)篇〉聯(lián)綿詞的單音節(jié)化》中的單音詞,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單音詞的意義并非由聯(lián)綿詞單音節(jié)化而來。
關(guān)鍵詞: 《莊子·內(nèi)篇》;聯(lián)綿詞;單音節(jié)化;詞義發(fā)展;商兌
一、引言
《語文研究》2016年第3期發(fā)表了劉洋、江荻兩位先生合寫的《〈莊子·內(nèi)篇〉聯(lián)綿詞的單音節(jié)化》一文(以下簡稱劉文),劉文認為,“先秦聯(lián)綿詞分裂出一批意義相同、語音相近的單音節(jié)詞形式,它們具有獨用或組詞的能力。由于這些單字詞與原來的聯(lián)綿詞存在同源關(guān)系,因而可以斷定早期漢語聯(lián)綿詞發(fā)生了單音節(jié)化現(xiàn)象,而不是相反?!?[1]該文立論的理論依據(jù)是“包括聯(lián)綿詞在內(nèi)的早期漢語詞匯可能是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的,也就是說早期漢語是多音節(jié)詞語言,至商周時期逐漸單音化,最終成為單音節(jié)型語言?!盵1]這里不討論早期漢語是否為多音節(jié)詞語言,本文主要圍繞聯(lián)綿詞單音節(jié)化后的詞義展開論述。劉文并沒有對聯(lián)綿詞的定義作出明確說明,不過從其全文論述來看,作者應(yīng)該默認學(xué)術(shù)界通行的聯(lián)綿詞定義——兩個不同的音節(jié)連綴成一個語素,表示一個意義的詞[2](P206)。只有按照這個定義,才符合劉文提出的 “聯(lián)綿詞分裂出一批意義相同、語音相近的單音節(jié)詞形式”,即分裂出的單音節(jié)詞的意義是從聯(lián)綿詞獲得的,而這種觀點要成立的話,必須要確保單音節(jié)化后的詞義在聯(lián)綿詞之前沒有出現(xiàn)或者與單音節(jié)本身的詞義沒有直接引申關(guān)系。但據(jù)考察,文中所舉的一些單音詞的意義并非來自聯(lián)綿詞,茲將意見臚列于下,以求教于方家。
二、《莊子·內(nèi)篇》聯(lián)綿詞單音節(jié)化辨證
1. 逍遙①
劉文認為“逍遙”是原型詞,“遙”字獲得了“逍遙”的“安閑自在”意義而分裂出來單獨使用。
按:劉文所舉“遙”字單獨使用的書證為《楚辭·大招》:“魂魄歸徠!無遠遙只?!蓖跻葑ⅲ骸斑b,猶漂遙,放流貌也?;暾?,陽之精也。魄者,陰之形也。言人體含陰陽之氣,失之則死,得之則生。屈原放在草野,憂心愁悴,精神散越,故自招其魂魄。言宜順陽氣始生而徠歸己,無遠漂遙,將遇害也?!敝祆浼ⅲ骸肮驶昶侵焉⒍幢M者,亦隨時感動,而無所逃,于是及此時而招之,欲其無遠去?!睆耐跻葑?、朱熹注以及句意看,此處的“遙”非“安閑自在”義,“安閑自在”乃精神和心理上一種放松愉悅的狀態(tài),而屈原在被流放的過程中內(nèi)心是凄楚的,這從王逸的注“憂心愁悴,精神散越”可以看出,故此處的“遙”為“漂泊;飄遠”義,“無遠遙只”即“不要再到遠處漂泊”意。“遙”本義即為遠,《方言》卷六:“遙,遠也?!薄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胞Y鵒之巢,遠哉遙遙。”
2.扶搖
劉文認為“扶搖”為原型詞,而且“該詞后世一直沿用,無分裂形式?!?/p>
按:首先分析文章所舉的一個例證:《淮南子·覽冥訓(xùn)》:“降扶風(fēng),雜凍雨,扶搖而登之,威動天地,聲震海內(nèi)……”劉文釋此處的“扶搖”為“自下而上,盤旋而上的暴風(fēng)?!鄙鯙椴煌?,“扶搖”于此當為動詞,宜釋為“盤旋、飛騰”義,高誘注:“扶搖,發(fā)動也?!焙笫酪嘤写藙釉~用法,宋范成大《次韻趙正之客中》:“君自扶搖有霄漢,從渠蜩鷃舞蒿萊?!敝劣谡f“該詞后世一直沿用,無分裂形式”也略微不妥,上所舉《淮南子》例中的 “扶風(fēng)”正是扶搖風(fēng),它到來時的景象是“雜凍雨,扶搖而登之,威動天地,聲震海內(nèi)?!备哒T注:“扶風(fēng),疾風(fēng)也?!薄凹诧L(fēng)”即暴風(fēng)。“扶”的意義與“扶搖”沒有任何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可以說“扶”為“扶搖”的分裂形式。此外,文獻中又有“搖風(fēng)”一詞,《文選·江淹〈恨賦〉》:“搖風(fēng)忽起,白日兩匿。”劉良注:“搖風(fēng),飄風(fēng)也?!薄帮h風(fēng)”即回旋風(fēng),《爾雅·釋天》:“回風(fēng)為飄?!薄冻o·九歌·大司命》:“令飄風(fēng)兮先驅(qū),使凍雨兮灑塵。”則“搖風(fēng)”實為疾風(fēng)、旋風(fēng)、暴風(fēng),但是“搖”卻不是“扶搖”的分裂?!皳u”本義為“晃動,搖擺”,《說文解字·手部》:“搖,動也?!庇纱丝梢瓿觥吧仙?飄揚”義,《方言》卷十二:“搖,上也。”《廣雅·釋詁一》:“搖,上也。”漢班固《西都賦》:“遂乃風(fēng)舉云搖,浮游溥覽?!?/p>
3.翱翔
劉文認為“翱翔”為原型詞,釋義為“在空中回旋地飛?!彼e書證為《楚辭·九歌·大司命》:“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辈⒀浴按祟惥瘟讯x存?!币饧础跋琛睘槁?lián)綿詞“翱翔”單音化后的詞,其“回旋飛”的意義來源于“翱翔”。
按:考察文獻發(fā)現(xiàn),“翔”本義即為“回旋飛”?!墩f文解字·羽部》:“翔,回飛也。”《周易·豐卦》:“豐其屋,天際翔也。”《論語·鄉(xiāng)黨》:“色斯舉矣,翔而后集。”三國魏何晏《集解》引周生烈曰:“回翔審觀而后下止?!彼?,從詞義角度看,“翔”無須由“翱翔”裂變得義;從文獻時代性看,“翔”已在《周易》等文獻中出現(xiàn)“回旋飛”的意思,故言“翔”從“翱翔”裂變而得義,不確。不僅“翔”不從“翱翔”得義,“翱”之本義也是“回旋飛”,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羽部》:“,翱(此復(fù)舉字之未刪者)翔也。”并引《釋名》曰:“翱,遨也,言遨游也。”《楚辭·離騷》:“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也?!敝祆浼ⅲ骸耙簧弦幌略话?,直刺不動曰翔?!薄痘茨献印び[冥訓(xùn)》:“翱翔四海之外?!备哒T注:“翼一上一下曰翱,不搖曰翔。”段玉裁“翔”字下注曰:“翱、翔,統(tǒng)言不別,析言則殊。高注析言之也。”因此,“翱翔”更像王念孫在《讀書雜志·漢書十六》中所強調(diào)的“連語”:“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xùn)。”[3]進一步考察聯(lián)綿詞“翱翔”的形成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翱”與“翔”同義復(fù)合為復(fù)合詞,然后復(fù)合詞“翱翔”的意義進一步凝固,其造詞理據(jù)磨損,進而便產(chǎn)生了聯(lián)綿詞。不過,聯(lián)綿詞“翱翔”的詞義理據(jù)性還沒有完全消失,“翱翔”又可逆序作“翔翱”,宋郭祥正《青山集·姑熟堂歌贈朱太守》:“山雞卑棲竟何取,豈合鸞鳳返翔翱。”因此,“翱翔”還不能看作典型的聯(lián)綿詞。
5.旁礡(磅礴)
劉文認為旁礡(磅礴)為原型詞,釋義為“廣大廣博”,“博”為其分裂形式,“‘磅礴此處是脫落首音節(jié)寫作了‘博,音義仍來源于‘磅礴”,所舉書證為《墨子·非攻中》:“以攻戰(zhàn)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數(shù)千里?!薄赌印ぬ熘旧稀罚骸皭廴苏叽藶椴┭?,利人者此為厚焉?!?/p>
按:分析文章所舉的書證,“博”確為“廣大”義,但是此義卻不是來源于“磅礴”。“博”之本義即為大,《說文解字·十部》:“博,大,通也。從十,從尃。尃,布也。”《左傳·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薄对娊?jīng)·魯頌·泮水》:“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博,徐云:毛如字,王同。大也?!敝祆渥⒃唬骸安?,廣大也?!薄按蟆敝傅氖敲娣e、體積、容量等超過一般對象,因此,由“大”義、“通”義又可引申出“廣博”“博大”義,《玉篇·十部》:“博,廣也?!薄蹲髠鳌せ腹辍罚骸肮史钌愿嬖唬骸┐T肥腯?!倍蓬A(yù)注:“博,廣也?!薄墩撜Z·雍也》:“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薄墩撜Z·子罕》:“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庇帧蹲訌垺罚骸安W(xué)而篤志?!被寿┦杈唬骸安?,廣也?!薄睹献印るx婁下》:“博學(xué)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壁w岐注曰:“博,廣也?!币虼?,從詞義角度看,“博”無須從“磅礴”分裂得義;從文獻時代性看,“博”在《詩經(jīng)》《左傳》《論語》等文獻中已具有“廣大”義,出現(xiàn)在“旁礡”之前。進一步考察,便會發(fā)現(xiàn),“尃”聲字多含廣博、廣大義。尃,《說文解字·寸部》:“尃,布也?!薄胺植肌焙皬V”義,《史記·司馬相如傳》:“旁魄四塞,云尃物散?!薄胺蟆焙瑥V布、遍布義,《尚書·皋陶謨上》:“翕受敷施?!睂O星衍《今古文注疏》引《詩傳》曰:“敷,遍也。”又《尚書·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敷者,遍也?!薄对娊?jīng)·周頌·賚》:“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编嵭{:“敷,猶遍也。”孔穎達疏:“敷訓(xùn)為布,是廣及之意,故云‘猶遍也?!变撸瑥V大、普遍義,《說文解字·水部》:“溥,大也。”《詩經(jīng)·大雅·公劉》:“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泵珎鳎骸颁撸蟆!编嵭{:“溥,廣也?!庇纱丝芍?、敷、尃、溥等字的語源義為廣大、廣博,“博”本字即含“廣大”義,無須從“磅礴”分裂得義。
6.彷徨
劉文認為“彷徨”是原型詞,“遑”“是‘彷徨之變體形式,部分引申為閑暇義” 。
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遑”與“徨”意義接近,但是若認為“遑”是“彷徨”的變體形式就不是很妥當。其實,“徨”“遑”“惶”的本字當為“皇”?!盎省笔且粋€多義字,它可以同時表示幾個互不相關(guān)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皇”承載的意義過于繁重,不便于社會交際。因此,一些義位便從“皇”中分離出來,分擔了原來字的一些職能,單獨造字表示分離出來的意義。就“煌”“惶”“徨”“遑”與“皇”來說,其間的關(guān)系如下:
(1)皇:盛大;輝煌——煌
《詩經(jīng)·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佩斯皇?!泵珎鳎骸盎?,猶煌煌也?!薄稘h書·地理志八》:“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應(yīng)劭注:“敦,大也?;?,盛也?!?/p>
(2)皇:疑惑;驚慌——惶
《呂氏春秋·先己》:“順性則聰明壽長,平靜則業(yè)進樂鄉(xiāng),督聽則奸塞不皇。”俞樾《諸子平議》:“皇讀為惶,謂奸邪閉塞不至惶惑也?!薄蛾套哟呵铩ね馄ぶ囟愓摺罚骸澳徊粚?,恐君之惶也?!蓖跄顚O《讀書雜志》:“此惶字與惑同義,言恐君為子之所惑也?!?/p>
(3)皇:遲疑,徘徊——徨
《小爾雅·廣言》:“徨,往也?!焙戌睢读x證》:“徨,本作皇?!薄肚f子·達生》:“茫然彷徨乎塵垢之外?!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彷徨,元嘉本作房皇?!贬葆澹鞣交?,《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審禮以方皇周浹于天下,動無不當也?!?/p>
(4)皇:閑暇,空閑——遑
《詩經(jīng)·小雅·漸漸之石》:“武人東征,不皇朝矣?!笨追f達疏:“不暇修禮而相朝也?!薄对娊?jīng)·召南·殷其雷》:“莫或遑處?!蓖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韓》遑作皇?!睏顦溥_《詞詮》卷三:“皇,與遑同。”
綜上分析,“遑”的閑暇義非來自于“彷徨”的分裂,而是來自于其本字“皇”,“皇”本含“閑暇”義?!渡袝o逸》:“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编嵭ⅲ骸盎剩疽??!薄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吧琊⒅换?,況能懷思君德?!倍蓬A(yù)注:“皇,暇也,言有大喪多不暇。”后加形符而作“遑”。
7.擁腫(臃腫)
劉文認為“擁腫(臃腫)”是原型詞,釋義為“疙里疙瘩,有許多腫塊”,“‘腫字承載了‘擁腫的意義。”“將‘臃字單獨拆開來解釋為‘腫,似為不妥?!纺[作為聯(lián)綿詞上古已有之,但‘臃字無單獨使用的情況,不應(yīng)拆開來強解。”
按:“腫”從其自身即可引申出“疙里疙瘩,有許多腫塊”的意思。“腫”是一個形聲字,從肉,重聲,“重”為厚義,《說文解字·重部》:“重,厚也。”形聲字聲中帶義,則“從肉,重聲”的“腫”本義即含有“厚”義?!澳[”本義為肉上凸起而長出的毒瘡,《說文解字·肉部》:“腫,癰也?!薄鞍b”即腫瘍,《釋名·釋疾病》:“癰,壅也。氣壅否結(jié)里而潰也。”《說文解字·疒部》:“癰,腫也?!倍斡癫米ⅲ骸澳[之本義謂癰,引申之為凡墳起之名?!薄皦炂稹奔赐蛊?、高起,故可引申出膨脹、腫大義?!蹲髠鳌ざü辍罚骸肮]門而泣之,目盡腫。”《周禮·考工記·輪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內(nèi)不挫,旁不腫,謂之用火之善?!编嵭ⅲ骸澳[,瘣也。”因此,從詞義發(fā)展的角度看,“腫”之“膨脹;腫大”義非“臃腫”分裂而來。從文獻時代性看,“擁腫”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中,而“腫”在《左傳》中已出現(xiàn)“膨脹;腫大”義。
此外,“臃腫”之“臃”有“擁”“雍”“壅”等眾多異體,但是這些異體均可由其本字引申出“膨脹”義。今試舉“擁”為例,其本義為擁抱,《說文解字·手部》:“擁,抱也?!薄氨А睂儆谖矬w與物體的接觸,故“擁”可引申出“聚集”義,《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由“聚集”義可引申出“凸起”“腫脹”義,《金匱要略·水氣病》:“視人之目窠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所以“擁腫”當為同義復(fù)合后的復(fù)合詞。劉文所舉《逍遙游》“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中的“擁腫”當處于固化階段,“擁腫”與“卷曲”對文,“卷曲”為同義復(fù)詞,則“擁腫”亦當為同義復(fù)詞。
8.畏佳
劉文認為“畏佳”為原型詞,“此詞在《莊子》中僅出現(xiàn)一次”,并采用了清人郭慶藩的解釋“風(fēng)扇動之貌”。
按:“畏佳”不辭,“佳”為“隹”之誤①,“畏佳”當作“畏隹”,作者采用的版本恐是出現(xiàn)了訛誤,“佳”與“隹”因形近而誤的現(xiàn)象在古籍文獻中屢見不鮮,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余編上·老子》中討論“夫佳兵者不祥之器”[4](P1223)時,對“隹”訛作“佳”有過精彩論述,茲摘錄于此,以作輔證:
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釋文》:“佳,善也”②。《河上》云:“飾也”。念孫案:善、飾二訓(xùn)皆于義未安。古所謂兵者,皆指五兵而言,故曰:兵者,不祥之器。若自用兵者言之,則但可謂之不祥,而不可謂之不祥之器矣。今案:“佳”當作“隹”,字之誤也。隹,古唯字也(唯或作惟,又作維)。唯兵為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處。上言“夫唯”,下言“故”,文義正相承也。八章云:夫唯不爭,故無尤;十五章云: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又云: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二十二章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皆其證也。古鐘鼎文“唯”字作“隹”。石鼓文亦然,又夏竦《古文四聲韻》載《道德經(jīng)》“唯”字作,據(jù)此,則今本作“唯”者,皆后人所改,此“隹”字若不誤為“佳”,則后人亦必改為“唯”矣。
“畏隹”為山林高聳貌,并非如郭慶藩所釋的“風(fēng)扇動之貌”。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引用李頤注云:“畏隹,山阜貌?!被蜃鳌按尬 保肚f子·齊物論》:“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蓖跸戎t集解:“畏隹即?崔,猶崔巍。”《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王逸注:“崔巍,高貌?!被蜃鳌按掎汀?,《楚辭·九章·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蓖跻葑ⅲ骸按掎停呙?。”我們懷疑,“崔巍”也是由同義復(fù)合而成的復(fù)合詞?!按蕖迸c“巍”同義,同為“高大”義?!按蕖北玖x為高大,《說文解字·山部》:“崔,大高也。從山,隹聲?!薄对娊?jīng)·齊風(fēng)·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綏綏?!泵珎鳎骸按薮?,高大也?!蔽?,本義也是高大,《說文解字·嵬部》:“巍,高也?!倍斡癫米ⅲ骸案哒?,必大,故《論語》注曰:‘巍巍,高大之稱也?!睆埡狻端夹x》:“瞻昆侖之巍巍兮,臨熒河之洋洋?!?/p>
以上就《〈莊子·內(nèi)篇〉聯(lián)綿詞的單音節(jié)化》一文提出了一些我們的看法。在確認聯(lián)綿詞的單音化時,必須要詳細考察單音節(jié)化后的詞義在聯(lián)綿詞之前有沒有出現(xiàn)或者與單音節(jié)本身的詞義有沒有直接引申關(guān)系。如果兩者有直接聯(lián)系,就不能說單音詞的意義來自于聯(lián)綿詞,因為聯(lián)綿詞以音表義,組成聯(lián)綿詞的兩個字與聯(lián)綿詞的意義無任何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劉洋,江荻.《莊子·內(nèi)篇》聯(lián)綿詞的單音節(jié)化[J].語文研究,2016,(3).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王念孫.讀書雜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